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中国移动与中兴通讯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依托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开展合作,聚焦5G端到端通信、物联网、车联网、智能制造、虚拟现实等高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推动基础通信能力的成熟,促进5G创新应用发展,并构建跨行业融合生态系统,引领中国相关垂直行业共同开展面向4G/5G的业务和产品创新。  相似文献   

2.
中国移动研究院和测试与测量专家罗德与施瓦茨将通过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项目在4G向5G演进领域展开合作。双方于2016年3月18日签署了相应的谅解备忘录。作为5G联合创新中心的新成员,罗德与施瓦茨将积极推进5G标准化进程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促进4G+/5G创新的测试方案和产业生态支持。与此同时,罗德与施瓦茨也致  相似文献   

3.
2016世界移动大会的看点很多,但5G是最值得关注的重点.今年的MWC,华为、中兴、爱立信、诺基亚、高通、英特尔等重量级的厂商都在展示5G技术,有的还推出了5G原型机.在5G正式商用的倒计时过程中,各家都在各显其能.这其中,华为、中兴以及中国移动表现非常抢眼. 中国移动高举5G领导者旗帜,联合11家企业宣布成立5G联合创新中心.依托5G联合创新中心,中国移动将积极参与由中国IMT-2020推进组牵头组织的5G试验,推进5G候选技术验证、标准制定、产业链构建和产品成熟,满足2020年5G商用部署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程琳琳 《通信世界》2017,(30):32-34
5G即将爆发,中国移动一马当先,积极走在行业前列,牵头5G测试、联合业界进行5G技术研发、参与国际5G标准组织的相关工作、与相关组织联合规划5G频谱等.同时中国移动十分注重与合作伙伴的关系,成立了5G联合创新中心,与更多垂直行业合作,同时不断实现5G技术4G用,全方位布局5G能力.  相似文献   

5.
6月29日,在2017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期间,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以下简称"5G联创中心")举办合作伙伴全体会议.来自爱立信、华为、英特尔、诺基亚等通信企业,以及长虹、大疆、小米等跨行业合作伙伴等200多人参会,共同探索融合创新发展的新市场与新机遇.  相似文献   

6.
"中国移动创客之夜"在上海举行,中国移动正式发布"和创计划",爱立信作为中国移动"和创计划"的合作伙伴,将与中国移动政企客户分公司携手合作,共建"中国移动-爱立信工业互联网+和创空间",其将作为中国移动行业互联网+"和创空间"的第一个子空间,专注工业物联网、工业大数据、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创新孵化.  相似文献   

7.
进入2016年中国移动5G研发投入上再加码,自2012年在IMT-2020推进组指导下制定了面向2020年的5G发展规划、开始了5G研发布局后,中国移动今年2月联合多家企业成立了“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围绕基础通信能力、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云端机器人、虚拟/增强现实六大领域开展业务应用和产品联合研发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作为MWC的常客,中国移动今年不仅设立了产品业务和形象展示区,而且还借助MWC成立了GTI(TD-LTE全球发展倡议组织),推TD-LTE国际化.在今年MWC大会期间,中国移动不仅发布了GTI2.0战略,而且借助GTI与全球11家合作伙伴成立了5G联合创新中心,共推5G发展.中国移动借力GTI,从4G力推TD-LTE标准的国际化,到布局5G万物互联时代.中国移动董事长尚冰在今年的GTI峰会上就表示:中国移动将秉承“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理念,全力支持GTI 2.0计划,与全球产业合作伙伴开展更加深入、广泛的合作,共同迎接万物互联新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9.
在爱立信的版图里,中国市场至关重要,而中国即将启动的3G市场是包括爱立信在内的所有通信设备制造商的又一次重要机会。在此次中国移动的TD项目招标中,爱立信榜上有名,其原因是爱立信拥有完整的TD产品线,而爱立信同时强调,以往通过与全球最大的移动运营商合作形成的成功经验将转化为独特的3G竞争力服务于中国市场。中国移动的TD招标还在进行中,爱立信推动TD-SCDMA产业进程的工作仍在继续,不久之后,业界将清楚地看到,爱立信如何将自身的优势融入中国的TD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10.
动态     
爱立信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签署总值18亿美元框架协议 近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分别与爱立信签署了2G/3G框架协议。正在瑞典进行正式访问的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与瑞典副首相Maud Olofsson一同出席了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签字仪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移动自正式启动5G联合创新中心以来,截至目前,共有42家合作伙伴加入,集合设备厂商、垂直行业厂商等多方力量,打造联合创新开放实验室,共同促进5G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业界要闻     
爱立信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签署价值116亿元人民币的框架协议爱立信近日与中国两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分别签署了价值为68亿元人民币和48亿元人民币的2009年2G/3G移动通信设备及相关服务框架协议。在瑞  相似文献   

