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材料动态》2010,(7):24-25
过去以生产传统硅太阳能面板为主的美商奇异(GE),未来将使用和美国太阳能厂商First Solar相同的原料,转进薄膜太阳能电池领域。  相似文献   

2.
<正>美国碲化镉(Cd Te)太阳能巨头First Solar近日公布2014年第三季度财务业绩。据财报显示,三季度,First Solar净销售额8.89亿美元,远高出二季度的3.45亿美元;毛利润1.89亿美元。在销售额和利润大幅增长的同时,First Solar碲化镉(Cd Te)太阳能组件的销售量也大幅增加。2014年First Solar出货量预期在1.8-  相似文献   

3.
《现代材料动态》2007,(11):20-21
美国NanoMarkets,LC预测,2015年使用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市场规模将达到72亿美元。目前的市场规模约为10亿多美元。 TFPV市场高速增长的推动因素是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优势。其优势包括:成本低、重量轻以及可以将电池嵌入墙壁、屋顶及窗户等。为满足TFPV日益扩大的需求,大部分厂商都在不断提高产能,包括美国First Solar、富士电机,[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现代包装》2006,(4):6-6
美国Seal—It公司最近开始采用Plastic Suppliers公司提供的Earth First薄膜印刷收缩套标。Earth First薄膜是一种聚乳酸(PLA)薄膜,其独特之处在于它由完全可再生的材料——玉米制成,100%可降解。  相似文献   

5.
简要阐述了空间柔性天线的进展,分析了空间柔性天线薄膜阵面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了薄膜阵面电磁波传输金属薄膜制备技术、薄膜阵面图形化制造技术、薄膜阵面拼接用材料评价、薄膜阵面的裁切技术等。采用磁控溅射技术,通过溅射功率、走带张力、走带速度的调节,在有机柔性薄膜基材上镀制了不同厚度的金属铜膜,实现了有机柔性薄膜基材的表面金属化;利用飞秒激光刻蚀精度高,不损伤柔性薄膜基材的特点,获得了图形化的金属薄膜阵面单元;对3M92号胶带与改性聚酰亚胺胶接材料的拼接强度与耐高低温性能进行了试验对比,发现改性聚酰亚胺胶接材料的强度与耐高低温性能更好,更适合薄膜阵面的拼接;对比了用纳秒激光和飞秒激光裁切的薄膜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用飞秒激光裁切的切面光滑,无烧蚀与毛刺,适合于高精度薄膜阵面的制造。研究为空间柔性阵列薄膜天线的制造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工业设计》2010,(5):23-23
一通过采用先进的聚合物技术,可减轻飞机重量 太阳能动力飞机得到主要材料厂家的有力支持,从而得以在瑞士农村4000英尺的上空首次进行长时间飞行。Solar Impulse由12000个太阳能电池供电,其目标是环球飞行,从而证明太阳能飞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制备成本低、光电转换效率(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fficiency, PCE)高的巨大优势,显示出广阔的商业化前景。经过十几年的深入研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 PSCs)的实验室器件(<1 cm2)、大面积器件(1~10 cm2)、迷你模组级器件(10~800 cm2)和模组级器件(>800 cm2)的最高认证PCE已分别提升至26.10%、24.35%、22.40%和18.60%。随着PSCs面积扩大,PCE急剧下降,这主要是因为制备方法的局限性,难以获得高质量的大面积钙钛矿薄膜。实验室器件常采用的旋涂法难以应用到实际生产中,目前大面积钙钛矿薄膜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刮涂法和狭缝涂布法,但其存在薄膜成核结晶过程难以精确控制等问题。本文从大面积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薄膜的制备方法入手,介绍了大面积钙钛矿层成膜机制及薄膜质量提升策略。最后,对未来高PCE、高稳定性的大面积PSCs的制备技术和应用进行了展望,旨在对高性能的大面积PSCs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自从1991年M.Grhtzel教授将纳米多孔的概念引入染料敏化宽禁带TiO2半导体研究中,获得光电转换效率7.1%的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以下略作DSC)以来,DSC以其潜在的低成本、相对简单的制作工艺和技术等优势赢得了人们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9.
<正>在CHINAPLAS 2017展会上,作为全球领先的生物塑料供应商之一的Nature Works公司展出了Ingeo的最新功能创新。新型高阻隔性能薄膜是在Ingeo基础上研发出来的Earth First UL,是一种可用于软包装的超薄生物基密封薄膜,它可降低所用密封薄膜的成本,同时还具有环保优势。Ingeo是由可再生资源制造的高性能塑料。随着单杯冲制咖啡、茶和软饮料的独立包装日益普及,使用过的咖啡胶囊如何在垃圾填埋场进行降解,已成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多靶磁控溅射技术,通过分别控制Cu和TiC靶的溅射功率制取了不同TiC含量的复合薄膜,采用XRD、XPS和TEM技术分析了薄膜的组织结构,并测定了薄膜的硬度和电阻率。研究结果表明:随TiC含量的增加,Cu-TiC复合薄膜的晶粒逐步细化,直至形成纳米晶,与此相应,薄膜的硬度提高,导电性降低。  相似文献   

