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4G网络大规模部署越来越近,TD-LTE的组网及优化方法是当前TD-LTE网络维护和优化的重点工作,特别是不同的建设方案对TD-SCDMA网络也存在着较为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通过对不同的建设方案,特别是基于现有TD-SCDMA站点直接升级的TD-LTE建设方案的优劣点,提出有利于TD-SCDMA/TD-LTE双网质量提升的协同优化方法,为后续TD-LTE大规模部署及优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本次基于江苏无锡网络进行研究和实践,达到了协同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郭宝 《移动通信》2012,(7):24-27
目前2G网络不堪重负,而TD-SCDMA网络相对轻载,WLAN无法给用户带来无间断的宽带数据业务保障,TD-LTE网络尚处于规模试验阶段。对此,文章从四网协同的背景入手,分析了GSM、TD-SCDMA、WLAN和TD-LTE四网协同优化的措施与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前2G网络不堪重负,而TD-SCDMA网络相对轻载,WLAN无法给用户带来无间断的宽带数据业务保障,TD-LTE网络尚处于规模试验阶段.对此,文章从四网协同的背景入手,分析了GSM、TD-SCDMA、WLAN和TD-LTE四网协同优化的措施与效果.  相似文献   

4.
陈震  刘海林  林延 《电信快报》2014,(11):44-48
TD-LTE和TD-SCDMA两网之间存在相同的网络结构和覆盖目标,在此基础上,两网之间的协同优化尤为重要。文章主要从基于网络结构分析的TD-LTE站点的预规划与优化、共天馈组网下TD-LTE从TD-SCDMA的功率继承、参数继承、邻区继承等方面阐述TD-SCDMA与TD-LTE协同优化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刘艳聪 《信息通信》2014,(9):223-223
3G网络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断发展,并且逐步在人们的生活中占领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加上我国的手机用户越来越多,对数据业务的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庞大,因此针对TD-SCDMA以及TD-LTE的优化和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对于TD-SCDMA和TD-LTE研究不断深入,其在通信业务上获得了很大的提升,TD-LTE技术具有低时延、高速度以及覆盖广等特点。文章主要针对TD-SCDMA和TD-LTE在应用中的优化情况进行研究,为其协同优化提出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超  张建斌  安静 《电信科学》2015,31(8):139-146
相比传统网络,网络结构对TD-LTE网络质量的影响更大,如果仅在原有TD-SCDMA站点基础上进行简单升级,必将继承其原有的结构和质量问题。针对直接升级时遇到的共天馈协同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协同网络优化方法,利用工参信息、MR(测量报告)、扫频和路测等数据,从网络结构、覆盖和干扰等维度解决了TD-SCDMA和TD-LTE的网络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运用规划与优化工具输出了协同优化方案,并在现网进行了验证;最后,通过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总结了TD-SCDMA与TD-LTE协同优化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7.
TD-LTE与TD-SCDMA有着相同的网络覆盖要求,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通过科学部署TD-LTE,将完成在TDSCDMA现网天线参数、切换带等重要参数的继承。TD-SCDMA和TD-LTE均要求考虑SINR指标,两者在优化目标上也体现出互补的关系。TD-LTE F频段与TD-SCDMA A频段均选择同一天线进行协同优化,为经验传承与互补奠定良好基础,并促进TD-LTE网络发展更加成熟。文章通过分析TD-SCDMA与TD-LTE协同优化可行性,提出了TD-LTE与TD-SCDMA协同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移动来看,GSM900、GSM1800、TD-SCDMA、TD-LTE F频段、TD-LTE E频段、TD-LTE D频段的共存将导致“3模6频”组网方案的普遍存在,无论是E、F频段直接升级,还是D、E、F频段新建都会大量涉及共站共天馈。而天线方向角和下倾角无法独立调整,因此也必然需要TD-LTE与TD-SCDMA的协同优化。  相似文献   

