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化工》2022,(11):2123-2127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桉叶挥发油,用GC-MS法分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考察了季节对大叶桉和柠檬桉两种桉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及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两种桉叶挥发油含量在春季(13月)和冬季(103月)和冬季(1012月)较高,其中冬季挥发油含量最高。大叶桉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3-蒈烯、α-松油醇、(-)-蓝桉醇、D-萜二烯、1-松香芹醇;柠檬桉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香茅醛、异胡薄荷醇、β-香茅醇。大叶桉挥发油中的代表成分3-蒈烯和柠檬桉挥发油中的代表成分香茅醛在春季(112月)较高,其中冬季挥发油含量最高。大叶桉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3-蒈烯、α-松油醇、(-)-蓝桉醇、D-萜二烯、1-松香芹醇;柠檬桉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香茅醛、异胡薄荷醇、β-香茅醇。大叶桉挥发油中的代表成分3-蒈烯和柠檬桉挥发油中的代表成分香茅醛在春季(13月)含量为最高。两种挥发油对常见致病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宋焕禄  杨成对 《精细化工》2001,18(11):659-661,681
对鸡肉酶解物 HVP 半胱氨酸Maillard反应体系产生肉香味化合物进行了气 质联机 (GC MS)分析 ,从中分离、鉴定出了关键性肉味化合物如 2 甲基 3 呋喃硫醇、2 乙酰基呋喃、苯乙醛、3 甲基 2 噻吩醛、3 乙基 2 噻吩醛、双 (2 甲基 3 呋喃基 )二硫化物、二 (2 甲基 4,5 二氢 3 呋喃基 )二硫化物、2 糠硫醇、二 (2 糠基 )二硫化物、十六醛、十八醛等重要肉香味或鸡肉味化合物 ;而且这些化合物的含量相当高 ,证实了该Maillard反应模型系统组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应用化工》2015,(11):2123-2127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桉叶挥发油,用GC-MS法分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考察了季节对大叶桉和柠檬桉两种桉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及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两种桉叶挥发油含量在春季(1~3月)和冬季(10~12月)较高,其中冬季挥发油含量最高。大叶桉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3-蒈烯、α-松油醇、(-)-蓝桉醇、D-萜二烯、1-松香芹醇;柠檬桉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香茅醛、异胡薄荷醇、β-香茅醇。大叶桉挥发油中的代表成分3-蒈烯和柠檬桉挥发油中的代表成分香茅醛在春季(1~3月)含量为最高。两种挥发油对常见致病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分别以二氯甲烷和乙醚作溶剂,采用低温冷凝,同时蒸馏萃取南方红豆杉干叶挥发性成分,极性色谱柱(DB-WAX)气-质联机分析。鉴定出63种化合物,主要是脂肪族类(39种),其次为芳香族类(11种),而萜类化合物占比例很小(6种)。按两种萃取溶剂所得分析结果平均值,主要成分是十六烷酸(21.19%)、十四烷酸(8.87%)、亚麻酸乙酯(3.49%)。相比已有的关于南方红豆杉叶油成分分析的报道,新鉴定出己醛、2-己烯醛、1-辛烯-3-醇、2,4-庚二烯醛、苯乙酮等34种有青香、花香、果香香气的微量或痕量低沸点化合物。所鉴定化合物以邻二氯苯为内标定量,总含量为88.16μg/g红豆杉叶。  相似文献   

5.
将羟基香茅醛(1)与盐酸羟胺反应合成羟基香茅醛肟(2),再与溴代烷反应制得4种羟基香茅醛肟烷基醚(3a~3d),用GC-MS、IR和NM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平皿法测定了羟基香茅醛肟及其烷基醚在不同浓度下对一年生黑麦草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化合物3b(0.31 mmol/L)、化合物3c(0.63 mmol/...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杀虫剂研究中,昆虫拒食剂和生长发育抑制剂受到国内外的重视,已发现的植物拒食剂比较重要的有数十种,其中萜烯类(Ter-penes)化合物最重要,如从非洲藤条木科分离得倍半萜活乐木醛(Warb urganal)及从马鞭草科分离得的二菇Clerodendrin A·B·对斜纹夜蛾具有较强的拒食活性。特别是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如印株素(Azadirachtin)、川楝素  相似文献   

