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催化裂化轻汽油在Ni-K/Al2O3催化剂上选择加氢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γ-Al_2O_3为载体,以金属钾为助剂,在实验室制备了用于催化裂化轻汽油选择性加氢反应的镍基催化剂,考察了镍、钾的含量以及工艺条件对催化剂选择性加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镍最佳负载量为10%,钾最佳负载量为1%;在反应温度75℃、空速8h-1、氢油体积比为5、压力1MPa的条件下,催化裂化轻汽油中二烯烃转化率达到99.11%,残余二烯烃含量为0.003%,单烯烃选择性达94.99%,叔碳烯烃含量增加了0.04%,单烯烃双键异构化选择性为61.26%。  相似文献   

2.
催化裂化轻汽油中3-甲基-1-丁烯加氢异构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催化裂化全馏分汽油中分离出低于70℃的轻汽油为原料,采用镍基LNEH-1催化剂,研究了加氢和异构化反应规律。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60℃,氢气/原料油(体积比)为30,反应压力为1.5 MPa,进料空速为2 h-1的条件下,轻汽油中二烯烃质量分数从0.34%降低到0,加氢转化率达到100%;3-甲基-1-丁烯异构转化率为86.25%;叔碳烯烃质量分数由19.43%增到21.00%。  相似文献   

3.
对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40万t/a重整装置预加氢单元压降升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其工艺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重整装置预加氢反应器催化剂床层压降升高的主要原因为催化剂中硅及原料油中二烯烃的含量过高;在预加氢反应器前新增二烯烃反应器,原料油经加氢处理后,含二烯烃质量分数由0.286%降至0.015%,二烯烃选择性加氢脱除率约95%;通过采取催化剂撇头、增加脱硅保护剂及设备清焦、增设二烯烃反应器等综合措施,装置开工运行初期预加氢反应器催化剂床层压降由改造前的0.200 MPa降至0.025 MPa,投用1 a压降仅升高0.014 MPa,预加氢单元空速由改造前的3.5 h~(-1)可提高至最大5.0 h~(-1)。  相似文献   

4.
FCC轻汽油非贵金属二烯烃选择加氢催化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贵金属镍基二烯烃选择加氢催化剂,以催化裂化汽油不大于C6馏分(干点不大于75℃)为原料,在50~60℃,1.5 MPa,液体空速为2.0~4.0 h-1,氢气/原料体积比为12~24的条件下,进行选择性加氢反应。结果表明,反应中二烯烃转化率为100%;叔戊烯质量分数增加率始终大于2%;反应至800 h后,C5单烯质量分数减少量小于1%。  相似文献   

5.
为了将裂解碳五馏分中的二烯烃选择性加氢转化为单烯烃,开发出高选择性碳五加氢钯系催化剂LY-9801 F,并在8 kt/a碳五选择加氢装置上实现了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在加氢反应器入口压力为0.4~0.8 MPa,入口温度为25~45℃,新鲜料体积空速为0.42~0.62 h-1,产品循环比为(25~32)∶1的工艺条件下,加氢产品中异戊二烯质量分数为0.09%~0.83%,二烯烃质量分数低于1.0%,其他二烯烃均已加氢转化,异戊二烯加氢转化率和2-甲基-2-丁烯选择性均大于85%,可满足工业装置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6.
对FCC汽油进行预加氢硫醚化处理,通过二烯烃和硫醇的醚化反应可脱除FCC汽油中的硫醇,降低二烯烃含量。实验室采用预加氢催化剂对FCC汽油预加氢硫醚化反应进行试验考察,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双烯值2.63gI/(100 g),硫醇、硫质量分数分别为158μg/g和680μg/g的FCC汽油,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130℃、氢油比5、体积空速3 h-1、压力2.0 MPa;工艺参数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下,FCC汽油双烯脱除率为59%,硫醇脱除率为97%,RON损失0.2单位,烯烃减少量为0.3%,预加氢前后FCC汽油总硫含量不改变。  相似文献   

