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316L不锈钢焊缝的点蚀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显恒温水浴锅HH-4静态模拟点腐蚀的试验方法,研究316L奥氏体不锈钢焊缝在不同Cl^-浓度和温度下的三氯化铁溶液中点腐蚀行为,探讨不同的Cl^-浓度和温度变化对焊缝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三氯化铁溶液中,Cl^-浓度增加、温度升高,316L奥氏体不锈钢焊缝的耐点蚀性能下降,腐蚀速率增加,腐蚀后的表面形貌为不均匀点腐蚀。  相似文献   

2.
对一例具体工程溴化锂主体铜管腐蚀的原因进行详细实验分析,发现冷却水中产生:铜管点蚀的主要原因是冷却水中存在着Cl^-离子,但腐蚀部位的Cl^-含量却大大低于国家行业标:准中控制含量,故在此文中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3.
管道连接头腐蚀失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石化厂管道连接头腐蚀泄漏失效进行了检查和分析,冷凝气体的液体介质含有Cl^-1和S^-2是产生点和晶间腐蚀的根源。错用钢材及运行后未及时清洗管道是导致点蚀和晶间腐蚀最终引起泄漏失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AISI34不锈钢在含(MoO^2-4 Cl^-1)的模拟闭塞电池中形成钝化膜的组成与结构及MoO^2-4、CrO3、CrCl3、CrOOH、Fe2O3、γ-FeOOH、Fe(OH)3、CrO^2-4、Cr(OH)3、NiCl2、FeCl2和FeCl3;溅射5min时膜内层主要有MoCl3、CrO2、FeCl2、FeCl3以及少量的FeO,MoO^2-4对钝化膜的影响在于;MoO^2-4迁入闭塞区后吸附在金属表面上,可取代或部分取代吸附在钢表面的Cl^-,并与Fe^2 在蚀孔内反应生成不容性的FeMoO4而沉积到蚀孔壁上,有助于蚀孔的再钝化,从而抑制腐蚀的进一步扩展;MoO^2-4的吸附能使水合氧化亚铁沉淀膜由阴离子选择性变为阳离子选择性,使H^ 可以从膜下扩散出去,而Cl^-1难以扩散到膜下富集,从而使MoO^2-4具有缓蚀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特伟 《功能材料》1995,26(3):261-264
用称重法,电化学方法以及做成元件实用考核等办法,研究了铌基波纹膜片材料(Nb-1-5Mo-1-3Zr-≤4Ti)抗蚀性能。试验结果如下:在100-126℃浓醋酸、次氯酸钠、海水以及干或湿氯气中,浸泡1-2年后,该合金试片表面仍光亮,未发现任何腐蚀斑点,根据试验前后重量变化,计算出的腐蚀速率很低(10^-4-10^-5mm/年)。该合金波纹膜片装入差压变送器中,在上述介质中使用2年后,波纹膜片仍光亮,未出现任何受腐蚀的痕迹,而且,变送器的精度始终保持优于0.5级,电化学实验证明,该合金在含Cl^-离子介质中具有很高的钝性,钝态区宽度≥2V,产生产点蚀的临界电位>1.7V;该合金自然浸泡在含Cl^-离子介质中可自发地形成钝化膜,而且当钝化膜被磨损后能迅速自行修复。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8367、904L和316L奥氏体不锈钢在不同环境下的的耐点蚀性能,采用电化学试验和浸泡腐蚀试验,从点蚀当量、临界点蚀温度、点蚀电位和腐蚀速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367、904L和316L不锈钢在3.5%NaCl溶液中的临界点蚀温度分别为66,50,15℃;随着介质温度的升高,8367的临界点蚀点位无明显变化,904L和316L的临界点蚀点位则逐渐降低,且Eb(8367)>Eb(904L)>Eb(316L);8367不锈钢在20℃和50℃的4%FeCl3溶液中均具有较低的腐蚀速率,且随着温度升高,腐蚀速率无明显变化;904L和316L在20℃和50℃的4%FeCl3溶液中的腐蚀速率均大于8367,且随着温度升高,904L和316L的腐蚀速率大幅度增大。  相似文献   

7.
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等手段对321不锈钢焊接波纹管表面腐蚀物的化学成分、焊缝区域的显微组织、腐蚀裂纹的形态特征等方面进行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波纹管局部电镀端内壁腐蚀导致漏气失效,即加工应力、焊接残余应力与含Cl^-或含Cl^-和溶解氧的腐蚀性介质的联合作用使波纹管局部电镀端产生了点蚀和应力腐蚀开裂;退火工艺设计的不合理和钎焊工艺控制不恰当使焊缝热影响区敏化而出现了晶间腐蚀。据此提出了降低和避免321不锈钢焊接波纹管因腐蚀而漏气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选择Ni-Cu-P钢和碳钢各两种,在pH=10的3%(质量分数)NaCl溶液中进行极化实验,比较钢的点蚀诱发敏感性;在3%海盐水中进行间浸挂片实验,评价钢的点蚀扩展速率;利用扫描电镜(SEM)、电子探针(EPMA)、X射线衍射(XRD)分析钢中夹杂物、腐蚀形貌和锈层的特征。结果表明:Ni-Cu-P钢比碳钢表现出更弱的点蚀诱发敏感性和更小的点蚀扩展速率。较弱的脱氧可降低碳钢的耐点蚀性能,但对Ni-Cu-P钢不产生明显影响。锈层分析结果发现,Ni-Cu-P钢和碳钢内锈层的主要成分接近,但Ni-Cu-P钢的内锈层明显比碳钢致密。Ni-Cu-P钢中Ni和P能有效降低酸化蚀坑内钢基体的腐蚀速率;Cu则有助于致密锈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土壤中硫酸盐还原菌对1Cr13不锈钢腐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交流阻抗测试、扫描电镜观测、表面能谱分析、失重法以及微生物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硫酸盐还原菌(SRB)对在不同Cl-含量的土壤中的1Cr13不锈钢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中Cl-含量的增大,1Cr13不锈钢的腐蚀速率和最大点蚀深度随着土壤中Cl-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Cl-的含量增大到1.0%时达到最大值.与灭菌土壤相比,在接菌土壤中1Cr13不锈钢腐蚀速率和最大点蚀深度大,说明硫酸盐还原菌和Cl-的共同作用增大了土壤中1Cr13不锈钢的点蚀敏感性.1Cr13不锈钢未发生点蚀时阻抗图谱表现为单容抗弧,发生点蚀时阻抗图谱表现为有两个时间常数的双容抗弧.  相似文献   

10.
随机理论是为研究同体材料由于外加应力所产生的断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根据这种理论,研究了点蚀电位和点蚀产生的诱导时间的统计变化。为获得大量的数据,研究了一种多路点蚀试验装置。该装置可用一台恒电位仪在一次实验中测量12个试样的点蚀电位或诱导时间。对304不锈钢在3.5%NaCl溶液中所获得的试验数据进行的分析证明:恒电位下的点蚀过程包括三个互相銜接的过程,其中每一个过程都具有取决于电位和时间的不同点蚀产生速率,由电位扫描方法测定的点蚀电位只能探测第一个过程。实验证明了本理论的予测,即点蚀电位随着电位扫描速度的平方根而增加。点蚀产生的速率与电位的线性关系表明:点蚀过程并非由电化学反应所控制,而是由鈍化膜的电机械破坏所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