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玻璃》1974,(2)
秦皇岛玻璃厂一熔车间5号引上机长期以来一直炸裂多,上炉成片慢,引上率低,不能生产2毫米玻璃。过去,引上操作工人曾进行过多次调节,也曾对鱼鳞板的开度进行过几次修改,始终没有解决这些问题。根据几年的生产统计,5号引上机的引上率比九机平均引上率低百分之几,每日少生产玻璃约40标箱,每年则少生产约14,000标箱。特别是由于不能生产2毫米玻璃,使2毫米玻璃比例偏低,同时影响三个通路的温度平衡。因此,决定对5号引上机进行徐冷温度的测定。测定工作是在73年5月12日开始的,  相似文献   

2.
《玻璃》1977,(3)
秦皇岛玻璃厂一熔车间系九机平板有槽垂直引上窑。车间的6号引上机长期以来都是生产6毫米厚玻璃,一般一排炉的作业周期不超过20夭,1976年1~5月平均周期为19天。过去新炉一星期后就出现边部(特别是前边)较凉,原板边部较薄,边筋较重的现象。从炉内看,两边小砖必须加大,若底火减小或熄灭,就容易使边部玻璃液带起小砖造成大修或掉炉事故。  相似文献   

3.
《玻璃》1974,(3)
我厂一号窑于73年9月4日放玻璃水冷修,9月4日至9月20日为拆除砌筑阶段,9月20日至10月3日为点火烤窑添玻璃块阶段,10月4日13点开始引上,进入试生产阶段。10月6日早班,9台机器全部引上。8日日产达4085标箱,一级品率为73.5%,2毫米比例为26.7%。10月16日至31日平均产量为4613.7标箱/日,出口平均2579.2标箱/日,一级品率达95.7%,2毫米比例为52.4%,引上率为88.7%。11月份产量为4586.5标箱/日,一级品率为95.5%,2毫米比例为52.8%,引上率为89.2%。以上指标都超过了一号  相似文献   

4.
《玻璃》1978,(2)
1976年10月19日2~#机在打炉烧大火时,由于操作不慎,把油煤气喷嘴火焰偏向引上机底座端头部份,将机座端头(猪嘴处)下面的铸铁框烧熔,落入引上窑玻璃液中,致使引上原片气泡多,废品率达50%,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在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胜利召开的大好形势下,于今年4月28日我们对2~#引上窑进行热修除铁。  相似文献   

5.
《玻璃》1976,(1)
我厂三机平板玻璃车间,于74年4月投入生产,不久1号和3号引上机大梁砖断裂下沉。其主要原因:烤窑过程中大梁砖立柱拉条滑丝;烤窑时松紧拉条不当;投产初期,掉炉频繁,掉炉后冷炉时间过长,后升温又过急。因此裂缝越来越大,达40~80毫米,火苗飘入引上窑,破坏了作业温度,以致不能进行生产。74年11月  相似文献   

6.
《玻璃》1975,(1)
新生玻璃厂三机平板玻璃车间于71年4月动工筹建,72年基本竣工,74年4月15日点火窑烤,5月6日开始引上,到7月底,已正常生产3毫米和5毫米的玻璃,一级品率达70%。该厂熔窑熔化能力为75吨/天,熔化面积为93.75米~2,冷却面积为113.27米~2,熔化率为800公斤/米~2·天。由于水源缺乏,熔化部末端没有穿大  相似文献   

7.
《玻璃》1974,(1)
一、秦皇岛玻璃厂 1.1号窑冷修后自73年10月4日上炉以来,生产很快恢复正常,到10月8日就达到日产4085箱,一级品率73.5%,产质量均达到历史较好水平。这次一熔投产所以较顺利,从技术措施方面重点抓了以下几个问题:从添玻璃块开始就坚持高温作业;上炉前将玻璃液搅净、搅好;液面涨到标准后再上炉;抓好炉膛和机膛的保温工作;正常生产后继续抓好引上“徐冷”的测定和研究工作。 2.二熔车间为了加强技术管理,成立  相似文献   

8.
郭聪良  刘瀛 《玻璃》1998,25(5):13-17
1概况贵州凯里玻璃厂是1972年设计、1983年投产的三机垂直引上玻璃生产线,1997年6月开始进行第四个窑期的冷修,同年10月28日冷修完毕。在投料时发现异常情况:当投料池、引上室的玻璃液面距池壁顶面约为100mm时,熔化部西面3#与4#小炉之间的...  相似文献   

9.
参照附图,1是玻璃液,2是槽子砖,3是玻璃带,4是槽子砖的压杠,5是复盖引上窑两侧观察孔的保温板,6是引上窑的侧壁。引上窑两侧的观察孔,由于距玻璃液,或玻璃带3较远,故该处的温度经常是比引上窑中部的温度低。从引上窑上方下降的冷空气流a和b,或由保温盖板5周  相似文献   

10.
我厂是1978年由三机窑扩建成六机窑的,当时由于旧厂房限制,窑炉各项主要技术参数虽然与同类型厂大体相同(见表1),但是窑体本身几何形状奇特(如图1),明显的差异是冷却部细而长(见表2).这样结构形状的窑炉,给生产带来了一些问题.在第一个窑期生产过程中,我们发现1~#和6~#引上机的玻璃边过凉、不稳,操作困难,年平均台时产量只有13.5标箱/台时.按设计指标19标箱/台时计算,每台机每小时少出5.5标箱玻璃,每天少出132标箱,  相似文献   

