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姚士奇 《珠宝科技》2004,16(2):49-58
中国玉文化博大而精深,在国内外都享有声誉,深入地研究其演变轨迹和相关的社会文化体系,对于促进玉文化的发扬光大有着深远的意义。通过对诸多出土文物和历史资料的系统考证和分析,对史前玉文化的壮观、礼仪文明的起源及夏-商代宗教活动由巫到儒的演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认为中国玉文化走过了一段理论化和规范化的过程,走向了独立的、完整的文化体系,最终又由巫观们携带着走向儒教的理论范畴,并逐步汇入统治理论。接着,通过对玉在周礼沿袭殷商礼仪文化中的作用的分析,论证了玉文化理论成为国家统治理论的原因。再通过对“三礼”中关于用玉的论述和规定的辨析,最后认为中国远古玉文化之源是华夏礼仪和中华儒学。  相似文献   

2.
中国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至少在8千年前就开始使用玉饰品.古人以玉礼祭天地,君子比德于玉,玉俨然是权力、地位、财富的象征.玉似一层层花瓣,大量地散落于古代的诗词歌赋之中.采撷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诗经> <楚辞>以及止于清朝的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不难看出,玉文化已深深地融铸于华夏民族的血脉之中.先秦时期玉文化有着璞玉浑金之美;魏晋以后,玉文化有着古典的浪漫.玉不仅被古人赋予了商品和艺术的属性,而且还蕴涵了政治和宗教等的属性.从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玉文化中,可窥视中国珠宝开发和利用的历史脉络,从中领略到先哲们的珠宝情愫以及他们质朴的审美情趣.玉文化是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3.
梓羽 《中国宝石》2014,(7):155-160
中国近代礼玉文化首推张铁成,他在传承、发展中国古老玉雕礼玉文化,激活、扩大礼玉文化蕴涵,寻找传统礼玉在中国当代民族的精神契合点以及中国玉文化的深层内涵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礼玉文化第一人”。  相似文献   

4.
陈捷 《中国宝石》2001,10(3):82-85
从原始社会开始,和阗玉就与人类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人类生活的诸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而形成了源远流长的玉文化。和阗玉在中国玉文化中有着极为显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古史传说的角度看史前玉器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士奇 《珠宝科技》2003,15(5):27-30
为了全面探求中国玉文化的渊源,对古史传说中的“五帝时期”三大变革与相应考古玉器作了探讨。认为:史前玉器中的玉律管对产生我国最早的音律和度量衡制起着重要作用;考古玉器诸多实物的品种、形制、结构及用玉习俗都反映了氏族图腾以至史前政治中的玉崇拜的盛况,是实行“绝地天通”举措以后社会变革的重大成果。指出:史前玉器的高度发展加速了我国古代礼仪文明的诞生。  相似文献   

6.
何松 《珠宝科技》2008,(2):56-62
以中国原始社会解体,建立夏商周三朝奴隶制国家取得的玉器杰出成就为基础;以人类跨进文明社会,造就的中国玉器支上首次高峰期为切入点。用科学的态度,求实的观点对夏商周三代玉器的总体面貌、整体模式,时代风格、仪仗用玉、主要成就、工艺特色、创新形式、表现手法、艺术特征、礼玉文化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与评价。对三代创新玉器,特别是西周在玉与铁的复合材料工艺上的创新成果奠定的玉器工艺学基础,起到的承上启下的历史贡献、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学术价值进行了阐述。对三代(夏商周)玉器与政治、宗教、道法融为一体;以礼用玉、以玉节礼,格调统一的礼玉文化进行了评说。  相似文献   

7.
四、琉璃与玉文化的情结中国的琉璃以仿玉为主,玉在中国的儒家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故琉璃在中国几千年的玉文化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1.早期的琉璃无比贵一.主要由王公贵族拥有在古代中国,琉璃由于其原料的珍贵性,被誉为五大名器之一(金银、玉翠、琉璃、陶瓷、青铜),早期的精美琉璃器具往往只出现在皇室王公的身边,平常百姓难得一见。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玉文化史,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中国的玉文化有8千年的历史,比文字的历史还要长,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两种器物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是青铜文化,但是它在清代以后就逐渐消退了;一种是玉文化,历经数千年而不衰。一直以来,研究与探索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各个时期的玉器所承载的文化都是研究的重要载体。对于古代与近代玉文化的研究论述,专家学者的著述很多,在此不再赘述。本文将探讨关于中国当代玉文化的现状与创新发展,以及中国玉文化产品如何走向国际市场。1.承前启后——中国玉文化的传承中国玉文化,传承数千年而经久不衰,是因为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浩瀚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玉的美和玉  相似文献   