7.
芳香醛(酮)缩氨基硫脲的微波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清寒  李杰  赵志刚 《化学试剂》2007,29(12):742-744
肼基二硫代甲酸甲酯与相应的醛或酮在微波辐射下经2~3.5 min反应,得到3-二取代甲(乙)撑肼基二硫代甲酸甲酯,产率91%~96%。再与胺在微波辐射下经35~45 min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产率80%~90%。合成的6个目标化合物通过熔点测定和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分析,对其结构进行确证,并测试了化合物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鸡肉及其酶解液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酶解对鸡肉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采用SPME法提取鸡肉及其酶解液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鸡肉酶解液共鉴定出63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包括醛类19种、醇类7种、酸类2种、酮类6种、酯类2种、醚类2种、酚类3种、烃类8种、杂环化合物14种。水煮鸡肉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共19种,包括醛类11种、醇类3种、酮类1种、酯类1种、烃类2种、杂环化合物1种。两者共同鉴定出的物质有:己醛、辛醛、壬醛、(E)-2-辛烯醛、苯甲醛、苯乙醛、(E,E)-2,4-癸二烯醛、对甲氧基苯甲醛、1-辛烯-3-醇、右旋萜二烯。  相似文献   

9.
以二茂铁甲醛和对甲苯磺酰基异氰(TOSMIC)为原料,经过Van Leusen反应,一步合成目标化合物5-二茂铁基噁唑,通过~1HNMR、~(13)CNMR和ESI-MS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影响收率的主要因素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在物料比n(TOSMIC)∶n(二茂铁甲醛)为1.1∶1、反应溶剂为甲醇、K_2CO_3用量即n(K_2CO_3)∶n(二茂铁甲醛)为2.0∶1、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8 h的最佳条件下,目标化合物收率达到74.7%。该方法具有原料廉价易得、反应操作简单、收率高等优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广东化工》2021,48(18)
采用硅胶、聚酰胺柱层析及重结晶等方法对油樟叶进行提取分离纯化,并结合MS和NMR等波谱技术对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从油樟叶中分离鉴定得到6个化合物,包括2个为倍半萜类化合物,2个为糖苷类化合物,1个为二氢黄酮醇类及1个为甾醇体类化合物,分别为ar-turmerone(Ⅰ),3S-(+)-9-氧代橙花叔醇(Ⅱ),槲皮素-3-Ο-B-D-葡萄糖苷(Ⅲ),二氢山萘酚(Ⅳ),桷皮素-3-Ο-α-L-鼠李糖苷(Ⅴ),胡萝卜苷(Ⅵ),其中化合物(Ⅰ)、(Ⅳ)和(Ⅵ)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叶中获得。通过对所分离到的化合物进行抗氧活性研究,发现化合物(Ⅲ)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比其它五种化合物更强。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2个新的N-(末端三甲基硅氮杂酰胺杂醚链)邻苯二甲酰亚胺衍生物化合物。其结构经核磁共振谱、质谱验证。  相似文献   

