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发芽糙米焙炒过程中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焙炒过程中发芽糙米品质的变化,将发芽糙米分别进行轻度、中度和强度焙炒,测定其主要成分、色泽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3 种焙炒程度的发芽糙米中的还原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未焙炒(P<0.05)但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随焙炒程度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强度焙炒的发芽糙米总酚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焙炒(P<0.05)。焙炒后直链淀粉和抗性淀粉含量均增加但3 种焙炒程度差异不显著(P>0.05)。焙炒对总淀粉含量的变化影响不明显。a*、b*和ΔE值随焙炒程度增强逐渐增加,而L*值逐渐降低。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未焙炒及不同焙炒程度发芽糙米风味物质进行提取、鉴定与分析,发现吡嗪和呋喃类物质种类和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发芽糙米轻度焙炒GABA含量损失最少,且对焙烤香气起主要贡献的吡嗪类物质含量最高,达到焙炒增香目的,因此轻度焙炒较为适宜发芽糙米焙炒加工。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焙炒过程中复配糙米粉理化性质及风味的变化。方法 将糙米粉与粳米粉以8:2比例混合,在200±5℃条件下分别进行轻度、中度、重度焙炒。研究不同焙炒程度下复配糙米粉的基本营养成分、糊化特性、糊化度、色度、流变学特性等性质以及其风味变化,并确定复配糙米粉的最佳焙炒条件。结果 随着焙炒程度的增加,复配糙米粉的色泽逐渐加深,糊化度升高,直链淀粉含量、峰值粘度、回生值和衰减值降低。焙炒后复配糙米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显著增加,主要增加了13种吡嗪类物质和10种醛类物质,在重度焙炒条件下生成糠醛、异辛醇等刺激性风味物质。结论 中度焙炒时复配糙米粉的理化性质和风味最佳。  相似文献   

3.
1炒制糙米、糙米芽的制备 1.1炒制糙米 流程为:湿式精选→润米→干燥→焙炒→冷却→包装。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紫苏籽油的品质,对紫苏籽在不同条件下焙炒(温度140~180℃,时间10~30 min)预处理后提取紫苏籽油,测定不同焙炒条件下紫苏籽油理化性质(色泽、酸值、过氧化值、共轭二烯含量、共轭三烯含量)和化学组成(脂肪酸、生育酚、甘油三酯),研究焙炒对紫苏籽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炒温度在140~180℃,随焙炒时间的延长,紫苏籽油的色泽逐渐加深;酸值整体低于未焙炒的,过氧化值在140、160℃变化不明显,在180℃先升高再降低;共轭二烯和共轭三烯的含量在140、160℃变化不明显,在180℃增加明显;生育酚含量在180℃下损失明显,而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的组成和含量无明显变化。综合各指标,焙炒温度140~160℃和焙炒时间10~20 min条件下焙炒紫苏籽得到的紫苏籽油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5.
焙炒是一种全新的使原料淀粉糊化的方法.它用热风替代水蒸气,在高温,短时间的条件下处理原料米,具有无废水污染,容易保存等优点,为食用酒酿制过程中的一种新型技术.通过对焙炒大米的3个指标:糊化率、脂肪含量和氨基氮进行测定,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ANN对上述性能指标和操作参数的数据进行训练学习,得到可以描述焙炒过程操作条件和性能指标之间关系的模型.在所得模型的基础上,利用遗传算法GA对大米的焙炒条件实施优化,对未参与ANN建模的数据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发现,结合使用ANN和GA,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对应于期望指标的操作条件,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  相似文献   

6.
以焙炒芝麻(食品用)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焙炒温度、扬烟温度下焙炒芝麻的感观指标如口感、滋味及质量指标进行了检测,并对长期储存时间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最佳焙炒温度和扬烟温度分别为200℃和150℃,在此最佳条件下所得焙炒芝麻密闭存放的保质期为6个月。  相似文献   

