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这是一座被世人誉之为"东方双城古堡"的明清官宦巨宅;这里,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这里,曾出过九位进士与六位翰林;这里,曾走出一位辅佐康熙皇帝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宰相……这就是——皇城相府皇城相府依山就势而建,是极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筑群。皇城相府是清康熙年间的名相陈廷敬的故居,由内城、外城两部分组成,是一组别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筑群。其建筑  相似文献   

2.
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地处太行山腹地,依山就势而筑。系清康熙年间官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的故里,是一座城堡式建筑群。 皇城相府由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建于明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城近长方形。墙基均由方石筑成,墙体两侧砌有青砖。城中有五座城门,沿中轴线两边,院落循序递进,依次展开。 筑于内城中的河山楼,共有  相似文献   

3.
王正峰 《建筑》2007,(15):76-77
山西省阳城县的皇城村(午亭山村),是太行山麓的一座城堡式村落,当地人称之为"皇城相府"。皇城枕山临水,依山而筑,总面积近4万平方米。城墙雄伟,雉堞林立,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朴实典型,错落有致,是一组别具特色的古代建筑群。明清两代,皇城科甲鼎盛,人才辈出。祖居这里的陈氏家族更是明、清时期享有盛誉的文化巨族,从明孝宗到清  相似文献   

4.
李沙  李惠静 《建筑》2023,(2):99-101
在明清两朝的皇城序列中,屹立过一座地位显赫的城门,曾被尊称为“皇城第一门”,它就是位于皇城中轴线南端的北京大明门。这座古老的城门建筑是在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以南京洪武门为蓝本建造的。清朝时称为大清门,民国时期改称中华门。跨越了542年的历史长河,这座建筑于1959年被拆除。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居》2012,(10):102-102
有城则必然有门,人们谈起老北京的城门。总会悠悠地吐出一句“内九外七皇城四”.确实。内城分布有九座城门,外城分布有七座城门,可是,皇城真的只有四座城门吗?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 成都市位于川西平原,历来就是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风景优美,物产富饶,为历代封建王侯所盘据,是一座有二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 成都市中心区在历史上一直是全城行政中心。著名的旧皇城就在这里,曾经是历代皇王宫苑。明末朱椿为蜀王时,在此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王府”,环府筑城,所以俗称“皇城”。清朝又在此旧址上修建了“贡院”,并立牌坊,建城楼。皇城外有南北“大道”,跨金河筑有石拱三桥,桥南有红色影壁,后称“红照壁”。  相似文献   

7.
木杉 《城乡建设》2005,(9):78-80
要说起北京的文化,几乎人人都知道,那叫"皇城文化"."皇城"这个"皇"字,自然指的是皇家宫阙,帝王威严,那是自打元代就定了格儿的;可这"城"字儿……新北京建设得日新月异,旧都市风物一去千里,就连这北京城的城门,现在都没剩下几座了.小一辈儿的人们也确实没法儿想象出老北京城的样子.北京的老人们都知道,关于北京的城门有句俗话儿,叫"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说的就是北京城内外进出的城门.  相似文献   

8.
<正>明朝末年,几乎席卷全国的"流寇之乱"摧毁了病入膏肓的大明王朝,富庶的山西省阳城却因此崛起了一大批城堡式建筑。历经300余年的风雨沧桑之后,目前保存基本完好的,还有皇城相府、郭峪村、砥洎城三座。三者中就历史而言,早在唐代即有建制的郭峪村更加久远,也更为显赫。峪村,位于山西省阳城县北流镇与号称"皇城相府"的陈氏皇城村仅数百米之遥,两村原为一村,为郭氏家族所建,以姓氏命村名。"峪"即"谷",二字古来通用,可知村落处于谷地,所以郭峪又曾名  相似文献   

9.
杨晶 《消防与生活》2007,(11):30-32
1950年12月1日,北京西安门发生火灾被毁。西安门是北京皇城四门之一。大火是由于靠近城门的一个炸油条的棚商炸货起火后而被殃及的。 1950年12月30日,北京思济庄关帝庙,一座建于清代雍正年间的大殿被烧毁。救火中一名消防队员从殿脊上跌下受重伤。1951年3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东曲阜市孔庙后楼发生火灾,孔子77代孔德成结婚时床铺、被褥皆被毁于火。  相似文献   

10.
整治"两线"环境,再现传统景观--中轴线、朝阜路沿线; 治理重点区域,恢复"五区"风貌--什刹海景区、国子监古建游览区、琉璃厂传统文化商业区、明清皇城景区、古城垣景区;  相似文献   

