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研究稀有肥煤难选的物化特性,以开滦集团钱家营选煤厂入选肥煤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显微组分分析、孔隙度分析、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煤化程度分析以及密度粒度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该煤的显微组分中惰质组约占1/3,致使煤样不易浮;裂隙中富集异质细泥与煤形成竞争性吸附,造成原煤难选;煤样中存在较多粘土类矿物并呈致密嵌布,将加大浮选难度;煤样中含有大量烷烃、醇类化合物和高岭土等物质;煤泥中间密度含量较大,实际可浮性较差;细泥-0.074mm含量大,属于高灰细泥,因此认为该煤样的天然可浮性难浮。  相似文献   

2.
巩学刚 《中国煤炭》2006,32(3):58-59
分析了气肥煤替代肥煤的可行性,介绍了集团公司气肥煤替代肥煤炼焦的研究与实践,认为气肥煤可很好地替代国内紧缺的肥煤资源炼焦。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山东济北矿区气肥煤煤泥降灰的可行性,分别以柴油和仲辛醇(分析纯)为浮选药剂,采用拓展化浮选试验的方法,重新设计浮选流程,对煤泥进行了粗选试验和一次精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浮选药剂用量为1.0 kg/t、药剂比为5:1,矿浆浓度为80 g/L、搅拌速度为1 800 r/min,精选多次刮泡条件下,时间累计在15...  相似文献   

4.
梁敬东 《煤质技术》2001,(2):21-21,20
1前言 胶质层是鉴定炼焦用煤结焦性和确定烟煤牌号的重要指标,能直观表征炬焦过程.  相似文献   

5.
针对开滦矿区煤泥细泥含量高的问题,采用两种捕收剂、三种起泡剂进行了单因素浮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药剂种类和用量对浮选效果影响显著,煤油和仲辛醇的组合效果最好;选择捕收剂用量、起泡剂用量及充气量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充气量对浮选效果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6.
郑毅 《煤质技术》2020,35(1):37-39,68
针对我国炼焦精煤生产中焦煤和肥煤产量的比例不足以及炼焦煤的煤质有下降趋势,基于炼焦煤的黏结特性与分选密度密切相关,利用梯度密度分选实验对华北某石炭二叠纪肥煤黏结特性与分选密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为肥煤用作炼焦配煤提供数据支撑。结果发现:经减灰后浮煤的镜质组含量比原煤明显富集,导致浮煤的挥发分产率比其原煤增高1.30%,浮煤的黏结指数(G R.I)比原煤高20个单位;该煤黏结性指标均以-1.28 g/cm 3级浮煤的最高,其奥阿膨胀度(b)达243.3%,G R.I值为99.6;软化温度、膨胀温度和固化温度随密度级的变化不明显,但温差(ΔT)越大则表明其黏结性越好,ΔT随分离密度级的增加而降低。黏结指数和b值随浮沉密度级(L)升高基本呈线性降低的趋势,G R.I=144.14-35.14 L,b=1716.6-1152.14 L。  相似文献   

