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米技术在现代混凝土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混凝土材料是当今世界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之一。随着21世纪混凝土工程的大型化、巨型化、工程环境的超复杂化以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人们对混凝土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混凝土材料的高性能化(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和高功能化(High Function Concrete)是21世纪混凝土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发展的重点和方向。随着现代材料科学的不断进步,以及纳米技术在各领域的渗透,使得混凝土高强、高性能、多功能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成为可能。超高耐久性混凝土材料、智能混凝土材料、吸收电波的混凝土幕墙、确保植物生长的混凝土材料、防菌混凝土材料以及净化汽车尾气的混凝土材料,这些混凝土材料的出现一改传统混凝土的局限,极大地扩展了混凝土的应用领域,给混凝土行业带来了崭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绿色混凝土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绿色建材的发展和绿色混凝土的概念,对研究和发展绿色混凝土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着重介绍了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再生骨料混凝土、环保型混凝土、机敏混凝土的发展,最后提出绿色混凝土的应用开发问题。  相似文献   

3.
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混凝土的发展历程,提出了可持续混凝土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高性能、绿色、低碳.分析并提出了可持续混凝土发展的技术原则,主要包括减少混凝土原材料对环境的负荷、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加强混凝土的修复维护和高效循环利用废弃混凝土等,并从思想、技术、产业和管理4个方面提出了可持续混凝土发展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4.
混凝土作为最为重要的建筑材料,对资源和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由此引入绿色混凝土概念,并简要介绍了绿色混凝土的含义和绿色建材的发展,着重讨论了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再生混凝土、生态混凝土的概念及其发展和应用,并提出了实现混凝土工程绿色化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高丹盈  谢晓鹏 《工业建筑》2006,36(10):65-68
通过冻融循环试验,研究了钢纤维体积率、冻融循环次数、混凝土强度等级对冻融循环作用下钢纤维混凝土动弹性模量的影响,分析了钢纤维混凝土剥落和损伤机理;测试了钢纤维混凝土冻融后抗压强度、劈拉强度和抗折强度,探讨了钢纤维对混凝土的增强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等级较高时,钢纤维体积率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比较显著,抑制了钢纤维混凝土的剥落,降低了钢纤维混凝土损伤速率。  相似文献   

6.
结合国内外水泥、混凝土、混凝土外加剂发展情况及相关文献,回顾了硅酸盐水泥、水泥混凝土、混凝土外加剂、混凝土研究发展的主要历程,指出了水泥混凝土的发展渊源和简况。  相似文献   

7.
钢纤维混凝土/老混凝土黏结劈拉强度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135个钢纤维混凝土与老混凝土100 mm×100 mm×l00 mm立方体黏结试块的劈拉试验,研究了老混凝土表面粗糙度、界面黏结剂和新混凝土中钢纤维体积分数对钢纤维混凝土/老混凝土黏结强度的影响,探讨了钢纤维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的黏结机理.采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老混凝土表面粗糙度、界面黏结剂和新混凝土中钢纤维体积分数对钢纤维混凝土/老混凝土黏结强度影响的显著性.结果表明,老混凝土表面粗糙度、界面黏结剂和新混凝土中钢纤维体积分数对钢纤维混凝土/老混凝土黏结强度都有显著影响,其中以表面粗糙度对劈拉强度的影响最为显著.提出了钢纤维混凝土与老混凝土黏结劈拉强度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正>自动装载移动式料混凝土搅拌机,是一种结合混凝土运输车和混凝土搅拌站功能为一体的设备,集混凝土装料、计量、搅拌、出料于一身,并可实现混凝土运输和现场混凝土施工作业的混凝土搅拌设备。该设备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时间和成本。我国幅员辽阔,混凝土施工项目众多,自动装载移动式料混凝土搅拌机具有简单、快捷、高效的诸多特性,具有很强的市场潜力。CARMIX自动装载移动式混凝土搅拌机是意大利  相似文献   

9.
混凝土阻尼比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配制了普通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粉煤灰混凝土、橡胶粉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和聚合物粉煤灰混凝土等6类共计33个配合比的混凝土,采用自由振动法测试了各类混凝土的阻尼比,得到了一批混凝土阻尼比的基础性数据.在着重提高混凝土阻尼比的同时.还兼顾了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毋雪梅  周颖 《建筑节能》2010,38(1):50-52
介绍了绿色混凝土的概念和发展状况,即从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再生混凝土技术、混凝土综合利用工业废弃物技术、生态混凝土技术4个方面总结了混凝土绿色化途径。分别阐述了这4种混凝土技术的概念、发展、应用、存在问题等。  相似文献   

