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针对高光谱遥感图像维数高、样本少导致分类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S聚类的高光谱图像集成分类算法(DSCEA)。首先,根据高光谱数据特点,从整体波段中随机选择一定数量的波段,构成不同的训练样本;其次,分析图像的空谱信息,构造无向加权图,利用优势集(DS)聚类方法得到最大特征差异的波段子集;最后,根据不同样本,利用支持向量机训练具有差异的单个分类器,采用多数表决法集成最终分类器,实现对高光谱遥感图像的分类。在Indian Pines数据集上DSCEA算法的分类精度最高可达到84.61%,在Pavia University数据集上最高可达到91.89%,实验结果表明DSCEA算法可以有效的解决高光谱分类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场景分类是遥感领域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但大都面向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高分辨率影像光谱信息少,故场景鉴别能力受限。而高光谱影像包含更丰富的光谱信息,具有强大的地物鉴别能力,但目前仍缺少针对场景级图像分类的高光谱数据集。为了给高光谱场景理解提供数据支撑,本文构建了面向场景分类的高光谱遥感图像数据集(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 dataset for scene classification,HSRS-SC)。方法 HSRS-SC来自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航空数据,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高光谱场景分类数据集,经由定标系数校正、大气校正等处理形成。HSRS-SC分为5个类别,共1 385幅图像,且空间分辨率较高(1 m),波长范围广(380~1 050 nm),同时蕴含地物丰富的空间和光谱信息。结果 为提供基准结果,使用AlexNet、VGGNet-16、GoogLeNet在3种方案下组织实验。方案1仅利用可见光波段提取场景特征。方案2和方案3分别以加和、级联的形式融合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信息。结果表明有效利用高光谱影像不同波段信息有利于提高分类性能,最高分类精度达到93.20%。为进一步探索高光谱场景的优势,开展了图像全谱段场景分类实验。在两种训练样本下,高光谱场景相比RGB图像均取得较高的精度优势。结论 HSRS-SC可以反映详实的地物信息,能够为场景语义理解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持。本文仅利用可见光和近红外部分波段信息,高光谱场景丰富的光谱信息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后续可在HSRS-SC开展高光谱场景特征学习及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4.
高光谱遥感技术是当前遥感领域的前沿技术,将稀疏编码应用于高光谱遥感图像处理是近年来高光谱信息处理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以提升高光谱遥感图像分类准确度为目标,提出一种基于二阶矩空谱联合稀疏编码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首先从各地物参考数据中选取训练样本,通过学习构造得到字典,然后在训练得到的字典的基础上通过稀疏编码获得每个像元的稀疏系数,之后将稀疏系数作为分类器的输入,通过分类器的分类判决得到最终的分类结果。利用北京市朝阳地区的天宫一号可见近红外高光谱遥感图像数据和KSC高光谱数据,将该方法与支持向量机(SVM)、基于光谱维信息的稀疏编码以及一阶矩空谱联合稀疏编码等方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分类方法较其他几种方法可以取得更好的分类效果,在天宫一号和KSC数据上的总体分类精度分别可达到95.74%和96.84%,Kappa系数分别可达到0.9476和0.9646。 相似文献
5.
在集成学习领域,传统的动态集成选择需要为每一个样本选择子分类器组成集成分类器,这极大地增加了计算复杂度。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半动态集成选择方法。该方法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为所有的测试样本选择最好的个体分类器组成一个集成分类器,第二阶段从剩余的个体分类器集合中为当前测试样本动态地选择子分类器组成一个集成分类器。最终的分类结果通过融合两阶段得到集成分类器的结果得到。通过对UCI数据测试的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能取得较好的分类性能,而且能极大地降低计算复杂度。 相似文献
6.
传统高光谱遥感影像逐像素分类方法未考虑像元之间的空间关联性且泛化性能较低。形态学属性剖面是表征影像空间结构的有效方法,同时集成学习可显著提升分类算法的泛化能力。为了在高光谱影像分类中充分利用影像的空间信息并提高分类的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形态学属性剖面高光谱遥感影像集成学习分类方法。首先,用主成分分析和最小噪声变换进行特征提取,并借助形态学属性剖面获取影像的多重空间特征;然后用极限学习和支持向量机的方法进行分类;最后将多个分类结果以多数投票的方式集成。区别于已有集成学习方法,综合考虑了不同特征提取和不同分类方法的联合集成,并将形态学属性剖面引入其中以充分利用影像的空间信息。采用AVIRIS和ROSIS两组高光谱数据检验该方法的分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获得高精度和高稳定性的分类结果,总体精度分别达到83.41%和95.14%。 相似文献
7.