9.
顾娟  陈刚 《通信世界》2012,(9):28-28
如何协同WLAN与GSM、TD-SCDMA、TD-LTE网络特性,对有效的资源进行优化与统筹,是多网协同发展移动互联应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作为TD-SCDMA网络更新与升级的产物,TD-LTE网络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提升了科技化水平,明确了发展的具体方向。伴随新4G国际标准的建立,网络优化成为TD-LTE网络当前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为使LTE网络得到进一步优化,本文对信令分析在TD-LTE网络优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LTE网络优化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信令分析及其在TD-LTE网络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庆利  李芙青 《电子世界》2014,(16):211-211
TD-LTE项目是TD-SCDMA标准的长期演进,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步体现了其科技化的标准和发展方向。根据几年的研发,TD-LTE对20MHZ以下带宽已经完美支持,开创了新的4G国际标准。TD-LTE的建网意味着网络优化工作逐渐成为了目前的工作重心,而信令分析方法的研究就是为了高效解决TD-LTE的网络问题。本文主要从信令分析的作用和数据采集方法出发,具体论述在TD-LTE网络优化工作中信令分析起到的具体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13年中国移动面临着全网20万站点的建设规模,TD-LTE网络规划和网络优化面临很大压力。本文针对TD-LTE与TD-SCDMA共FAD智能天线场景提出了智能天线广播波束成形方法,采用独立的广播波束成形参数,降低两系统的RF耦合度,最终做到两系统独立优化,最后给出两系统协同优化方法与流程。  相似文献   

13.
虎威 《移动通信》2014,(6):9-13
在研究TD-LTE与TD-SCDMA异系统同频段组网时,为避免同频相邻时隙间的干扰,要求TD-LTE和TD-SCDMA系统时隙转换点必须对齐,而传统的子帧配比对齐方式会对TD-LTE的网络容量产生影响。基于此,通过进一步对规避交叉时隙干扰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一种特殊子帧配比优化的新模式,可以有效提高TD-LTE下行系统容量和资源利用效率,有力地促进TD-LTE与TD-SCDMA两网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TD-SCDMA和TD-LTE是中国移动战略布局3G/4G网络采用的标准制式,TD网络建设与维护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降低干扰、优化覆盖。因此开发一种便携式的TD-SCDMA/TD-LTE内部干扰测试仪有助于准确评估深度覆盖质量,有力支撑网络规划,具有一定的市场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移动已开展全国范围r8的TD-LTE网络新一期工程部署工作,室外宏基站和室内基站规模进一步扩大。从中国移动来看,GSM900、GSMl800、TD-SCDMA、TD-LTEF频段、TD-LTED频段的共存将导致“3模5频”组网方案的普遍存在,无论是F频段直接升级、F频段新建还是D频段新建都会大量涉及共站共天馈。而天线方向角和下倾角无法独立调整,因此也必然需要TD-LTE与TD-SCDMA的协同优化。  相似文献   

16.
刁兴玲 《通信世界》2014,(34):51-51
四网发展的不平衡与长期共存,网络复杂度高,网络之间如何协同、切换,这些都给中国移动带来巨大挑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近年来运营商网络上承载的数据业务飞速发展。3G时代,中国移动在TD-SCDMA发展受制约的情况下,提出"四网协同"战略。2014年,中国移动继续优化GSM,TD-LTE实现大面积覆盖,WLAN身陷"边缘化"困境,TD-SCDMA前景更是存疑。  相似文献   

17.
TD-SCDMA和TD-LTE是中国移动战略布局3/4G网络采用的标准制式,TD网络建设与维护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降低干扰、优化覆盖。因此开发一种便携式的TD-SCDMA/TD-LTE内部干扰测试仪有助于准确评估深度覆盖质量,有力支撑网络规划,具有一定的市场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肖育苗  陈行 《通信世界》2007,(23B):10-10,15
根据用户的生活习惯和数据业务的行为分析,绝大多数的3G业务将会发生在室内,室内覆盖的完善是3G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从介绍TD-SCDMA室内覆盖系统组成、特点及典型场景入手,分析了TD-SCDMA系统室内外站点协同覆盖应把握的关键问题,给出了室内外站点协同优化的策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移动拥有2G(GSM)、3G(TD-SCDMA)、4G(TD-LTE)移动蜂窝网络和无线局域网(WLAN)四种无线网络,各网络具备不同的特点和职能,四种网络相互依存和补充,必须协同发展,才能达到效果和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通信世界》2013,(17):43-43
从2009年我国3G牌照正式发放以来,TD-SCDMA在我国已全面实现成功商用,并有超过1亿用户通过TD-SCDMA网络享受3G服务。大唐移动作为TD-SCDMA市场的主流供应商,为全国20余个省份提供了高质量的TD网络解决方案和综合服务。在2012年中国移动TD-LTE扩大规模试验网招标中,大唐移动获得13个城市中南京、福州、宁波和杭州4个城市的网络建设任务。现如今,宁波等地的TD-LTE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