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通过对3根混凝土简支梁的体外预应力加固试验,研究并分析了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加固后的二次受力特性,对于人们了解体外预应力加固后的工作性能及设计体外预应力钢筋时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贾宏强 《建筑技术》2002,33(6):447-448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由于施工方便快捷、加固安全可靠、预应力筋保养和检查方便、不增大断面等优点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体外预应力加固法多采用高强碳素钢丝和无粘结预应力筋。为全面了解采用高强预应力筋加固的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 ,作者进行了10根简支梁的试验 ,对梁的破坏形态、受力性能和裂缝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 ,在此基础上对影响体外预应力加固梁性能的各因素进行了分析。本文仅结合试验中暴露的问题提出设计和施工建议。1设计建议(1)建议在跨中增设转向块(支点)。试验结果表明 ,加固梁最终破坏是由于跨中位置裂缝和挠度…  相似文献   

3.
体外预应力加固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正截面承载力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组体外预应力加固简支梁的试验现象,分析试验梁各种相关曲线,总结体外预应力加固简支梁正截面强度的影响因素,探索影响体外预应力加固中各种因素与承载力的相互关系,最后将试验梁加固前后的承载能力进行分析比较,表现体外预应力加固简支梁的良好效应,并根据试验情况提出一些改进建议,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体外预应力CFRP筋加固T形截面混凝土梁静力试验,研究体外预应力CFRP筋加固梁的受弯性能,包括受力过程、破坏形态、延性及CFRP筋应力增量等,分析张拉控制应力、非预应力配筋率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对加固梁受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加固梁相比,采用体外预应力CFRP筋加固,能显著提高混凝土梁的受弯承载力、整体刚度和极限变形能力,限制裂缝发展;张拉控制应力和非预应力筋配筋率对加固梁受弯承载力影响较为明显,而混凝土强度等级影响较小。基于试验结果,运用现有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理论,建立了体外预应力CFRP筋加固T形截面混凝土梁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可供实际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的应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一组体外预应力简支梁的试验 ,研究了梁整体变形和体外预应力筋变形的关系 ,分析了因体外预应力偏心距引起的二次影响和转向块及预应力筋的数量及布置方式对体外预应力简支梁性能影响 ,推导出了正截面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 ,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提供了实践与理论分析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一组体外预应力简支梁的试验,研究了梁整体变形和体外预应力筋变形的关系,分析了因体外预应力偏心距引起的二次影响和转向块及预应力筋的数量及布置方式对体外预应力简支梁性能影响,推导出了正截面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提供了实践与理论分析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简支梁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体外预应力技术在已有混凝土结构的加固改造中应用广泛,基于已有的体外预应力加固方法,提出折线式体外预应力钢绞线加固方法,并采用室内试验模拟了实际工程中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工作状况,为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简支梁提供依据.通过试验研究证明,利用此加固方法加固混凝土简支梁,方便实用,可以明显提高构件承载力和延性,是一种加固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4根体外预应力筋加固的混凝土简支梁进行了单调静载试验,研究了其荷载-挠度曲线、裂缝开展情况以及破坏特征。结果表明:整个加载过程可分为初期弹性工作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卸载后张拉预应力钢筋阶段、再加载至原有裂缝重新展开阶段和破坏阶段;试件的破坏源自非预应力钢筋的受拉屈服,破坏时变形明显,为延性破坏;相比加固前,加固后低强度混凝土(C15)梁承载力平均提高了1.08倍,而对比混凝土(C35)梁承载力则平均提高了1.94倍;低强度混凝土梁裂缝开展情况与对比混凝土梁类似。采用预应力筋对低强度混凝土梁进行体外预应力加固起到了预期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9.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由于其特有的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通过对5根低强度钢筋混凝土梁的预应力加固技术的试验研究、分析与整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低强度混凝土梁采用体外预应力方法加同的裂缝变形计算的理论和方法,为该方面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钢筋混凝土T形梁,进行粘贴碳纤维板加固、体外预应力筋加固、粘碳纤维板-体外预应力综合加固梁对比试验研究,开展三种加固方法加固下T梁的结构刚度、裂缝宽度和极限承载力等结构特性的分析研究。分析表明,粘碳纤维板-体外预应力综合加固梁具有良好的结构受力性能。  相似文献   

