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在1600毫米冷轧机上3年多的操作经验,针对板带表面条纹缺陷,粗浅地分析了包括轧制张力、牵引辊和调色辊、轧制速度、轧辊表面粗糙度、轧制油温度等工艺因素对产品表面质量的影响,从实践中总结出用该机生产铝板带的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钢铁公司连退双机架湿平整机组生产R2级表面镀锡板工作辊表面粗糙度衰减速度快、轧制公里数偏低的问题,充分考虑到连退双机架湿平整机组的设备与工艺特点,从轧制工艺、轧辊使用工艺两方面深入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优化1#及2#机架工作辊原始表面粗糙度及伸长率分配系数建立了一套工作辊表面粗糙度衰减控制模型,并将模型应用到生产实践,大大降低了工作辊表面粗糙度的衰减速度,提高了轧制公里数,为企业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针对VC辊平整机湿平整轧制过程中的产品板形与表面粗糙度控制几乎完全依赖于辊系参数,以及轧制压力与前后张力等关键轧制工艺参数的设定往往以考虑产品力学性能为主,造成轧制稳定性差、产品的板形与表面质量控制精度偏低的问题,充分结合VC辊平整机组湿平整轧制的设备与工艺特点,以轧制稳定性为优化目标函数,将板形、力学性能及表面粗糙度作为约束条件,提出一套适用于VC辊平整机组湿平整轧制过程的关键轧制工艺参数的优化设定技术,并将其推广应用到某1550VC辊平整机组的生产,把轧制压力、前后张力等3项关键轧制参数作为整体进行协调设定,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了经济效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油滴法和轧制试验,考察了轧辊表面不同粗糙度和纹路方向对铝板轧制润滑及轧制过程的影响,并对轧后铝板表面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轧辊表面粗糙度和纹路方向会影响润滑油在辊面的润湿性;辊面横向纹路有利于润滑油的铺展;采用工艺润滑时,随着压下率的增加,辊面横向纹路使轧制变形区摩擦因数降低,铝板的表面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热轧厂铁素体区轧制Ti-IF钢带钢边裂缺陷的问题,提出了采用立辊润滑的方法予以改善。分析认为,采用立辊润滑轧制工艺可减小立辊减宽过程中的摩擦力,减少低温下带钢边部表面的剪切力;同时,有利于立辊表面质量的改善,从而改善带钢边部质量。为此,研究了立辊润滑工艺对铁素体区轧制Ti-IF钢带钢微观组织、力学性能、析出物以及边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立辊润滑轧制工艺,Ti-IF钢带钢的组织和析出物没有明显差异,但塑性显著提高;带钢边部表面的最大裂纹深度由361 μm减小到128 μm,边部缺陷数量明显减少;带钢截面形貌较为光滑,没有发现明显裂纹,边部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轧制铜带材表面残油产生的原因,从工艺、设备两个方面论述了除油的方法。在工艺上降低除油难度,建议选用低黏度的基础油,降低轧制油中的醇、酸、脂等添加剂的含量以降低运动黏度。在设备上采用防溅挡板、强力抽吸的排烟装置、辊缝吹扫装置、挤油辊及吹扫梁等除油装置。  相似文献   

7.
异步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异步轧制是两个工作辊圆周速度不等,使轧制变形区产生一种搓轧变形的新的轧制技术。它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辊径相同,转速不同(异径异步);二是转速相同,辊径不同(异速异步)。其生产工艺过程基本上和同步轧制相同。如冷轧带钢的工艺过程为表面准备、冷轧、热处理、冷轧、成品检验、上油包装。  相似文献   

8.
潘竟忠 《轧钢》2021,38(3):109-113
针对低碳结构钢热轧酸洗板表面氧化铁皮缺陷问题,从加热工艺、精轧轧制润滑以及工作辊冷却等方面分析了不同生产工艺参数对板坯表面质量的影响;研究了钢卷下线入库不同的存放方式对钢卷表面氧化铁皮结构的影响。通过对板坯加热时间、出炉温度的控制,精轧轧制润滑给油量的优化,以及更换精轧工作辊水嘴型号从而增大工作辊冷却水量以保证轧辊表面质量,钢卷入库后采用风机快冷等措施,可以减少热轧酸洗板表面氧化铁皮,有效提高产品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9.
