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深度全球化的背景下,上海面临的城市风险将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传统的综合防灾规划在规划思路上出现了一些不适应。在研究韧性城市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从综合防灾到韧性城市建设的转型要求,并从工程技术、空间防御和社会治理3个维度构建新常态下上海建设韧性城市的战略构想与策略。同时,提出上海应当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风险监测,提高工程设计标准;加强"生活圈—城镇圈—市域"全空间尺度的韧性建设;创新和完善城市安全的社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城市减灾防灾与安全建设逐步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韧性城市"的概念也由此而产生.本文在解析韧性城市涵义的基础上,结合当前韧性建设遇到的问题提出韧性城市建设的体制建议.最后通过深圳市创建综合减灾社区的典型案例,在结合实践的基础上从推动韧性城市建设多层级协同的统筹规划和实施、提高韧性城市建设的公众参与度和重视智慧化在韧...  相似文献   

3.
引言 2021年3月,中央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顺应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开展城市现代化试点示范,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这是国家层面首次提出"韧性城市"的概念.这次官宣也意味着"韧性城市"建设将会与"宜居城市、海绵城市"一样,成为未来城市建设的重点方向.市政基础设施作为居民生活服务和社会生产的物质工程设施,是城市的生命线工程,保障着城市这个复杂有机体的正常运转,因此探索韧性城市理念下的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策略对于提升城市韧性,保障城市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韧性城市这一概念被提出并迅速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模式。该文首先对韧性的概念和目前的研究成果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梳理;其次引入了韧性城市设计概念作为对韧性城市落实空间与社会的初探,探讨了韧性城市设计中人的活动、物质系统与社会网络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分别从区域、城市、社区三个层次探讨了韧性的城市设计原则,并结合国内外城市案例对比讨论了具体设计方法和实施策略,以及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作为对韧性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初探,希望为实现建设韧性城市的目标,提高城市适应性、应对和抵御灾害能力等方面提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5.
正《西部人居环境学刊》01/2020基于"源—流—汇"指数分析的天津市中心城区生态韧性评价基于生态安全格局与韧性城市发展间的耦合诉求,提出"源—流—汇"三维生态韧性评价方法,并使用2005-2017年天津市TM/ETM+影像和ASTER GDEM数据,通过韧性源识别、生态足迹核算及最小累积阻力模拟分别对三种韧性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源—流—汇"生态韧性评价法能有效测度城市的韧性强度,三种韧性指标的  相似文献   

6.
韧性城市理论引导下的城市防灾减灾规划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规划师》2017,(8)
随着大量人口和经济向城市集聚,城市成为各种灾害和风险的多发地,城市脆弱性不断加重,城市安全和城市韧性的问题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文章基于韧性城市的概念和内涵,借鉴国际经验,从规划观念、技术思路和系统方法三个方面分析韧性城市视角下的防灾减灾规划与传统的防灾减灾规划的差异,并以深圳为例,探讨基于韧性城市理论引导下的城市防灾减灾规划,从防灾、减灾和救灾三个方面提出城市安全运行框架与应对策略,增强城市韧性。  相似文献   

7.
马晓虹 《城市建筑》2022,(17):18-21
随着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频发,“韧性城市”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理念与城市规划的视角,逐渐成为近年来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在阐释韧性城市的概念、特征、构成要素、指标体系构建等内容的基础上,从政策制度、工程技术、社会治理等角度,系统梳理总结鹿特丹、纽约、伦敦、日本等多个城市和国家韧性城市建设经验案例,以期为中国韧性城市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帮助。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社区洪涝灾害社会脆弱性与韧性的研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城市洪涝灾害频发,增强城市社区抵御灾害的能力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热点之一。综合减灾是一个系统工程,单纯依靠洪涝灾后补救行动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明晰灾前社会系统固有特征造成的脆弱性,以及灾后社会系统应对及适应灾害的韧性,对降低灾害影响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搜集国内外城市社区洪涝灾害社会脆弱性及韧性研究的相关文献,总结了社会脆弱性特征、发生过程及机理、韧性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未来研究提供指导。基于脆弱性评价—运行机理—韧性优化的思路,对社区尺度洪涝灾害社会脆弱性与韧性研究提出了思考和建议。通过上述研究以实现社区尺度洪涝脆弱性与韧性研究的理论创新,为我国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社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自然灾害和社会问题的日趋复杂化,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日益凸显,城市的韧性建设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议题。尤其对于人口集中、经济发达、社会多元、治理结构复杂的城市而言,韧性城市建设将是应对冲击型灾害、疏解持续性压力的必由之路。文章以美国旧金山市为例,全过程追踪其韧性治理路径,分析旧金山韧性建设经验在风险类型识别、脆弱性评估、韧性战略框架和具体行动举措等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疫情期间人与城市在空间韧性、设施韧性、社会韧性三个方面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将安全韧性和健康城市的理念贯穿到空间布局优化、基础设施保障、数字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行动四个方面。然后通过应急救援、医疗急救、公共空间转换的实际案例为健康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人类居住》2021,(4):29-31
2021年世界城市日的年度主题是"应对气候变化,建设韧性城市".本次中国城市发展案例展通过"建设适应气候变化的韧性城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城市"和"推进建筑产业绿色转型"三部分案例,展示各城市近年来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建设韧性...  相似文献   

