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石东浩  石弦韦  徐钦 《中外建筑》2022,(10):46-50+17
作为地下空间排气设施,城市隧道高风塔形体单调醒目,对周边环境景观会形成较大的冲击。文章以汕头海湾隧道风塔为例,从秩序、界面、场所分析了其所处空间的多义性特征;通过比较不同风塔的建造方式,探讨了风塔形态的介质化景观策略,以引导城市脉络、节律、情景融为一体,从而使风塔成为彰显人文特质、激发城市情感的活力因子。  相似文献   

2.
外滩是上海的一张景观名片,面对着开阔的母亲河——黄浦江,背倚着造型严谨、风格迥异、有"万国建筑博览群"美誉的外滩建筑群。外滩隧道由南向北穿越了整个外滩。代表现代交通科技的隧道工程,介绍了设计中对外滩隧道工程景观的整体风格构思,并深入分析了隧道出入口、内景、隧道风塔、装饰材料选择等景观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3.
基于评价公路隧道洞口设计的必要性,对公路隧道洞口设计综合评价的具体内容进行简要分析,同时详细研究了公路隧道洞口设计评价指标及动静结合视域下建立公路隧道洞口设计综合评价机制的具体思路。通过研究可知,功能评价指标、景观评价指标是综合评价隧道洞口设计质量的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4.
吴继亮  刘超 《钢结构》2013,28(3):48-50,47
海上测风塔的使用功能、结构选型、主导荷载等与通讯铁塔有着较大差异,目前国内无直接的海上测风塔结构设计规范,可借鉴参考的资料较少。根据山东莱州湾和海南临高海域100m高的海上测风塔设计及施工经验,介绍测风塔结构设计、制作和安装的全过程,重点论述了测风塔选型、荷载选取、风荷载计算、荷载组合等关键设计问题,为类似工程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隧道洞口景观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文献收集与分析,明确隧道洞口景观的概念,阐述欧美、日本等国在隧道洞口景观领域的研究现状.重点归纳目前我国隧道洞口景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设计原则与设计方法、美学、绿化、计算机辅助设计、景观评价等方面.根据各主要数据库的发表文章数量统计分析得知,在隧道洞口景观研究领域有48%的研究成果侧重于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有关美学和绿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均各占18%,而景观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仅占4%,这说明在隧道洞口景观评价方面的研究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隧道洞口景观方面研究的成果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在分析研究现状基础上,提出隧道洞口景观应包括结构的合理性、形象设计的艺术性、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等多种内容.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洞口景观未来的发展将趋向于注重环境问题、无洞门的洞口设计、全线隧道整体的Ⅵ设计、跨学科合作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王永德 《山西建筑》2010,36(26):145-146
通过南京长江隧道江心洲风塔脚手架施工,介绍了模板支撑系统、钢管、扣件式脚手架和工字钢悬挑脚手架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并进行了相应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风塔屋盖支撑设计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7.
梁艳  魏志华  唐春华 《暖通空调》2021,51(3):78-83,94
汕头苏埃隧道为特长水下盾构隧道,中部为盾构段,两端为明挖暗埋结构.充分利用盾构的圆形结构特点,对4种隧道通风方案进行了比选,确定明挖段设置射流风机+排出式通风井+盾构段设置土建排烟风道方案为推荐通风方案.结合方案的风塔位置、洞口污染物指标介绍了运营通风系统设计,指出运营通风方案与行车速度有直接关系,不能简单采用风塔+洞...  相似文献   

8.
唐瑞 《江西建材》2023,(1):136-138
为提高隧道洞口整体环境艺术品质,满足交旅融合发展、全面展现地域文化内涵的景观需求,文中分别从洞门主要功能、形式种类、结构安全,景观设计界面以及区域人文精神等角度,分析阐述了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艺术与界面一体化设计方法。结果表明,把洞门和两侧边坡防护挡墙的界面进行连接,将地域旅游文化元素统一呈现在贯通的整体界面上,可有效展现洞口景观艺术并传达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9.
