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水分含量对玉米淀粉颗粒微晶结构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广角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对不同水分含量的原玉米淀粉颗粒微晶结构进行了研究。提出在玉米淀粉颗粒的多晶体系中存在着锭链和链水两种不同组成和性质的结晶结构,不同的水分含量对它们有不同的影响。另外,还发现悬浮在常温水分散体系中的淀粉颗粒,尽管只发生轻度的溶胀,但淀粉颗粒原有的结晶结构已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2.
淀粉微晶熔融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差热扫描分析技术,对玉米淀粉多晶体系中微晶的熔融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淀粉多晶体系中存在着链水和链链两种不同组成的结晶结构,并且各自表现出不同的微晶熔融规律,不同条件下的DSC曲线中淀粉多晶体系的两种微晶熔融,主要表现为3个吸热峰,即糊化吸热峰、链水结晶熔融吸热峰和链链结晶熔融吸热峰,并且这3个吸热峰各有其特点及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对在干燥过程中不同水分含量的玉米预糊化淀粉的广角X射线衍射曲线进行了研究 .提出在预糊化淀粉中存在着大量介于微晶和非晶之间的亚微晶结构 ,预糊化淀粉的X射线衍射曲线是由一个弥散的结晶衍射峰和一个弥散的非晶衍射峰组合而成的曲线  相似文献   

4.
淀粉微晶熔融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差热扫描分析技术,对玉米淀粉多晶体系中微晶的熔融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淀粉多晶体系中存在着链水和链链两种不同组成的结晶结构。并且各自表现出不同的微晶熔融规律。不同条件下的DSC曲线中淀粉多晶体系的两种微晶熔融,主要表现为3个吸热峰,即糊化吸热峰、链水结晶熔融吸热峰和链链结晶熔融吸热峰,并且这3个吸热峰各有其特点及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颗粒α化修饰玉米、木薯和甘薯淀粉的结晶特性,从X衍射图谱对其结晶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颗粒α化修饰淀粉己完全失去原淀粉具有的微晶结构,呈现亚微晶态和V型衍射的混合态.  相似文献   

6.
预糊化玉米淀粉亚微晶结构及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在干燥过程中不同水分含量的玉米预糊化淀粉的广角X射线衍射曲线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预糊化淀粉中存在着大量介于微晶和非晶之间的亚微晶结构,预糊化淀粉的X射线衍射曲是由一个弥散的结晶衍射峰和一个弥散的非晶衍射峰组合而成的曲线。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颗粒α化修饰玉米、木薯和甘薯淀粉的结晶特性,从x衍射图谱对其结晶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颗粒α化修饰淀粉己完全失去原淀粉具有的微晶结构,呈现亚微晶态和V型衍射的混合态.  相似文献   

8.
苹果酸玉米淀粉酯是L-苹果酸(有机酸)和玉米淀粉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的一种酯化变性淀粉,具有与膳食纤维相似的功能特性。以L-苹果酸和玉米淀粉为原料在高温下干热处理制备苹果酸淀粉酯,旨在阐明苹果酸淀粉酯表观结构、糊化特性、溶胀特性以及体外消化特性等物理化学特性与玉米原淀粉的差异;明晰不同取代度的淀粉酯在表观结构和理化特性方面的变化,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苹果酸淀粉酯的白度、溶胀度、冻融稳定性、糊化特性较原淀粉下降;扫描电镜图中可以观察到低取代度的淀粉酯中出现较多小颗粒的淀粉碎片,随着取代度增加,淀粉表面粗糙且出现小孔,颗粒形状不规则,碎片之间发生明显的粘连;原淀粉与低取代度的苹果酸淀粉酯的X-射线衍射图表现为A型结晶,但随着取代度增大,结晶结构被破坏,衍射峰变弱且最终消失。红外光谱结果表明:酯化后的淀粉均在1 739 cm-1处出现了羰基振动的特征峰,且随着取代度增加峰值明显。体外消化试验结果表明:经酯化后的淀粉,抗性淀粉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
研究米象、玉米象、谷蠹3种蛀蚀性害虫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侵害小麦后,对小麦淀粉颗粒特性的影响,旨在为虫蚀小麦的利用和预防提供数据支持。以河南农业科学院豫保1号小麦为材料,探讨米象、玉米象、谷蠹在不同发育阶段(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期)侵害小麦后,小麦淀粉颗粒形貌、粒径、结晶特性、短程晶体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被3种蛀蚀性害虫侵害后的小麦淀粉颗粒形貌均发生较大变化,幼虫期侵害后淀粉表面开始出现明显凹陷,以成虫期破损淀粉数量最多; D50、体积平均径、面积平均径与对照样相比整体略微升高,但在害虫生长发育过程中小麦淀粉体积平均径、面积平均径无明显变化;小麦淀粉结晶特性变化不明显,且傅立叶红外光谱显示淀粉的晶型结构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0.
为扩大高直链玉米淀粉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以高直链玉米淀粉为原料、次氯酸钠为氧化剂、醛基含量和羧基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改变次氯酸钠(有效氯)的添加量、p H值、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进行正交优化试验以确定适度氧化多醛基高直链玉米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适度氧化高直链玉米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有效氯添加量0.4%、p H值8、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4 h,此条件下制备的多醛基氧化淀粉的醛基含量为1.540%,羧基含量为0.035%;优化后的多醛基氧化高直链玉米淀粉颗粒的平均粒径为8.704μm,与原高直链玉米淀粉颗粒平均粒径11.744μm相比较,淀粉颗粒的平均粒径减少了3.04μ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测试结果显示,经次氯酸钠适度氧化后高直链玉米淀粉的糊化温度和热焓降低,氧化作用使淀粉分子双螺旋结构部分解聚,高直链玉米淀粉的结晶区发生降解。热重分析仪(TGA)测试结果显示,经次氯酸钠适度氧化后高直链玉米淀粉的最大分解温度升高(320.44℃),淀粉的热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11.
利用电子扫描、X射线衍射和偏光显微等现代分析技术,研究了羧甲基变性对淀粉颗粒形貌和结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羧甲基化反应既发生在淀粉颗粒结构的无定形区,也发生在结晶区,从而使结晶程度降低,结晶区域变小。同时,淀粉的颗粒表面也出现裂纹和洞穴。这些结构上的变化是导致淀粉性质发生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以三氯氧磷为交联剂制备非糊化的高交联玉米淀汾的方法,测定了反应的取代度和布拉班德粘度曲线,研究了在沸水中受热后非糊化淀粉的颗粒形貌及粒度分布等特性。提出高交联玉米淀粉与原淀粉颗粒不同,在沸水中只发生轻度有限溶胀,呈非糊化颗粒态  相似文献   

