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乙丙水溶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丙烯酸及其酯与乙酸乙烯酯进行乳液聚合,所得乳液用有机胺微粒化制得的高质量乙丙水溶胶,既保持纯丙烯酸水溶胶的优点,又克服了其缺点,具有工业实用价值。介绍了乙丙水溶胶的制法,并列举了其性能指标。讨论了影响乙丙乳液及其水溶胶的诸种因素。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硅溶胶的制备及其固色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不同的溶胶制备条件对固色效果的影响,指出在R水=4.7、R醇=10、于60℃反应14小时制备的溶胶对直接耐晒黑G有最好的固色效果.  相似文献   

3.
溶胶——凝胶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本文从凝胶制备途径,即无机途径和有机途径角度,阐述了各途径的溶胶的凝胶化过程的特点及其控制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Al2O3溶胶的制备工艺优化及性质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宝友  黄传真 《陶瓷学报》1998,19(4):209-212
本文通过对Al2O3溶胶制备的原料进行了选取,对Al2O3溶胶的制备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加水量、胶溶剂和温度进行了分析,优化了Al2O3溶胶的制备工艺,并提出了一种较为快捷出了一种较为快捷的制备工艺,制得了稳定透明的Al2O3溶胶;Al2O3溶胶的存在比较稳定,在浓度为异丙醇铝:水小于1:100时可丰放时间大于3个月。对Al2O3溶胶的性质进行了探讨,发现Al2O3溶胶可以稳定存放的pH值为3.5  相似文献   

5.
溶胶——凝胶法简介:第三讲 溶胶—凝胶法工艺过程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3  
1.前言第一、二讲对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和所应用的主要原料-金属醇盐作了介绍,本讲主要讨论在应用这一方法制备无机材料时需要考虑的各项主要工艺参数和过程控制。以目前应用较多的硅、铝、钛  相似文献   

6.
SnO2线性聚合物溶胶液是掺杂SnO2功能膜Sol-Gel制备工艺的基础。本文以Sn(OBun)4为前驱体。AcacH为稳定剂,BunOH为溶剂,用Sol-Gel方法成功地合成出SnO2无机线线性聚合物,并对acacH稳定剂的作用机理、加水量的多少对SnO2溶胶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n(OBun)4具有较高的水解活性,在H2O的亲核取代进攻下,迅速水解并快速团聚沉淀,必须通过稳定剂对Sn(OBun)4进行改性降低其活性才能制备出稳定的溶胶液。乙酰丙酮(acacH)通过与Sn(OBun)4形成六配位螯合中间体Sn(OBun)2(acac)2,降低原单体水解活性机理来稳定Sn(OBun)4单体。在一定acacH稳定下(如acacH比为2),过量的H2O加入会破坏其稳定作用,使溶胶液迅速水解,快速团聚沉淀;而加水量过少,Sn(OBun)2(acac)2改性单体水解困难,体系不能形成溶胶液。  相似文献   

7.
铝硅酸溶胶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聚集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铝硅酸溶胶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聚集特性,发现铝硅酸溶胶加无机酸后的聚集过程是一种聚沉或絮凝过程,无法通过用无机酸调节pH值的方法使得铝硅酸溶胶胶凝成具有足够强度的凝胶,溶胶在pH=7.0左右时就开始发生聚沉,在pH=3.5左右时聚沉速度最快,当pH≤3.0时,不仅已聚集的胶粒又重新分散,而且原始胶粒也分散成小胶粒,溶胶稳定,文中对铝硅酸溶胶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聚集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硅溶胶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荣三  刘永民 《江苏化工》1996,24(2):4-5,18
简介硅溶胶的现状并列举一些可以开发的硅溶胶应用课题。  相似文献   

9.
加入树脂改性制备AlOOH溶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异丙醇铝为原料制备出稳定、透明的AlOOH溶胶。实验中添加了001×7树脂(氢型)进行改性,减小了溶胶粒径并使其分布明显变窄。考察了不同种类的酸(HCl和HClO4)、树脂及原料加入方式对产物的影响。还考察了树脂的加入对原料铝利用率及定义参数“交换铝/树脂氢当量比”的影响。并运用“交换铝/树脂氢当量比”参数较好地说明了溶胶制备过程中产物的缩聚情况。确定了AlOOH溶胶的最佳制备方案。将胶溶时间由数十小时缩短为4小时。  相似文献   

10.
以氧氯化锆为原料,双氧水为水解促进剂,醋酸为络合剂和稳定剂,采用sol-gel法制备了具有可纺性的氧化锆溶胶。通过测定溶胶黏度和折光指数,对比分析了双氧水和醋酸加入量对溶胶稳定性和可纺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H2O2)∶n(ZOC)=3,n(HA)∶n(ZOC)=0.5~1时,溶胶的稳定性和可纺性最好;制备的溶胶中氧化锆质量分数达到35%以上;醋酸和水解产物发生络合,提高了溶胶的稳定性和可纺性。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溶胶-凝胶法制备铝胶的影响因素及A12O3的相变规律.探讨了A12O3涂层的涂层情况,总结出制备膜过程中消除发生团聚的方法,同时针对本实验提出了有效抑制团聚的方法.实验表明,用溶胶-凝胶法能够成功制备出均匀的A12O3涂层,当反应体系pH值为5,反应温度为30℃和溶液浓度为2.34mol·L-1时,加入3(wt)%PV溶液,采用自然干燥再经过1400℃高温煅烧能制得较为均匀连续的-A12O3涂层.  相似文献   

