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12个有望作为糖果兼用蔗品种推广的甘蔗品种的产量性状如株高、茎径、公顷有效茎、蔗茎产量等进行了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公顷有效茎与蔗茎产量之间存在显著、极显著正相关,茎径与蔗茎产量呈不显著负相关。各性状相互之间,株高与公顷有效茎存在不显著正相关,茎径与株高和公顷有效茎存在负相关,其中茎径与株高之间的负相关达显著水平。在对产量的效应中,公顷有效茎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和总贡献最大,株高次之,茎径最小。由于甘蔗用途的改变(主要用于上市销售),因而在糖果兼用蔗的选育种和生产栽培中把主要目标放在增加公顷有效茎的同时,对植株的茎径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应注意合理协调好产量三要素之间、特别是株高与茎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甘蔗蔗茎产量、蔗糖分和蔗糖产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径系数分析结果,有效茎数对蔗茎产量的直接正效应大于株高和茎径;蔗汁蔗糖分对甘蔗蔗糖分的直接正效应大于其它品质性状,蔗汁旋光度、锤度、纯度和田间锤度对甘蔗蔗糖分具有较大的间接正效应;纤维分和还原糖分对甘蔗蔗糖分分别具有较大的直接和间接负效应;甘蔗蔗糖分对蔗糖产量的直接正效应略大于蔗茎产量。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川蔗23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川蔗23号的丰产性突出、稳产性较好。产量构成3要素中,公顷有效茎对产量的效应最大,茎径次之,株高作用最小。在高产栽培上,以公顷有效茎8.9~10.5万条,株高255~285cm,茎径2.8~3.1cm为最合理的高产群体结构。  相似文献   

4.
新植蔗栽培耕作技术对宿根蔗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新植蔗9种不同栽培耕作技术对宿根蔗产最和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植蔗不同栽培耕作技术不仅对新植蔗的产量和品质有显著影响,而且对宿根蔗的产量和品质也有较高程度的后效。新植蔗处理横直深松再覆盖地膜和处理横直深松再覆盖蔗叶,有利于促进宿根蔗的生理生化代谢过程,有利于有效茎数和单茎重的增加,有利于糖分的积累,从而提高宿根蔗的产量,改善宿根蔗的品质,在生产上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宿根蔗栽培是甘蔗生产的一项重要栽培制度。我区宿根蔗占总植蔗面积40~50%,据1980年统计,全区种蔗面积164万亩,而宿根蔗达91万亩占总面积的55.5%。但是各地都存在宿根亩产量不高,出现一年平,二年糟,三年不能要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缺苗断垄多,基本苗不够,有效茎数少。据调查,除了和品种的宿根性好坏有关外,栽培技术也关系极大。因此,要提高宿根产量,必须认真摸清宿根的生长规律,采用有效的技术措施,以达到高产稳产目的,现就栽培技术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甘蔗宿根,既省工,又省种,还能调剂劳力,而且出苗早,生长快,成熟早,产量高,又能提早榨期。我省甘蔗留宿根的面积,占全省植蔗面积的50%以上,因此,宿根蔗在我省甘蔗栽培的制度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种好宿根蔗,对取得大面积甘蔗的平衡增产,充  相似文献   

7.
对41个甘蔗基因型材料进行了相关与通径分析。每丛蔗茎产量与每丛分蘖数、每丛原料茎数、茎粗及茎重呈显著相关;蔗茎产量与蔗糖分含量的相关不显著。通径系数分析进而阐明,每丛原料茎数和一茎重是构成每丛蔗茎产量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引言在昆士兰的北部糖厂范围,过多的地下水是妨碍甘蔗良好生长最为明显的因素。近年来,由于大大超过了年平均降雨量,特别是在甘蔗生长的临界期,这种情况变得更为明显。这种趋势向新垦地扩展,而这些新垦地大多排水不良,也就使这个问题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研究宿根蔗前期不同管理水平对甘蔗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目前最高管理水平的A处理比其它处理显著增产,经济效益最高;B、C处理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比D、E处理显著增产,经济效益也比较高;D、E处理之间产量差异也不显著,但比对照F显著增产,并获得一定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
由于早熟品种的新植蔗是在冬季收获,从而使印度亚热带地区宿根蔗面临萌生方面的严重问题,冬季低温造成地下芽枯死,以致宿根发株不良。很多研究工作者曾在甘蔗分蘖期和大生长期应用各种生长调节剂,通过改变植株体内代谢活性以增加其生长量和产量,并促进蔗株早熟。也有少数报道是将生长调节剂喷洒在收获后的蔗蔸上以增加宿根发株和产量的。Kanwar 和 Kaur 曾应用乙烯利和赤霉酸,使宿根蔗获得了较多的发株、茎数和产蔗量。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在制糖援外项目中,基本采用国内标准定型设计工艺和设备,由于国外有些情况不同,如一些国家和地区(在非洲马里、贝宁、马达加斯加)劳力缺乏,为节省劳力和降低成本,甘蔗种植、收获采用机械化,在收割前先用火烧甘蔗蔗叶,后人工砍倒甘蔗,再用抓蔗机将甘蔗抓上蔗卡运工厂榨蔗处理。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元江热坝区为云南高原的低谷地,四周环山,谷地内地势低凹,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最低海拔仅370米,属北热带气候类型。据1954—1985年气象资料,年均温23.8℃,极端最高温42.3℃;年均地表(0厘米)温27.5℃;≥10℃年均积温8703℃;年均降雨量783毫米,5—10月为雨季,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7%;年均蒸发量2734毫米,为平均降雨量的3.5倍;年均日照时数2240小时,  相似文献   