11.
王桂玲  王龙志  张海霞  崔鑫  宋生辉 《混凝土》2013,(1):105-109,113
针对可种植植物混凝土的不同称呼,如种植混凝土、植被混凝土、绿化混凝土等,根据此种混凝土的特征,称其为植生混凝土更科学、准确。在此基础上,对植生混凝土的概念、所属种类、构成和功用及分类进行了详细概括和总结。对植生混凝土的孔隙率、连通孔隙率、平均孔径、透水系数、沉浆率、pH值、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等技术指标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对相关的试验方法、评价方法做了分析,同时指出了植生混凝土的研究重点,以推进植生混凝土研究的不断深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婷  刘肖凡  李继祥 《混凝土》2012,(12):117-119
为改善透水混凝土表面质量及混凝土硬度和强度特性,进行了透水混凝土中掺入刚性聚合纤维的试验。得到了在透水混凝土中掺入刚性聚合纤维能较好的增强混凝土的表面质量和提高混凝土硬度和强度的结论。探讨了刚性聚合纤维透水混凝土的可行性,同时介绍了刚性聚合纤维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成型工艺、透水性、强度相关性能的研究成果。为推广透水混凝土在其他试验领域和工业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数字混凝土——混凝土技术发展的新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数字化技术发展出发,论述了现代混凝土的技术进展,提出并探讨了数字混凝土的概念、实质、任务,从几个典型方面分析了数字混凝土建设中已经取得的重要进展,如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复合超塑化剂配方设计方法、预拌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GPS系统的实时在线监测,论述了数字混凝土技术在混凝土质量控制和标准化建设中的作用,说明了数字混凝土建设的必要性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粉煤灰、矿粉混凝土和硫酸钠粉煤灰、硫酸钠矿粉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参照NEL法测试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表明粉煤灰混凝土、矿粉混凝土和硫酸钠粉煤灰混凝土、硫酸钠矿粉混凝土,随着粉煤灰、矿粉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降低。28 d时硫酸钠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低于相应不加硫酸钠的混凝土,60~90 d时高于相应不加硫酸钠的混凝土。相同龄期矿粉混凝土、硫酸钠矿粉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低于粉煤灰混凝土、硫酸钠粉煤灰混凝土。粉煤灰和矿粉都能改善混凝土内部结构密实性。矿粉混凝土的抗渗性好于粉煤灰混凝土。硫酸钠对粉煤灰、矿粉混凝土60~90d耐久性不利。  相似文献   

15.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可以解决混凝土水下浇筑时水泥浆流失和骨料离析的问题,提高水下浇筑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本文对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絮凝剂、原材料、新拌混凝土性能、硬化混凝土力学性能、耐久性、施工技术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和讨论,展望了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研究方向,为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更广泛的应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再生混凝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再生混凝土的研究意义,总结了国内外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和废弃混凝土回收利用情况。介绍了再生混凝土及废弃混凝土骨料的强度、耐久性等关键问题上国内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讨论了再生混凝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再生混凝土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7.
对水泥、骨料和速凝剂等喷射混凝土用材料及其性能进行了介绍,分别阐述了干喷混凝土和湿喷混凝土两种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并指出研究新型外加剂、混凝土配合比对喷射混凝土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当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超过服役期与城市拆迁及其不正当的浪费后,其拆除的废弃混凝土如何再生利用,是一个十分紧迫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为了扩大再生混凝土的利用途径,本文为此提出发展再生混凝土技术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探讨了再生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在试验研究与前人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再生混凝土取代率、砂率和水灰比对再生混凝土建筑工程性能的影响,给出了再生混凝土建筑工程的构造措施,最后对再生混凝土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为再生混凝土和再生混凝土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支持。  相似文献   

19.
刘亚南 《土工基础》2007,21(4):77-80
介绍国内混凝土结构超声波检测进展情况,包括混凝土强度、混凝土裂缝、混凝土内部缺陷、混凝土结合面和混凝土匀质性的检测方法和应用。并且探讨了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最早的混凝土流动性很大,以后发展为塑性混凝土。二次大战后,又发展了半干性混凝土和干性混凝土,因为这时混凝土施工机械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以后人们又开发出了向混凝土中添加高效减水剂的方法,因而出现了流态混凝土。今天,为了满足各种特性的需求,又出现了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和特种混凝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