打浦路隧道复线与既有打浦路隧道组成一对双向4车道的越江通道。介绍了既有隧道原有通风系统,对既有隧道由双向行车改为单向行车后的既有通风系统模式作了分析,提出复线隧道与既有隧道共用浦东5号风塔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隧道内饰景观是改善隧道内行车环境、提升隧道景观效应的有利措施之一.文章归纳分析了作为隧道内景设计重要组成部分的内装饰材料的应用现状,并对内装饰材料的选用标准与要求进行了研充分析,提出了适合国内隧道内装饰的优选材料,可为隧道工程相关设计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叶青 《南方建筑》2010,(5):10-13
幸福是人类追寻的永恒目标,幸福不能被设计,但设计可以创造更多幸福可能性。传统设计以功能为设计目的;绿色设计以性能提升、资源节约、高效利用、节能减排为设计目的;而幸福设计以生活为设计目的,它会带来减排的效果,在提升建筑性能的同时,也满足了人类对功能的需求。在中国城市发展背景下,幸福设计的内涵是以政府善治为龙头,生活模式为灵魂,人文环境为条件,经济发展为基础。幸福设计的核心是从使用者的感受角度进行设计,围绕六个方面的转变,从功能到性能,从单一到复合,物性到人性,从居住区到社区,从物业管理到社区服务,从破坏到永续。本文最后以厦门环东海域某项目为例,阐述笔者在幸福设计方面的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总结岭南本土化设计的发展历程基础上,提出当代本土化设计所面临的国际化、现代化与城市化的挑战;而中华文化的崛起与生态技术的发展又将为岭南本土化设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中热舒适度与节能标准等问题的探讨和分析,抽取了热舒适性作为基础概念来梳理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问题,为建筑师的设计工作制定出一种系统科学、具有可操作性的评析方法,以应对技术更新所带来的各种复杂的技术措施的选择与优化问题。本文重点分析在中国不同气候分区的条件下,各种节能技术措施对热舒适性的影响程度的差异,即对被动式设计手段的效率进行量化分析。论文提出,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应根据不同的气候特征和地域特点,建立对各气候区运用被动式设计技术的综合评价模型,分析各种技术在不同气候区使用的差异性和效率,并以被动式设计作为基础,以主动式设计为辅。针对不同的建筑类型及空间特点,提出"适宜"的技术措施和整体方案。以达到降低碳排放的目的,为人类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曹树安 《建筑机械化》2012,(Z2):139-142,6
为了穿越天津海河"共同沟"盾构隧道的粉土、粉细砂软土地层,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掘进,克服了土体容易液化、海河地下水丰富、水压大等多重困难,顺利完成了掘进施工任务。以土压平衡盾构的刀盘设计、刀具布置,泡沫注入系统,同步注浆系统和掘进施工参数为分析对象,充分证明了土压平衡盾构完全适合砂层、软土地层和地下水丰富地层的施工,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上海地区的隧道所处地层一般为饱和含水软土地层,稳定性差,在刚建2条盾构隧道间再修建旁通道,工程实施具有一定风险与难度。通常采用冻结法加固周围地层,形成冻土帷幕,再在冻土中采用矿山法施工。根据西藏南路越江隧道旁通道的设计与施工情况,介绍了旁通道结构形式的设计方案、开挖和顺筑施工方法、钢管片设计、结构防水等方面具体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6.
西藏南路越江隧道采用老盾构施工,介绍了8块等分的圆环以及管片外形尺寸、管片连接件的设计。确定管片厚度为0.5 m、宽度为1.5 m。采用可有效提供抗剪切力的间断式凹凸榫槽管片环面设计,在深埋区隧道管片的纵向接头采用快速连接施工的即插式螺栓自锁箱。在不改变原有盾构构造体系条件下,通过改变管片形状,开发了4A+4B组合型通用管片,有效解决了近距离斜交穿越地铁8号线区间隧道的难题。采用了能抵抗高于1.0 MPa水压的新型高标准弹性密封条、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埋式塑料阀栓等新材料、新工艺,实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陆明 《中国市政工程》2010,(Z1):135-137
阐述了外滩隧道工程中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段所展开的弹性橡胶密封垫、挡水条材质老化后的水密性试验内容、过程,并分析评价了试验的结果。它对施工有相当大的指导作用。目前盾构隧道段已施工完毕,整体防水效果良好,达到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8.
刘煜 《南方建筑》2010,(5):14-16
绿色建筑是当今建筑领域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目前,国内外已经相继建立了一批绿色评价建筑工具;然而,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显示,现有工具的使用对象大多为能源、材料、水、空气质量等领域专家,对建筑师开展绿色建筑设计并未起到直接的决策支持作用。本文在分析绿色建筑评价及决策支持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建筑师设计语言及思维特征"以及"绿色建筑设计决策特征"两方面,探讨了建筑师对绿色建筑设计决策支持工具的需求,提出了面向建筑师建立成套绿色建筑设计决策支持工具的思考,并结合主要设计阶段,对相关工具的形式及功能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