11.
《玻璃》1975,(4)
在有槽的平板玻璃生产中,槽子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玻璃的产质量,而引上的烧炉方法和操作又直接威胁着槽子的寿命。几十年来,秦玻一、二号窑,在引上打炉烧炉时,一直是喷嘴火焰直接吹向槽子口,经过5~6小时的烧炉,使得槽子中间温度高,极易造成槽子翘,另外烧炉时,槽口也容易被喷嘴吹出的铁屑沾污,出现爆皮等弊病。由于槽子翘给上炉压槽子带来困难,槽子深浅不好掌握,如按照槽口两边玻璃液压槽子,造成槽口当中板根肥大、上砂子和漫流现象,影响产质量;如按照槽口中部玻璃液压槽子,则造成槽口  相似文献   

12.
我厂1~#窑在1979年8月至82年3月的窑期中,引上窑采用了重油烧炉,使用高压外混式喷咀,喷油咀口径为3毫米。在此期间,出现如下一些问题; 一、烧炉操作方面供油系统是循环回油线路的重油,一般要间隔三天才因打炉用油而流动,因此重油在引上循环回路中储而不流或缓慢流  相似文献   

13.
《玻璃》1974,(3)
上海耀华玻璃厂平板玻璃生产系统于73年5月3日放玻璃水,开始冷修改为无槽引上新工艺。7月1日冷修结束,点火烤窑,7月23日先后在4~#和l~#引上机一次引上成功。在批林整风运动取得伟大胜利,全国军民热烈欢呼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的大好形势下,在厂党委领导下,全厂有关车间班组工人、技术员和干部努力奋战,克服了玻璃炸裂问题,降低了玻璃厚薄公差,摸索掌握了无槽生产基本操作要求,从而稳定了4台  相似文献   

14.
我厂四机无槽窑1980年冷修后,引上窑的结构如图1所示.这次冷修中,将引上窑两副吊旋砖尺寸和形状均作了适当的改变,改变后的吊旋砖和吊旋砖夹分别如图2、图3所示.这次冷修改变引上吊旋砖的原因是:1.我厂自从1971年投产以来,引上窑的吊旋部分经常出现漏风冒火现象.虽几经整修,未能彻底解决.有的部位甚至有冷空气沿砖缝吸入引上窑,以至进入引上室使玻璃液局部温度降低,温度不均匀,玻璃原板产生岗子,影  相似文献   

15.
《玻璃》1979,(1)
一、引上窑结构改进 1、原设计桥砖沉入深度为190毫米,投产后发现沉入深度太浅,使进入引上室的玻璃液易受大桥前部玻璃液温度的影响;而且由于桥砖沉入深度浅于引砖下平面,使不同深度的玻璃液分别进入板根里  相似文献   

16.
1、无槽引上法:这种垂直引上法有几台引上机.通过熔融玻璃池窑玻璃带在引上机内成型,在不断引上的过程中退火、冷却、切割.靠板玻璃两侧相对的一对对辊子,将玻璃板连续地运至裁板场.引上机的垂直区域一部分密闭;一部分敞开(上部).引上机大约12米高(等于引上窑).2、格拉威伯尔法:此工艺和匹兹堡法在引上池部分是类似的.玻璃成型至带状并垂直牵引大约1米以后,90°转弯越过转向  相似文献   

17.
为配合随动切割试验,进一步改善5#引上机玻璃原板退火条件,自74年5月26日至74年7月3日(一个打炉周期)在5#引上机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和改进。在此期间,徐冷小组的同志们不怕酷暑高温,坚持在5#引上机旁测试,虽受随动切割试验因素的影响,但引上率仍略有提高(5月1日~5月25日平均引上率83.2%,6月1日~6月25日平均引上率85.4%)。通过徐冷温度的测试,我们对5#引上机作了如下一些改进:  相似文献   

18.
我厂四机无槽熔窑,经三年连续生产使用后,于5月11日放玻璃水,通过25天的紧张施工,6月6日点火烤窑,6月29日四机全部引上生产。该馆窑系71年建成投产,经73年、77年两次恢复性冷修,除对引上室尺寸略有改动;通路池壁增加保温层;某些部位砖材改用外。其他改动很少,基本照原设计进行冷修施工。  相似文献   

19.
一、平抬操作法的实践效果简介平抬操作法就是制造一种特殊的设备,将有槽引上用的槽子砖水平落入引上室中,使槽唇两边不贴玻璃釉子.省略了旧操作法入埚后,上釉子、烧炉和抢埚等程序,直接冷却引上.从而可以在不降低槽口温度的前提下,提高引上速度,改善玻璃原板的质量.此新操作法的实验于一九八二年十月开始,一九八三年一月在我厂九机熔窑上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20.
《玻璃》1978,(1)
我厂无槽引上自一九七三年七月二十三日投产至一九七六年十月二十五日放玻璃水,经过三年多的生产实践,对这项工艺有了一定的认识,它的优越性逐步显示出来,玻璃的平整度大大提高,打炉周期也延长到40~55天,生产工人的劳动强度大为减轻。但是,引上速度较有槽法提高不多(特别是生产薄玻璃)。厚薄公差也较大,为了进一步完善无槽工艺,在建材总局的关怀下和兄弟单位的积极支持下,结合我厂熔窑冷修进行窑型改造。改成大澄清部,短通路,直接喂料,以适应高温强冷却,提高引上速度,改善玻璃质量,减少厚薄公差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