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屯堡第一村"——九溪的聚落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屯堡中最富特色的聚落之一——九溪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的发展历程、形态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解析。九溪的三个片区在产业、建筑风貌、公共空间、社区交往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但整体又呈现出典型的屯堡聚落风貌。这种"三村合一"的独特形态是由贵州屯堡聚落形成及发展的一些共同特征造就的,也与九溪发展历史中的一些重大事件有着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
浙江山地以丘陵为主,盆地错落,植被丰茂,聚落资源丰富。以浙江山地聚落的典型实例为研究对象,从山地聚落的山水形态、街巷形态、建筑形态三个维度,系统分析山地聚落空间的构成规律、组织规律和演化规律,探求山地聚落空间形态形成、发展及演化的内在动力。以期获得先民的生存哲学,并为当今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翟静 《城市建筑》2014,(12):32-32
本文首先界定了聚落空间和聚落形态的概念,对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特定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以北京川底下古村为例,从聚落选址环境、聚落整体空间环境和单体建筑空间形态三个层面,探讨了沟谷型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4.
曹萌萌 《城市建筑》2014,(12):250-250
传统聚落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进化中,形成了很多气候适应性的经验、方法和智慧。本文从传统聚落的选址环境、群组空间形态和单体建筑空间形态三方面,分析了同一地形条件下传统聚落适应气候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王志群 《四川建筑》2005,25(1):39-42
从聚落空间构成的角度,追本溯源,论述了西南丝路古驿站——云南驿的聚落空间特色以及典型建筑型制。  相似文献   

6.
朗德上寨属于苗寨中典型的向心性布局形态,通过测绘并分析其聚落空间构成要素,从中心空间、骨架空间、节点空间、建筑空间四个方面分析各要素空间特色,寻找聚落空间结构规律,获得对朗德上寨找总体空间形态的认知。最后根据聚落形态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思考对现在城镇规划以及苗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启发。  相似文献   

7.
梳理总结聚落空间特征图谱,是聚落空间历史文脉传承的重要依据,也是推进在地性保护的关键手段。研究通过样本采集法、建筑测绘与图示法、空间句法、类型学分类法、聚落平面形态量化方法等技术手段,对14个典型贵州屯堡样本聚落整体及内部空间特征进行识别并建立特征图谱数据库。研究表明:屯堡聚落作为汉族传统聚落在贵州地区的典型代表,整体空间体现了中国传统汉族聚落选址、中轴布局、类里坊制空间体系秩序、高建筑密度、高分维值、较高贴线率等空间特征;在微观空间上体现了汉族合院建筑平面形制特征,建筑立面装饰等细节。而碉楼、箭楼、堡寨墙等则体现了典型军事聚落空间特征。最后进一步提出贵州屯堡在地性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8.
程鑫  赵茜  郭建 《华中建筑》2022,40(3):127-131
湖北恩施是我国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地区之一,特殊的社会形态创造了众多鲜明的地域"符号",其特征往往会反映到聚落的空间形态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乡村聚落在现代化的背景下找到适宜自身特点的转型发展之路日益迫切,舍米湖村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该文从空间形态的视角下,先从整体格局层面分析舍米湖村建筑布局和功能布局,再从局部空间...  相似文献   

9.
李哲  陈妙 《重庆建筑》2021,20(11):19-22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乡村聚落进入转型时期,聚落空间形态也随之发生改变.湘西通道县高团村是典型的侗族古村寨,是百里侗文化长廊的重要节点,该文以高团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史料考证的方法,研究高团村聚落空间形态及其演变过程,探究其聚落空间形态演变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高团村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分为形成初期、发展时期、逆向发展时期和稳定时期四个阶段,自然环境、社会组织结构和经济技术是导致高团村聚落空间形态发生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0.
聚落的边界由建筑部分的实边界与建筑之间空隙部分的虚边界连接而成。文章基于建筑外部空间理论与凸包原理,提出了一种求取聚落边界的新方法。首先利用Delaunay三角网求取聚落建筑之间的影响距离,继而绘制建筑节点网络图,以此求取聚落内两两之间具有直接可视空间关联的建筑之间的凸包,并叠加得出该聚落的公共空间,其外轮廓即为聚落的虚边界。综合实、虚两部分边界,得到完整的聚落边界图形。文章提出的新方法充分考虑了聚落内部建筑的疏密程度对聚落边界设定的影响,其结果更符合真实的空间感受,也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句法视域中的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是聚落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外在表征,对其的研究一直是建筑学界关注的议题。文中以句法视野解读聚落空间形态,以探讨其隐含的文化与社会本性。其中空间句法作为理解聚落空间的社会逻辑语言,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活动与空间形态的互动关联,并可定量而精确的描述空间结构形态,为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与视角。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对佛山地区甚至广府地区的聚落布局研究,仅重视梳式布局与河网水乡,对其他布局形式缺乏全面的梳理。我们将佛山地区作为广府地区的一个典型做全面梳理,以期掌握广府地区聚落类型衍生、融合与演变的脉络。文章以类型学方法讨论之,根据佛山历史聚落的建筑肌理、组合方式和朝向等要素,将佛山历史聚落的形态分为4种类型:梳式聚落、棋盘式聚落、河网水乡聚落和围屋聚落。  相似文献   

