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正交设计在非卤阻燃ABS制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  黄伟  吴小华  林晓丹  贾德民 《塑料》2004,33(5):55-58
利用正交设计法研究由Al(OH)3和Mg(OH)2为主阻燃剂,红磷等为增效剂,采用原位反应增容技术制备的阻燃ABS材料。通过方差分析,探讨了含极性基团的乙烯基单体A、B和引发剂DCP的用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阻燃ABS力学性能、阻燃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引发剂DCP和含极性基团的乙烯基单体A用量的变化对阻燃ABS各指标的影响显著,含极性基团的乙烯基单体B的用量改变对阻燃ABS的性能无明显影响,但是这3个因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而且这些交互作用对阻燃ABS的综合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当引发剂DCP、含极性基团的乙烯基单体A和B的用量分别为1 5份、10份和30份时,制备的阻燃母粒可使阻燃ABS获得最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2.
原位反应增容技术制备非卤阻燃聚丙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多聚磷酸铵(APP)和三聚氰胺(MEL)为主阻燃剂,采用原位反应增容技术制备了非卤阻燃聚丙烯,从阻燃性能的角度对该有机膨胀型阻燃体系进行了优化探讨,并对原位反应的引发体系进行了初步筛选。结果表明,BPO和DCP体系都能引发原位反应,而且当阻燃母粒中m(APP)/m(MEL)为5/1、每100g聚丙烯加入15g季戊四醇时,可制得氧指数达29%以上的非卤阻燃聚丙烯。  相似文献   

3.
纳米Mg(OH)2的分散性对ABS阻燃性及加工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欣华  刘颖  吴大鸣 《塑料工业》2004,32(12):33-35,69
选用A和B两种硅烷偶联剂对纳米Mg(OH)2进行表面预处理,用TEM研究了纳米Mg(OH)2在ABS树脂中的分散情况,探讨了纳米Mg(OH)2的用量对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毛细管流变仪对复合材料的加工流动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硅烷偶联剂B预处理的纳米Mg(OH)2在ABS中的分散效果较好,且复合材料的阻燃性得到改进,当γ在10^2--10^3s^-1范围,复合材料的流动性较好,加工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4.
分别采用酚醛环氧树脂(NE)和双酚A环氧树脂与磷酸三苯酯(TPP)复配作为阻燃剂,制备了具有良好阻燃性能的无卤阻燃ABS。研究了环氧树脂种类、各组分配比及用量等对ABS的阻燃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E与TPP对ABS具有良好的协同阻燃作用,当NE与TPP质量配比为1:1,总用量为20%时,可以制备氧指数高达41.5%并具有较好力学性能的无卤阻燃ABS。TGA结果表明:NE能有效抑制TPP挥发,NE和TPP复配可以延缓ABS的分解而且提高成炭率。  相似文献   

5.
阻燃PC/ABS合金热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等温和非等温热分解方式对使用卤/锑类阻燃剂的阻燃PC/ABS合金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合金的阻燃性能、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三氧化二锑与十溴联苯醚复配后对阻燃体系的热稳定性产生影响,而且阻燃体系的热分解速率与二者的配比有密切关系。十溴联苯醚与三氧化二锑的质量比分别为2.5/1和1/1时,PC/ABS阻燃合金的热稳定性优良,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也比较好;在250~260℃时PC/ABS阻燃合金具有良好的加工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LLDPE/EVA/Mg(OH)2无卤阻燃电缆料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玲 《中国塑料》2002,16(3):46-49
用线型低密度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作为无卤电缆材料主体,Mg(OH)2为主阻燃剂研制无卤阻燃电缆料,探讨了Mg(OH)2用量、粒径大小、表面处理方法有阻燃协同剂对体系力学性能、阻燃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氢氧化镁填充阻燃聚烯烃电缆料的性能和制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主要研制了无卤阻燃聚烯烃电缆料的配方,探讨了其加工工艺流程。从无卤阻燃剂Mg(OH)2的晶体结构,粒径分布,比表表面三个角度上入手,用不同的表面处理方法对Mg(OH)2粉体进行了处理,以增大Mg(OH)2与聚烯烃的相容性,尽量减少对基体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在研制配方的基础,从电缆料的加工工艺角度出发,研究了不同表面处理后的Mg(OH)2填充到基体树脂后的流变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对比,确定了较好的表面改性剂和表面处理方法,并且讨论了助阻燃剂有机硅对阻燃体系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体系的老化性能,从而确定了无卤阻燃聚烯电缆料的配方体系。  相似文献   