12.
以芦荟大黄素为原料,首先利用硫酸二甲酯对芦荟大黄素分子中的酚羟基进行选择性甲基化反应,合成1,8-二甲基氧芦荟大黄素,然后用氯铬酸吡啶盐(PCC)氧化甲基化的芦荟大黄素合成出1,8-二甲基氧芦荟大黄醛,最后使用丙酮和1,8-二甲基氧芦荟大黄醛进行Aldol缩合反应,合成了标题化合物,并用元素分析、质谱和1HNMR对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使用丙酮作为溶剂,K2CO3为催化剂,在60~70℃下搅拌反应6~12 h,可以选择性、高产率得到1,8-二甲基氧芦荟大黄素。对于丙酮和1,8-二甲基氧芦荟大黄醛的Aldol缩合,超声波具有较好的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黄腐酸和有机锡化合物为原料,合成了8个新的有机锡化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并初步测试了目标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质量浓度为1 000mg/L时,化合物3b对二斑叶螨的致死率最高为92%,接近对照药剂三唑锡。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度稀释法合成了标题化合物,并通过IR、1HNMR、13CNMR和ESI-MS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认。通过紫外检测,探究了此类大环化合物对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结果表明,5,15-二甲氧基-10,27-二(N,N-二乙基)氨基-1,9,11,19,26,28,37,42-八氮杂-7,13,24,30-四氧杂七环[34,23,6,18,12,214,17,220,23,125,29,231,34]-1,3,5,8,10,12(37),14,16,18,20,22,25,27,29(42),31,33,35,38,40,43-四十二碳二十烯对Fe3+离子有特异性识别作用。  相似文献   

15.
《化学工程》2016,(6):10-12
研究盾叶薯蓣内生细菌SYt1发酵液的正丁醇萃取相中的化学成分,以期得到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文中采用D101大孔树脂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和凝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由结果可知:从盾叶薯蓣内生细菌SYt1发酵液的正丁醇萃取相中共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1)、环(脯-甘)二肽(2)和环(甘-丙)二肽(3)。化合物1、2和3均首次从盾叶薯蓣内生细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2-碘苯甲酰肼与八种芳醛反应得到相应的酰腙(1 a~1h),后与乙酸酐脱水环化合成3-乙酰基-2-芳基-5-(2-碘苯基)-1,3,4-噁二唑啉化合物(2 a~2h),通过元素分析、IR、1H NMR和MS对化合物2 a~2h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7.
以草酸、邻胺基硫酚为原料,合成中间体S,S′-双(2-苯氨基)-乙二酰硫(1),采用超声波技术在温和条件下将中间体(1)与邻苯二甲醛反应,合成得到了新型含硫席夫碱大环化合物(L)。并与常规加热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超声波催化法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条件温和、产率高及副反应少等优点。并探讨了超声波催化下目标大环化合物的最佳合成条件:以乙醇做溶剂,在中间体(1)与邻苯二甲醛摩尔比为1∶1,于50℃条件下超声1.5h。所有化合物均通过元素分析、1 HNMR、IR和MS进行组成和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8.
2-碘苯甲酰肼与八种芳醛反应得到相应的酰腙(1 a~1h),后与乙酸酐脱水环化合成3-乙酰基-2-芳基-5-(2-碘苯基)-1,3,4-噁二唑啉化合物(2 a~2h),通过元素分析、IR、1H NMR和MS对化合物2 a~2h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9.
以藜芦醛(Ⅰ)为起始原料,经过溴代、还原、傅克烷基化、脱甲基4步反应,合成了化合物4,5-二-(2-溴-4,5-二羟基苯甲基)-1,2-二苯酚(Ⅵ),总产率为53.5%。采用1HNMR、13CNMR、HREIMS等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比色法对化合物Ⅵ及中间产物4,5-二-(2-溴-4,5-二甲氧基苯甲基)-1,2-二甲氧基苯(Ⅴ)进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抑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化合物质量浓度为20 mg/L时,化合物Ⅴ和Ⅵ的PTP1B酶抑制率分别为25.08%和79.48%,表明化合物Ⅵ具有较好的PTP1B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20.
万博  时茜 《辽宁化工》2012,41(7):647-648,651
设计合成了Co(Ⅱ)大环席夫碱化合物1,Co2L1(H2O)4Co2L1(H2O)2(CH3O)2·2(C14H8O4)(L1=3,7,15,19-四氮杂-25,26二羟基-11,23-二甲基-五环-二十六烷-八烯);通过红外光谱,单晶衍射对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热重,分析该化合物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