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朝末年,在四川巴县有位姓欧的县太爷,即是当时被百姓唤做“耿巴县”的七品官,那时候重庆炮台街铜鼓台的“尊经书院”(辛亥革命后改名为“重庆府中学堂”),是部分重生秀才备府考学习的地方,告老还乡的刘翰林任“山长”(校长)。这群学子多半二十岁上下,风流调说,自负才华,名士不居……街侧有家杂货店,老板姓王,有独女小翠年方二八,长得有“闭月羞花”之貌,不时替父母“坐柜”,故弓l惹了书生情怀,个别人还以赞词、吟诗自谴。再说书院秀才夏某一表人才.与小军彼此相倾,数次暗地幽会被街邻发现,于是个别多嘴之久便加盐添…  相似文献   

2.
郭老(沫若)是位地地道道的美食家。 他在四川合川县钓鱼城访古时,曾对当时的北碚区长卢子英(卢作孚之弟,合川籍人)说,你们合川棒棒鸡丝颇负名气,我吃起却觉得不及乐山的“白宰鸡”,白宰鸡鲜、嫩、香,确要高出一筹。这评语证明了他的欣赏水平。 1938年冬,第三厅随武汉撤退迁。陪都”重庆,不久遭“五三、五四”大轰炸,城垣破碎,人心惶惶,郭老搬乡下赖家桥“游击”,直至1943年后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所罗门覆没、司令山本五十六被击毙,陆军进攻贵州独山、云南怒江受阻,我大  相似文献   

3.
我崇仰神奇山岚,山岚是自然的精灵。我爱品尝朴实佳肴,佳肴是食道的情愫。五十多年前,笔者曾于青城山天师洞巧遇冯玉祥将军,晚间又一同“欣赏”了白果炖鸡,印象之深,味道之美,似乎时间仅仅发生在昨天。…… 当同行四人下了“滑杆”后,我们来到庙前,只见迎面站着一位身材魁悟穿着灰布军服的大个子,他正眺望天边的朝霞,抬头看去不禁低声对同伴说:“冯玉祥将军!”音调虽低却掩不住他聪敏的听觉:“日本飞机炸成都,吓坏了你们来山上躲藏么?”话诙谐而带刺,大家一下被问愣了,我蓦地想及“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而回敬道:“副委员长,你到山上来又是为什么?” “还不是怕炸死嘛,嘿嘿!” 坦率的回答使我吃惊,冯玉祥怕死,绝对不会。想及我在北平上大学时,曾读过他的自传,首篇标题名“河边的泪”,叙述冯妈妈护送年仅16岁的冯玉祥去“绿营”吃粮,把母子难割难舍之情写得生动感人。该书接着是“北洋秋操练兵”,餐桌“偷拿”宴会的银器罐头趣事;以及“西安打白狼”令伙夫头石友三拓碑印帖等等。“蒋冯之战”失败隐居泰山,聘请了许多著名学者为他别开生面“讲课”,从而,他由一个仅读过《三字经》的半文盲,成了近现代军事家、“丘八诗人”、书画家。此刻,我们站在他面前,能不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4.
赵霞 《美食》2007,(2):42-42
如今.嚼食鸡头鸭头、品尝鱼头汤羹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食客青睐。原因就在于它们不仅味道鲜美.肉质滑嫩,还含有十分丰富的营养成分。那么.怎样吃“头”才能吃出健康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抗战期中,国民党元老吴稚晖来到成都,四川省党政要员在“姑姑筵”设宴款待他,却同了一次大笑话。 “姑姑筵”是当时成都极负盛名的餐厅。传说老板黄敬临曾任“御厨”,享有“光禄寺大夫”(相当民间炊事班长)的官衔;他告老从京城回乡后,应许多慕名“美食家”的敦促,在他陕西街的住宅开设了这个馆子。餐馆非常特殊,对外不挂牌,却广揽营业,其实这里只有几间家庭小院“餐室”,曲径通幽,树木苍翠,花卉吐香,静穆雅致,称得上别有“洞天”。它定了几条不成文法的规矩:一不允许拈花狎妓;二不允许划拳喧哗;三则需提前数日预订席桌。因之,食客多显贵官员、名流雅士,类如“安乐寺”的俗贾商贩却很少问津。  相似文献   