9.
谷娴子 《中国宝石》2009,(4):204-205
玉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一,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清朝以前的中国古代玉文化都以和田玉为核心载体,自翡翠于明代传入中国,并于清代开始逐渐因皇家的青睐而被人们普遍接受之后,中国玉文化就涵括了和田玉和翡翠两个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的玉文化史是中华文明史最光辉灿烂的核心,在人类文明史中,只有玉——作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统一的载体,一直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太阳,照耀着中华文明绵延几千年,随着中华民族的兴衰而兴衰。近3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文化的伟大复兴,一系列重大考古成果呈现出古代玉文化的辉煌,而我们的玉文化研究却显得力不从心,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究其原因,玉文化研究在市场经济中的缺席,应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何松 《珠宝科技》2009,(6):54-57
以科学发展观为先导,以宋代玉器在中国历史上构成近古玉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切入点。用科学求实的态度,对宋代玉器的时代背景、礼制用玉、仿古玉器、文化特色、艺术风格、工艺水平、世俗倾向、道德操守、审美观念、创新形式、时代特征、历史价值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与评价。对宋代开始兴起,以复兴传统文礼、别开生面的仿古玉器的主要特征、产生原因、社会环境、文化趋向、社会需求、创新精神与学术价值进行了评说。对宋代玉器在继承隋唐玉器的基础上,为中华玉文化的发展创造的良好的环境,对后世玉器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古玉器自然受沁后所呈现出来的各种色彩成因,并通过对古今仿古玉仿沁色技法的研究,在总结的基础上对仿古玉的制作加工方法作了一定的归纳。为古玉器的鉴定识别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亦为了解仿古玉的发展及对现代玉器的仿古制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
何松 《珠宝科技》2010,(1):58-62
以科学发展观为先导.以宋代玉器在中国历史上构成近古玉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切入点。用科学求实的态度,对宋代玉器的时代背景、礼制用玉、仿古玉器、文化特色、艺术风格、工艺水平、世俗倾向、道德操守、审美观念、创新形式、时代特征、历史价值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与评价。对宋代开始兴起,以复兴传统文礼、别开生面的仿古玉器的主要特征、产生原因、社会环境、文化趋向、社会需求、创新精神与学术价值进行了评说。对宋代玉器在继承隋唐玉器的基础上,为中华玉文化的发展创造的良好的环境,对后世玉器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以思想理论创新为先导,以唐代玉器在中国历史上首开中外文化交流、创新型玉器取得的成就为切入点,用科学求实的态度,对唐代玉器的时代背景、历史贡献、创新形式、艺术特征、文化内涵及审美意趣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研究认为,唐朝在中国玉文化重要转折时期,改变上古玉器以“礼玉”、“葬玉”为主的传统,推陈出新,开创以创新写实、实用玉器为中心的新时代,在中国玉器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历史作用,奠定了中国玉文化的开放基础,为促进中国玉器的创新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谈中国国石·和田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国石的评选 ,阐述了我国新疆和田玉作为当之无愧的国石的理由 ,即 :新疆和田出产的玉 (透闪石——阳起石质 )因具有最早的开发利用历史、优异的物理性质、博大精粹的玉文化、广阔丰富的资源量 ,而久负盛名。并指出 :和田玉类制品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和特殊载体 ,而且对中国的地方经济和出口贸易的发展有着较大的贡献。因此 ,和田玉被选为国石是众望所归。  相似文献   

16.
古玉器的仿制工艺历来是玉器加工业者难以适从的问题,探讨其中的奥妙,对传承和推动中国古玉器的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古玉器基本特征的进一步的认识,以及对仿制工艺的学习和实践,在琢工、伤残及沁色等仿制工艺上作了归纳和讨论。认为:把握住这些特殊仿制工艺的要领,可使仿制品近乎逼真,但难免也会留下某些疏漏之处。  相似文献   

17.
谈中国玉器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松 《珠宝科技》2004,16(6):29-36
以中国八十多年来考古工作成果为切入点,以新石器时期遍布中华大地的文化遗址中已发掘出土的20余万件古玉器为实物证据。从考古学、历史学、地质学、岩石学、古人类学、宝石学、文博学、玉文化诸方面的不同层面和角度,对在人类发展历史进程中中国玉器时代是否存在和产生的条件进行了综合科学的分析、判断及研究。确认了在中国古代文明孕育阶段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存在玉器时代。  相似文献   

18.
对蚌埠宝玉石行业发展历史作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介绍了蚌埠玉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仿古玉雕的知名度,讨论了蚌埠宝玉石行业化发展正处于瓶颈期的现状,阐明了目前蚌埠宝玉石厂商区域分布特点及企业运行形势。基于此,深入剖析了其行业发展态势,指出现阶段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不法商人造假从而毁坏了产品声誉,商家轻视设计和高端人才培养,缺少品牌战略,同行竞争加剧等,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及手段,进一步探讨了蚌埠宝玉石行业未来发展出路:必须紧抓经济转型机遇,注重人才培养,从文化融入、创立仿古玉品牌,放宽眼界、开发东西方共同推崇的宝玉石产品等角度,着力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致力宝玉石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