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安静  高翔 《上海金属》1990,12(6):12-18
本文对20Cr2MoV钢粒状贝氏体在回火过程中的沉淀硬化效应及其强韧性进行了研究。与马氏体组织相比较,粒状贝氏体具有更强的沉淀硬化效应,可使冲击韧性激烈下降及脆性转折温度升高。但此脆性不同于马氏体的回火脆性,其断口呈准解理断裂,随着温度升高,此脆性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2.
新型准贝氏体钢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贝氏体钢是在贝氏体负合金化的基础上添加适量的硅而组成的。准贝氏体是含碳过饱和的贝氏体铁素体板条和以不同形式分布的富碳奥氏体的复合组织。应用实践证明,准贝氏体钢具有高强、高韧、耐磨等特性,而且工艺性能良好,在许多工业部门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准贝氏体是高强度超级钢的一种理想的基体组织。  相似文献   

3.
准贝氏体钢是在贝氏体钢合金化的基础上添加适量的硅而组成的。准贝氏体是含碳过饱和的贝氏体铁素体板条和以不同形式分布的富碳奥氏体的复合组织。应用实践证明 ,准贝氏体钢具有高强、高韧、耐磨等特性 ,而且工艺性能良好 ,在许多工业部门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准贝氏体是高强度超级钢的一种理想的基体组织。  相似文献   

4.
利用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冲击试验机结合维氏硬度计研究了780、830和880℃淬火+500~580℃高温回火处理对Cr-Ni-Mo-V超高强韧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尺寸较大碳化物会发生溶解转变,合金碳化物由基体中不断弥散析出。硬度和冲击性能均随回火温度升高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与碳化物弥散析出形貌和残留奥氏体分解转变有关;3种温度淬火试验钢均在540℃回火时出现二次硬化峰值,最高值分别为488、517、532 HV20,在540~560℃回火出现最大冲击吸收能量,分别为49.7、58.5、51.0 J。为充分保证钢的强韧性,最佳热处理工艺为830℃亚温临界淬火+560℃回火。  相似文献   

5.
超低碳贝氏体钢中合金元素的作用及其对焊接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超低碳贝氏体钢及其焊接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了各种合金元素对超低碳贝氏体钢相变作用和工艺制备方法,并就其对焊接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对超低碳贝氏体钢焊接材料的选取和新型焊接材料的开发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非调质钢和贝氏体钢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相似文献   

7.
组织遗传对粒状贝氏体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组织遗传对12Cr1MoV钢粒状贝氏体组织形态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2Cr1MoV钢板条马氏体非平衡组织经加热获得条型粒状贝氏体,且贝氏体小岛排列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有着遗传特征的粒状贝氏体钢具有较高的强韧性和较高的热强性。  相似文献   

8.
9.
回火温度对高硅Mn-B系贝氏体钢强韧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回火温度对高硅中碳和中低碳MnB系贝氏体钢强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硅含量增加可提高贝氏体钢的回火抗力,中碳和中低碳钢的屈强比在400℃回火后分别达到087和089。300℃回火使两种实验钢的韧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6J/cm2和96J/cm2。450~500℃回火出现韧度的最低值,即出现贝氏体冲击回火脆性。分析认为贝氏体回火脆性与残余奥氏体的分解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朱丽霞  李金凤  韩新利  徐瑛  李娜  杨鹏 《钢管》2008,37(1):34-37
通过对非调质N80油井管钢的金相组织研究,分析了该钢典型组织缺陷的产生原因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内使用的非调质N80油井管钢的典型组织为P+F和B+P+F;组织缺陷主要为粗大网状铁素体、片状马氏体组织、过热魏氏组织以及表面脱碳,会使钢材的韧性降低;片状马氏体组织对钢材的使用性能危害最为严重,会使钢材的冲击韧性显著降低,是钢材发生应力腐蚀及断裂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1.
采用正交法研究了七种合金元素对600MPa级CO2焊焊丝熔敷金属强韧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制成功的HS-60型焊丝的熔敷金属力学性能完全符合AWS ER80S-D2要求,焊丝的塑性,低温韧性及焊接工艺性能同国外进行工业国家同类焊丝的实物水平相当,并具有满意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  相似文献   

