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程工业》2005,(5):10-12
2003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已达到2.52亿吨,净进口量达到9112.63万吨。进口原油占国内原油消费量的比重达到36.1%。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而且。石油进口的依存度将进一步加大。预计到2020年,石油的对外依存度有可能接近60%。为了解决我国石油资源短缺这一问题,其综合对策包括,加快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开展石油外交,开发海外石油;发展替代燃料和替代技术。其中“煤液化”作为石油替代品,具有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世纪,中国汽车工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2011年中国以1840万辆的产量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2012年汽车产量更高达1927.18万辆[1]。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的石油总消耗为4.9亿t,其中国内累计生产原油为2.04亿t,累计进口原油2.54亿t。在石油消耗中,汽车是消耗石油的大户,我  相似文献   

3.
域外动向     
俄罗斯石油通过油管输入中国1月1日5时48分,中俄原油管道投入运行,俄罗斯的原油开始进入中方境内位于漠河县兴安镇的首站储油罐内,标志着中国东北方向的原油进口战略要道贯通,每年1500万吨、期限20年的中俄原油管道输油合同开始履行。据俄罗斯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日6时30分,位于俄罗斯远东阿穆尔州斯科沃罗季诺市的石油分输站开启了供油阀门。  相似文献   

4.
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超1800万辆,已经成为汽车第一消费大国。2009年我国石油表观消费4.08亿t,原油净进口2.19亿t,原油进口依存度52.5%。通过图1可以看到,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加,而我国的石油生产量不会有大的变化,故石油进口量也在逐年增加。根据中国工程院2030-2050年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研  相似文献   

5.
一、目标 目前,欧盟消耗的大约80%的能源是来自于矿物燃料(石油、天然气和煤)。随着来自欧盟外部能源比例的明显增加,供应减少或价格上升都会使欧盟受到致命的打击。如果能源消耗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以及没有研发新的混合燃料,到2030年,欧盟依靠进口的石油将增加到93%,进口的天然气将达到84%。如果欧盟打算降低天气变化的影响,混合燃料也是无法维持的。由此欧盟提出了以下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中国的石油需求年增长5.8%,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石油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据“BP世界能源统计”资料显示,中国2005年石油消费已经达到了32730万t,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但相比石油消费,中国的石油生产却增速缓慢,十年来的年均增长仅为1.7%。不可否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对石油这种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仍将处于持续上升态势,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总之,在未来20年里,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将会越来越高,石油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这值得我们未雨绸缪。合理开发利用我国的石油资源是一个重要鲋课题。本文对几种方法方法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石油是工业发展的血液,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石油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据统计,我国每年的石油进口量及所花费的资金是十分庞大的,在通过石油进口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还需要做好国内原油的开采工作。在原油的开采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低渗透油层,及时在开采的过程中施加以较大的压差也无法使得原油开采获得较高的产量,因此,在原油开采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一油层施加增产增注措施以增加原油的产量。本文将在分析油水井所存在的一些弊端的基础上对油水井的增产增注措施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8.
据预测2020年我国原油进口将分别达到3亿吨左右,为了满足国家石油安全战略的要求,迫切需要提高境内公司的进口原油承运份额,这为我国油运企业提供了极好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与此同时,我国油运企业面对的竞争将更加激烈,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需要企业通过适时调整发展战略、改善经营管理来加以防范和控制。  相似文献   

