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思旭 《新食品》2014,(18):32-32
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作为整个经济产业链条中的一环,白酒也将步入新常态。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白酒行业的新常态绝不只是增速降了几个百分点,转向新常态也不会只是一年两年的调整,白酒的新常态有以下七个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朱思旭 《新食品》2014,(21):30-30
白酒的深度调整短期内不会结束,白酒的“新常态”绝不只是增速降了几个百分点,转向“新常态”也不会只是一年两年的调整,所以,只要白酒的泡沫没有被全部挤掉,价格就还有继续下跌的可能,我们不要对行业还能回归以前那样抱有任何幻想。首先,“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将与过去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度基本告别,再加上理性消费浪潮的到来,日用消费品等大众商品、钢铁能源等支柱性产业等几乎所有行业的商品价格都是呈下降趋势的,白酒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3.
朱思旭 《新食品》2014,(14):26-26
个性化定制酒确实将行业引进到了一个新的销售时代。但是,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定制酒只是传统营销方式的补充。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经济不可避免地呈现出“新常态”。所以,我们也应该尽快转变认识,从过去的“常态”转变到“新常态”。在“新常态”下,“三公”消费没有了,高端酒降价了,团购模式崩盘了,白酒的产能却依旧过剩。  相似文献   

4.
《新食品》2013,(6):74-77
2012年的危机在2013年延续,中央倡导的“厉行节俭”将随着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组成,在2013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内成为常态,中国白酒的生存环境不容再有幻想。而过去十年白酒高速发展过程中所忽视的种种问题,也因经济疲软、大众话语权加强等因素,暴露无遗。对于这些问题,中国白酒应集体有所认识。  相似文献   

5.
寻找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是白酒品牌建设的新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廷栋 《酿酒》2008,35(2):3-5
中国传统白酒怎样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如何发掘白酒品牌的现代生活内涵、文化内涵,拓展白酒的市场新空间。适应白酒消费的新方式,以及积极顺应白酒的品位新诉求。洋河蓝色经典很好的诠释了一个白酒高端品牌的诞生和发展。这篇文章是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廷栋先生在“2007酒与社会·品牌建设高峰论坛”上的发言。他从白酒的历史、经济、品质、文化、等方面全面分析了白酒的品牌建设。提出许多关于白酒品牌建设的新观点。这是一篇关于白酒品牌建设的佳作,值得学习和借鉴。因此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特别向全行业推荐这篇文章。希望更多的人参与中国白酒品牌建设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杨柳  王霜伶 《酿酒科技》2021,(7):135-142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宅"成为生活常态,以"云体验""线上线下融合"等为特征的新消费,成为推动经济复苏、产业升级的新动能、新引擎.受疫情影响,白酒消费也发生了变化.因此,本文以新消费为着眼点,以白酒产业为研究对象,针对白酒消费群体、消费场景、消费需求的转变与升级,将新消费细化为"新消费人群""新消费场景"...  相似文献   

7.
黄小刚 《中国酿造》2023,(12):256-261
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经济共同体是深入实施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的重大举措,旨在增强沿线酱香型白酒经济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塑造并传播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地理标志品牌,具有整体性与关联性、区段性与差异性等特征。分析认为,该经济共同体的构建将有助于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新布局、竞合有序的白酒经济新格局和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新动力。但在具体实践中面临“行政壁垒”突出、“区域分隔”显著、“公地悲剧”凸显等困境,需建立合作机制、健全产业体系、强化区域联动,为构建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经济共同体提供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8.
司圣国 《新食品》2012,(17):61-61
“十二五”以来,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中国白酒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涨价动力。“茅五剑”已经逐步从“国宴”专用酒,走向了更多老百姓的饭桌上。高档白酒巨大的市场需求与低市场供应量,造成了市场层面的高景气度:政府的外在推动,一系列的地方扶植政策的出台,维持了龙头企业的垄断地位。  相似文献   

9.
《新食品》2013,(17):52-53
从去年以来开始的限制“三公”消费、军队禁酒令、经济增长放缓等外力因素,再加上白酒十年、二十年发展过程中积淀的诸多问题,让刚从“黄金十年”走来的白酒行业一时有些无所适从。不过,在经过短暂的调整之后。白酒行业已经积极行动起来。2013年6月26日,在南京第二届中国白酒领袖峰会上,中国酒业协会联合五大领袖白酒企业,提出了“中国白酒3C计划”(以下简称“3C计划”)。  相似文献   

10.
朱思旭 《新食品》2014,(19):26-26
白酒步入“新常态”后,葡萄酒及洋酒的发展只会蚕食部分白酒份额,但是比例不会太高,根本无法撼动白酒的根基。首先,从市场占比看。按照国际通行的比例,啤酒消费量约占76%,葡萄酒约占11%,烈性酒约占10%,其他酒占2%-3%的份额。而目前国内的情况是啤酒约占81%,白酒(含酒精)约17%,葡萄酒、洋酒约2%。  相似文献   