7.
C4烯烃加氢生产乙烯料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将2种硫化型加氢催化剂组合装填,进行了C4馏分加氢生产乙烯裂解原料的实验,确定了适宜的C4烯烃加氢饱和工艺条件,并进行了1500 h催化剂活性稳定性考察实验.结果表明在氢分压为3.2 MPa、反应温度为(基准±30)℃,氢/油体积比为200,体积空速为(基准×2.0)h-1的反应条件下,C4烯烃的加氢饱和率达到95%~100%,加氢C4烯烃体积分数不大于1.0%,是蒸汽裂解制乙烯的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8.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法,通过该方法C4-到C6-烯烃或包含C4-到C6-烯烃的基本上不含硫的烯烃馏分在包含元素周期表中第八过渡族的元素的催化剂上、在至少一种加入的含硫化合物的存在下被异构化,包含在其中的任何多不饱和烃被选择性的氢化和加氢异构化,以及含硫化合物被从产物中分离和任选地回收,结果得到几乎不含硫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石油化工》2013,(2):203+209+215+221+229+235+242+247+250
<正>使用多层球状催化剂的过程该专利涉及一种乙炔和二烯烃选择加氢生成烯烃的过程。该过程是在反应条件下,含烯烃、乙炔和二烯烃的原料物流与多层球状催化剂接触进行反应。反应后输出的物流中乙炔和二烯烃的含量降低。多层球状催化剂由一  相似文献   

10.
以蒽和1-十一烯烃为原料,HY型分子筛作催化剂,在微型高压釜中反应得到蒽的烷基化产物,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时间、催化剂添加量、物料配比对蒽烷基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80 ℃,反应压力为3.0 MPa,HY型分子筛质量分数为5%,蒽/1-十一烯烃(摩尔比)为0.77的优化条件下,蒽的转化率达到85.08%。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多种烷基化蒽的选择性为48.93%,蒽与1-十一烯烃的反应为多种反应同时进行的复杂烷基化反应。  相似文献   

11.
选择氧化铝干胶粉,经过挤条成型制得了三叶草型载体。采用一步饱和喷淋法制备出了重复性较好的高空速裂解汽油加氢催化剂。经过10mL和100mL的评价,从单烯、双烯和硫来看,加氢活性好于国内参比催化剂。并通过了1500h的活性稳定性试验,具备工业放大水平。  相似文献   

12.
采用过量溶液浸渍法,以硝酸镧为改性剂,对SAPO-11分子筛进行了稀土改性。结果表明:与未改性SAPO-11分子筛相比,改性后La/SAPO-11分子筛颗粒完整,具有较高的结晶度,介孔比表面积和介孔孔体积均增加,水热稳定性明显改善;在分子筛加入质量分数为6%的条件下,与ZSM-5分子筛相比,在La/SAPO-11(负载La质量分数为4%)分子筛制备的催化裂化(FCC)催化剂生产的产物中,汽油收率(质量分数,下同)与轻质油收率分别提高了0.34,0.24个百分点,汽油研究法辛烷值增加了0.5个单位;由该分子筛制备的FCC催化剂催化性能提高,异构化性能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60万t/a催化裂化(FCC)汽油加氢改质工业试验装置的设计思路及运行情况。结果表明,先将FCC汽油分割为轻、重2种馏分,然后使用DSO及M催化剂对重馏分进行二段加氢,再与碱洗脱硫醇的轻馏分调和,使FCC汽油的质量获得升级,可获得含硫质量分数小于50×10-6,硫醇质量分数小于10×10-6的精制汽油;处理后汽油的研究法辛烷值损失小于0.7;装置的液体收率不小于99.0%;装置的设计综合能耗为1 036.36 MJ/t,实际运行时综合能耗为901.2 MJ/t。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多产丙烯、异丁烯和低硫燃料油组分技术对中国石化青岛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140万t/a重油催化裂化装置进行了改造。改造后,将汽油加氢装置中的汽油切割塔塔顶轻汽油替代改造前的柴油送入提升管回炼。结果表明:在轻汽油回炼比为4.29%的情况下,液化气和干气收率分别增加2.18,0.31个百分点;液化气中丙烯体积分数较回炼前提高0.43个百分点;装置回炼轻汽油增产丙烯约1 t/h,获得的综合经济效益约12.8万元/d。  相似文献   

