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告文案一般难以成功翻译,其原因在于:(1)文案撰写是与整个广告运作血肉相连的一个部分,使用文案译件将给整个广告运作带来许多麻烦;(2)广告交际特别注重目标受众及其认知语境,它们在翻译中的相应变化可能给翻译造成不可逾越的障碍;(3)广告目的对广告翻译提出了译件须在目标受众的接受、理解和反应三方面与原作等效的高要求,而广告翻译中能够使用的方法技巧相对受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来探讨可译性及可译性限度存在的理论依据并着重探讨如何降低可译性限度的一些可行性策略。翻译是译语对原语的重构与再现,是对原作的二度创作。原作者和译作者之间在认识和体验社会生活上的共性,人类在思维和语言方面的同一性,是语言可译性的基本依据。但语言的可译性又是有限的、相对的。它有一定的限度,这种限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际间的有效转换。  相似文献   

3.
双关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修辞手法。传统意义上,通常认为双关语是不可译的,但作者认为双关语也具有相当程度的可译性。文章分析了双关语可译性的原因,并通过举例来阐述翻译双关语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4.
人类思维的"同构"特点决定了文化的可译性。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点,相互间客观上存在"不对等"的现象,因此翻译过程中也必然有源语言文化信息丢失的时候,导致文化的不可译。饮食文化同样存在这种可译和不可译性。只能通过翻译者的努力去尽量减少翻译中文化信息的丢失。  相似文献   

5.
人类思维的"同构"特点决定了文化的可译性。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点,相互间客观上存在"不对等"的现象,因此翻译过程中也必然有源语言文化信息丢失的时候,导致文化的不可译。饮食文化同样存在这种可译和不可译性。只能通过翻译者的努力去尽量减少翻译中文化信息的丢失。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广告交际在广告社会功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下形成的不同于它种文体的种种交际特征,然后围绕广告翻译标准与广告的“可译性”和“必译性”问题探讨了广告交际特征对广告翻译的巨大影响,认为广告翻译有不同于它种翻译的特殊性,宜采用受众“理解”、“接受”与“反应”三等效的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7.
翻译中语言文化的可译性限度可以分为完全可译性、部分可译性和完全不可译性三种情况.分别由于两种不同语言文化的重合、撞击和渗透程度不同而形成.随着各国之间信息的相互传播.语言、文化的相互交流,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也随之缩小,翻译的可译性限度也会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8.
根据语用翻译理论,本拟对英、汉双关语的可译性限度及其语用翻译进行分析,并提出,或因双语表层(音,形)无法转换,或因化因素的影响,双语间的转换需采用意译——语用翻译。  相似文献   

9.
文化之所以可译关键在于其超地域性。超地域性一指共同性或人类性文化的存在;二为由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所形成的文化的可融性和趋同性。基于文中分析,文章指出文化的不可译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在翻译过程中语言的不可译性是绝对的,而文化的不可译性则是相对的。在特定的条件下,文化上的不可译性可以转化为可译性。从表象上看,文化的不可译性比语言的不可译性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转换性。其实语言的不可译性比文化的不可译性能引发更为复杂的状况。  相似文献   

11.
诗歌翻译中可译性和可译性限度问题是人们讨论的焦点。文章通过比较《天净沙.秋思》这首广为传诵的元曲作品的四种英译,以此说明诗歌翻译中存在可译性限度。  相似文献   

12.
从定义可译性和不可译性入手,通过汉英对比,分析可译性的理论基础以及不可译性的原因和表现,指出不可译性是相对于某个历史阶段的相对不可译,并从英汉互译中语用意义、成语和习语等方面深入探讨文化沟通所带来的可译性.最后得出结论,由文化传播和交流所产生的文化融合使英汉互译中的不可译性向可译性转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译界对于其可译性的争论由来已久。诗歌可译性是相对的,其争论的实质是译者对诗歌中需要翻译和能够翻译的要素有不同的理解,即权衡诗歌的内容、形式等。任何译者在翻译诗歌过程中均会由于各种原因进行一定程度的再创作。  相似文献   

14.
15.
现代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加速各国文化的不断交流和融合。广告文化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同时其又对各国文化的深入交流起着推动的作用。对英汉两种广告及其语言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可译性和不可译性进行了比较和研究,指出随着英汉两种文化的不断交流和融合以及翻译工作者的努力,英汉两种广告是可以互译的。  相似文献   

16.
现代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加速各国文化的不断交流和融合。广告文化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同时其又对各国文化的深入交流起着推动的作用。对英汉两种广告及其语言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可译性和不可译性进行了比较和研究,指出随着英汉两种文化的不断交流和融合以及翻译工作者的努力,英汉两种广告是可以互译的。  相似文献   

17.
回顾了可译性限度在国外和国内的研究成果,指出了其研究的缺陷性,并提出用符号学研究该问题的新途径.通过符号学,阐述了可译性限度的可能性和导致可译性限度的原因.最后指出,翻译中的形式等值只是一个理想,不同文本符号学意义的不同方面重要性不一样,传统的翻译标准"信、达、雅"不能适应所有文本,不同类型的文本应该根据其特点制定出不同的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18.
文化负载词汇的可译性与翻译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负载词汇由于往往存在词汇空缺的原因而增加了翻译的难度.为了实行翻译的功能对等,翻译文化负载词汇需要恰当使用翻译补偿手段.以鲁迅作品的翻译为例,介绍了补偿手段在文化负载词汇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广告交际在广告社会功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下形成的不同于它种文体的种种交际特征,然后围绕广告翻译标准与广告的“可译性”和“必译性”问题探讨了广告交际特征对广告翻译的巨大影响,认为广告翻译有不同于它种翻译的特殊性,宜采用受众“理解”、“接受”与“反应”三等效的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20.
民族文化负载词既有语言的属性,也具备文化的特征.鉴于语言的同质性和异质性,文化的普同性和特殊性,民族文化负载词是译学悖论中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统一体.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既不能为了凸显语言意义而忽视文化信息,也不能为了迎合译语读者而采取"归化"策略;而应该将文化负载词视为语言和文化的统一体,把可译性和不可译性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