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下水库是利用地壳内的天然储水空间储存、调蓄水资源的一种特殊水利工程。此文对在滹沱河建设地下水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工作实际,对地下水库建设管理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提出建设“渗得进,蓄得住,采得出,用得好”的地下水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增强水资源承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3.
滹沱河地下水库入渗试验成果与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以往水文地质资料及历年来滹沱河过水观测数据分析,滹沱河具备建设地下水库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基础,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明显。要长期大规模调蓄引江水和上游水库水,使工程既在设计上合理可行,又能保证地下水环境良性循环,必需通过开展大规模入渗试验来进一步论证,确定河道入渗补给能力、模型参数和地层净化能力等一系列技术参数。文中对地下水库入渗试验成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石家庄市滹沱河地下水库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建的石家庄市滹沱河地下水库,位于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滹沱河倒虹吸附近。该区域是石家庄市的主要地下水源地,已经形成大面积开采漏斗,从地表至地下水含水层多为中粗砂,入渗能力极强,无论是水文地质条件,还是工程条件和储水条件,对建设地下水库都是得天独厚的,其他区域无法具备的。建设滹沱河地下水库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5.
石家庄滹沱河地区地下水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下水库是对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联合调度运用,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水资源的一项综合性水利工程措施.文中论述了石家庄滹沱河地区建立地下水库的有利条件,即较大的储存空间、良好的渗透能力,通过初步计算和分析表明该区地下水库的调蓄库容有能力对缺水量进行调蓄,从而为调节和缓解石家庄地区水资源紧缺提供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在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城乡供水中占较大比例。地下水库因具有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联合调控、多年调蓄、水资源战略储备及应急供水等功能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在分析地下水库基本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地下水库的基本条件,并以沈阳市为例进行分析,给出了论证地下水库补给水源、补给区、地下水库储水空间估算及开采条件的具体分析与计算方法。最后利用建立的地下水流数值模型,模拟预测了地下水库建成后分别按常规水源与应急水源两种方式所产生的供水规模。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建设地下水库具有较高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南宫地下水库位于古河道带上,古河道砂层比较发育,河床相砂层厚度较大,粒径相对较粗,透水性好,是一个良好的地下水库储水空间。库区范围内溹泸河、清西干渠、九支渠等现状河渠,具有作为回灌场的有利地貌、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滹沱河山前段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劣变特征分析,阐明了山前拦地表水和山前平原超采地下水对水环境影响的后果,并以大量实测资料为依据论证了被疏干地下含水介质空间的地下调蓄可利用性,系统阐述了研究区地下调蓄的基本条件和潜力,提出了南水北调客水利用地下调蓄条件发挥更大效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南宫地下水库近期工程设计,本文主要介绍了其地下水库建设条件、地下水库蓄水、回灌规模确定等设计内容。  相似文献   

10.
滹沱河断流区水环境劣变特征与地下调蓄潜力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费宇红  陈树娥  刘克岩 《水利学报》2001,32(11):0041-0045
本文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滹沱河山前段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劣变特征分析,阐明了山前拦蓄地表水和山前平原超采地下水对水环境影响的后果,并以大量实测资料为依据论证了被疏干地下含水介质空间的地下调蓄可利用性,系统阐述了研究区地下调蓄的基本条件和潜力,提出了南水北调客水利用地下调蓄条件发挥更大效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滹沱河上修建水库后下游河床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处于半干旱缺水地区的海河流域滹沱河上修建水库后,库下游来水来沙条件变化引起的河演变及其发生机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松散介质地下储水空间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石家庄市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建设地下水库适宜的边界条件,确定其特征水位,并基于GIS技术计算得滹沱河地下水库的总库容为106.30亿m3,2006年6月30日实时腾空库容为33.51亿m3,且以2.46亿m3/a的速度增加。试验结果表明:滹沱河河道具有良好的入渗条件,渗水坑的静水入渗强度为0.59m/d,河道动水条件下平均入渗能力为8.27万m3/(km·d);该地下水库的有效蓄水率为80%~90%,随着人工补给量的增加有效蓄水率有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14.
分析了滹沱河流域山西段生态环境现状存在主要问题,通过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治理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河流水系综合整治、加强河源和泉源的保护、进行水污染防治等系列措施的论述,为滹沱河流域山西段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滹沱河径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滹沱河流域代表站河道非汛期实测径流分析可以发现,从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初,径流量减少为原来的1/3左右。非汛期上游河道来水量的减少,是造成河流下游水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大规模人类活动使流域下垫面情况发生了变异,使近年来同量级年降水条件下,天然年径流减少超过四成,而同时用水量占来水量的比例却在逐年增加,导致下游河道常年断流干涸,水环境严重恶化。以南水北调中线建成供水为契机,重新确立水库调度中防洪、供水和下游河流水环境保护的关系,是恢复河流水环境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研究,总结了滹沱河灌区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水资源利用率和灌溉保证率低、水的利用系数低、灌区内水资源管理不协调、流域水资源管理混乱等。经过分析论证,建议采取实现现有水源工程的高效利用、加快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步伐、提升水工程调配水平、强化基层水利工作、实行水资源的统一调配、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等对策。研究成果为灌区水资源管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滹沱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流场异常变化与原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数理统计相关分析方法,对过去50年滹沱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流场演变特征及其与降水量和开采量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常年性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是地下水流场发生异变的标志性特征.在气候不断旱化背景下,地下水开采量和开采强度的不断增大导致该平原区地下水系统从1971年以前的补给-开采的自然均衡状态,经过1971-1979年期间补给-开采基本均衡状态,至1980年之后演变为严重超采状态.同天然状态下地下水流场相比,漏斗区地下水流方向与区域流场明显不一致,某些地段甚至逆向流动.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开采量是滹沱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流场异变的主导因素,降水量变化是重要影响因素.降水量增减通过影响地下水开采量大小和补给量多少的变化,对地下水流场产生不同的影响.减少开采量或降水量连年显著增大,区内地下水流场异变才能够产生根本性转变.因此,适时调控开采量.使其与气候变化规律相一致,有利于遏制该区地下水流场异变态势.  相似文献   

18.
梁述杰 《山西水利》2010,26(7):59-60
作为一名水文工作者,对河流进行考察是件很向往的事。2010年6月初,恰有这么个机会,欣然往之。考察从太原出发,进入滹沱河流域先考察了牧马河;到忻州,向东北过定襄、五台,沿清水河上到其源头;然后再顺羊眼河至繁峙县的砂河镇,沿滹沱河溯源而到其源头,返至繁峙、代县、原平。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滹沱河中上游径流变异情况并计算了河道生态流量,通过构建岗南-黄壁庄梯级水库供水及生态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并采用NSGA-Ⅱ求解多种情景方案,探求入库径流变异对水库生态调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觉站和平山站径流分别在1983年和1979年发生变异,流域径流整体呈显著下降趋势;利用频率众值法、Tennant法和年内展布法计算的河道理想、适宜及最小生态流量对应的年生态需水量分别为9.85亿、5.85亿、3.23亿m3;农业灌溉及生态需水缺水率随来水频率的增大而显著增大;入库径流下降趋势显著且发生变异,致使变异后不同水平年水库调度的供水保证率均有所降低;农业灌溉需水和生态需水矛盾显著,枯水年农业灌溉供水率降低4%可提高12%的生态供水率。  相似文献   

20.
从流域概况、治理任务、投资、治理效益几方面介绍了滹沱河河道治理工程的基本情况及取得的成效,并在此基础上从科学规划、设计、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精心施工、加大监督质检力度等几方面介绍了工程实施中具体的保证质量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