11.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已进行的13根整体式和14根节段式(胶接缝和干接缝)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模型梁剪切性能模型试验成果,作为建立抗剪承载力简化计算方法的基础资料。根据模型梁剪切性能试验的研究结果,以施工方法(整体式和节段式)、剪跨比、配箍率、接缝类型、体内外预应力筋配比等为参数建立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回归计算公式,基于混凝土双轴强度理论和接缝截面极限平衡条件推导接缝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利用试验数据对计算公式进行验证。按照我国公路桥梁设计可靠度水平和现行规范的要求对计算公式进行修正,提出可用于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截面抗剪承载力设计的简化计算方法。研究表明,简化计算方法能有效反映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剪切破坏特点和各主要因素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2.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剪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节段式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剪切性能,采用剪跨比、配箍率、接缝类型、体内外预应力筋配比等参数进行了13根整体式和14根节段式(胶接缝和干接缝)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模型梁试验。描述了模型梁箍筋应力、体外预应力筋应力、挠度随荷载变化规律,以及破坏裂缝形成过程和破坏形态;分析了剪跨比、体内外预应力筋配比、接缝位置和数量及类型对梁剪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节段式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剪切性能和整体式梁有很大差异,接缝决定着剪切破坏形态与破坏裂缝的形成、较大削弱了梁的抗剪承载力、明显增大了破坏裂缝的宽度和梁体破坏时的变形;配置体内预应力筋能有效改善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剪切性能;整体式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剪切性能和一般预应力混凝土梁也有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8片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的静力加载试验,分析转向块及预应力筋形式不同对混凝土简支梁的提载效果影响,同时对其受力过程、破坏形态、承载力和变形情况进行全程记录及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单转向块折线形体外预应力简支梁的提载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4.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弯曲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体外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弯曲性能、极限受力状态及内力重分布规律,以施工方法和体内外预应力筋配比为参数,对1根整体式(体内外配筋)和2根节段式(体内外配筋和全体外配筋)体外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进行了模型试验。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得到了模型梁挠度、混凝土应变、体外预应力筋应力与有效高度随荷载变化规律,以及混凝土裂缝发展与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整体式梁的混凝土极限压应变和挠度最大、延性较好但体外预应力筋有效高度减少最大,节段式体内外预应力梁的体外预应力筋极限应力最大,节段式全体外预应力梁的混凝土极限压应变和挠度最小、延性较差、体外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及有效高度减少也最小。节段式梁的裂缝主要集中在接缝位置、无斜裂缝,接缝位置的塑性变形使内力重分布更充分。整体式梁内力重分布的区域集中而节段式全体外预应力梁的范围较大,各梁控制截面弯矩增、减幅值不超过10%。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新的异型钢板粘钢加固负弯矩区抗弯不足的作法,并对其与规范中作法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对比,结果表明这种作法可以有效提高被加固梁的承载力,使挠度明显降低,并且有效地抑制了裂缝在构件中的开展,计算证明此方法有效且可靠.  相似文献   

16.
结合交通部2004年度西部交通建设项目《体外预应力桥梁设计施工技术研究》,利用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弹性阶段非线性分析程序,对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二次效应进行了分析。分析中选择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等截面连续梁和大跨径变截面连续刚构桥等代表性桥梁结构形式。以结构跨径、跨高比、转向块间距、体外预应力钢束布置形式等为主要研究参数,研究体外预应力钢柬二次效应的影响程度。计算了工程实例的二次效应。研究表明在弹性阶段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二次效应均较小。在设计中可不予考虑。  相似文献   

17.
将腹板开孔钢梁的弹性挠曲变形视为完整钢梁的变形和开孔部分梁段附加变形的迭加;对孔洞处的变形建立了刚性臂模型,变形过程中完整梁段部分保持刚体转动。对孔洞处弯曲应力及变形进行了分析,得到了腹板开孔钢梁弹性挠曲变形的计算公式,并举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8.
体外预应力钢束在汽车活载作用下的应力变幅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栋  刘超 《土木工程学报》2004,37(12):50-54
利用研发的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弹性阶段非线性分析专用程序 ,对几种典型跨径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的体外预应力钢束在汽车活载作用下的应力变幅进行分析。研究了简支梁中结构跨高比、体外预应力钢束与结构的粘结关系、转向块间距等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以及连续梁中施工方案、体内钢束和体外钢束的配束比例、连续跨个数和钢束布置形式等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同时也与相同条件下的传统体内预应力结构的预应力钢束的应力变化幅度进行比较。这项研究是体外预应力钢束体系疲劳评价研究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装配整体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中节点由预制柱、预应力T形叠合梁和现浇节点核心区组成,其中,预应力T形叠合梁采用穿过节点核心区的后张预应力筋(全黏结和部分黏结)。对2个高轴压比(0.68)装配整体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中节点和1个现浇对比中节点足尺模型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件均发生梁端弯曲破坏,柱纵筋和核心区箍筋未屈服;试件滞回曲线均较饱满,表现出较好的耗能能力;3个试件的刚度退化规律基本一致,残余变形较小,变形恢复能力良好;与现浇对比中节点试件和全黏结预应力中节点试件相比,部分黏结预应力中节点试件的承载力分别高6%和1.5%,位移延性系数分别高11.8%和17.6%。  相似文献   

20.
提出将体外预应力技术用于板的加固,并对其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5块RC简支双向板的体外预应力加固试验,研究了预应力钢筋的张拉控制力及其布筋型式对双向板受力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体外预应力可有效地改善双向板的受力性能,提高其极限承载能力,在双向板的跨中区段布置体外预应力钢筋时对双向板的加固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