12.
贝氏体钢的显微组织和耐磨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设计了一类新型系列贝氏体钢,研究了其组织和耐磨性,试验表明,在低碳范围几乎可得到全部贝氏体组织,随含碳量增加,贝氏体量减少,形态也发生变化,同时马氏体量增多。“C”曲线测定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钢具有高的贝氏体淬透性,可在较大截面上获得均匀的组织和性能。耐磨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合适的成分和空冷时可得到近半贝氏体和半马氏体的组织,比目前使用的几种典型耐磨材料具有更高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碳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0.25%,含Si量分别为0.34%和1.45%的两种高强度贝氏体钢的冲击磨损行为。结果表明,在冲击磨损试验条件下,含1.45%Si贝氏体钢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加工硬化特性,经冲击磨损试验后表面更为粗糙,其抗冲击磨损性能低于含0.34%Si贝氏体钢。经约2700次冲击磨损试验后,前者的磨损失重比后者的约高50%。  相似文献   

14.
杨连河  叶培荣  孟爱平  雷涛 《钢管》2011,40(2):35-38
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对石油套管的需求逐年增多,对其性能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介绍了中海石油金洲管道有限公司研发的非调质N80钢级HFW套管的化学成分设计、金相组织、生产工艺路线、核心技术和控制要点、产品性能等.检验、试验结果表明:研发的非调质N80钢级HFW套管满足API Spec 5CT标准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冲...  相似文献   

15.
钢中M/B下复合组织的强韧化和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世安 《热加工工艺》1990,(2):37-39,45
自从1969年Eduards提出M/B_下复合组织的韧性优于全马氏休和全贝氏体组织以来。不少文献研究了这种复合组织的性能。在一定条件下两相适当配合可以获得比单相组织更好的强韧性。然而多数研究工作都在  相似文献   

16.
回火温度对高硅Mn—B系贝氏体钢强韧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回火温度对高硅中碳和中低碳Mn-B系贝氏体钢强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硅含量增加可提高贝氏体钢的回火抗力,中碳和中低碳钢的屈强比在400℃回火后分别达到0.87和0.89。300℃回火使两种实验钢的韧度达到最大值,。450 ̄500℃回火出现韧度的最低值,即出现贝氏体冲击回火脆性。分析认为贝氏体回火脆性与残余奥氏体的分解有关。  相似文献   

17.
冷却速度对20Mn2Si1VB贝氏体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20Mn2Si1VB空冷贝氏体钢在高温奥氏体化后冷却速度对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钢在800℃~500℃获得贝氏体组织的平均冷却速度为0.5℃/s~10.0℃/s;随冷却速度不同,贝氏体组织中所含粒状贝氏体、无碳化物贝氏体和低碳下贝氏体的含量也不相同,但其对强度和塑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由于传统超高强钢高的碳含量导致其焊接性严重恶化,低碳含量的含Cu超高强钢因具有优异的焊接性而受到广泛关注,在高载荷焊接结构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为了获得更为优异的强韧性,将铁素体低碳纳米富Cu超高强钢的基体组织优化为板条贝氏体,分析了优化后试验钢的微观组织及纳米富Cu析出相晶体结构的特征,并基于常温拉伸试验及示波冲击试验探究了试验钢的强韧化机制.结果 表明:该板条贝氏体低碳纳米富Cu析出强化超高强钢的强韧性能匹配优异,其屈服强度为1334 MPa,-40℃冲击吸收能量为63.5J.该试验钢贝氏体基体中含有大量1~~5 nm尺寸的B2型富Cu析出相.纳米富Cu相的析出强化是主要强化的机制,对屈服强度的贡献约700 MPa;而且细小的晶粒尺寸(3.11μm)、较高的位错密度(8.2x 1013 m-2)也有效地提高了试验钢的屈服强度,细晶强化和位错强化增量分别约305和215 MPa.试验钢中的贝氏体板条束亚结构对裂纹扩展起到阻碍作用,使其在提高强度的同时仍具有良好的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19.
铬钼镍铜对铸态贝氏体灰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铸态条件下铬钼镍铜对灰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了上述合元素在铸态贝氏体灰铸铁中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