13.
江西瑞金县叶坪村谢益优,是种植甘蔗和池塘养鱼的重点户,1986年利用蔗叶养鱼,鲜鱼产量比上年增长20%,甘蔗平均亩产8350公斤,获得鱼蔗双丰收。其具体做法是:当甘蔗大部份长到1米以上时,每天下午将甘蔗下部青叶摘下喂鱼。注意只摘叶片,保留叶鞘,每株甘蔗保持八九片青叶;实行轮流采摘,直至霜冻来临时。由于甘蔗保留叶片有限,蔗田通风透光条件得到改善,甘蔗生长正常,没有发生倒伏。3亩甘蔗一般可解决1亩水面草鱼的青饲料供应,又减轻了收取草料的劳动强度,为我省甘蔗综合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Yang  P.C.  HO  F.W.  陈碧华 《甘蔗糖业》1980,(10)
为了评价化学催熟剂对 F160品种的秋植蔗和春植蔗的催熟效应,在台南用化学催熟剂(包括增甘膦,乙烯利等12种)进行了田间试验。在花莲,前5种化学催熟剂对 F173品种的宿根蔗和秋植蔗也同样作了评价。在台南76—77收获季节早期尽管对催熟出现有利的气候  相似文献   

15.
前言广东顺德糖厂于1935年11月建成投产,成为我国较早的机械化日榨甘蔗1000吨,生产白砂糖和赤砂糖的大型糖厂之一。解放后,消除了蔗商对蔗农的中间剥削。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总结传统经验的基础上,阐述了秋植蔗在滇西南蔗区种植的必要性,通过对科研成果和生产栽培实践的组装配套,经多年试验示范,形成规范化栽培技术,并应用于大面积生产。  相似文献   

17.
我国南方主产甘蔗的省份,每年甘蔗收获榨糖一般都在11月至次年3月(部分霜冻地区则在12月底前结束榨季),也是全年气温较低及干旱季节。甘蔗在收获时每株都有2~3个地下活芽蘖,以每亩有4千条蔗茎及秋、冬笋计算,蔗田除了地上部原料蔗茎的活芽以外,每亩还有8千至1万2千个地下活芽蘖。尤其是生产中、下水平的蔗田地面覆盖较差,秋、冬笋较多,及栽培中、细茎、宿根性较好的品种的  相似文献   

18.
我县龙山公社东爱大队爱东生产队,在公社党委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坚持科学实验,大胆创新,在1977年7月14日早稻收割后(品种“窄叶青”,亩产800斤)种植3亩“半年蔗”,今年4月5日由县糖办、农业局、税务局和社队代表共同验收1.3亩,总产18,528斤,折亩产原料蔗14,250斤。试验证明:半年蔗是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夺取粮蔗双丰收的新途径,是耕作制度的重  相似文献   

19.
收蔗     
清风撩拨葱茏骚动的意绪,婷婷的蔗林摩鬓擦肩,飒飒喁语,亲昵而婉约地轻诉按捺不住的激情,逗醉了多少旅客的眸子。弯弯镰刀似月,深谙蔗园心事,嚓嚓嘹挥洒自如,节奏是那么生动,收卷青纱帐的梦乡,勾起缕缕芳馥和一片痴情。村道上,声声喇叭犹似高唱送亲歌,淡远了往日亦喜亦愁的记忆,将阳光、雨露、心血及汗水酝酿的春之魅力,夏之热情和秋之理想,载往糖厂提炼升华,不竭的爱恋化作汩汩流  相似文献   

20.
最近,广东省轻工局在广利糖厂召开了输蔗机蔗层自动控制系统现场鉴定会。参加会议的有广东省科委和华南工学院,以及有关糖厂、设计院、研究所、学校和领导机关等25个单位的代表。蔗层自动控制系统的特点是:三段输蔗机连成一个完整的自动控制系统;采用乘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