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纺织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国内外现状与趋势鉴于现代纺织工业多技术交叉渗透发展,国内外纺织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从培养模式、知识结构、培养目标上对传统纺织工程专业进行了改造,主要体现在:1.从培养传统的技术应用型专门化人才转变为创新复合型科技开发和管理经营型通用人才。2.将纺织与材料、轻化工、信息技术、服装、管理与商贸等学科进行融合,拓宽知识面,增强通用性。3.密切跟踪国际相关学科的科技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的知识培养与科技发展同步。4.充分体现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及学生创新能  相似文献   

2.
高职纺织专业办学已有多年,不断探索办好高职的途径和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职办学模式,特别是对纺织技术这样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我们研究和探索的主要问题。我们贯彻边办边改的思想,特别是在与企业合作办学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与许多家纺织企业合作办学,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与生产实际的结合。从目前的情况看,取得了一些有用的经验,该专业的毕业生在企业中供不应求,这些都说明我们的教学模式受到社会认可,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正面对社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各个院校纷纷开展教育改革,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了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各大院校纷纷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改革,最大程度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就懂得应用方法。其中,武汉纺织大学开放实验室,吸引学生动手创新;江西服装学院推行"订单式教育",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掌握职业技术……不仅学校出奇招,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与纺织之光基  相似文献   

4.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下,选择三导师制模式对纺织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术能力,有利于培养符合工程教育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实行“事务导师+科研导师+行业导师”的三导师制育人模式,建构“德育+学术+技术”的人才培养框架,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科研素养和技术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研究纺织品设计专业方向纺织面料设计与开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在注重纺织基本原理及工艺教学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综合运用技术与艺术结合进行纺织品的创新设计。同时论述通过构建培养方案,建立新的教学体系,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具备创意设计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判断能力,使学生更加适应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6.
香港理工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承担着为香港服装纺织业培养和输送设计、技术和商务专业人才的重任.是香港惟一一家提供时装与纺织品设计高等教育的学院。其课程设置立足于以商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来提高和强化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时装与纺织品设计硕士课程系列就是将设计与产业知识结合。培养商业化思考习惯与创新意识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及运行保障体系。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由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过程等要素构成。本文结合我校电子信息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常涛  路静 《纺织教育》2010,25(5):43-46
探讨纺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联盟和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建立、"订单"培养模式、实训基地建设、顶岗实习、产学研合作等问题。校企合作极大地促进了现代纺织技术专业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为培养纺织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探索了一条校企合作之路。  相似文献   

9.
围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确立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念,对纺织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进行修订。阐述以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科研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程实践与科研训练为主线的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设置。  相似文献   

10.
五邑大学位于我国第一侨乡江门市,是一所综合性大学。纺织服装系是五邑大学的重点系部之一,设有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2个本科专业。其中纺织工程本科专业2004年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也是五邑大学唯一的省名牌专业,是广东省唯一的纺织工程本科专业,分为纺织服装和针织服装两个方向。该系的纺织工程硕士点是我国华南地区唯一的纺织工程硕士点。该系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教学质量高,培养的学生深受社会欢迎,连续6年学生一次就业率为100%。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学生在各项服装设计大赛中获得多项奖励。该系拥有一支实…  相似文献   

11.
报告通过对福建省部分纺织企业和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调查,全面把握纺织企业对高职纺织技术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和能力要求情况,同时掌握高职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明确高职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出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方向,使高职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教学和就业能对接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2.
数码纺织商务不仅是一种纺织商务手段的革新,而且是实现我国传统纺织企业向市场化、国际化(全球化)转型发展的关键技术,当前国内数码纺织商务技术的发展一般处于低端阶段,即企业只是在网上发布信息,作市场宣传和企业广告用途。推广数码纺织商务技术中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和产业化转化的主要问题是数码纺织安全交易技术、数码纺织商务通用性成套软件和行业性交易平台系统。企业要有根本改革传统企业商务的决心,走联合经营、共同发展的道路,坚持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以行业性交易平台为主模式,在技术实施上依托ASP或应用级IDC,把重点放在新商务模式的发展,而不是具体的技术实施上。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试图通过创新教学模式的方式实现对传统教学的革新与改革。纺织工程"新工科创新班"教学模式作为传统专业改造的重要一环,通过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深度及广度延伸、校企结合、充分发掘高校教师能动性等方面,构筑新型的纺织工程教学模式。通过上述模式的构建,可以更为全面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培养模式,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纺织工程领域的专业技术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目前纺织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着与企业生产实际逐渐脱轨的现象,纺织工程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亟需改革。文章通过对纺织工程实验课程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新时代下纺织工程实验课程的教改方向和策略,主要包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教学手段、重视课堂配置以及实践环节的加强等。通过对新时代下纺织工程实验课程的教改,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国家和企业培养优秀的纺织工程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5.
周婧琦 《中国食品工业》2023,(2):108-109+58
创新型人才指的是具有创造力、开拓性强且对社会发展、进步有着创造性贡献的优秀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在高职食品专业,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基础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动性与创新创造力。在此背景下,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全面革新教学模式,摒弃原有的模仿式教学,组织综合性强的创新型试验。这不但能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力,还有利于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实,随着教学工作的开展,高职学校势必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且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针对此,本文围绕高职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展开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纺织有机化学”是应用型纺织品开发的理论基础。为了进一步打造产业用纺织品的国际竞争新优势,对现代纺织背景下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文章以盐城工学院纺织服装学院为例,探讨“纺织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研融合的方法以优化教学内容、激发专业兴趣、提高专业认同感、提升专业技能,培养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需求的全面型纺织人才。  相似文献   

17.
程祝礼 《黑龙江纺织》2006,(2):32-34,24
社会经济和纺织工业的发展对纺织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故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培养以能力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是纺织高职院校的现实任务。探讨适应纺织行业发展要求,构建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课程体系,以及有关指导思想、构建原则、评价体系和保障措施,力求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更加科学合理,符合纺织行业需要。  相似文献   

18.
《纺织导报》2016,(6):116-116
目前,纺织产品由服装用向装饰用和产业用发展,要求纺织技术与材料工程结合;纺织生产由机械化向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要求纺织技术与控制技术结合;纺织贸易由国内向全球化发展,要求纺织技术与国际贸易结合。显然,纺织工程研究生培养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已无法应对行业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9.
对高分子材料专业化纤方向选修课《纺织工程与纺织品》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为立足点,从激励学生主动自学与讨论、强化创新素质培养、科学合理调整考核方式等方面对《纺织工程与纺织品》课程的教改内容进行了讨论,力图使非纺工专业学生全面了解普通及高技术纺织品和现代纺织加工技术的最新进展情况,为将来应用纺织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自己专业的实际问题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李惠军  杨其  叶伟 《纺织教育》2010,25(5):23-24,39
分析新疆大学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探讨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指出在专业教学中,应重点抓好基本能力训练,加强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