12.
《规划师》2021,37(3)
建设韧性城市已成为全球在应对复杂灾害方面的共识,在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全灾种、大应急成为新常态下应对灾害的主要方向。文章从应急管理改革和多灾种、大应急的要求出发,提出新常态下的安全韧性规划需从安全韧性评估、安全韧性本底和安全韧性保障三方面进行转变,进而构建了适应新常态的城市安全韧性评价体系与规划编制体系,并从安全韧性系统规划和应急救援能力体系规划两方面探讨了重点规划内容,以期为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如何实现城市韧性建设,提升城市韧性强度成为当今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针对这一现象,依托三度空间理念,建立了城市韧性评价体系,并利用 CRITIC-熵权及 TOPSIS 方法构建了城市韧性的评价模型。基于此,选择东北地区 4 个副省级城市哈尔滨、长春、沈阳和大连作为分析对象,对各个城市的韧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空间评价。实证结果不仅能够确定现有城市的韧性强度,也能通过不同城市韧性建设的对比,探索出各个城市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信息空间韧性建设存在的不足,从而提出促进城市韧性建设,提升城市韧性强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韧性城市成为国内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但目前国内尚没有形成具有中国城市特色的韧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城市韧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涉及经济、社会综合治理、民众意识和人居环境等多个领域,异常复杂。文章从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三方面,初步梳理了国外韧性城市评价体系方法的成果,希望能为我国的韧性城市评价提供参考,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问题日益凸显,韧性建设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本文采取知识图谱和传统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借助Cite Space软件分析国外2000—2021年和国内2010—2021年社区研究领域有关韧性的研究,通过对热点词爆发频次与爆发时间的梳理,从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和公共安全卫生事件三个层面对国内外韧性社区进行研究述评,并对研究方向进行预测,将国内外学者对于韧性社区研究的韧性建设进行异同点分析,得到的启示为中国韧性社区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依据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黑天鹅总是在人们料想不到的地方飞出来"。—塔勒布《黑天鹅》正如快速发展的现代城市,不确定性让我们无法预知危险何时何地降临。庚子伊始,新冠肆虐,社会恐慌,经济停滞,全球抗疫,如临大敌。面对如此重大的公共卫生应急事件,有关城市韧性理论再次备受关注。当我们谈论"韧性城市",我们在谈些什么?"韧性"和"韧性城市"是当下国际社会在防灾减灾领域使用的高频词汇。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与韧性城市发展 间的耦合诉求,提出“源—流—汇”三维生 态韧性评价方法,并使用2005—2017年天津 市TM/ETM+影像和ASTER GDEM数据, 通过韧性源识别、生态足迹核算及最小累积 阻力模拟分别对三种韧性指数进行分析。结 果表明:“源—流—汇”生态韧性评价法能 有效测度城市的韧性强度,三种韧性指标的 组合共同决定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稳定性; 天津市中心城区各组团韧性强度空间分布 不均,三项指数对城市整体生态韧性水平的 影响各异,其中韧性源指数是生态安全阈值 划定的条件,应保持在1.5<Ts>2的范围内; 韧性流指数是城市形态弹性调节的标准;韧 性汇指数是城市空间安全扩展的瓶颈,Td> 0.35下的增量建设会突破生态环境容量;并 借此提出天津市生态韧性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8.
"韧性城市"理念为应对城市危机和风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规划视角,近年来已成为城市规划领域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热点议题。同时,世界范围内一些先进城市,如纽约、东京、上海等,不期而同的率先将提升城市韧性作为其长远规划建设的主要发展理念和目标。文章基于对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探索经验的梳理和分析,总结韧性城市的发展模式和要求,以期得到对规划建设韧性城市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多学科视角梳理韧性概念内涵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城市与区域语境下的韧性研究进展。文献分析结果显示国内相关研究形成了5个主要领域,韧性城市及其相应的规划策略、治理措施、评价方法等已经成为了目前国内城市与区域语境下韧性研究的新前沿。将国内城市与区域语境下的韧性研究划分为萌发阶段(2006—2012年)、成长阶段(2013—2016年)和繁荣阶段(2017—2019年);分别对三个阶段的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学术事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研究的成果与不足,并对韧性研究的尺度、焦点、方法和应用等关键议题进行了解析;提出未来可以从城市与区域韧性的测度方法和模型的系统化、韧性演变的历史路径和空间分异、韧性与现有规划体制和法律体系的结合、基于韧性的管治网络与决策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城市系统的构成要素和组织结构具有复杂性.城市功能复合化使城市更聚集,易受到内外部因素影响变得脆弱.2020年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世界城市发展史留下深刻印记,城市在反思之余急需建造可积极预防、有效应对和科学减灾的智慧化韧性城市.基于疫情下我国城市韧性和智慧的现状,运用"象道术—策"的抽丝剥茧手法,梳理场所精神、韧性城市和智慧城市内涵,应用智慧化韧性城市的多元融合建设方法,提出智慧化韧性城市的特征、建设目标和基本框架,为新型城镇化和智慧城市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