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傅冬 《冶金与材料》2020,(3):184-185
文章通过全面收集区域内地、物、化、遥等有关资料,重点研究金成矿规律,总结矿床成因类型,建立成矿模式,指导矿山开发.  相似文献   

3.
郭家沟金矿勘查区行政区划属甘肃省岷县锁龙乡所辖.金矿(化)体受构造控制,含矿岩石为褐铁矿化石英脉.文章总结了成矿地质背景、矿化类型、矿床成因,并提出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
魏永满 《甘肃冶金》2009,31(6):45-47,67
余家沟金矿大地构造位于扬子地块北缘,松潘-甘孜印支褶皱系东段和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交合部位,地质上被誉为"金三角"地带,具有良好的成矿环境和成矿地质条件。文章通过对本矿地质特征、矿体特征、找矿标志等的阐述及矿床成因的浅要分析,认为热液作用是成矿的主要因素,层间断裂是控矿的主要因素。矿体严格受层位、岩石组合、北西向、近东西向张扭性断裂的控制。在构造作用过程中,地层逆冲推覆褶皱变形、岩浆侵位,使金活化、聚集。在韧性剪切变质作用下,含矿热液沿构造向上运移,在有利的构造、岩性部位,以石英脉体的形式充填在层间破碎带和剪切带中,同时对围岩产生蚀变。石英脉与周边蚀变岩一同构成矿体。指出余家沟金矿成因为热液充填-交代型金矿。  相似文献   

5.
安溪沟金矿位于甘肃省西成矿田铅锌金成矿有利地段。笔者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分析入手,结合矿区地质、物化探异常特征及矿床地质特征,讨论了区内金矿的控矿因素、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初步认为,该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型金矿,矿石类型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化产于一定的有利层位,与区内构造破碎带、层间挤压片理化带及岩脉发育程度关系密切,金矿贫富与黄铁矿多寡、蚀变强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甘肃冶金》2021,43(3)
猴家沟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祁连-北秦岭加里东造山带接合部位,区域上韧性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背景条件。  相似文献   

7.
瓜州县小金沟金矿处于塔里木板块敦煌地块北缘铁、金、稀有金属成矿带—新金厂—金庙井金、铁、稀有金属成矿带,区内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较好,沿羊圈沟-西尖山-华窑山大断裂南北两侧次级断裂挤压破碎带和侵入岩体分布。勘查区含矿围岩为角闪片岩、斜长角闪片麻岩,金矿(化)体赋存于石英脉和接触蚀变带中。矿床成因属于华力西晚期中低温变质热液型金矿床。本文对小金沟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瓜州县小金沟金矿处于塔里木板块敦煌地块北缘铁、金、稀有金属成矿带—新金厂—金庙井金、铁、稀有金属成矿带,区内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较好,沿羊圈沟-西尖山-华窑山大断裂南北两侧次级断裂挤压破碎带和侵入岩体分布。勘查区含矿围岩为角闪片岩、斜长角闪片麻岩,金矿(化)体赋存于石英脉和接触蚀变带中。矿床成因属于华力西晚期中低温变质热液型金矿床。本文对小金沟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竹子沟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初步总结了适合本区找矿的地质一地球化学找矿模型,通过与邻区的对比,综合分析认为该区找金潜力较大,并指出了温家沟等数处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尚家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的探讨,初步认为矿体的形成是中泥盆统三河口组(D2S),主要岩性有千枚岩、绢云母石英片岩、变质中酸性火山岩等,是区内金矿的含矿岩系;东西向断裂是主要的导矿构造;后期热液叠加改造是形成矿床的关键。通过以上认识,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1.
李秀琴 《甘肃冶金》2012,34(5):71-72,77
小石壁沟金矿位于祁连山地槽褶皱带的中段,走廊南山复向斜带的南坡复背斜中。矿化带主要赋存于下志留统中部绿色碎屑岩组地层中,赋矿岩石为粉砂岩和砂质板岩。矿体受断裂破碎带控制明显,产状与破碎带产状一致,矿体多呈似层状、透镜状,矿石矿物成分简单,矿石多为条带状、浸染状构造等特点,因此小石壁沟金矿属微细粒破碎蚀变岩型。  相似文献   