针对5CrNiMo芯辊在环件轧制过程中出现的断裂失效问题,采用断口宏观和微观形貌观察、化学成分检测、金相检验和硬度测试等方法对断裂芯辊进行分析。在理化试验的基础上,运用微观断裂机理和数值模拟对芯辊的断裂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CrNiMo芯辊断裂的原因是由于芯辊热处理不当,导致芯辊表面疲劳抗力低,在环件轧制过程中承受循环应力而在表面形成疲劳源并逐步扩展,最终导致芯辊断裂。因此提出严格控制芯辊的热处理工艺参数和采用表面喷丸来提高芯辊疲劳寿命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热轧带钢头部翘曲有限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宝钢2050热轧粗轧机组实际轧制工艺,建立带钢非对称轧制有限元模型.主要研究了在带钢轧制过程中,当板厚、压下量不同时上下辊速比、带钢上下表面温差对带钢头部弯曲的影响规律,并且对调整辊速比控制因上下表面温差造成的头部翘曲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回归出其关系模型.实践表明仿真研究结果可对热轧过程带钢头部翘曲自动控制模型提供修正数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盘形滚刀在轧制过程中的变形特点,以17英寸TBM盘形滚刀刀圈为研究对象,依据环件轧制工艺理论,对轧制模具主辊、芯辊和锥辊的运动参数进行了设计;基于DEFORM-3D建立了滚刀刀圈轧制成形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模拟分析了刀圈在轧制成形过程中温度场、等效应变场、几何形状和轧制力的变化规律;基于设计的工艺参数和模拟结果,开展了刀圈轧制成形试验研究,验证了研究刀圈轧制成形工艺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刀圈轧制结束时,其整体温度分布由刀圈芯部到外表面梯度递增,最高温度为1200℃,最低温度为1040℃,等效应变最大值为14.4,最小值为0.178。刀圈稳定轧制阶段,径向轧制力在5×10~5N左右波动,轴向轧制力在1.5×10~5N左右波动。  相似文献   

12.
在3种润滑条件下对酸洗后的热轧带钢试样进行了冷轧实验,采用扫描电镜跟踪观察冷轧前后试样的表面形貌,采用TR200型粗糙度测量仪测试轧制前后试样的表面粗糙度轮廓,研究了润滑条件对冷轧带钢表面形貌演变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轧件表面形貌主要取决于表面凹坑和辊痕的尺寸,随着轧制道次的增加,轧件与轧辊表面的实际接触面积增加,轧件表面凹坑和辊痕的尺寸均减小,轧件表面光洁度提高;轧制5道次后,干摩擦条件下轧制的试样表面显微凹坑最少,但表面存在明显的辊痕;油润滑条件下轧制的试样表面辊痕较少,但存在少量未被轧合的显微凹坑;乳化液润滑条件下轧制的试样表面残留的显微凹坑和辊痕都很少,表面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13.
由于变形的不均匀性,异形环件环轧时极易出现各种缺陷。以某钛合金异形环件轧制出现的表面流线纹缺陷为例,利用数值模拟分析了成形过程的材料流动,并与物理实验进行对比。通过对比环轧工艺参数与速度场分布、参考点速度差的关系,探讨了产生表面流线纹的主要原因,进而得到了优化的环轧工艺参数,即芯辊进给速度为0.35 mm/s、驱动辊转速为20 r/min、驱动辊半径为500 mm。结果表明,调整轧制进给策略后,制件表面纹路完全消除,成形效果得到极大改善。  相似文献   

14.