6.
“虎幄”座落于成都暑袜中街,是抗战时期一家用五尺长二尺宽楠木、阴刻篆书做招牌的餐馆。从外表看,当街窗棂雕花,食客并不熙攘,实难想像它是颇负盛名的地方。最不一般的在于两侧阶沿排列着许多黑亮的“私包车”(高级人力车),成群的车伕皆蹲在街边打纸牌;偶然也有小汽车停留,从中走出几位穿黄呢制服登马靴的军官来……  相似文献   

7.
8.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晚唐时杜牧春游的名诗。杜牧,陕西长安人,生于公元803年,文宗大和二年进士。他品性正直,不阿附权贵,虽与牛僧儒、李德裕有交谊,却一直拒参二者“党争”。他关心时政,忧国忧民,曾作“罪言”上书,为“孙子十三篇”撰注,以擅长绝句律诗,并主张“苦心为诗,不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而名噪一时。然而,杜牧在官途却总未能得志。 这首写清明的小诗,晓畅易懂。第一句说明时令,第二句则描写人群,第三句提出寻饮,第四句引入餐点。全诗仅用28个字,便把阳春三月在农村(或城郊)人们祭祖敬亲,冒雨“挂青”(幡)以表哀思,然后寻找小店一醉,以解心中郁郁伤情的“全景”刻画得淋漓尽致。千百年来,这首诗可谓脍炙人口,原因恐怕就在于其情、景、意的艺术皆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清明时节,正是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之际,各地民间都有在这时祭祖敬亲的传统美德与习俗。当然,大江南北各地所采方式略异,有称“扫墓”者、有称“踏青”者、有称“春游”者,皆乃“清明”之别名。唯独我们川东一带奇特,竟是一种叫“上野坟”的说法。什么是“上野坟”呢?多半是城镇的一些名流  相似文献   

9.
“傻儿师长”把队伍从杨森那边拖了出来,到重庆投靠21军军长刘湘后,整顿这几万人的军务大权便交给副师长罗君彤。罗治军极严,一片忠诚,患难与共,傻儿师长非常放心。  相似文献   

10.
丁府主人名次鹤,乃西康省主席、二十四军军长刘文辉属下“金融”巨子之一。他曾任军部经理处长,1940年前后系西康省银行董事长,大康公司总经理,若干银钱行号的股东。西康省银行有发行“藏文”辅币(五角卷)的特权,大康公司的分支机构通云南出缅甸,通西藏出印度,其经济地位相比十家银行并不逊色。 雅安城后有座苍坪山,树木茂密,景色优美,居高临下,俯瞰全城,当地军政要员的公馆星罗棋布。丁次鹤为人慷慨豪放,每月都要举行宴会邀请  相似文献   

11.
半个世纪前,在抗日战争烽火连天的时候,国民党在重庆的唐家沱办了一所海军学校,专门招收十四五岁的初中学生。那年,我的内弟杨老六也侥幸被录取。后来毕业的学生有的被送往美国学习驾驶,于是老六也出了国。几年后当老六回来时,他已挣了个“尉级军衔”,再往后到1949年,竟做起了校官。而他任职的那艘“重庆号”军舰,后也被我人民解放军击沉。消息传来后,亲友们都以为老六已随铁甲巨虫沉入了大海。世间的事情常常会出人意料。大概在八、九年前吧,家里忽然收到了一封老六由新加坡转道回来的信,信中说他现在某运输公司当“二副”,他…  相似文献   

12.
同福 《饮食科学》2010,(6):36-36
客家村寨,处处流传着“上屋过来下屋客”“过条门槛都是客”的俗语。客家人好客,给外来客人印象最深的,可以说是“汤”了。  相似文献   

13.
近日报载,非洲蝗虫(蚱蜢)成灾,当地人除尽力消灭外,还号召大家“吃蝗”。其实“吃虫”在我国边疆地区早已有之。我曾亲历,他们叫吃“麻蚱”或“油蚱蚂”。当庄稼茂旺时节,这种危害粮食的虫子也进入繁殖期,人们把刚孵出的肉敦敦、没长出翅膀的幼虫,从田边地角捉来,回家丢进火塘用火炭混合搅动,幼蝗被烧烤得香气扑鼻,黄爽爽流油,作为下饭菜是很高级的。  相似文献   