7.
米茶焙炒挥发性气味的形成与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籼米为原料,经浸润、焙炒等工序制得米茶。采用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研究焙炒过程中米茶挥发性成分的形成,为揭示谷物饮料的香气形成提供理论参考。大米的挥发性气味物质主要是己醛、壬醛等醛类,右旋萜二烯、酯类及烷烃类,随着焙炒时间的延长,挥发性物质种类和浓度逐渐丰富,米茶挥发性物质组成以醛、烷烃和杂环类为主,兼有较大比例醇、酯和酮类。焙炒米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2-戊基呋喃、2-戊基吡啶和3-乙基-2,5-二甲基吡嗪等杂环物质。建立的基于电子鼻传感器的米茶香气成分预测模型具有很高的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8.
米茶的焙炒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碎米为原料,经浸润焙炒等工序制得米茶,研究米茶焙炒工艺对米茶茶汤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米茶茶汤的色彩是在焙炒过程中形成的,茶汤以黄色为主,略带绿色,透明度较高。较长的焙炒时间和较低的加水量有利于增强茶汤黄绿色和色彩纯度,使感官品质增加。米茶茶汤的色泽、滋味、香气与红度呈显著的负相关,与黄度、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适宜的工艺为,按碎米质量的5%加水浸润5 min,于150℃下焙炒40 min,用该工艺制作的米茶的汤汁清亮,具有浓郁的稻米焦香风味。  相似文献   

9.
马涛  卢镜竹 《食品科技》2012,(2):175-178
采用高压蒸、煮,焙炒3种方式熟制糙米粉,对其冲调稳定性进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高压蒸、煮糙米粉添加单甘脂0.50%,黄原胶0.50%,CMC-Na 0.40%,卡拉胶0.30%;焙炒糙米粉添加单甘脂0.55%,黄原胶0.50%,CMC-Na 0.20%、卡拉胶0.20%,可明显提高其冲调稳定性,最终得到食用品质较好的非膨化糙米粉。  相似文献   

10.
焙炒条件对芝麻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白芝麻为原料,研究了焙炒温度和焙炒时间对芝麻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焙炒温度提高和焙炒时间延长,芝麻油色泽加深、过氧化值升高,而酸值有所降低;芝麻油中生育酚和芝麻素含量降低,芝麻酚含量略有增高,芝麻油的氧化稳定性提高;芝麻油香味增强。可见芝麻香油生产过程中的高温焙炒对芝麻油香味和氧化稳定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为了减轻芝麻香油的色泽和过氧化值,最好控制其焙炒条件不超过150℃和20~30min。即使要生产香味更浓的芝麻油,其焙炒条件也不要超过200℃和30min。  相似文献   

11.
对发芽粳糙米粉和发芽籼糙米粉基本成分、微观结构、热焓特性及糊化性质(RVA)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糙米粉相比,发芽糙米粉中粗脂肪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增加,总淀粉含量降低,粗纤维、灰分等含量变化不明显;随着发芽时间的增长,糙米粉峰值粘度、最低粘度、崩解值、最终粘度和回升值都降低;发芽糙米粉峰值温度、起始温度、终止温度及焓值均比糙米粉低,且籼糙米高于粳糙米。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发芽后糙米粉颗粒结构变得较疏松,棱角不太明显,发芽籼糙米粉颗粒结构较发芽粳糙米粉颗粒结构更加疏松,淀粉颗粒体积更小。   相似文献   

12.
焙炒米糊化率的快速测定方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对糖化温度、糖化酶添加量和糖化时间等因素的试验,确定了焙炒米糊化率的测定方法,该方法设计合理,具有操作简单、测定结果重现性好且快速等优点,能够正确评价焙炒米的糊化率。  相似文献   

