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微生物脱硫技术在天然气净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生物技术以其对环境污染小、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受到各国重视,并已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生物技术用于天然气净化领域的研究、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与现有脱硫方法的经济对比情况。提出了今后该技术在此领域的应用前景、发展趋势、研究目标和相关领域的研究重点及难点。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在部分行业已取得明显的应用效果,但在钻井领域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钻井领域的应用,在简述钻井行业人工智能应用研究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钻井领域的“三轮驱动”方法论,分析了钻井领域适合开展人工智能研究的业务场景及人工智能技术工具,提出了基于方法论评价优选项目的方法,给出了评价优选实例,并以井下故障复杂实时诊断为例简述了钻井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的过程。同时,指出了钻井领域开展人工智能应用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钻井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X射线荧光光谱法在催化剂分析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展望了X射线荧光光谱法在催化裂化催化剂新材料领域的应用前景,为我国开展催化裂化催化剂新材料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过去的几年里,计算机技术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涌现出大批新型应用技术,为普及新一代计算机应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虚拟现实技术,亦称VR技术,就是其中的一种新型应用技术,目前在许多科研和生产领域得以采用,在石油工业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也已经起步。本文将简述VR技术原理,介绍VR应用系统的研究状况,以及在石油工业领域的应用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表面物理化学原理在摩擦学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对该领域中需要重点研究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油气地质"栏目:主要刊登国内外石油地质理论发展及相关油气勘探实践的实用性技术论文,以及相关研究领域的综述、报道性文章。文章形式以实验研究、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等为主,同时还刊登相关研究领域的综述、报道和争鸣性文章。"技术方法 "栏目:主要刊登地震资料采集与处理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地震资料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地质与地球物理一体化等相关研究领域中的综述、报道性文章。文章形式以实验研究、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等为主,同时还刊登相关研究领域的综述、报道和争鸣性文章。  相似文献   

7.
火灾环境下液化石油气储罐响应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国内外对液化石油气储罐在火灾条件下的响应规律的研究成果和现状 ,总结了与其相关的重要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 ,包括火灾环境、储罐热响应、储罐力学响应和失效模式及BLEVE等。同时提出了在这些研究领域需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纳米半导体材料光催化技术在处理环境污染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研究价值,是当今环保领域的重要研究热点。银基光催化纳米材料由于其在可见光催化降解环境污物中的突出表现已逐步发展成为当今催化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回路反应器的技术特点和工业应用优势。介绍了回路反应器在氧化反应、加氢反应、磺化反应等传统化工领域,生物化工领域和环境保护领域的工业应用状况。分析与总结了国内外回路反应器理论研究、实验研究、模拟与结构改进等研发工作。结合近年来实际工作,总结了回路反应器亟待解决的问题,展望了回路反应器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天然气水合物在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量,及其的勘探、钻井和开发领域的关键技术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我国在该领域研究中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李士伦  潘毅  孙雷 《天然气工业》2011,31(12):76-80
水驱气田和凝析气田属复杂气田,其开发难度很大,需认真对待。结合多年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指出了凝析气田开发当前应注意10个问题,即:合格凝析油气样品的取得;相态研究要深入到多孔介质相态、水-凝析油气相态、注干气再蒸发地层凝析油相态和开发中后期的相态研究;凝析气田开发方式和开发后期提高凝析油采收率问题;要慎重对待凝析气田注水问题,等等。针对水驱气田,指出一定要处理好采气速度与最终采收率的关系,应重温四川水驱气藏防、治水经验,管好见水气井,增强法律意识。其结论和认识对复杂气田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油田污水处理新技术新装备述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卫国 《石油机械》2003,31(12):42-45
针对油田污水处理、回注的不同工艺要求 ,最近研制开发出油田污水精细处理装置、小区块油田橇装式污水处理装置、旋流混合反应澄清装置及液 液旋流分离系统等新装备 ,在室内试验及现场试验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按照“安全可靠 ,经济高效 ,节能降耗”的原则 ,提出我国油气田地面注采及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建议 :(1)注聚、稠油、特稠油的污水处理是今后油田污水处理的主攻方向。 (2 )加强高含水油田节能降耗水处理技术的研究。 (3)加强低渗透、小断块油田地面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3.
徐淑艳 《特种油气藏》2012,19(1):51-53,137
利用气藏输导天然气能力与封气能力特征,对气藏运聚气能力配置类型及与储量丰度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强运强聚配置类型最好,其次是较强运强聚配置类型和强运较强聚配置类型,再次是中运强聚、较强运较强聚和强运中聚配置类型,其他配置类型均较差。中国42个大中型气田运聚气能力配置类型有4种,以差运聚气能力配置类型的大中型气田为主,中等运聚气能力配置类型的大中型气田较少。但中等运聚气能力配置类型是中国形成高储量丰度大中型气田的主要运聚气能力的配置类型。  相似文献   