11.
杨雯 《新食品》2021,(1):51-59
2020年,酒受到了年轻人的高度关注,但这一份关注却显得过于“沉重”。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酒桌文化”等同于酒文化时,白酒首当其冲被年轻人“点名”如此一来,白酒与年轻人之间似乎又拉开了一段距离。事实上90后、00后正在成为消费主力,白酒“年轻化”势在必行。对所有白酒品牌来说,年轻化都是一条新赛道,如何与年轻人玩到一起、实现“新生”成为当下白酒行业亟须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张湘河 《中国酒》2008,(3):60-61
2005年8月,“酒鬼酒馥郁香型”通过中国白酒专家鉴定委员会的鉴定和命名;2007年7月,“酒鬼酒馥郁香型”在保持基本风格基础上进一步调制定型,被中国白酒专家组认定为“白酒香型的一个创新”。石破天惊!中国白酒香型从此增添了一名新的成员。  相似文献   

13.
利用现代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全面调查分析白酒生产过程的酿造、贮存、勾兑等关键生产工序流程的基础上,成功开发出了集酒库管理、勾兑优化、调味优化、计划管理、辅助计算等功能于一体的网络化管理软件——“白酒勾贮优化管理系统”,使CAD技术在传统白酒生产、产品设计中得到了充分应用,促进了白酒企业向“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发展,为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吴英 《新食品》2010,(18):68-70
在四川省政府建设“长江上游名酒经济带”,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的背景下,2010年上半年川酒企业业绩全线飘红,但川酒企业却不能大意,因为其他区域白酒企业正以更快的速度在追赶,以期挑战川酒的领跑者地位。面对挑战,川酒企业将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5.
徐伟 《新食品》2010,(23):100-102
近年来,广大中小白酒品牌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一方面,处于一、二线阵营的白酒品牌展开了轰轰烈烈的“上延下伸”运动;另一方面,消费者的品牌意识正不断增强。在很多白酒消费的主力市场,新白酒品牌的成功几率正在逐年递减。面对这一情况,中小白酒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16.
赵旭 《新食品》2013,(2):30-31
2012年,极具稳定性的白酒行业,在经济大环境与相关政策的影响下,似乎也遭受了一系列的波折。“限三公”消费、库存压力问题、各种白酒“门”类事件等层出不穷,导致白酒市场萎缩严重,白酒形象、地位在消费者心目中下降。这对企业而言是一种挫折。但是对于经销商的打击似乎更为巨大。  相似文献   

17.
唐桥 《新食品》2013,(1):32-32
越是风声鹤唳,越要沉着冷静;越是众口铄金,越要睿智清醒;越是危机重重,越能考验耐心;越是艰难险阻,越能锻造真金。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明显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白酒行业产能总体过剩,塑化剂等负面新闻不时见诸报端,高端白酒竞争愈演愈烈.这些问题难免会给白酒行业的发展蒙上一层阴影,于是许多唱衰白酒产业的言论甚嚣尘上,蒙蔽了一大批消费者。  相似文献   

18.
弘扬传统白酒文化,推进白酒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才洪  许德富 《酿酒科技》2006,(12):129-130,132
从白酒酿造特征角度,阐述了白酒酿造文化的“源头美”;从白酒酿造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阐述了白酒酿造文化的“酿造过程美”;从“百酒之尊”角度,阐述了白酒饮用文化的“结果美”,从打造世界级白酒品牌角度,阐述了白酒饮用文化的“饮用美”。提出形成“白酒与健康”白酒联盟:肩负“白酒与健康”研究、宣传双重职能;肩负白酒“礼仪与文化”研究、引导双重职能。  相似文献   

19.
马勇 《酿酒科技》2005,(8):17-19
中国白酒发展进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地区有四川的泸州市、宜宾市、成都市(大成都的概念,成温邛地区)、江苏的宿迁市、贵州的仁怀市,这些地区白酒企业的总量比较多,产量比较大,效益比较好。5个地区有国家名酒企业7家,每个地区都有1~2家,具有可比性。泸州市有规模以上企业22家,实现的销售收入7.4亿,每千升白酒2004年的出厂价格3.5万元,瓶酒大平均的卖价是17.84元,比全国白酒瓶酒的卖价翻了一番,在这5个地区中排名第一,具有加快推进白酒工业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客观基础,是历史上形成的。要在坚持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提升泸州白酒工业的整体水平,发挥泸州酿酒工业的人才和技术优势,打造“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提升泸州市白酒产品的总体质量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推动白酒工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小雨)  相似文献   

20.
张岳  阙英才 《新食品》2011,(16):146-146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持续提升以及消费者对白酒口味日趋个性化的差异需求,提升白酒香型竞争力已成为中国白酒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在浓香型大放异彩、酱香型王者归来、兼香型粉墨登场的这个时代,从江西脱颖而出的特香型白酒品牌“四特酒”显得活力四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