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石粉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其含量的确定是机制砂混凝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以中低强度等级、不同流动性能的混凝土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了石灰岩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对混凝土坍落度、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类型不同,在坍落度、抗压强度为最佳值时,机制砂的石粉含量也不同,分别为5%、10%、20%,但对应的水粉比均为0.4。由此推断,在进行中低强度等级机制砂混凝土设计时,可采用水粉比0.4来预测机制砂的最佳石粉含量。  相似文献   

2.
机制砂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一部分石粉,而且原砂的石粉含量一般高达10%—20%。该文研究了不同石粉含量(5%、7%、10%、15%、20%、25%)对C30泵送混凝土工作性能、抗压强度、水压力抗渗、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配制C30泵送机制砂混凝土时,可以将机制砂中的石粉含量由国标的限值7%放宽到10%—15%。  相似文献   

3.
石粉对中低强度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机制砂颗粒粗糙、棱角多,且级配不良,在配制中低强度等级混凝土时,用水量相对较大,拌制的混凝土工作性差,易离析。对比研究了不同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机制砂混凝土中掺入一定比例的石粉能明显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尤其是在水泥用量少的情况下,上述改善效果更加显著。这为机制砂生产中对石粉含量的合理控制,有效利用石粉来提高机制砂混凝土的性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5.
石粉作为机制砂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是区别于天然砂的主要特征之一,本文在结合现有规范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将机制砂中石粉纳入胶凝体系的配合比设计方法,系统开展了两种岩性(石灰岩、花岗岩)石粉及其在不同含量条件下的室内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并结合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仪(TGA)等测试手段深入分析了石粉对混凝土的微观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按照本试验混凝土配合比,以石粉替代机制砂的情况下,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微观机理分析表明机制砂中的石粉大多是惰性的,仅微量石灰岩石粉存在有限的化学活性,促进早期水泥水合作用,进而加快混凝土的早期强度的发展。机制砂中的石粉在混凝土中主要发挥物理填充作用,其含量保持在16%~19%时,能发挥良好的微集料填充效应提升混凝土力学性能,超过该范围则导致稀释效应降低混凝土力学性能。在石粉含量相同的情况下,由于花岗岩石粉组的混凝土试样的整体微观结构相较于石灰岩石粉组更为致密,从而导致花岗岩石粉组的混凝土宏观力学性能强于石灰岩石粉组。相比于同类研究,本研究获得的最优石粉含量处于较高范围,可为高石粉含量的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机制砂石骨料制作过程中的石粉含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石粉作为机制砂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是机制砂区别于天然砂的主要特征之一。本文在结合现有规范的基础上,提出将机制砂中石粉含量纳入胶凝体系的配合比设计,系统开展了两种岩性(石灰岩、花岗岩)石粉及其在不同含量条件下的室内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并结合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仪(TGA)等测试手段深入分析石粉对混凝土的微观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按照试验设计的混凝土配合比,随着机制砂中石粉含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微观机理分析表明,机制砂中的石粉大多是惰性的,仅微量石灰岩石粉存在有限的化学活性,促进早期水泥水合作用,进而加快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发展。综上,机制砂中的石粉在混凝土中主要发挥物理填充作用,其含量保持在16%~19%时,能发挥良好的微集料填充效应而提升混凝土力学性能;超过该范围则导致稀释效应而降低混凝土力学性能。在石粉含量相同的情况下,花岗岩石粉组混凝土试样的整体微观结构相较于石灰岩石粉组更为致密,从而导致花岗岩石粉组的混凝土宏观力学性能强于石灰岩石粉组。相比于同类研究,本文获得的最优石粉含量处于较高范围,可为高石粉含量的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机制砂石骨料制作过程中的石粉含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石粉含量对C80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抗渗性及体积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相应研究。实验表明,C80机制砂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撒系数均较低,随石粉含量的增加,氯离子扩撒系数呈线性增长;弹性模量随石粉含量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5%含量以下时高于河砂混凝土;在早期,机制砂混凝土的干燥收缩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大而增大,而在60 d以后5%石粉含量混凝土的干缩最小,试验证明,石粉含量在7%以下时,机制砂混凝土耐久性与体积稳定性较好,与河砂混凝土相当,一定量的石粉不会对混凝土渗透性与体积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9.
结合盘石头水库花尖脑沙石料厂生产的机制沙,采用两个水胶比,对不同石粉含量的人工沙进行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的对比试验,确定出混凝土机制人工沙中石粉的含量最佳范围为14%~18%.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机制砂尾料大量堆放填埋影响耕地、林地生态环境的问题,选取碳酸钙含量大于75%的机制砂尾料,预处理形成新型混凝土掺合料,等量取代粉煤灰配制混凝土,进行工作性能试验和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经筛分、研磨处理后尾料粒径范围为0.023~0.038 mm,利用率达100%;尾料掺量在0~20%范围内,混凝土扩展度及坍落度...  相似文献   