14.
FLNG/FLPG工程模式及其经济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型浮式液化天然气FLNG(Floating Liquid Natural Gas)船/浮式液化石油气FLPG(Floating Liquid Petroleum Gas)船是近年来海洋工程界提出的、主要用于深远海气田开发的工程装置,是集海上天然气液化、储存和装卸为一体的新型装置,具有开采周期短、开采灵活、可独立开发、可回收和可运移、无需管道输送等特点,有可能是开发我国南海深远海气田重要的工程应用模式之一。为此,以南海某深水气田作为目标气田,对比分析了传统的开发工程模式与FLNG/FLPG开发工程模式的经济性,结果表明,采用该装置开发深水天然气田可节省投资。同时还分析了不同离岸距离对投资的影响,结论认为,使用该装置对离岸距离不敏感。因此,FLNG/FLPG开发工程模式对离岸距离较远的深远海气田具有较好的经济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深远油气田开发工程模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原油田在东濮凹陷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多数油气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进行剩余油气分布研究、挖潜增效是实现油气田稳产的重要工作,对东濮凹陷文东构造文13西块Es中3亚段4~5砂组气顶开展了精细描述、动用状况分析和剩余气分布研究,全面评价了气藏的开发潜力,提出的气藏开发措施取得了很好的开发效果,对开展类似气藏的研究与开发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北极含油气域大油气田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极含油气域包括了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具有非常丰富油气资源。根据北极地区的构造演化,结合区内地层特征、盆地分布及其发育特征,研究区内油气地质条件,通过剖析研究区大油气田的成藏要素和作用,并结合含油气系统的思想,探讨大油气田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北极地区的构造演化控制了北极含油气域的含油气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其中巨型裂谷的发育、联合古陆的形成与裂解以及北大西洋的形成使北极含油气域具备了优越的油气地质条件。因此,中生界是区内含油气盆地烃源岩、储层和盖层发育的主要层位,其次是新生界。区内主要以大气田为主,大油气田的圈闭类型以构造圈闭为主,油气生成大多开始于侏罗纪,运移高峰则大多发生在白垩纪以后。在大油气田数量和可采储量上,区内白垩系是大油气田分布最多的地层,其次为侏罗系。研究区勘探程度很低,仍有大量的油气资源待开发或未开发,但由于不确定性因素多,区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风险大,因此对大油气田的分布规律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全球每年约有70%的新增油气储量来源于已发现大油气田的储量增长。基于单个大油气田储量增长因素的概率分析和大油气田产、储量统计分析,提出了储量增长评价新方法,建立了中东地区大油气田储量增长模型,并进行了潜力预测。研究表明,预测截至2042年Halfaya油气田储量增长的因素为提高采收率、储量升级、油田扩边、发现新层系,所引起的石油储量增长分别为30.8×10~8桶、7.5×10~8桶、4.3×10~8桶和3.2×10~8桶,所引起的天然气储量增长分别为0.8×10~8桶油当量、2.7×10~8桶油当量、2.7×10~8桶油当量和5.7×10~8桶油当量;中东地区大油田和大气田储量增长变化趋势较为相似,储量增长高峰期主要位于开发早期和中期;截至2042年中东地区167个大油田储量增长潜力为2103×10~8桶,64个大气田储量增长潜力为1018×10~8桶油当量;用同一个样本点对概率法和统计法的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两种方法吻合程度较高。该方法通过解剖个体特征,分析整体规律,由已知推测未知,实现了统计法、概率法和地质分析法的有机结合,可以进一步用于全球大油气田储量增长研究。  相似文献   

18.
我国微生物采油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1  
我国大部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迫在眉捷。国内各油田和一些研究单位已开展相当规模的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和试验,结果表明该项技术可适合于一定的油藏范围,但目前仍存在许多技术问题。分析该项技术的特点和国内研究现状,指出发展微生物采油技术存在的问题,并论述其今后发展方向。参49(汪卫东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中型气田分布的地质特征及主控因素   总被引:31,自引:12,他引:19  
研究大中型气田形成的地质条件和主控因素,对于天然气工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中国目前只有西藏及福建、浙江、湖南等少数省、自治区没有工业性气田,除志留系、泥盆系外,从前震旦系到第四系都有天然气田(藏),但是只在西部、中部、东部及近海4个含气区的11个盆地有储量大于100亿m^3的大中型气田(统计不包括南海南部海域及台湾省),主力气层分布也有明显地域性,与富气凹陷及烃源岩时代、盆地发展历史密切相关。结合中国地质条件及盆地(地区)具体的地质条件,总结了中国形成大中型气田的10条主控因素。由于天然气易于运移散失、难以保存,中国又是新近纪以来构造运动比较活跃的地区,因此,充足的气源、生气强度较高的富气凹陷以及大区域良好的封闭保存条件,是所有盆地形成大中型气田的必备要素,也是诸多地质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研究晚期、超晚期天然气成藏、定型,对中国天然气成藏及评价天然气前景有重要意义。图5表3参25  相似文献   

20.
普光气田与元坝气田礁滩储层特征的差异性及其成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胡东风 《天然气工业》2011,31(10):17-21
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在川东北地区先后发现了普光气田和元坝气田。为弄清两个气田的成藏规律,指导该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部署,以碳酸盐岩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地震地层学等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普光气田与元坝气田的地质录井、测井和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对两个气田二叠系长兴组、三叠系飞仙关组礁滩储层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分布特征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普光气田与元坝气田台缘相带储层发育既有相似性,又有明显的差异性;储层发育情况受台地边缘相带控制,普光地区储层以飞仙关组台缘滩白云岩为主,元坝地区储层则以长兴组台缘礁滩白云岩为主。分析其原因后认为,早期古地貌和构造作用以及白云岩化作用的差异可能是造成两个气田储层发育差异的主要控制因素。该研究成果对认识川东北及相似地区的地质规律,指导油气勘探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