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基于IPv6的移动自组网移动切换方案IMHM.在没有基础设施的MANET中,IMHM实现了移动节点家乡地址的永久性,即用户采用移动节点的家乡地址与移动节点保持通信,无须参与移动切换过程,移动节点的移动过程及转交地址变更过程对用户透明.对AODV和IMHM的移动切换代价和移动切换延迟等性能参数进行了分析比较,分析结果表明IMHM的移动切换代价更小、移动切换延迟更短.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基于IPv6的城市车载网移动切换协议。本协议提出了城市车载网络体系结构, 车辆节点在移动过程中由家乡地址唯一标志, 无须转交地址, 因此节省了转交地址配置时间和代价, 从而缩短了移动切换时间, 降低了移动切换代价。车辆节点无须参与移动切换过程, 从而避免了由于车辆节点高速行驶引起丢包而增加移动切换代价和延迟的情况。仿真数据结果表明该方案的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6LoWPAN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协议。此协议提出了6LoWPAN网络体系结构,以及6LoWPAN网络地址分层结构及地址配置算法。基于提出的6LoWPAN网络体系结构,提出了6LoWPAN网络内与网络之间的移动切换协议。在移动过程中,移动节点无须转交地址,即移动切换过程无须为移动节点配置转交地址,也无须进行转交地址注册,因此降低了移动切换代价和延迟。从理论和仿真两个角度对MIPv6、Inter-MARIO及本协议的移动切换代价、移动切换延迟、丢包率等性能参数进行了分析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本协议的移动切换代价更小、移动切换延迟更短、丢包率更低。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跨层的6LoWPAN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管理方案。首先提出了6LoWPAN网络体系结构, 基于该体系结构, 提出了一种跨层的移动切换算法。在此算法中, 网络层移动切换与链路层移动切换同时进行, 在三层切换过程中, 移动节点无须转交地址配置, 也无须参与网络层的移动切换过程, 且无须参与移动切换过程, 在二层切换过程中, 移动节点无须扫描所有信道, 通过获取的信道信息直接进行二层切换, 因此降低了切换延迟、丢包率和切换代价。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6LoWPAN嵌套移动网络路由优化方案,在此方案中,6LoWPAN移动网络节点无须经过家乡代理也无须建立隧道即可与通信节点通信,节省了数据传输开销,缩短了数据传输延迟。提出了移动路由器转交地址的分层结构,根据此分层结构,提出了基于最短路径的移动路由器转交地址配置算法,缩短了数据传输延迟。从理论和仿真两个角度对所提出的路由优化方案的路由优化开销、路由延迟及路由代价等性能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验证了本方案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下一代互联网中移动自组网的移动管理方案。此方案提出了与IPv6网络体系结构充分融合的基于簇的MANET层次体系结构,并提出了簇的建立算法,实现了簇首节点数量最小化。基于所提的MA-NET层次体系结构,提出了MANET节点的IPv6地址分层结构以及相应的IPv6地址配置算法。基于所提的MA-NET层次体系结构以及IPv6地址分层结构,提出了移动自组网移动管理方案。分析结果验证了本方案有效减少了移动转交次数,降低了控制信息代价以及数据包丢失率。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HMIPv6的改进协议PA-HMIPv6.PA-HMIPv6提供接入路由预选择机制,并在接入路由器和移动锚点引入转交地址池.接入路由器利用多重连接特性预先获取切换信息,提前为移动节点进行转交地址配置和重复地址检测操作,在移动节点切换之前完成地址池的初始化和信息更新工作,力求最大程度地减少切换时延.仿真实验表明,PA-HMIPv6协议能够有效缩短切换时延,减少切换过程中的数据包丢失率.  相似文献   

8.
黄松华  易侃  王珩  黄皓 《计算机工程》2011,37(8):99-101
嵌套移动路由器的转交地址配置及随后的重复地址检查对网络移动的时间开销较大。为此,在分析现有移动路由器的转交地址配置方案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接入路由器树模型和Hash函数的嵌套移动路由器转交地址配置方法及其相应的切换算法,以减小时间开销和控制信令开销。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方案相比,该方法能够降低嵌套移动路由器的转交地址配置及相应切换的延时。  相似文献   

9.
一种基于转交地址池的层次移动IPv6改进协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官俊  陈健  陈炯  潘雪增 《计算机应用》2006,26(2):299-0302
层次移动IPv6协议中,链路转交地址和区域转交地址的重复地址检测操作需要的时间占IP层切换延时的绝大部分。提出了一种层次移动IPv6改进协议,引入链路转交地址池和区域转交地址池,从地址池直接获取转交地址,避免了重复地址检测操作。实验表明,相比层次移动IPv6协议,有效缩短了切换延时。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MANET地址自动配置方案,给出了MANET网络体系结构以及构建网络体系结构的算法。在此体系结构下,新节点可以在一跳范围内的代理节点获取具有唯一性的地址,且无须执行地址重复检测,失效节点的地址可以自动被回收。对MANETConf、Prime DHCP以及本方案的性能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性能参数包括地址配置代价及地址配置延迟时间,分析结果验证了本方案的地址配置代价更低,地址配置延迟更短。  相似文献   

11.
The paper proposes an IPv6 address configuration scheme for a VANET (Vehicular Ad hoc Network). In the paper, the VANET architecture is presented, and based on the architecture the hierarchical IPv6 address structure is created. Based on the hierarchical address structure, the distributed IPv6 address configuration scheme is proposed. In the scheme, each AP (Access Point) has the unique address space and has the right to assign an IPv6 address for an OBU (Onboard Unit). In this way, the address configuration task is distributed around all APs in a VANET, so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address configuration is achieved. Moreover, an OBU acquires a unique IPv6 address from a neighbor AP without DAD (Duplicate Address Detection), so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control packets used for the address configuration is controlled within one-hop scope. The paper also proposes the address recovery algorithm. Through the algorithm, an AP can retrieve the IPv6 address resources released by OBUs timely and effectively, so it has always sufficient address space for assignment. The paper evaluat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scheme. The data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reduces the address configuration cost, shortens the address configuration delay and improves the address configuration success rate.  相似文献   

12.
刘慧祎  李秉智 《计算机工程》2008,34(15):117-119
为了优化切换性能,IETF提出了层次型移动IPv6切换机制,在该协议中,链路转交地址和区域转交地址的重复地址检测操作十分耗时,该文提出一种使用链路层协助的方式,引入无冲突的暂定地址池,从暂定地址池里取出暂定地址,与网络前缀组合生成转交地址,避免重复地址检测操作,有效地缩短了切换延时。  相似文献   

13.
朱亚东  陈瑾 《计算机工程》2012,38(13):67-70
基于流的快速切换技术可以减少移动IPv6协议下行流的切换延迟。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流的快速切换方法,增强交叉路由器的功能,移动节点移到一个新位置只需要向交叉路由器注册,从而在交叉路由器和移动节点的新转交地址间建立隧道。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信令开销和会话中断时间,提高通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