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芸  黄本雄  戴彬 《微机发展》2006,16(8):125-127
提出了一种基于SIP协议的会话边界控制器(SBC)实现方案,它解决了跨越IP网络边界,提供端到端的多媒体通信时存在的NAT/FW穿透、安全接入等诸多问题。并针对SBC类似于全代理的工作方式,提出了一种基于SIP的负载均衡策略,以实现SBC上负载的动态均衡。  相似文献   

2.
会话边缘控制器在下一代网络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分析下一代网络安全现状和部署VoIP业务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一个基于SIP协议的会话边缘控制器(SBC)的解决方案。SBC通过在网络边界处对基于SIP协议的会话进行一定的控制,实现NAT/防火墙穿透功能,同时还可以解决网络安全性问题、异构网络互联问题、服务质量等诸多问题。并针对SBC类似以全代理的方式,提出一种基于SIP协议的NAT/FW穿越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对SIP DDoS攻击的原理和检测算法进行研究,结合SIP协议本身的特点和一般网络中的分布式入侵防御系统,提出一种在高效防御SIP DDoS攻击的同时使用检测算法检测攻击的分布式防御系统,并为该系统设计了负载交互流程和防火墙模块.根据SIP负载均衡算法和检测算法的要求,为分布式防御系统设计了两级负载均衡策略并给出了实现方法,其中一级负载均衡模块根据SIP消息的头域进行转发,保证对话的完整性和检测算法的要求;二级负载均衡模块根据防御检测节点负载进行转发,保证防御检测节点的负载均衡特性.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两级负载均衡算法能够在保证检测算法要求的前提下表现出良好的负载均衡特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在网页呼叫系统中广泛应用的SIP通话系统的网页呼叫扩展系统很少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IP的网页呼叫功能扩展系统设计方案.阐述了Web SIP代理服务器以及呼叫网页与其之间通信协议内容的设计,使得新扩展系统能够结合已有的SIP特性实现网页呼叫功能.鉴于单台Web SIP代理服务器性能有限,实际使用时需要由多台Web SIP代理服务器提供服务.结合排队论模型对系统进行分析,得出服务质量较好的系统服务器组织方案,并对集中式负载均衡调度的负载更新进行改进以提高服务器之间的调度与负载均衡问题.测试结果表明,改进的调度比原有的调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最后通过Silverlight和C#实现整个系统.  相似文献   

5.
郭晨  詹舒波 《软件》2012,(11):109-112
本课题以北京欣方新通信呼叫中心为依托,针对公网坐席的注册和通话功能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SBC(会话边界控制)的SIP协议NAT穿越方案。当位于公网上的SIP终端向SBC发起注册和会话消息后,SBC作为一个背靠背用户代理,更改SIP消息中的联系地址,向内网软交换转发注册和会话请求,将外网与内网的软交换连通,使得外部网络的终端用户可使用公司内网的ACD模块进行注册、通话,扩展呼叫中心的业务。文中详细分析了不同应用场景下的NAT穿越流程,并设计测试用例对此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测试,成功完成了在不更改任何网络配置和网络设备的前提下透明的NAT穿越。  相似文献   

6.
基于IP多媒体子系统(IMS)的IPTV引入集中式SIP会话管理机制,除对业务控制功能(SCF)服务器提出更高的响应性能要求,而且由于SIP的事务和对话双重完整性,对传统负载均衡技术也带来诸多限制。针对SCF的性能瓶颈,结合IMS的业务触发过程和IPTV业务的会话统计特性,探讨了集群间区分业务和集群内对后台服务器负载感知的多级负载均衡机制,并提出基于SIP事务优先级的轻量级动态权值随机调度算法。最后在IPTV原型系统中验证了该负载均衡机制的技术可行性,并给出具体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7.
耿立波  徐悦 《计算机工程》2004,30(7):44-45,135
分析了已有的CORBA负载均衡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实现仓库的新的模型,该模型不仅可以通过请求重定向实现负载均衡,而且还通过对象和服务程序迁移降低结点的负载。  相似文献   

8.
一种基于预测的动态负载均衡模型及算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提出了一种基于负载预测的动态负载均衡方法,它改变了一般动态负载均衡方法负载信息采集过时的情况,有效解决了负载迁移的抖动问题,提高了平衡系统的性能。给出了该方法的实现模型、算法,并进行了性能分析,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几种常用的动态负载均衡算法的不足,并针对目前大多数主流J2EE应用服务器的负载均衡并不具有动态自适应性的问题,利用开源JBoss服务器为开发平台,结合多种设计模式设计了一种动态自适应负载均衡服务模型,具体实现细节围绕负载定义、负载收集以及均衡算法。提出了基于更新时间项的交替负载收集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一种基于前K子集相对负载均衡度的动态自适应算法。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能较好地均衡系统的负载。  相似文献   

10.
数据中心边界广泛部署的地址转换技术产生的非对称流为负载均衡系统的设计带来了挑战.为了解决软件负载均衡系统不能充分发挥多核处理器和网卡硬件能力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流特征的非对称流负载均衡方法.首先,分析网卡的数据包散列机制,提出数据包调度算法,将数据包调度至预期的CPU核;然后,基于会话报文序列的时间与空间特征,构建大象流识别算法;最后,基于识别结果,提出负载均衡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非对称流负载均衡方法可以正确处理非对称流的负载均衡,平均吞吐率提升约1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