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为了明确水平转竖直弯管中粗颗粒的输送特性,在实验验证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流体力学与离散元(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and Discrete Elements, CFD-DEM)耦合数值模拟方法对直径2.5 mm、高3.3 mm粗颗粒在水平转竖直弯管中的输送流型、速度、质量流量和气相压力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起送阶段,弯管料栓具有蓄能作用,难以一次过弯的颗粒会在弯管中自发组成形态稳定的料栓,待蓄能完成后继续过弯运动;沙丘流的输送速度小、平均质量流量高,束状流的输送速度大、平均质量流量低。在稳定输送阶段,固相流型、速度、质量流量波动相对稳定,弯管段的压降和颗粒平均速度在前后半段表现出明显差异;前半段压降小、等压线波动大、颗粒平均速度快;后半段压降大、等压线波动小、颗粒平均速度慢;水平管段颗粒流型为稳定分层流,弯管段前半段颗粒流型为束装颗粒流、后半段为颗粒堆积分层流,垂直管段颗粒流型随管道延伸在向悬浮流发展。 相似文献
3.
气力输送中变径管道系统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介绍了气力输送中变径管道的设计方法和主要参数(临界速度、管径、压降、气体流速、变径位置、变杆角)的确定。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说明采用逐渐增大管径的变径管道可以有效地降低输送管道中的气速、压损和能耗。 相似文献
4.
比较了气力输送系统中非可控式补气、可控式补气和双辅管补气方式的耗气量,推导并计算了非可控补气系统的排空气量,实验验证了双辅管气力输送系统能耗最低.分析了3种补气方式耗能的原因,指出双辅管气力输送系统具有较大的节能空间. 相似文献
5.
6.
7.
8.
9.
盲三通与常规的弯管相比,可有效提升抗冲蚀性能,适用于气力输送设备。文中使用Fluent软件对垂直-水平管道之间的盲三通进行了冲蚀仿真模拟,分析了盲三通内冲蚀严重的位置,以及砂粒粒径和带堵头段长度与管内径比例(L/D)对最大冲蚀速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盲三通堵头处和上部拐角处冲蚀情况较为严重。在砂粒质量流量相同的条件下,随着砂粒粒径从0.6 mm降至0.2 mm,盲三通堵头和上部拐角处最大冲蚀速率明显升高,增长幅值约为100%。随着L/D从1增大到3,堵头处最大冲蚀速率明显降低,幅值约40%。上部拐角处先降低、后上升但变化不明显,在L/D=2时最小,变化幅值约17%。仿真结果可对盲三通的结构设计与寿命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在水平Y型分支管道中采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粒径为2mm的小米为输送物料进行气力输送试验.对气固两相分支管道各自的压力损失及两分支管间压力损失差值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当气体表观速度下降时,两分支管的压力损失值减小;当气体表观速度低于沉积速度后,继续降低气速,各支管单位长度压力损失将增大,但两分支管上压力损失变化不同步.当两分支管与主管中轴线夹角的差值变大时,两分支管压力损失曲线及两分支管压力损失差曲线在气体高速区远离,在低速区靠近.同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了影响两支管单位长度压损差值的主要因素是变动支与主管中轴线夹角、气体表观速度. 相似文献
12.
叙述了气体输送特性参数的理论分析,根据一些基本原理导出输送特性参数的计算公式。为了给输送特性参数的试验研究提供基础,通过试验分别研究了影响输送特性的因素,再根据试验数据,考察了输送压力、管径、钻杆角度和输送距离对输送特性的影响。研究与计算表明:输送能力与输送压力之间是近线性关系;较小的角度变化范围下,随着角度的增大,固体颗粒速度减小;发现固气比越大,滑移速度越小;最后通过试验得出:只需要在较小的输送压力下以较低的速度输送煤屑就可以实现高固气比输送,这样不仅能减少系统所需要的动力,而且煤屑输送速度的降低也可以减少对输送管道的磨损。该研究成果对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气力输送分支管路流量分配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平T形分支管道中,用压缩空气作为输送气体,对不同粒径的砂石进行气力输送试验。分别通过试验和改进型BP神经网络预测两种方法对表观气速和分支管路流量控制阀开度变化时,固相在分支管路中的分配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表观气速减小和两分支管路流量控制阀开度差值变大,固相流量在两分支管中的分配产生较大差异。试验值和改进型BP网络预测值的对比结果表明,二者相互吻合较好,说明采用改进型的BP网络来模拟固相在分支管路中的分配特性适应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为替代操作人员在爆炸性粉尘环境下工作,设计了远程控制的防爆气动搬运系统。详细说明了该系统的组成,工作过程,电气和气动控制。针对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性问题,采取相应的防爆措施和防护措施。该系统的使用,降低了爆炸事故发生率,改善了操作员的工作环境,对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减少企业财产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