13.
利用淀粉与三氯氧磷的交联反应 ,通过控制交联反应程度 ,成功地控制了交联淀粉颗粒的膨胀程度并使其停留在不同的溶胀阶段 .详细地研究了处在不同溶胀阶段交联淀粉颗粒的结构特征和变化趋势 .揭示了三氯氧磷交联玉米淀粉颗粒的膨胀历程及溶胀机理 ,即交联玉米淀粉颗粒膨胀方式是颗粒整体向四周的均匀膨胀  相似文献   

14.
糯米粉经羟丙基化变性后,颗粒形貌和X-光衍射图样发生变化,结晶区被削弱。羟丙基糯米粉受热易成糊和分散,粘度提高,粘度曲线形状类似于鲜木薯淀粉,糊冻融稳定性极佳,糊透明度、抗剪切性变化与羟丙基淀粉一样。  相似文献   

15.
X—射线透射胶片自动洗片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开发出一种新型X-射线透射胶片自动洗片机,该机器由显影液槽=、定影液槽、水洗槽和烘干室等单元组成,本文主要讨论了这种机器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6.
制备了取代度为0.04的阳离子玉米淀粉,然后用不同量的三氯氧磷交联。试验表明交联对淀粉阳离子化的反应速率没有影响,交联会减小阳离子淀粉的膨胀率和溶解度。电子显微镜扫描显示交联会阻碍直链淀粉从阳离子玉米淀粉表面的渗出。微分扫描差热仪的数据表明,交联的阳离子玉米淀粉有较高的峰转换温度,糊化热较低,这是由于交联减少了直链淀粉的缘故。在粘焙力测量仪上交联阳离子玉米淀粉有较高的粘度和粘度稳定性,这将更适合于工业应用,并有可能减少阳离子淀粉的用量。  相似文献   

17.
非晶化玉米淀粉的理化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球磨法非晶化玉米淀粉的理化性质,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快速黏度分析仪和全自动气体吸附仪等分析手段研究非晶化淀粉的颗粒形貌和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非晶化玉米淀粉颗粒破裂,偏光十字消失,相对结晶度由原玉米淀粉的23.4%下降到1.91%,淀粉从多晶态转至无定形态;糊化温度、热焓值均降低,糊化吸收峰消失;比表面积增大,粒度分布变宽、粒径增大,颗粒平均孔径增大;溶解度、膨胀度和持水能力均提高;而淀粉糊浊度下降,特征黏度值均小于原玉米淀粉,非晶化玉米淀粉热糊稳定性和冷糊力学稳定性均优于原淀粉.  相似文献   

18.
非晶化玉米淀粉的制备及其结构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优化非晶化玉米淀粉制备工艺及表征其结构,以低温行星式球磨机研磨玉米淀粉,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使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相对结晶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多项式回归模型建立和最优化,结果表明:非晶化玉米淀粉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是球磨时间为2.35h,球磨机转速为482r/min,球料比为5.68:1,此时相对结晶度为1.91%.经傅里叶变换光谱仪分析球磨后的非晶化淀粉并没有新的基团产生,表征有序结构的1047cm-1特征峰消失,而表征无序结构的1018cm-1特征峰的峰形变宽.13C固体核磁共振谱分析结果表明,原玉米淀粉中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已解旋为非晶化玉米淀粉中的单螺旋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