9.
现如今,原油的生产成本在不断的增加,炼油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因此,炼油企业当前的重中之重就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这也是石油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在石油炼制过程中,能源消耗的费用占据了石油生产成本相当大的一部分。石油企业要想降低生产成本,从石油炼制的装置系统研究,降低能源的消耗是一种有效且重要的手段。本文从石油炼制过程中的常减压整流装置的节能进行了分析探讨,通过对石油常减压装置的工艺改进,将能源消耗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0.
《世界标准信息》2005,(11):49-50
在本世纪,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能源危机无疑是中国发展的瓶颈。保证海外的石油供应,也会成为中国最大的国家安全问题之一。面对日益紧缺的能源,目前中国的能源浪费,已经严重地威胁着我们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石油业从玉门油田到大庆油田,一次次的飞跃,石油业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1952年的玉门油田到1960的大庆油田,从年产量40余万吨到四五千万吨,一次次的进步,都标志着我国石油业的快速发展,也标志我国工业的发展进程。人们都说石油业是工业发展的血脉,因此照此推算我国石油业的发展在未来的20年里依旧会持续发展的。我国工业的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不仅在依靠着国产资源的生产,还依靠着大量的进口来补充不足,这也是一直以来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原因之一,据调查发现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需求国,随着工业水平的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也会逐年上升,因此解决石油开发问题,可以在根本上解决石油的进口问题。但是众所周知的是石油并不是可再生能源,因此对石油开发技术的有求就越来越高,不仅是在石油开发上只追求产量,而不追求产率,这就对石油开发的设备有求很高,对开发技术的要求会更高。  相似文献   

12.
自1993年以来我国的石油净进口贸易飞速增长,目前已占全球石油贸易总量的6%,作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作为第四大石油生产国,国内产量仍不足,2009年净进口量达2亿t(中国石化集团占7成),对外贸易依存度已达50%以上,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石油需求会更大。我国进口石油的途径有90%以上是通过海上运输的,在油轮接卸中,船舶到港量的检验和卸油后的空舱检验(Empty Tank’s Inspection)是卸船计量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也是贸易各方关注的焦点,如何做好到港量的准确计量,减少卸油后的底舱量是降低接卸损耗和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流程工业》2008,(7):28-28
中国是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第二大化工产品消费国,是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大化工产品生产国。中期预测,这一领域的增长率在15%~20%之间。  相似文献   

14.
据日本双日公司预测,2007年全球钼供应将有340万1b缺口。由于在日本、中国、美国和欧洲等主要市场,不锈钢、石油开采用管和特种钢等方面对钼需求持续旺盛,预计2007年钼需求将达3亿9600万1b,比2006年增加3.4%。其中,中国由于不锈钢产量急剧增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PP(聚丙烯)消费国家之一,不久即将超过美国跃居第一位。5年前中国消费PP仅为美国的60%,现在已增长为美国的95%,其增速为美国的两倍。预计到2006年即可超过美国,到2007年PP用量将为美国的120%。 中国的两大PP生产商“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已经跻身于全球最大的PP生产商行列,中国石  相似文献   

16.
石油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重要资源,近些年来,在我国的经济建设过程中对于石油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从20世纪80年代能够自给自足发展到现在每年需要大量的进口。石油是一种降解速度很慢的物质,因此,如果在石油的开采、运输加工与储存的过程中未能做好保护措施将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本文将就石油开采过程中对周边环境所造成的地质影响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7.
随着原油储备的消耗,油价、电价的持续上升,以及石油燃料引起的气候问题,人们对可持续能源的需求变得十分迫切,利用太阳能来发电无疑是世界未来能源的理想选择。美国能源部曾经做过估算,如果将美国地面全部铺满薄膜太阳电池,就能满足美国能源的需求。近年来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发展迅猛,  相似文献   

18.
邱竟 《中国包装》2007,27(4):39-42
根据国家环保局统计,我国已经成为煤炭、钢铁、铜的世界第一大消费国,石油和电力的第二大消费国。国内外专家测算,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约占GDP的8%~13%。联合国开发署认为,中国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比空气良好地区死于肺癌的人数高出8.8倍。近三年来,环保部门收到的环境问题投诉率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这些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行业包括造纸、电力、化工、酿造、建材、冶金等。  相似文献   

19.
石油是最重要的能源之一,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提高油品的计量水平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年消耗量已达3.6亿多吨,而我国的石油资源严重不足,进口依赖度已超过50%。因此,在积极探  相似文献   

20.
<正>石油被誉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经济血脉",但是石油消耗量快速增长的趋势仍没有得到缓解。从美国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来看,美国汽车消耗的石油量占全美总消耗量的60%。汽车是石油能源的主要消耗者,也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汽车燃油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CO2)、二氧化氮(NO2)等有害气体,严重污染了人类的生存环境。目前我国不少地区把霾和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这些"超细灰尘"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