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当前燃油燃烧器配风合理控制等问题,提出了使用一个调风板或不使用调风板直接由风机控制通风总量,各部分风量由结构保证的设计方法。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使得配风量控制简单化,实现了合理配风。  相似文献   

2.
3.
胡珺  陈珊 《机电信息》2004,(19):51-52
通过对燃烧器二次风挡板控制的总结,从运行的角度介绍不同的配风对燃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5.
飞灰含碳量是衡量锅炉燃烧效率的一项重要指标,若能在正常运行中降低飞灰含碳量,则能大大提升锅炉效率并降低发电成本。本文主要介绍了对一台1000MW机组进行配煤掺烧、配风方式的改变调整实验,来验证不同配煤、配风方式组合和确定的煤粉细度下对飞灰含碳量的影响,从实验结果中得出一种较好的配煤掺烧、配风方式、煤粉细度的搭配,可将飞灰含碳量降低到4%以下,并将其应用到生产实际中。  相似文献   

6.
沈怀芳 《一重技术》2005,(6):45-46,21
就锅炉操作工应当掌握的几个问题展开对锅炉节能降耗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用集装箱装运的塑料颗粒需分装成25kg的小包装,在包装系统中,需要使集装箱倾斜装资料倒出,由风送系统送入储料仓后再送入包装机进行分装。介绍了集装箱包装系统的液压倾卸机和风送系统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8.
对旋风锅炉的配风系统控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用风量参数代替风压进行控制,并进行了一次风量信号的确定,建立了合理的风量控制模型和配风系统综合控制模型,最终很好地实现了整个配风系统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国内大部分发电厂对锅炉运行时一、二次风道内的配风情况缺乏合理的调节和监控手段,工作人员很难准确了解锅炉配风状况是否合理.基于锅炉运行特点结合WI-FI通信技术设计了一套锅炉配风无线监控系统;对锅炉运行时的风速、风温以及炉膛内气体流场情况进行数据采集;通过上位机监控软件显示并根据相应的数据控制配风调节阀的开度.通过试验验证该监控系统能够对锅炉配风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控制.  相似文献   

10.
对在较高负荷频繁出现的锅炉灭火问题进行分析,针对电厂燃烧器、煤质、运行调整方式的特点,提出了防止锅炉灭火的措施,有效地稳定了锅炉燃烧,遏制了锅炉频繁高负荷灭火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长春客车厂是我国铁路客车和地铁电动客车的主要设计及生产基地。其动力分厂为全厂提供各种生产用气及压缩风,空气压缩机是主要耗能设备。全厂有两个空压站,11台空压机。压缩风管网、支管网分布于全厂39个车间,供风难度大。改造前,除少数分区管网能随工厂局部生产状况用阀门调整外,其余各车间支路管网阀门无法调整,造成生产车间压缩风停用后,阀门漏关、忘关现象经常发生,因此管网消耗损失较大。特别是局部单位加班时,压缩风的供应要充满全厂管网,空压机运行时间长、用电量大,浪费大量能源。为了节约能源,该动力车间于200…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电站锅炉燃烧器配风控制逻辑策略为研究对象,首先对电站锅炉燃烧器配风控制逻辑研究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分析,随后重点围绕电站锅炉燃烧器配风控制策略的实施,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法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下吸式风力喂丝系统喂丝斗送料不畅的问题,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空气在喂丝斗中流动的形态,对流场中的压力和流速进行分析,并比对五种不同补风风门(全关、0.125、0.25、0.5、全开)开度状态下的压力场,从而得出最佳的补风风门设置。结果表明:1补风风门全关,负压初始值和二级压力梯度变化值最优;2补风风门全开,缩口处局部压力最优;3综合以上两个因素,取优化的实际阀门开度0.1885,能够满足系统的较好流场分布需要。  相似文献   

14.
15.
简要介绍EDDL技术的发展过程,包括该技术的起源、结构和执行情况。  相似文献   

16.
华镕 《仪表工业》2009,(9):55-60
简要介绍EDDL技术的发展过程,包括该技术的起源、结构和执行情况。  相似文献   

17.
介绍在自动化仪表和流程控制工业中出现的新技术,简述EDDL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EDDL技术的发展过程,包括该技术的起源、结构和执行情况。  相似文献   

19.
(5)主要辅助功能.瞬态掉电监测/复位保护.测试仪在正常使用情况下,驱动通道仅在测试期间打开,测试完成后立即关闭.通道打开的时间,一般都控制在后驱动技术限定的时间之内.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强烈的电网干扰或外接电源插头(座)晃动等原因,可能造成瞬间掉电,使测试仪内部电路状态发生紊乱,导致应该关闭的通道打开.如果测试仪不能在毫秒级的时间内发现并重新设置内部电路状态,关闭测试通道,将会由于长时间驱动被测器件而使其特性软化、寿命缩短,甚至当场损坏.这就产生了测试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