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2.
3.
避开老城另建新城的发展模式通常被认为能较好达到老城保护的目的,但实际一些城市依然无法摆脱老城活力衰退、形态瓦解的命运。本文通过中国典型古城洛阳老城从清代至今城市功能空间的分布和演化研究,分析城市核心功能的变化对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发展活力的影响机制,认为承担合理的城市发展功能对老城的保护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相似文献
4.
拉萨-日多中生代沉积盆地是随着南冈底斯叶巴陆缘火山弧的形成而发育起来的,研究该沉积盆地的性质及其形成演化对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研究具有特殊意义。文章对该沉积盆地的区域地质背景、充填特征、岩相古地理、物源特征及盆地伸展构造进行综合研究,通过在研究区新发现的中生代地层多底沟组—塔克那组中以顺层韧性剪切带、顺层掩卧褶皱等为主要构造样式的顺层剪切构造,提出了晚侏罗-早白垩世盆地性质为伸展型盆地;设兴组的充填和岩相古地理特征表明晚白垩世-早古新世时期盆地性质转变为收缩型盆地。通过综合研究分析,认为拉萨-日多中生代沉积盆地并非是弧后盆地,而是在叶巴火山弧台地上形成的以火山为边界的弧内盆地,并进一步将早中侏罗世—晚白垩世盆地的形成演化分为早期盆地形成阶段、中期盆地伸展阶段和晚期盆地挤压消亡阶段。 相似文献
5.
6.
通过几个工程案例,从医院的应变需求角度,关注医院的发展模式,探讨医疗建筑的形态演变,深刻体会和认识医院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7.
该文对汉代建筑大木作之斗棋技术进行研究.联系考古发掘实物资料,现代研究论著等,进行系统的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8.
唐代斗拱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海峰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1991,(Z1)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唐代建筑,本文对其关键构件——斗拱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首先对唐代斗拱进行分类,然后详细论证了唐代材分°制度是否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唐代斗拱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佛教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向印度以南地区传播, 途经锡兰、室利佛逝、中南半岛的早期孟人国家、扶南等,最终成为东南亚大陆民族的主要宗教信仰。在这一过程中,作为佛教最具有代表性建筑物的佛塔,也遍及上述地区,并在传播中产生了新的形式和意义。本文试图对南传佛教佛塔的几个类型演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11.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战略的提出需要一种生态筑底、协同整合的基础设施作为区域联动发展、动态演变的框架。通过梳理景观基础设施理论,挖掘其与一体化示范区发展的整合潜力,利用"千层饼"模式分析生态过程,结合耦合法统筹系统、要素、场地间的"互适性",探讨跨尺度、多层次的发展策略。提出依托景观基础设施规划思想,以区域水管理为纽带组织蓝绿系统协同骨架,以复合水乡单元替代单一功能分区,构建多中心水乡簇群为基础的"产城""三生"融合的"新江南水乡"发展模式,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实践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园篱"是中国园林的重要艺术组成,在明代园林绘画中可以窥见园篱具有的显著地位,其传递出的文化表征也与园林空间的形塑有直接联系.特别是明代前期的园林图像中出现了大量与后世不同的园篱运用,如果以空间的视角去理解分析,以形态构成为侧重点,研究其在园林中的空间组构与时空衍化脉络,则有助于清晰了解时代园林修建过程中文化观念对空间... 相似文献
13.
明代辽东镇防御体系实行都司卫所制,其中辽东都司是最高军事指挥机构。该文以辽阳镇城为研究对象,在相关史料阅读和现场调研基础上,对其历史沿革、防御体系、城市建设、屯田之制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进一步研究明代具有军事防御功能城市的发展,以及对传统城市改造中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古城遗迹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