11.
焦洋 《南方建筑》2011,(4):72-77
北宋东京的皇城与宫城一直以来是史学界所关注的热点,关于皇城与宫城的记载见诸于各种历史文献,对于考古成果的认定亦是不尽相同。本文综合运用建筑与历史学方法,通过与唐长安皇城、宫城空间范围与功能布局的比对,提出如下观点,在北宋东京并不存在如唐长安模式的实际意义上的皇城,历史文献中的提及的"宫城"与"皇城"是对同一空间范围的不同称谓。  相似文献   

12.
<正>凤阳这座城市,是丰富而耐人寻味的。它是历史文化名城,有举世闻名的明中都皇城和明皇陵古称"钟离""濠州",为明代初期正式经营的第一座帝都,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乡和"龙飞之地"。它是改革先锋,是中国农村改革开放、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发源地,也是一座强化工业、调整农业、开发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的城镇。它还充满着诗情画意,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古代都城规划的重要历史遗存,有花鼓、有凤画、有历史车轮碾压后断壁残桓的遗址。  相似文献   

13.
对西安市"唐皇城复兴"概念规划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环境、技术、经济、社会等角度分析了"唐皇城复兴"概念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并对西安古城的规划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岭南第一庄     
"岭南第一庄"原名"树人书屋",解放后更名为谢鲁山庄.谢鲁山庄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川县城南乌石镇谢鲁村寨子屯的一座小山上,是全国迄今保留最为完整的"四大私人庄园"之一. 阳春三月,我慕名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川县城南乌石镇——原国民党少将吕春琯的"岭南第一庄".呵!真是名不虚传!只见山庄建筑横跨3座山峰,似一只凌空舒展的鹰翅,占地面积400多亩.山庄依山而建,亭台楼阁掩映在绿树名花之中,曲径回廊把山庄内外连为一体,假山池塘体现出江南园林风貌,青瓦砖墙保持着浓郁的岭南民居特色.山庄的建筑布局依照苏杭园林特色,依山而建,迭迭而上,造型幽雅别致.全庄贯以"一至九"的数字,取"天长地久"之意.山庄奇花异木有200多种,尤以五色茶花、胭脂树、四季绣球、百年金(银)桂花、四季玉兰、百年罗汉不老松等为珍贵.在山庄数百亩荔枝林中,点缀着古雅的亭台楼阁,令人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15.
<正>上庄村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东部,距晋城市城区大约37.4公里,现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村落原名白巷里,元代时就已经形成聚落,村内现保存有一处珍贵的元代民居。因明代此地采煤日夜不息,夜间灯火通明,又名火龙沟。明代时期村内王氏家族出了一位天官王国光,村落因此声名显赫,与之后的康熙导师陈廷敬所在的皇城相府、四部首司孙居相的湘峪古堡等齐名,成为晋东南几处著名的官宅府邸家族村落之一。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2)
<正>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说:"科学与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是不可分割的。"确实,许多科学家的成长经历都能印证这一点,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的人生即是其中一例。一、袁隆平的爱乐人生1930年出生于北京的袁隆平,没能享受上太平盛世时期北京这座皇城所拥有的"艺术氛围",3岁时便被母亲带着逃往江西乡下避难。也正因为这"不幸",却让他这个城市出生的孩  相似文献   

17.
走进智化寺     
欧阳东 《建筑》2020,(16):48-49
正智化寺位于北京东城区的小胡同里,不好找。人们从门口走过,以为是一座不起眼的古寺。这感觉是一种错觉,仔细看,斑驳汉白玉的横匾上"敕赐智化寺"一行字表明它不凡历史。它是明朝大名鼎鼎的太监王振的家庙。据《明史》记载"(王)振……作大第皇城东,建智化寺,穷极土木"。王振就是那个鼓动明英宗御驾亲征瓦剌、导致明英宗被俘的太监。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22,(2)
所谓"皇城气象",至少应包括五个方面的一是阻山带河,规划郊畿甸服;二是高城峻垣,严闉魁闳;三是殿宇林立,楼阁云连;四是建坛庙以协皇极,筑寺观以礼仙佛;五是池沼苑林,林木花卉,望水云以刺舟,着裙屐而寻胜。此五者为"皇城气象"之必备,亦为构成"皇城气象"之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城市标志色     
王川 《建筑与文化》2013,(6):139-140
城市是彩色的。但无论一座城市是如何的缤纷,从美学的高度来要求,它应该具有自己的标志色,各种建筑物的色彩应该统一于、谐调于那座城市的标志色。一如黄色之于柯达,红色之于可口可乐,绿色之于富士,明黄就是中国古代皇城的标志色,非是真龙天子及其族类不得使用,胆敢违禁者杀  相似文献   

20.
张先得 《古建园林技术》1985,(8):49-52转59
明、清时的北京城是在元代“大都城”的基础上改造发展起来的。旧北京城分为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内城近方形,外城平面呈“凸”字形。北京内城共九座城门,外城有七座城门,皇城有四座城门。本文具体介绍了内外城门的地理位置、建筑形制、历史修缮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