11.
试验利用粒化高炉矿渣取代部分砂(特细砂)作为细骨料拌制混凝土,以不同的矿渣代砂率为主要变量,对10组不同配合比混凝土的流动性,立方体抗压强度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流动性随矿渣代砂率的增加逐渐降低,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随矿渣代砂率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矿渣的最优代砂率为60%;矿渣细骨料对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增长有促进作用。同时拟合出适合于矿渣代砂混凝土抗压强度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2.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onstruction of concretes filled in the steel tube arches,a C60 grade micro-expansive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SCC) was prepared from manufactured sand (MS).The utilization of MS with a high content of quarry limestone fines was dealed for SCC applications.The workability,compressive and splitting strength,modulus of elasticity,restrained expansion and chloride ion permeability as well as freeze-thaw resistance of three MS-SCC mixes with fines content of 3%,7% and 10% were teste...  相似文献   

13.
通过试验研究骨料含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自收缩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在1d龄期时,受骨料含量的影响较小;骨料含量在55%~70%的范围内,混凝土3,7,14,28d龄期时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在随着骨料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骨料含量在70%增加到75%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随着骨料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混凝土的拉伸徐变的变形随骨料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混凝土的自收缩随着骨料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工程应用,以再生细骨料取代天然砂为研究参数,配置4组配合比的再生骨料混凝土,并制作立方体和棱柱体抗压强度试件,通过不同龄期的4组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性能试验,研究再生细骨料取代率对富含砖粒再生混凝土抗压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28 d龄期下再生混凝土的抗压性能随再生细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而减小,而在3 d和7 d龄期下再生细骨料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的抗压性能的影响较小。提出了考虑再生细骨料取代率影响的富含砖粒再生混凝土棱柱体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关系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5.
在现有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就组分材料对塑性混凝土的影响进行分析,归纳水泥、粘土、膨润土、骨料对塑性混凝土力学及变形性能影响的一般规律。水胶比和水泥用量是决定塑性混凝土工作性的主要因素,粘土、膨润土影响用水量和拌合难度,在塑性混凝土承载力与弹性模量方面有一定的影响,塑性混凝土砂率较大,对新拌合物和易性有较大影响,粗骨料仅起填充作用。  相似文献   

16.
轻集料泵送混凝土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采用具有较低吸水率的轻集料(轻集料24h吸水率低于6%),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配制出CL25 CL35符合泵送施工要求的轻集料混凝土,并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了影响轻集料泵送混凝土强度和工作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设计10个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了再生骨料吸水率、水灰比、再生骨料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工作性能及强度的影响。通过与普通混凝土试验对比分析认为:符合现行规范要求的再生粗骨料用于配制混凝土是可行的;再生骨料的吸水性能对再生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能影响很大,因此,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考虑应用的实际情况等,选用合适的再生骨料掺量,以便获得相应的强度。  相似文献   

18.
一种深部细砂岩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通用试验机(TMT)方法和数字散斑相关(DIC)方法,得到了一种深部细砂岩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了深部岩石在不同含水状态下的应变率效应及饱和水效应。利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研究了该种细砂岩试件不同部位的应变在试验过程中随时间变化,发现试样的应变在破坏过程中是严重不均匀的;基于TMT与DIC结果的比较,讨论了TMT方法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的有效范围。采用扫描电镜对回收试件的断裂表面进行微观观测,研究加载速率及饱和度对岩石破坏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磨细钢渣高性能混凝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在总结发展高性能混凝土的重要性及其实现形式的基础上,以磨细后的本溪钢厂钢渣为例,探讨了磨细钢渣等矿物掺和料在混凝土中的作用与作用机理,通过实验证明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比例的磨细钢渣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后期强度,并得出其在混凝土中的最佳掺量范围,最后以本溪钢厂磨细钢渣为掺和料试配出具有较高强度的高性能混凝土.  相似文献   

20.
通过轻骨料混凝土LC30,LC40与普通混凝土C30,C40的对比试验,研究了同等强度等级下轻骨料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得出了不同强度等级的轻骨料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将试验结果与规程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其差异,进一步给出下降段的应力应变曲线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