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26Cr2Ni4MoV转子钢的奥氏体再结晶及其消除组织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高淬透性钢的组织遗传及其消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勤  牟军  康大韬  朱亚钢  李范英 《钢铁》1998,33(7):41-43
研究了三种高淬透性钢的组织遗传特性及低温晶粒细化工艺,结果表明,可通过在650℃高温回火和770℃退火减少残余奥氏体并使α相再结晶,细化奥氏体晶粒。  相似文献   

3.
利用GleebIe-1500热模拟实验机研究23Co13Ni11Cr3Mo超高强钢高温变形道次间隔时间内的静态软化行为,讨论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变形程度、间隔时间及初始奥氏体晶粒尺寸等对其静态再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程度对23Co13Ni11Cr3Mo钢的静态再结晶影响最大,增大变形量可获得均匀细小的晶粒组织;变形温度和间隔时间次之;应变速率及初始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影响较小。根据实验结果,建立23Co13Ni11Cr3Mo钢静态再结晶晶粒尺寸模型,定量分析起落架在锤锻压机上整体模锻成形过程的组织演化,发现在变形不充分的条件下静态再结晶是导致起落架锻件晶粒不合格的原因。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C-Mn钢热轧带奥氏体再结晶晶粒尺寸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板带控轧控冷过程中钢中显微组织演变过程奥氏体再结晶、碳氮化合物析出、奥氏体相变和组织性能对应关系的物理冶金模型的基础上,通过Gleeble-1500热模拟机和计算机模拟计算得出成分(%)0.16C,0.06Si,1.30Mn钢在1173~1081K经7道次热变形后奥氏体晶粒尺寸为43μm,同时实测7道次变形后轧钢组织中奥氏体尺寸为38μm,相对误差13%。计算机模拟计算的奥氏体再结晶晶粒尺寸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压缩试验获得了26MnB5钢在880~1000℃、0.01~10s-1、最大变形55%条件下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研究了26MnB5钢在试验条件下的动态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26MnB5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在高温、低应变速率条件下出现明显峰值点特征,意味着样品发生了动态再结晶;26MnB5再结晶程度和奥氏体晶粒均匀度随温度的增加或应变速率的降低而提高,而晶粒平均尺寸则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利用Johnson-Mehl-Avrami(JMA)方程可以建立26MnB5钢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6.
30Cr2Ni4MoV钢(%:0.15~0.16C、0.03~0.45Si、0.12~0.14Mn、0.005P、0.005~0.006S、1.62~1.72Cr、3.60~3.63Ni、0.52~0.53Mo、0.07V、≤0.005A1)由10kg真空感应炉冶炼,锻后经930℃空冷+900℃空冷+640℃空冷处理,再经850℃水淬+600℃回火调质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当钢中的Si含量由0.03%增加至0.45%时,钢中马氏体量增加,晶粒更为粗大;钢的抗拉和屈服强度分别从922~936 MPa和868~873 MPa增至1015~1028 MPa和950~959 MPa,但平均冲击功由205 J降至154 J。  相似文献   

7.
Q235钢亚态再结晶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窦晓峰  鹿守理  赵辉  张鹏 《钢铁》1999,34(4):34-36,60
在物理冶金基本模型基础上,通过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建立了Q235普碳钢的亚态再结晶及晶粒长大模型,模型和实验所测结果相吻合,采用双道次进行压缩实验,条件为变形速率0.01-0.1s^-1,变形温度95-1100℃,初始晶粒尺寸56-85μm。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20Cr2Ni4A钢研究了(1)Ac1温度以下加热速度对组织遗传的影响;(2)非平衡组织等温加热时奥氏体形成过程及其对组织遗传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钢的组织遗传性与Ac1~Ac0间加热速度有关,而与Ac1以下的加热速度无关。  相似文献   

9.
30Cr2Ni4MoV钢白点防止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振 《特钢技术》2003,11(1):27-32
亚共析钢类的中合金结构钢30Cr2Ni4MoV钢是优质的调质高强度结构钢,此钢含氢量较高、在冷却过程中相变引起的内应力(主要是组织应力)较严重,在锻件中的富氢部分极容易产生白点,导致此钢有严重的纵裂倾向。本文结合生产实际,探讨此钢白点的防止工艺。  相似文献   

10.
对φ5mm的进口Al-1%Si合金棒材的段料在不同温度下保温12h,水淬处理.通过对不同条件下得到的再结晶组织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该材料再结晶规律,提出了其优化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该材料原有的等轴晶组织转变为塑性和导电性能良好的单晶组织.  相似文献   