8.
溴系复配阻燃ABS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十溴二苯醚(DBDPO)与四溴双酚A双(2,3-二溴丙基)醚(TBAB)复配,制备阻燃ABS塑料。研究了两种阻燃剂质量比对ABS的氧指数、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BDPO与TBAB对ABS有协同阻燃作用,在两者总质量分数固定为15%的条件下,DBDPO与TBAB的质量比为2:1时,阻燃ABS的氧指数达到最大值32.4%,而且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TGA分析表明DBDPO与TBAB复配延缓了ABS的热分解;SEM观察表明TBAB可使DBDPO在ABS基体中分散得更加均匀,有利于阻燃性能和冲击强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接枝改性无卤阻燃聚丙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芳  帅丹蓉  吴小华  贾德民 《塑料工业》2001,29(5):36-37,40
采用接枝改性手段把含有极性基团的乙烯基单体引入非极性的PP大分子骨架,将PP功能化,再与非卤阻燃剂如含NH2基的P-N膨胀型阻燃剂等进行大分子反应,制备了非卤阻燃聚丙烯母粒。着重探讨了含极性基团的乙烯基单体种类及用量等因素对PP阻燃性的影响。在PP大分子链上接枝含极性基团的乙烯基单体,可显著提高PP的阻燃性能;在双单体接枝体系中,单体A与C的配比为10/30时,最高氧指数可达32.0。  相似文献   

10.
贺成  曾幸荣 《中国塑料》2007,21(5):32-34
采用酚醛环氧树脂(NE)与间苯二酚双(二苯磷酸酯)(RDP)复配作为阻燃剂,制备了性能良好的无卤阻燃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研究了各组分质量比及用量对ABS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热失重分析仪对阻燃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NE与RDP对ABS具有良好的协同阻燃作用,当NE与RDP的质量比为2:3、总用量为15%时,可以制得极限氧指数高达37%并具有较好力学性能的无卤阻燃ABS。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温下NE与RDP间的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协同成炭作用,从而对ABS产生协同阻燃效应。  相似文献   

11.
刘春辉  赵艳茹  高明 《广州化工》2009,37(8):238-240
采取单因素方法对Fe(OH)3胶体电泳实验进行研究,实验主要从胶体的浓度、煮沸时间、电导率和辅助液几个方面进行探究。研究表明该实验的最佳条件为制备胶体的FeCl3溶液为饱和溶液,其用量为2.5mL,滴加速度为2滴/s,煮沸时间为1min,电导率为100μs以下。辅助液依据情况而定,实验研究中KCl做辅助液较为合适;学生实验渗析液做辅助液较好,因为这样既能使学生认识到电泳现象,又可以节省时间和试剂。  相似文献   

12.
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锶复合粉末的制备及热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活化铝-锶合金粉末水解反应制备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锶复合粉末,并在700℃下进行热处理,利用XRD,SEM,BET和TG—DTG等分析技术对复合粉末结构、性能及热处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铝-锶合金粉末水解反应产物为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锶的复合粉末,微观形貌为1~3μm片状小颗粒叠加的团聚颗粒,BET比表面积较大。达到45.2m^2/g。TG—DTG结果显示,在70~190℃,八水氢氧化锶中8个结晶水脱水,在190~650℃,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锶热分解。经700℃下热处理1h后,其相组成、微观形貌、BET比表面积都将发生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Mg(OH)2及其与红磷复配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Mg(OH)2和Mg(OH)2/红磷复配体系阻燃聚丙烯材料的性能,选用热塑性弹性体POE对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进行了增韧改性,结果表明:Mg(OH)2与红磷复配可以减少Mg(OH)2用量,降低对材料力学性能的损耗;POE较好地改善了材料的冲击性能,其添加量为15份时,材料的冲击强度可由8.14kJ/m2增大至12.83kJ/m2。最后利用锥形量热仪验证了Mg(OH)2/红磷复配体系的协同阻燃效应。  相似文献   