15.
采用选择性加氢/硫醚化NiMo/Al2O3催化剂,在催化精馏实验装置上考察了氢油体积比、体积空速、反应压力和回流比对催化裂化汽油催化精馏选择性加氢脱二烯过程塔顶轻馏分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较为适宜的操作条件为压力0.70 MPa左右、反应段温度140 ℃左右、回流比2、体积空速3 h-1、氢油体积比10;在此条件下,塔顶轻馏分的总硫质量分数小于20 μg/g、硫醇硫质量分数小于2 μg/g,二烯脱除率大于60%。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石油兰州化工研究中心开发的催化剂LZR-20 PK在ACE装置上进行了评价,并在奇姆肯特炼油公司200万t/a催化裂化装置上进行了标定.ACE装置评价结果表明:与对比催化剂相比,采用催化剂LZR-20 PK时,产物中液化气、汽油、柴油质量分数增加,油浆和焦炭质量分数降低,H2/CH4(摩尔比)降低,汽油辛烷值略有...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提高汽油辛烷值并降低氢耗,通过色 质联用技术与实沸点切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轻、重馏分切割方案,并进一步考察LCO不同馏分的加氢和裂化性能;开发了LCO轻、重馏分切割后LCO轻馏分直接催化裂化回炼而LCO重馏分定向加氢后再回炼的第二代LTAG技术(LTAG-Ⅱ)。工业应用结果表明:第二代LTAG技术LCO轻馏分与加氢后的LCO重馏分催化裂化回炼的表观转化率达到74.12%,汽油+液化气表观选择性达到88.00%;与LCO全馏分加氢回炼的第一代LTAG技术相比,汽油研究法辛烷值(RON)、马达法辛烷值(MON)分别提高0.6、0.7个单位,且LCO加氢的氢耗降低22.70%,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沈赟 《石化技术与应用》2009,27(6):548-550,558
在催化裂化装置中加入能够增加重油裂化能力、提高平衡催化剂活性的Converter塔底油裂化助剂(简称Converter助剂)。工业应用表明,使用Converter助剂后,在原料性质变差的情况下,干气质量分数下降0.10个百分点,焦炭质量分数没有变化,油浆质量分数下降1.08个百分点,总液收率提高1.08个百分点;汽油研究法辛烷值保持在92左右,烯烃体积分数不大于35%;催化剂单耗下降0.011kg/t。  相似文献   

19.
以直馏柴油为原料,反应温度为520~680℃,在小型固定流化床上分别采用酸性催化剂和石英砂,考察催化裂解和热裂解的反应行为。与热裂解相比,直馏柴油催化裂解提高了其转化率,降低了干气产率,提高了液化气产率;乙烯产率降低1.67~3.78百分点,丙烯产率提高5.23~9.12百分点,丁烯产率提高3.32~7.94百分点,轻芳烃(BTX)产率接近。直馏柴油催化裂解和热裂解干气中的甲烷和乙烯含量随反应温度变化的趋势相同,但是催化裂解干气中氢气体积分数高于乙烷,而热裂解干气中乙烷体积分数高于氢气;反应温度高于600℃时,催化裂解干气中C2H4/CH4摩尔比小于热裂解干气的最优分布值0.82。两种裂解汽油烃类组成中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烯烃和芳烃含量变化趋势相同,而环烷烃含量变化趋势相反;催化裂解汽油中环烷烃含量随反应温度升高而降低,而热裂解汽油中环烷烃含量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