低温控轧工艺因其精控、节能等特点在各大钢厂得到迅速发展。普通硬质合金辊环在低温控轧工艺下使用,工作寿命缩短,并易出现裂纹、掉块等现象,成为低温控轧工艺推行过程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本文通过对轧制工况和现有硬质合金辊环失效形式的分析,提出了适用于该工艺下硬质合金辊环应具备的性能。并基于此,开发出了YGA系列高品质硬质合金辊环,相比普通硬质合金辊环,其硬度HRA和抗弯强度分别提高1.5和300 MPa。经过现场轧制使用,其工作寿命提高80%以上,轧槽表面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0.18mm极薄规格巧料的振动纹问题,从理论上分析了带钢厚度、轧制速度、辊缝中摩擦系数、带钢张力以及轧制润滑条件对冷轧过程自激垂直振动的影响。通过优化轧制工艺参数和调整乳化液性能指标,成功解决了1420mm冷连轧机900m/min左右高速轧制T5料时第5机架的振动问题,抑制了带钢表面振动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调色辊位移对铝板带冷轧时润滑、摩擦及轧制特性的影响,从辊、板之间几何学关系的变化,揭示了调色辊对铝板带表面状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厂S620GT热轧带钢平整后由下C翘改变为上C翘且其高度平均值达35.9 mm的问题,对带钢C翘方式改变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平整机下支撑辊传动造成带钢上下表面塑性变形区、前后滑区长度、前后滑值、中性点位置、摩擦力大小等变化,形成上下表面应力差,产生上C翘缺陷。通过开展有限元分析,明确了平整工作辊的配辊要求,即上工作辊辊径大于下工作辊辊径,辊径差在3 mm以内;对比分析工艺参数,开展DOE试验,得到张力为影响热轧平整C翘的关键影响因子,轧制力、弯辊力为重要影响因子,并得到工艺参数的最优组合(张力 220 kN、轧制力 4 000 kN、弯辊力-50 kN)。平整工艺参数优化后,C翘缺陷高度平均值从35.9 mm降至21.5 mm,C翘缺陷控制的准确性与稳定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陈伟  王辉  徐锟 《失效分析与预防》2020,15(2):74-77, 83
通过现场跟踪、形貌观测、硬度检测和理论计算的方法,对UCM轧机中间辊在正常轧制周期内辊身表面接触疲劳硬化层深度进行研究,给出了正常轧制下机后中间辊磨削运维的建议,降低了该类轧机中间辊失效的风险。UCM轧机中间辊在正常轧制周期内,在轧制力和辊间循环接触应力的叠加下,其辊身表面产生接触疲劳硬化,辊身中部硬度可提升HSD 1~2,相应操作侧硬度与新辊相比变化不大,但传动侧由于轴向窜入受轧制力和循环接触应力的作用在距端部100 mm左右位置硬度会增加HSD 5~6,接触疲劳硬化明显。根据Hertz接触疲劳理论计算得出,在此工况下中间辊辊身表面最大剪切应力出现在轧辊表面以下0.3 mm左右(半径方向),通过设计直径方向0.6 mm的修磨量可有效去除疲劳硬化层,使辊身表面硬度恢复至新辊硬度值,随后继续上机使用可有效降低轧辊失效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张云涛  周建军  曹永杰 《轧钢》2020,37(2):46-49
以邯宝2 300 mm镀锌光整机为研究对象,总结了毛化工艺参数对工作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获得了工作辊目标粗糙度控制模型;研究了光整机弯辊力、轧制力、延伸率、光整方式对带钢表面粗糙度和峰值密度的影响,并对光整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轧辊表面粗糙度平均值为2.42 μm,偏差控制在±5%以内,表面峰值密度平均达到105 cm-1,能够满足汽车板生产的要求;轧辊轧制公里数为20~180 km时带钢表面粗糙度保持性较好,在1.0 μm以上,带钢表面峰值密度平均值在80 cm-1以上,能够满足汽车外板的要求;光整机采用湿光整方式,带钢表面粗糙度的复制率约为 40%~60%,峰值密度的复制率约为60%~80%;组织汽车板外板生产过程中,在保证汽车板性能条件下,采用较大的光整延伸率、高弯辊力和轧制力,获得的带钢表面峰值密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铝板带材表面油污的控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分析了用四辊轧机轧制纯铝板带材表面产生油污的原因;讨论了控制方法。增设二次吹扫装置、控制工艺润滑油的质量和退火温度,可以避免铝板带材表面产生油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