14.
在水-甲醇-三乙醇胺体系中,采用EDTA四钠盐络合滴定的方法,判断电石渣在干燥过程Ca(OH)2的转化率。通过对相同电石渣试样做差热分析,验证了EDTA四钠盐络合滴定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甲醇分解铝酸钠溶液制备大颗粒氢氧化铝的工艺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甲醇分解NaAl(OH)4溶液制备大颗粒Al(OH)3进行了工艺研究,考察了分解温度、分子比(Na2O/Al2O3摩尔比)、Na2O浓度、硅量指数(Al2O3/SiO2质量比)、搅拌速度和甲醇用量对产品粒度和形貌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NaAl(OH)4溶液的Na2O浓度为180 g/L、分子比为1.5~1.6,硅量指数550以上及甲醇与NaAl(OH)4溶液等体积的优化条件下,控制分解温度60℃,可得到平均粒径达80 mm的球形Al(OH)3. 甲醇的加入改变了Al(OH)3生长基元的径向和轴向生长速率,甲醇量越大,径向生长速率越快,生长基元越薄. 当甲醇与NaAl(OH)4溶液体积比为1:1时,Al(OH)3生长基元的厚度在100 nm左右. 随分解温度升高,Al(OH)3由Bayerite型向Gibbsite型转变,热重-差热值与理论值吻合.  相似文献   

16.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乙烯醇(PVA)/聚乙二醇(PEG)/氢氧化镁[Mg(OH)2]复合材料,利用转矩流变仪考察了复合材料的熔融加工性能;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考察了复合材料的热性能;采用注塑成型工艺制备了复合材料标准样条,利用万能电子拉力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微观形貌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当复合材料体系配比为PVA/PEG/Mg(OH)2为100/20/8(质量比)时,复合材料能形成良好的复合体系,具有良好的热塑加工性能及力学性能(拉伸强度为33.42MPa,断裂伸长率为224.3%)。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重点讨论了提高AL(OH)3阻燃性能的途径和方法,并通过实验初步验证了AL(OH)3经过超微细化、超微细化后硅烷处理、复合处理后添加到高聚物中的阻燃效果和对高聚物物理性能的影响;介绍了AL(OH)3作为阻燃剂的发展方向及在高聚物应用中配方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测定外掺氧化镁水泥浆体中氢氧化镁(Mg(OH)<,2>)的方法-DSC增量法,在DSC增量法基础上提出采用一次增量测定水泥浆体中Mg(OH)<,2>,并用回收率评价了这两种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DSC增量法测定水泥浆体中Mg(OH)<,2>的回收率大于98.5%,此法准确度较高,测定外掺氧化镁水泥浆体中Mg(OH)<,2>是可行的;一次增量法测定Mg(OH)<,2>的回收率为97.5%以上,准确度较DSC增量法略低,但此法操作简单,也可对水泥浆体中Mg(OH)<,2>进行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20.
文章报道一种新的Cu(OH)2纳米带阵列合成方法,即气体-溶液-固体法。这种方法主要特点是把铜片置于氨水的液面上,使铜片基板表面有氧气、氨水和铜参与反应,最终在铜片基板上生长出Cu(OH)2纳米带阵列。Cu(OH)2纳米带的尺寸可以通过控制氨水的浓度进行调节,即氨水浓度降低,Cu(OH)2纳米带的尺寸也变小了;而且Cu(OH)2在一定温度下可以脱水转变成为CuO纳米带;最后研究了Cu(OH)2和CuO纳米带阵列的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