基于MNF和SVM的高光谱遥感影像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高光谱遥感影像分类的现状及遇到的困难,以OMIS1高光谱数据为实验数据,提出了基于最小噪声分离(Minimum Noise Fraction-MNF)变换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高光谱遥感影像分类方法。分类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最大似然分类法(Maxi mum Likelihood Classification-MLC)比较,该方法克服了Hughes现象,分类速度得以提高,总体分类精度达到94.85%,从而表明了该方法用于高光谱遥感影像分类的实用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充分利用高光谱图像的光谱信息和空间结构信息,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随机森林的高光谱遥感图像分类方法,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降低数据的维数,并对主成分进行独立成分分析提取其光谱特征,同时消除像元的空间相关性,再采用形态学分析提取像元的空间结构特征,然后,根据像元的谱域和空域特征分别构造随机森林,并引入空间连续性对像元点的预测结果进行约束修正,最后由投票机制决定最后的分类结果。在AVIRIS和ROSIS高光谱图像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分类性能要优于传统的高光谱图像分类方法,且分类精度高于基于单一特征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协同表示分类(Collaborative Representation Classification,CRC)算法成为高光谱遥感影像分类的研究热点,尤其是切空间协同表示分类(Tangent Space Collaborative Representation,TCRC)利用切平面估计测试样本的局部流形,其分类精度得到了显著提高。为进一步提升高光谱遥感影像分类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出了基于Boosting的高光谱遥感影像切空间协同表示分类算法(Boosting-based Tangent Space Collaborative Representation Classification,Boost TCRC)。Boost TCRC算法采用TCRC算法作为基分类器,通过Boosting原理自适应地调整训练样本的权重,增大错分样本的权重从而使得分类器专注于较难分类的训练样本,然后在基于残差域融合时根据基分类器的分类表现赋予其权重,最终采用最小重构误差的原则对测试样本进行分类。实验采用HyMap(Hyperspectral Mapper)和AVIRIS(Airbone Visible Infrared Imaging Spectrometer)等高光谱遥感影像数据对所提出算法的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基于Boosting的集成方式可有效提升TCRC算法的分类效果。针对HyMap数据,Boost TCRC算法总体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93.73%和0.920 8,两种精度指标分别高于TCRC算法2.82%和0.032 3,同时分别高于AdaBoost ELM算法1.81%和0.022 5。对于AVIRIS数据,Boost TCRC算法总体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为84.11%和0.812 0,两种精度指标分别高于TCRC算法3.97%和0.049 3,同时分别高于AdaBoost ELM算法12.02%和0.143 6。 相似文献
10.
基于自适应脊波网络的高光谱遥感图像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网络是遥感地物自动分类的重要工具之一。利用多尺度几何分析中的眷波基函数建立了一种自适应眷波网络模型。在传统自适应粒子群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引入粒子密度因子的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作为网络训练算法。为验证其性能,利用互信息约简技术对22。波段AVIRIS 92AV3C高光谱数据进行约简,并将它们作为网络输入实现对高光谱遥感地物的自动分类。仿真试验表明:引入粒子密度因子的粒子群算法与传统粒子群算法相比,不易出现早熟问题,在处理高维非线性组合优化问题时具有一定优势;由于眷波函数对高维奇异性的表征能力,相比于传统的RBF和SVM分类器,脊波神经网络分类器对具有明显边界特征的地物分类问题具有较高的精度,同时网络规模小,结构简单。 相似文献
11.