13.
原型与重构建水聚落研究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云南建水地区聚落的研究,叙述在聚落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会产生带有典型代表的、相对稳定的聚落空间的原型模式。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聚落空间必定会有变化,也即重构的概念,从而进一步深入探讨能切合实际的地区性建筑、村镇和城市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闽南地区是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代表,其传统聚落独特的地域文化以及多元的建筑特征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自然地理和人文因素的双重影响构成了闽南传统聚落复杂的空间差异性。本文旨在对闽南地区传统聚落空间秩序进行多尺度的量化分析,提供一种空间秩序的判定方法,以期为闽南传统聚落空间形态形成提供数据支撑,促进对闽南传统聚落生成演变规律的认知与了解。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聚落与场地的定义及研究范围,结合具体案例,主要对华北传统聚落中场地空间的平面形态及立面形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场地空间的特点,为进一步探索场地空间的深层建筑意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杨涛 《山西建筑》2014,(19):24-25
通过对喀什传统聚落及建筑进行分析,梳理出传统聚落空间契合性、原创性、生长性、秩序性和符号性等形态特征,从而提炼出了其成功特质,促使人们对传统聚落的价值有更多的正确认识,对现代生活环境有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丽江大研古镇聚落形成始于唐宋,经过元、明、清的演变,到民国已确定了基本形态.本文从边界、节点、中心空间、水网与路网、建筑空间几个角度对大研古镇聚落的形态进行分析,探索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汉族文化、东巴文化、茶马文化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共同作用,形成了大研古镇聚落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由灵活的空间布局,以及富有民族特色、丰富多样的建筑特色.然而,在国际化及旅游业发展的冲击下,大研古镇聚落的发展正面临着本土居民及本土文化消失的危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国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典型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实例的实地调查和测绘入手,剖析中国东北地区与西南地区传统聚落的生成内因与制约要素,对比挖掘不同地域、不同民族聚落形态与建筑形态的典型特征,揭示少数民族传统聚落是人地关系、生产力水平以及民族风俗的重要文化景观集成,是人、自然、建筑三者之间的有机共生。为中国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更新,特别是中国东北与西南地区传统聚落在新形势下的基本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自然通风作为有效的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是传统聚落抵御外界不利气候影响和降低建筑运行能耗的重要调节器。在调研归纳我国寒冷地区海防卫所聚落基本空间模式及形态参数的基础上,针对寒地滨海地区季节性、层次化的通风需求,采用数值模拟,分析冬夏两季典型气候条件下聚落朝向、街道形态、院落形制3项空间形态要素,对聚落自然通风的影响规律及其作用机理,提出针对寒地海防卫所聚落形态的适宜性调控和优化建议,为该地区传统聚落保护和更新中的自然通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高要地区“八卦”形态聚落生成内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彝馨 《城市规划》2015,39(7):107-111
广东省高要地区有多个"八卦"形态的聚落,长期以来,官方宣传与部分学者认为这些聚落的营造理念来源于太极八卦思想,认为它们是模拟太极八卦。通过空间观测技术,本文初步定义了"八卦"形态聚落的概念,统计出高要地区"八卦"形态聚落的数量与方位,描绘出其分布范围与总平面图。通过田野调研和图解分析,发现"八卦"形态聚落的道路、建筑、数理、方位等与八卦图式皆有大量不符之处,模仿八卦图式的传说有穿凿附会之嫌。"八卦"形态聚落有明显的防灾和适应社会形态的优势。其生成有防止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内因,在发展过程中适应了社会形态,并受太极八卦与风水观念等影响,形成了当前的这种特殊形态。营造最优生存环境是"八卦"形态聚落的本质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