7.
高硫肥煤煤质特征及其资源综合利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霍西煤田灵石高硫肥煤煤质特征的分析,概述了高硫肥煤的工艺性质指标、应用煤岩指标及炼焦煤用途,探讨了高硫肥煤及非炼焦煤的资源、性质、配合性能及生产使用效果,阐述了扩大炼焦煤资源及其综合利用研究与应用的环境意义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陈晓英  张树生  郑旭振 《煤》2011,20(3):42-43
对钱家营矿不同煤层不同时期的煤质分析检测数据进行了分析、整理和归类,按照同一煤层对其在不同时期的历史数据进行处理和比较,得出各煤层的煤质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通过用5%~10%的1/3焦煤替代5%~10%的肥煤用20kg试验焦炉炼焦试验,分析试验结果得出如下结论:替代后焦炭的抗碎强度提高而焦炭的耐磨强度变差;配合煤细度和配煤工艺是影响焦炭质量的主要因素;替代试验可以进一步在生产焦炉上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10.
司书芳  王向军 《煤矿安全》2012,43(12):26-29
煤的粒径大小对煤的孔隙结构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煤的瓦斯吸附性能有所变化。基于气煤和肥煤的低温氮吸附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粒径大小对孔体积、孔比表面积与孔径分布的影响,根据孔体积与孔径分布关系图,找出一定的规律,然后再进一步考察煤的粒径大小对孔隙结构的影响规律,考察结果表明:煤的粒径影响的下限是在0.074~0.2 mm之间的粒径,而影响上限可能是大于3 mm的粒径,并认为粒径较大时会影响孔隙结构真实值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赵伟  赵世永  杨志远  周安宁  李振 《煤炭学报》2015,40(Z1):185-190
为揭示浮选分离过程中煤岩组分的可浮性差异及其与药剂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了AlCl3对煤岩组分浮选分离的影响,探讨了AlCl3添加量对分离效果的影响,通过表面润湿性、表面Zeta电位、沉降性能等的测试,揭示了AlCl3对镜质组和惰质组在浮选分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当AlCl3添加量为200 mg/L时,浮选分离效果较好,浮物镜质组含量可达82.68%,沉物惰质组含量达到64.55%;AlCl3可增大镜质组和惰质组表面润湿性差异,且两组分表面Zeta电位到达零电点时,所对应的AlCl3添加量不同,当AlCl3用量介于两者之间时,浮选效果较好;AlCl3扩大了镜质组和惰质组的沉降速率和可浮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城郊选煤厂煤泥特性与浮选药剂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煤泥的粒度组成、密度组成及可浮性等方面,对城郊选煤厂入浮煤泥进行了全面的试验与分析,并进行了浮选药剂选择性试验和浮选速度试验,从中选取合适的捕收剂和起泡剂及其最佳用量,并根据煤泥的特性,为城郊选煤厂煤泥浮选提供一些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开滦集团动力配煤煤质指标的影响规律及预测方法的研究,探索了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优化配煤方案,为企业提高市场占有率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提供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4.
煤泥深度浮选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煤泥深度浮选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首先采用常规的浮选分选出灰分较低的精煤和灰分尽可能高的尾煤,分选出的中间产物采用超细磨的方法磨至其中的煤和无机矿物充分解离,再采用絮团浮选的方法分选出其中的低灰精煤.分步释放浮选试验和中间产物的显微照片表明,中间产物以煤矸连生体为主.比较深度浮选和常规浮选试验的结果表明:在精煤灰分接近的情况下,深度浮选的精煤产率要高出46.06 %,在精煤产率接近时,深度分选的精煤灰分要低1.78 %.深度分选的结果甚至优于分步释放浮选的理论结果.  相似文献   

15.
低阶煤泥浮选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现代浮选理论对低阶煤难浮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次烟煤和风化煤表面性质的分析,提出改善低阶煤的浮选效果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低阶煤的表面改性和浮选机性能的改进。实验室试验和工业应用的结果表明,这些措施大大地改善了低阶煤的浮选效果,浮精产率提高16%~33%,浮精灰分降低0.3%~0.7%;对于风化煤泥浮选,其浮选完善指标达51%。  相似文献   

16.
动力煤反浮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亮  王怀法 《煤炭学报》2015,40(Z2):464-470
针对亚烟煤煤泥反浮选过程中阳离子捕收剂耗量大的缺陷,自制DTAC(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脂肪酸(正辛酸、正癸酸、月桂酸、十四酸、十六酸)复配型捕收剂替代传统阳离子捕收剂DTAC。研究了各复配型捕收剂的界面性质,并通过单元浮选试验对DTAC和复配型捕收剂浮选性能进行了比较。表面张力测试和捕收剂在气泡表面的吸附量测试表明复配型捕收剂具有更高的表面活性且更容易吸附在气液界面;复配型捕收剂具有更强的捕收能力且随着复配捕收剂中脂肪酸碳链长度的变化而变化;分别采用DTAC和复配捕收剂进行浮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C12(DTAC/十二酸)型复配型捕收剂用量为1.66 kg/t(不考虑脂肪酸)时,浮选指标与单独使用3.32 kg/t的 DTAC时相近,降低了约50%DTAC耗量,大大降低了浮选成本。  相似文献   

17.
根据同位素放射线穿过煤浆时强度的衰减规律,用3种不同的射源,研制了煤浆测灰仪。以上为基础,开发了一套多流测灰系统,用于测量多种煤浆的灰分。借助多流测灰系统测得的灰分,设计了浮选计算机控制系统,它结合了按入料中干煤泥量加药和按浮选精灰分加药的原理,运用模糊控制技术,通过调整浮选药剂添加量,实现浮选过程的反馈控制。经生产使用表明,煤浆测灰仪的性能指标接近国外先进水平,同时浮选过程实现闭环控制后,提高了浮选精煤的回收率,也降低了药剂耗量。  相似文献   

18.
煤岩显微组分离心分离实验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煤岩等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技术(DGC)分离实验的原理,分析手选因素、解离因素、脱矿因素、重液密度等因素对分离实验效果的影响,以改进提高显微组分的分离纯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