动态分类器集成选择(DCES)是当前集成学习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然而,当前大部分 DCES算法的计算复杂度较高。为了解决该问题和进一步提高算法的性能,本文提出了基于聚类的动态分类器集成选择(CDCES),该方法通过对测试样本聚类,极大地减少了动态选择分类器的次数,因而降低了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同时, CDCES是一种更加通用的算法,传统的静态选择性集成和动态分类器集成为本算法的特殊情况,因而本算法是一种鲁棒性更强的算法。通过对UCI数据集进行测试,以及与其他算法作比较,说明本算法是一种有效的、计算复杂度较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实信用评估业务中样本类别不平衡和代价敏感的情况,为降低信用风险评估的误分类损失,提出一种基于DESMID-AD动态选择的信用评估集成模型,根据每一个测试样本的特点动态地选择合适的基分类器对其进行信用预测.为提高模型对信用差客户(小类)的识别能力,在基分类器训练前使用过采样的方法对训练数据作类别平衡,采用元学习的方式基于多个指标进行基分类器的性能评估并在此阶段设计权重机制增强小类的影响.在三个公开信用评估数据集上,以AUC、一型、二型错误率以及误分类代价作为评价指标,与九种信用评估常用模型做比较,证明了该方法在信用评估领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核选择问题是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建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虽然支持向量机具有良好的泛化性能,但其性能受核函数的影响比较明显,而对于一个给定问题,选择合适的核函数及参数通常很困难。提出一种基于SVM集成的核选择方法,利用不同的核函数构造子SVM学习器,然后对子学习器的预测结果集成。提出的核选择方法将SVM集成学习与核选择同时进行,不仅避免了单个SVM的核选择对泛化能力的影响,而且可以获得良好的泛化能力。在UCI标准数据集上的结果说明了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15.
16.
Xibin DONG Zhiwen YU Wenming CAO Yifan SHI Qianli MA 《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2020,14(2):241-258
Despite significant successes achieved in knowledge discovery,traditional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may fail to obtain satisfactory performances when dealing with complex data,such as imbalanced,high-dimensional,noisy data,etc.The reason behind is that it is difficult for these methods to capture multiple characteristics and underlying structure of data.In this context,it becomes an important topic in the data mining field that how to effectively construct an efficient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mining model.Ensemble learning,as one research hot spot,aims to integrate data fusion,data modeling,and data mining into a unified framework.Specifically,ensemble learning firstly extracts a set of features with a variety of transformations.Based on these learned features,multiple learning algorithms are utilized to produce weak predictive results.Finally,ensemble learning fuses the informative knowledge from the above results obtained to achieve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better predictive performance via voting schemes in an adaptive way.In this paper,we review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mainstream approaches of ensemble learning and classify them based on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In addition,we present challenges and possible research directions for each mainstream approach of ensemble learning,and we also give an extra introduction for the combination of ensemble learning with other machine learning hot spots such as deep learning,reinforcement learning,etc. 相似文献
17.
网络协议流不平衡环境下,流样本分布的变化对基于机器学习的流量分类器准确性及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机器学习算法以适应网络协议流不平衡环境下的在线流量分类,显得格外重要.为此,首先通过单因子实验设计,验证了C4.5决策树、贝叶斯核估计(NBK)和支持向量机(SVM)这3种分类算法统计TCP连接开始的前4个数据包足以分类流量.接着,比较了上述3种分类算法的性能,发现C4.5决策树的测试时间最短,SVM分类算法最稳定.然后,将Bagging算法应用到流量分类中.实验结果表明,Bagging分类算法的稳定性与SVM相似,且测试时间与建模时间接近于C4.5决策树,因此更适于在线分类流量. 相似文献
18.
传统集成分类算法中,一般将集成数目设置为固定值,这可能会导致较低分类准确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准确率爬坡集成分类算法(C-ECA)。首先,该算法不再用一些基分类器去替换相同数量的表现最差的基分类器,而是基于准确率对基分类器进行更新,然后确定最佳集成数目。其次,在C-ECA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爬坡的动态加权集成分类算法(C-DWECA)。该算法提出了一个加权函数,其在具有不同特征的数据流上训练基分类器时,可以获得基分类器的最佳权值,从而提升集成分类器的性能。最后,为了能更早地检测到概念漂移并提高最终精度,采用了快速霍夫丁漂移检测方法(FHDDM)。实验结果表明C-DWECA的准确率最高可达到97.44%,并且该算法的平均准确率比自适应多样性的在线增强(ADOB)算法提升了40%左右,也优于杠杆装袋(LevBag)、自适应随机森林(ARF)等其他对比算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