12.
穆惠英 《河北化工》2009,32(3):18-19
以廉价无机盐氧氯化锆(ZrOCl·28H2O)为起始原料,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技术合成出锆溶胶,并探讨了制备过程中各种因素对锆溶胶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15.
硅溶胶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硅液胶是二氧化硅颗粒在水中的超微分散体,SiO_2的粒径范围在1~100毫微米之间,属胶体范畴,通常用硅溶胶的粒径以8~25毫微米居多。由于硅溶胶具有较均匀的粒径范围、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丰富的表面硅醇基,因此显示出很高的化学活性。硅溶胶的胶粒之间可以相互作用发生脱水缩合成网  相似文献   

16.
以有机硅氧烷为先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流平法在PMMA表面制备有机/无机耐磨涂层,研究了二氧化钛溶胶的含量对耐磨涂层硬度、耐划伤性及耐磨性的影响,利用ND J-1旋转黏度计、WGFS透光率/雾度测定仪、Taber 5151耐磨仪等分析表征涂层的性能。结果表明:加入二氧化钛溶胶后,钛原子取代了部分硅原子的位置,从而使形成的含有S i—O—Ti的有机无机三维立体网络结构,比只含S i—O—S i的有机无机三维立体网络结构的耐磨涂层性能更为优异。  相似文献   

17.
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乙醇(EtOH)、H2O为原料,HCl为催化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添加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i O2溶胶。利用正交实验考察温度、EtOH、H2O、DMF、pH值对Si O2溶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溶胶稳定性影响的强弱程度为EtOHH2O温度DMFpH值。n(EtOH)对溶胶稳定性影响最大,随着n(EtOH)增加,溶胶稳定性升高。其次是n(H2O)与温度的影响,溶胶稳定性随着n(H2O)增加而升高,随温度升高溶而降低。随n(DMF)增加,溶胶稳定性升高。在酸性条件下,溶胶稳定性随pH值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18.
许第发  张世英  游洋  张向超  罗寄希 《硅酸盐通报》2012,31(4):1006-1011,1017
以硫酸氧钛为钛源,过氧化氢为络合剂,采用低温水热法制备了过氧改性纳米TiO2溶胶,并对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甲醛废水模型体系考察了溶胶的光催化活性。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等测试手段对TiO2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水解反应pH值为8.0,硫酸氧钛浓度为0.10 mol/L,陈化时间为24 h,Ti4+/H2O2物质的量比为1∶4,水热反应温度和时间分别为100℃和6~8 h时,可制得直径20nm、长30 nm,结晶良好的锐钛矿过氧改性纳米TiO2和分散均匀的溶胶。经紫外光和太阳光光照180 min后,过氧改性纳米TiO2溶胶对甲醛的降解率分别为95.3%和31.8%,优于相同条件下P25的光催化性能(69.7%和21.1%)。  相似文献   

19.
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薄膜中溶胶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和阐述了以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薄膜过程中所形成的溶胶结构, 以及凝胶结构的转变情况.实验以钛酸丁酯为先驱体, 无水乙醇为溶剂, 采用不同的络合剂制备出稳定的TiO2络合物溶胶. 对络合剂引入所造成的溶胶结构的影响, 加入水量的不同(Rw=1, 4, 10, 20)对溶胶结构乃至后期凝胶结构的影响作了初步的分析.在不同的络合剂条件下, 生成的溶胶结构有很大的不同, 络合剂为乙酰丙酮时, 生成的TiO2溶胶更为稳定.高水量条件下(Rw≥10)生成的是溶胶颗粒中TiO2分子以空间网络状结构相互结合的TiO2溶胶.  相似文献   

20.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溶胶和多孔二氧化硅薄膜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稀Na2SiO3溶液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除去Na^ 离子后,经碱化浓缩制成质量分数约为25%-30%的二氧化硅溶胶,添加化学添加剂丙三醇后加入乙酸乙酯,搅拌水解使溶解的pH值适当降低,聚乙烯醇能使二氧化硅溶胶具有网状结构,易于成膜。薄膜在750-850℃下热处理后孔径分布在100-300nm之间。二氧化硅薄膜在热处理过程中的微结构衍化过程可通过调节二氧化硅溶胶的pH值,添加化学添加剂和热处理温度加以控制。讨论了纳米二氧化硅胶粒溶胶的形成和形成的二氧化硅溶胶先体的成膜化学机理,并对制备的多孔二氧化硅薄膜的微结构,形貌变化和相关的物理性能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