14.
一、允丰正与白豆花 重庆储奇门上排附近,有家著名的川味黄酒字号“允丰正”。铺面陈旧,黑漆剥落,一老者坐柜,一中年看堂口,柜内的瓮缸盖以红布包,冷冷清清似乎与其遐迩闻名不甚相称。 坐柜的老者叫蒋俊明,系民初四川省长杨沧白的亲表弟,曾放过县征收局长,同川中军政熊克武、但懋辛等有交往,属地方绅耆,告老还乡,为“允丰正”守成。笔者有“杜康”之癖,常去那个酒店“打秋风”。允丰正老号有条“准吃不准包(带)”的规矩。我和蒋老关系特殊,同属巴县木洞镇毗邻,先父李象离又与蒋老皆是杨沧白先生的弟  相似文献   

15.
记得十多年前在四川省第二次文代会上,温田丰被选为委员。他高兴地对我说,决定经凉山族自治州去云南体验生活,搞创作,然后返重庆。我趁此提出请他到金沙江边的文化古城会理作客,他当即就同意了。于是我们次日乘车先去了峨眉山下的交通大学。因为该校刘圣化校长乃温田丰妹夫的弟弟,故这位机长特意陪同我们参观了这所铁道部所属的高等学历。由我们一行出来观光峨眉县城市容时,恰逢一座农民提着一篮鲜菌擦身而过,圣化同志被馨雪吸引,马上便掏钱买了下来欲中午为我们“洗尘”时添佳肴。在午餐桌上我们见到了这鲜菌烹出的菜肴,田丰食后…  相似文献   

16.
这次到昆明养病,住在顺城街附近。每当十点钟冬日红红的太阳临空照耀的时候,我总要在这条约500米长的街上散步。奇怪的是向阳那半边贷,搭起许多木架,千百块的“牛干巴”象列兵排队等候检阅一般依次挂在架上。那深黄浅黄、没水份的牛于巴油脂经阳光辐射,不仅颜色润丽,而且香气袭人。去骨净肉,大块的像扇窗,可能有十多二十公斤重,小块的上小下大像锤花,至少也有二三公斤。靠内那部份的肉带板栗、深紫、淡红色。摊桌还摆起一小捆一小捆像蹄筋般的金黄色的油炸牛肠,真引人食欲。男女顾主川流不息,热闹极了。云南境内的40多万回族群…  相似文献   

17.
作家汪曾祺是文化圈中知名度颇高的“美食家”。他总是用一种睿智而又有诗意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体味人生;同时他又把自己亲身感受的酸、甜、苦、辣记之于文,传给他的读者。这就是汪先生的“道”,道者不可须臾离也。几十年来,汪老足迹遍中国。他吃过北咸南甜,尝过东辣西酸,从国内吃到国外,中餐吃遍,西餐尝够。汪老爱吃,这不光是为他“口福”,更重要的是在用心去尝人生滋味,以眼去品世态炎凉。如果说他的散文比小说好,那么他论吃的文章可以说是他的散文中的精品。只要你读过他的《蒲桥集》,你就会领略到其内涵的“独道”。汪老对…  相似文献   

18.
“汤”之道     
"汤"在当今的饮食中占据着独特的位置,无论中餐还是西餐,无论佳肴还是便饭,汤都是餐桌上的宠物,不少国家还有自己的"名汤",例如俄国的罗宋汤,美国的咖喱牛肉汤,法国的酥皮蜗牛汤……我国则在不同地域、不同季节有喝不同汤的习惯,诸如老鸭汤、黄豆小排汤、荠菜豆腐汤等。嗜汤、喜汤、品汤已是时尚,特别是在外面工作忙碌了一天,回到家喝上一碗滋味鲜香、营养丰富的汤,感觉真是特别的温暖。  相似文献   

19.
《丝绸》1986,(11)
1986年4月27日文汇报第2版载文:“不是桃花源胜似桃花源”,报道了意共《团结报》记者两次采访江苏吴江县桃源乡,回国后发表整五版文章赞叹“桃源不象中国的农村”,认为这儿的变化与他心目中的中国农村,差别实在太大了。桃源乡创造了以桑园为中心的小生态良  相似文献   

20.
所谓火腿“油头”,即是交质的脂肪,呈黄色。脂肪是由脂肪酸和甘油组成的,脂肪酸变质后产生有毒的物质:醛酮和其他过氧化脂质,有哈喇味,入口后舌的味蕾有一种特殊的“麻木”感,若食用多了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