11.
高碳钢高速变形的模拟及再结晶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蒲玉梅  蔡庆伍  唐荻  朱宇宙 《钢铁》1999,34(9):42-45
高碳钢试样在Gleeble-2000试验机上进行高温多道次高变形速度的变形试验,高应变速率下的变形屈服应力服从Zener-Hollman因子(Z=Ao^n=εexp(Q/RT)的变化。高线预精轧时,发生道次间静态再结晶;而精轧时由于道次时间短,有道次应变积累现象,应变积累达到临界变形量后,引起动态再结晶发生。  相似文献   

12.
普通碳素钢超细晶临界奥氏体控轧工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在Gleeble-2000热变形模拟机上模拟实验,研究了低温变形条件下的工艺参数对普通低碳钢Q235获得微米级超细晶组织影响规律。利用实验研究结果在型钢轧机上轧出晶粒尺寸约为5μm的400MPa级钢筋,研究表明对于低碳钢Q235利用形变诱导铁素体和铁素体动态再结晶机制在Ae3-Ar3℃附近的临界(亚稳)奥氏体温度范围内变形,可以获得4-6μm等轴均匀的超细晶铁素体。  相似文献   

13.
低碳钢热轧钢筋再结晶控制轧制与控制冷却实现晶粒细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低碳钢低的再结晶温度使得其在钢筋的连续轧制过程中可以通过再结晶控制轧制及控制冷却工艺来实现晶粒细化。试验结果表明,成分为0.18C-0.22Si-0.60Mn的低碳碳素钢在850℃或更低温度以较大的变形量变形时,可以获得10~20μm的奥氏体晶粒尺寸;当加以20℃/s或更高的冷却速度冷却时,可以得到4~6μm或更细小的铁素体晶粒尺寸。晶粒细化使得钢筋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针对同钢种的两组20Cr钢试样在锻造时性能出现明显差异的现象,研究了冶炼工艺、化学成份、加热温度对20Cr钢奥氏体晶粒大小的影响,找出了造成20Cr钢试样锻造开裂的主要原因,为20Cr钢生产工艺的改进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
棒材热连轧时奥氏体再结晶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针对唐钢棒材厂的生产实际,用计算机模拟研究了棒材热连轧过程中各道次奥氏体的再结晶规律,研究所得到的结果与实测符合的较好。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普通低碳钢奥氏体昌粒的细化及其对形变强化铁素体晶粒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在奥氏体区进行低温(850℃)较大变形,奥氏体晶粒尺寸可细化至约10μm。奥氏体晶粒尺寸对形变相变后的铁素体晶粒尺寸产生影响。奥氏体晶粒细小,则铁素体晶粒细小且均匀。但其影响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而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7.
电场退火(Ti+Nb)IF深冲钢板再结晶及织构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轶农  何长树  蒋奇武  王刚  赵骧  左良 《钢铁》2001,36(7):42-45
利用X射线织构定量分析技术并结合金相组织观察,对冷轧IF深冲钢板在电场作用下的再结晶组织及织构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外加电场具有抑制冷轧IF钢板再结晶进程及促进再结晶γ-fiber纤维组织构的形F成和发展的作用。根据Gibbsj-Thomson关系式,对电气作用下冷轧IF钢板再结晶织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形变基带对低碳钢再结晶形核长大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明勋  赵品 《钢铁》1995,30(1):47-52
研究发现,在低碳钢强变形冷镦试样中存在分割晶粒的基块,用SEM、WDS以及TEM分析探明了基块边缘的基带是由低碳无畸变的铁素体亚晶组成。再借助金相照片说明在随后的等温再结晶过程中,这种铁素体亚晶所组成的基带吞食其内部基块畸变区长大形成稳定的再结晶晶核。实验指出,低碳钢存在碳引起的再结晶晶粒长大的突破温度(TB)、其上、下的激活能差值等于碳在α-Fe中扩散激活能,且TB以上的再结晶激活能小于α-Fe  相似文献   

19.
在热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对Nb—Ti微合金钢热轧中微观组织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影响组织演变的主要因素及模拟实验方法,对静态再结晶行为和组织演变过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预报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这种理论处理方法可用来模拟静态再结晶行为。  相似文献   

20.
W9Mo3Cr4V钢高温形变再结晶规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泾文  姚忠凯 《钢铁》1995,30(6):52-57
本文在改造高频损耗电力变压器方面提出了利用原变压器的部分或大部分器件,通过理论计算,重新确定变压器的容量及匝数。改造后的样机试验表明,理论推导及采取的方法是可,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