12.
安溪沟金矿位于吴家山复式背斜西转折端的安家岔组中,主要受张扭性断裂构造等控制,强黄铁矿化、褪色蚀变、铁白云石化、硅化等蚀变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矿床类型为中低温岩浆期后热液型.目前发现金矿化带两条,圈定金矿体5条,金矿化体5条,矿石类型为构造角砾岩型和顺层挤压片理化蚀变岩型两种.矿体与Au相关的化探异常、低阻高极化激电异常...  相似文献   

13.
早子沟金矿具有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由于受到断裂控矿的影响,该地区金矿整体呈现出脉状和条带状,有利于金矿体资源的富集.通过开展早子沟金矿成矿规律与地质特征研究,找出该地区金矿的成矿时期规律和成矿物质来源规律,进一步对其地层地质特征、构造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进行全面分析,为后续金矿的开采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东狮沟位于矿区甘肃西部,主要分布于昌马盆地边缘,属祁连山高山区。矿体分布于超基性岩体北带,金矿化体地表氧化后形成红色、红褐色、土黄色松散的土状铁帽。主要由红色粉末状赤铁矿、褐铁矿、孔雀石、蓝铜矿等组成。金矿化体地表氧化后形成白色、浅黄色纤维状及泥状石棉。矿床既具有岩浆矿床的特征,又具有火山喷气矿床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石硐沟金矿点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依据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时期、热液来源、成矿温度与压力等地球化学条件,进一步提出了石硐沟金矿点的成矿过程和矿床成因,认为石硐沟金矿点属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6.
矿区属祁连—北秦岭地层大区北秦岭分区,韧性断裂构造发育,经历了长期持续的构造运动,变质作用以区域高级变质作用为主,变质程度达片麻岩相,局部达混合岩相,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该矿床成因类型划为热液型.  相似文献   

17.
帐房沟金矿地处龙首山镍、铜、钴、铂族、铅锌、铁锰、磷、铀成矿带。金矿(化)体赋存于前震旦系龙首山群变长石石英杂砂岩中,矿化严格受构造断裂控制。文章系统总结了矿床地质特征,分析研究了成矿地质条件,提出了地层、岩性、构造、围岩蚀变及地球化学等找矿标志。以期有助于推动该区金矿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18.
工作区位于南秦岭印支褶皱带南部,扬子地块西北缘,地质上被誉为"金三角"地带。区域内出露地层以泥盆系、元古界为主,次为少量震旦系-寒武系、石炭系、二叠系、三迭系、侏罗系等牛圈山金锌矿化点位于碧口群北缘,联合村-新关-阳山和康县-略阳-勉县金成矿带之间,北临文县阳山超大型金矿床,东临武都区田家沟小型金矿床;赋矿地层为泥盆系中统三河口组第一-二岩性段,含矿岩石有泥钙质板岩、断层角砾岩,金矿化体主要受北东向断层控制,断裂带宽0.2~200.0 m,与矿化关系较密切的围岩蚀变有黄铁矿化、褐铁矿化、孔雀石、硅化和铁碳酸岩化等。牛圈山金锌矿化明显受断裂-裂隙系统控制,层间断裂、蚀变对金成矿较有利。目前认为牛圈山金锌矿化属于构造蚀变岩型。  相似文献   

19.
向文 《甘肃冶金》2017,39(3):58-62
勘查区位于天水市城区西南130°方向46.0 km处,属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娘娘坝乡管辖。勘查区位于秦岭构造带北缘,次级构造为党川-李子园复背斜的转折端。属于秦岭金多金属成矿带,为天水李子园金多金属矿成矿集中区。勘查区地层主要有下元古界秦岭群(Pt_1Qn)、下古生界李子园群(Pz_1Lz)。主要含矿地层为下元古界秦岭群第二岩组,矿体产在以黑云母石英片岩为主夹白色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地层中。矿床成因属于中低温热液交代型金矿。  相似文献   

20.
康县金洞子金矿位于甘肃省康县三河坝乡。矿床成因属接触交代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其工业类型为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床。矿区水文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矿石类型自然类型以原生矿为主,工业类型为石英脉型。金洞子金矿发现了一条金矿体为金盲矿体。围岩主要为灰-灰黑色砂质板岩,容矿岩石为细脉状、网脉状、树枝状、浸染状石英脉。矿体发育在近东西向层间挤压破碎带中。总体走向75°,倾向东南,倾角60°~74°。矿体与围岩接触界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