13.
近日,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移动”)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主办的5G+工业互联网高峰论坛在京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王新哲、中国移动赵大春副总经理出席论坛并致辞。王新哲总经济师强调,5G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演进升级的重要方向,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王新哲表示,中国移动作为信息通信领域的领先运营商,充分发挥着建设“网络强国、智慧社会、数字中国”主力军的作用,积极开展“5G+工业互联网”的落地实践。希望中国移动继续把握机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不断加强与各方务实交流合作,夯实5G与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能力,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为自身转型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4.
爱立信与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于近日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两家公司将在与现有及未来的2G和3G网络技术相关的电信软件方面展开战略合作。该合作备忘录的签署标志着中外通信巨头在通信产业链内联手开始了更深层次整合的尝试。 此次合作备忘录的签署,延续了两家公司于2000年在IP网络解决方案上合作的成功。2000年中国移动选择了爱立信作为其首个IP骨干网项目的系统提供  相似文献   

15.
【中国网信网】12月28日消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在北京共同签署合作建设5G新媒体平台框架协议,将通过联合建设“5G媒体应用实验室”积极开展5G环境下的视频应用和产品创新。根据协议,“5G媒体应用实验室”将在国内选取10个5G试点城市和相应的测试点,建立端到端的应用试验系统,全力推动5G核心技术在央视4K超高清节目传输中的技术测试和应用验证,研究制定基于5G技术进行4K超高清视频直播信号与文件传输、接收、制作技术规范等5G新媒体行业标准,引领5G新媒体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16.
古松 《通信世界》2007,(16A):10-13
在爱立信的版图里,中国市场至关重要,而中国即将启动的3G市场是包括爱立信在内的所有通信设备制造商的又一次重要机会。 在此次中国移动的TD项目招标中,爱立信榜上有名,其原因是爱立信拥有完整的TD产品线,而爱立信同时强调,以往通过与全球最大的移动运营商合作形成的成功经验将转化为独特的3G竞争力服务于中国市场。 中国移动的TD招标还在进行中,爱立信推动TD—SCDMA产业进程的工作仍在继续,不久之后,业界将清楚地看到,爱立信如何将自身的优势融入中国的TD网络建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赛灵思公司在2014移动互联网国际研讨会5G论坛一个特别的签约仪式上,宣布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联合开发虚拟化5G无线网络的合作。随着4G无线网络在全球范围内的全面部署,赛灵思和中国移动正合作推进下一代虚拟化的5G系统的发展,以共同应对移动运营商所将面临的重重挑战。赛灵思独特的All Programmable器件、设计工具和方法是5G虚拟化技术的关键要素。赛灵思在部分重配置(Partial Reconfiguration)领域的创新尤其重要,能让设备设计师创  相似文献   

18.
动态     
爱立信助力中国移动香港TD-LTE双模网商用日前,中国移动联合爱立信与中兴通讯两大电信设备商,通过LTE TDD/FDD融合组网的方式在香港正式启动TD-LTE商用网络。该网络成为亚太地区首个LTE TDD/FDD双模融合商用网络,也成为继瑞典Hi3G、波兰Aero2之后的全球第三张LTE TDD/FDD双模商用网络。  相似文献   

19.
舒文琼 《通信世界》2016,(16):12-13
在今年2月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期间召开的GTI峰会上,中国移动联合首批11家合作伙伴启动了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在启动仪式上,中国移动宣布将陆续在北京的中国移动研究院构建中央实验室,在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青岛、重庆等地设立区域实验室.6月7日,其在青岛的联合创新中心实验室正式成立(以下简研尔“联创中心”).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中国移动提出“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的理念,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积极研究5G.在近日召开的2017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中国移动全面展示了其5G研究成果,相关专家也介绍了中国移动5G研究的规划和重点. 整体看,中国移动的5G研究包括两方面,一是通信能力提升,联合通信产业各方开展技术创新;二是应用探索,在5G网络技术发展的同时,积极与各垂直行业一起进行应用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