11.
随着功能薄膜制备方法及微细加工技术的日益成熟,基于各类薄膜敏感元件的薄膜传感技术蓬勃发展。薄膜传感器件尺寸小、集成度高、灵敏度高,在深空探测、空间飞行器结构健康监测、载人航天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空间飞行器的各类传感需求,对低温/高温温度传感、热流传感、高温应变传感、柔性大应变传感、柔性智能蒙皮等应用中薄膜传感材料和器件的关键技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薄膜传感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仇满德  姚子华 《材料导报》2007,21(F11):51-56
在简要介绍纳米TiO2功能薄膜各种制备技术的基础上,着重对近年来研究TiO2薄膜及其复合薄膜采用的微区分析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比较了各种微区分析技术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3.
氮化钽薄膜的制备与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永祥  黄楠 《材料工程》1998,(9):18-20,27
利用磁控反应溅射技术制备了氮化钽薄膜,利用TEM、XRD技术研究了薄膜的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薄膜中多相共存;薄膜晶粒细小(16nm左右);同时还发现,在一定工作压力下,随着氮分压的提高,氮化物晶粒形成的取向改变,即平行于基体表面生长的晶面会有改变。一定工作压力下,制备的氮化钽薄膜硬变高达4000kg/nm^2以上。本文探讨了氮化钽薄膜高硬度的原因,并且讨论了随氮分压的提高薄膜织构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金刚石薄膜的性质、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26,自引:9,他引:26  
金刚石有着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薄膜的研究受到研究人员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通过评述金刚石薄膜的性质、制备方法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着重阐述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薄膜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各种沉积技术的优、缺点。结合对金刚石薄膜应用的讨论,分析了金刚石薄膜在工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制备技术的发展方向。分析结果表明:MWCVD法是高速率、高质量、大面积沉积金刚石薄膜的首选方法;而提高金刚石的生长速度、降低生产成本等是进一步开发刚石薄膜工业化应用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Cu—TiC纳米复合薄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戈扬  王岱峰 《功能材料》1995,26(5):453-455
本文采用多靶磁控溅技术,通过分别控制Cu和TiC靶的溅射功率制取了不同TiC含量的复合薄膜,采用XRD、XPS和TEM技术分析了薄膜的组织结构,并测定了薄膜的硬度和电阻率。研究结果表明:随TiC含量的增加,Cu-TiC复合薄膜的晶粒逐步细化,直至形成纳米晶,与此相应,薄膜的硬度提高,导电性降低。  相似文献   

16.
PECVD法制备类金刚石薄膜的结构和摩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射频一直流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单晶硅衬底上沉积了类金刚石薄膜。用激光拉曼光谱仪和原子力显微镜对薄膜的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用纳米压痕仪测定了薄膜的硬度。用UMT微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薄膜在不同的滑行速度下薄膜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所沉积的薄膜具有典型类金刚石薄膜的结构特征,薄膜表面光滑致密,硬度较高;薄膜与氧化铝陶瓷球对磨显示出良好的摩擦学性能,随着滑行速度的增加,薄膜的摩擦系数单调降低,但磨损寿命先增加后降低。  相似文献   

17.
《现代材料动态》2004,(8):27-28
美国能源转换设备(Energy Conversion Devices)公司的子公司United Solar Ovomc已获得美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授予的一项价值445万美元,历时18个月的合同项目,将为AFRL开发用于防空系统和国土安全保障系统的太阳能电池技术。  相似文献   

18.
掺Sb—CdTe薄膜的结构及其光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真空蒸发技术在玻璃衬底上获得了掺Sb的CdTe薄膜,薄膜为立方晶系结构,具有沿[111]晶向的择优取向。薄膜为P型呈高阻状态,在可见光范围内透过率很低。研究了不同掺杂浓度下薄膜的性质,并在不同条件下对薄膜,进行热处理,研究了蒸处理对薄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我国科研人员自行设计、加L的我国第一台激光分子束外延设备已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建成。传统的分子速外延技术利用热源加热分子束源,从而外延生长出超薄膜材料,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很难实现高熔点材料的生长;普通的激光沉淀技术则因缺乏实时检测设备,难于生长超薄膜。为生长高熔点的超薄膜,90年代初,日、法、美等国相继建立了激光分子束外延系统。激光分子束外延技术结合了传统分子束外延和激光沉淀技术的优点,适合制备高熔点薄膜、氧化物超导体薄膜及光学晶体薄膜。为了建立我们自己的分子速外延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19…  相似文献   

20.
无机薄膜电致发光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邓朝勇  王永生  杨胜 《功能材料》2002,33(2):133-135
薄膜电致发光显示是平板显示的主要技术之一。文章在介绍了无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薄膜电致发光研究的一般方法,描述了无机薄膜电致发光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薄膜电致发光所面临的问题,重点探讨了解决蓝光问题的几种方案。蓝光亮度已能满足全色显示的要求,薄膜电致发光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