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显性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功能是目标的明确性、教育的权威性、效果的及时性,隐性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功能是作用的潜在性、影响的广泛性、效果的长期性。互补式德育模式、渗透式德育模式、陶冶式德育模式和审美式德育模式是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隐性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至关重要,德育环境是隐性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德育环境需要从学校、社会、家庭3个方面着手,积极改进大学校园环境、社会人文环境、家庭伦理环境。  相似文献   

3.
长久以来,我国高校德育一直都以显性教育方式为主导。但随着人们对当代高校德育发展和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要求日益提高,仅仅依靠德育课程等显性德育方式显然是不够的,还必须运用除此之外的多种因素对学生施加德育影响,以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从目前我国高校德育课程的实施现状出发,在分析了隐性德育课程的内涵、特征及其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尝试性的对隐性德育课程的设计和建设提出了一点意见和建议,以期能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和实施隐性德育课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时尚文化以其娱乐、新潮、自由吸引着大学生。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时尚文化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通过对大学生时尚文化新动态的调研以及正负影响分析,可以看出高校德育融入时尚文化,既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显性功能,还要挖掘多种隐性德育载体,发挥隐性德育功能,引导大学生鉴别、选择时尚文化,规避负面影响,让高校时尚文化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就职业院校体育教育与德育融合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从结合体育课程特点及优势设计课程、充分发挥教师以身作则的作用、合理利用体育运动竞技的促进作用、精心策划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素质、规范教学行为以发挥模范引领作用等方面,就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路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作用:德育有助于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性,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渗透方面具有目标统一、内容交叉、方法互补的优势;心理教师可以借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本人以及课堂气氛等时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7.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发挥体育教学的育人作用,应加强体育教学的德育渗透。从道德情感、意志品质及社会行为三个部分对高职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基本内容和特点进行深入分析。丰富高职体育课程的德育元素,优化课程结构;提升体育教师德育素养,更新德育观念;完善体育课程评价与考核体系,开展鼓励教育,努力培养新时期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8.
论高校教师在德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高校教师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通过把握课堂教学导向,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在校园文化及德育的隐性教育中发挥作用。同时,必须提升教师的四项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9.
隐性课程对人格中知、情、意、行的教育具有独特的德育价值和作用,教育工作者要从物质形态、制度形态、精神形态的隐性课程入手建设学校的隐性课程,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渗透德育教育能提高教学的教育价值。如何进行德育渗透要做到以下五个方面,即发挥渗透功能,要求教师懂得“更多”;挖掘渗透内容要力求“深广”;寻找渗透点要注重“准确”;选择渗透手段要讲究“多样”;探索渗透方法要着眼“巧妙”。  相似文献   

11.
生活世界是道德教育的生长点,离开生活世界,道德教育最终将走向虚无。传统道德教育的误区就是脱离生活世界,现代道德教育理应植根于生活世界,因为生活世界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在一个国家中是接受过良好教育并对国家未来走向产生巨大影响的群体 ,其道德水准的高低影响着社会的文明程度 ,因此 ,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十分重要 ,而培养道德情感、激发欲望在道德教育中又是十分必要。针对目前部分大学生缺乏道德欲望的实际 ,分析其原因 ,并提出有效措施 ,以此激发大学生的道德欲望 ,并进一步提高大学生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在新时期下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物理学中的德育和美育所包含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内隐学习是无意识获得知识经验的一种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分析了内隐学习的本质和特点以及高校德育的内隐特征,提出了内隐学习理论对高校德育实施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应完成由低到高三个内容不同、难度不同的任务。第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第二,实施理想的道德人格教育;第三,促进学生自主选择性道德人格的形成。这三个任务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缺一不可,并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完成任务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以道德知识为开端的教育途径;以道德行为与道德情感为突破口的教育途径;以道德意志为核心的自我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我国传统教育思想、高等教育的时代要求以及现代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三个层面分析着手,提出了必须坚持把德育放在高校素质教育首位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基于案例教学法可以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效性,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讨了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应用的意义,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江汉石油高级技校通过对“两点论”的实践,切实达到了育人效果.在德育教育的内容上,主要抓技校生的主体价值观教育,也抓技校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意识和人格意识教育;在德育教育的主体力量上,主要抓教师的校内教育,但也重视家庭和社会的辅助教育;在德育教育的方法上,主要抓教师的正面灌输,但也重视养成教育的道德实践;在德育教育的对...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当前我国高校德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德育目标的理想化、德育内容的空泛化、德育方法的机械化等,并提出了端正认识、优化德育过程、更新德育内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科学的道德评价体系等积极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理论家,邓小平始终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他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同志德治思想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伦理观与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道德教育,道德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不懈地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形成了比较丰富的德治思想,他德治思想的务实、思辨、科学的特点,对高校学生的德育工作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