13.
发芽对糙米理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富集γ-氨基丁酸(GABA)的优化糙米发芽工艺条件,研究糙米发芽前后内部结构和理化特性的变化,主要包括膨胀度、透明度、冻融稳定性、凝沉特性、糊化特性及质构特性等。结果表明:糙米发芽后,膨胀度增大,且随温度的升高而提高;透光率比发芽前升高了20%;冻融稳定性提高,凝沉特性得到改善,这说明发芽使糙米不易老化,有助于食品货架期的延长;峰值黏度降低,糊化温度基本不变;糙米发芽后凝胶黏性有所提高,硬度和胶凝性均降低;电镜分析结果显示,发芽后整个米粒结构变得较疏松。通过对糙米淀粉酶活力的测定,表明发芽后糙米淀粉酶活力上升。综上得出,发芽对糙米的理化特性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GC-MS技术,对同一储藏期(90 d)、不同储藏条件下的粳稻谷,其稻谷、糙米、大米3种不同形式样品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研究不同样品间挥发性成分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并运用离子流图谱对分析结果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稻谷、糙米、大米样品中的挥发性物质分别有150、125、98种,挥发性物质种类大致相同,主要有7类:烷烃类、苯烯烃类、醛类、醇类、酮类、酸酯类、杂环类,其中贡献率较大的是烷烃类、苯烯烃类、酸酯类和酮类,贡献率大小顺序依次为烷烃类>酸酯类>苯烯烃类>酮类。稻谷中酮类物质作用最明显,大米中烷烃类物质作用最明显,而糙米中7类物质作用水平基本相当。糙米与大米中挥发性成分受温度与水分影响较大,而稻谷则相对稳定,从挥发性成分稳定性方面考虑,在流通领域中,稻谷加工产品糙米和大米不宜长期储存。   相似文献   

15.
Germinated brown rice (GBR) is a gluten-free food raw material. Its tissue structur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depend on the germination time. In this study, rapid viscosity analyses,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and X-ray diffraction et al were used to analyse the structural, physicochemical and functional changes in brown rice (BR) during germination. Gamma-aminobutyric acid (GABA), total phenolic compound, glutathione (GSH) and amino acid contents increased during germination. GBR exhibited the highest GSH (22.70 mg per 100 g) and amino acid (8.02 mg per 100 g) contents at 24 h and the highest GABA content (253.35 mg per 100 g) at 36 h. Furthermore, BR germinated for 36 h showed greater enthalpy (ΔH) than ungerminated BR. Although GBR showed less crystallinity than ungerminated BR, germination did not change the crystalline structure type of starch (A-type). These results inform choices of the appropriate applications of GBR to promote its utilisation in the food industry.  相似文献   

16.
糙米储藏水分对糊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伟  刘璐  支永海  陈瑞 《食品工业科技》2011,(11):384-386,413
对13.5%、14.5%、15.5%、16.5%水分条件下储藏的糙米进行定期的RVA测定,糙米放入温度设定为25℃的恒温箱中储藏,储藏时间为6个月,每30d检测一次。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储藏样品的峰值粘度随着储藏时间延长不断增加,储藏水分越高,峰值粘度上升越快;水分、时间对峰值粘度影响极显著(p〈0.01);峰值粘度与储藏时间、水分呈极显著二元线性关系。储藏样品的最低粘度随着储藏时间延长不断增加,水分含量越高最低粘度越高;水分、时间影响极显著;最低粘度与储藏时间、水分呈极显著二元线性关系。不同水分储藏样品的崩解值随着储藏时间延长变化不同;水分、时间影响显著性分别为0.029、0.000;回归方程显示,低水分储藏崩解值随着储藏时间延长而升高,高水分储藏崩解值与时间则成显著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水分、时间对最终粘度影响显著性为0.000;最终粘度随时间、水分变化经曲线拟合呈显著二元线性关系,回归方程显著。储藏期间,糙米回生值随时间延长显著上升,储藏后期趋于下降;方差分析显示时间对回生值影响极显著,水分影响不显著,不同水分样品与储藏时间均呈极显著一元二次方程关系。含水率越高,糙米食味品质保持越好。  相似文献   

17.
The roasting of rice using superheated steam for brewing Chinese rice wine, saves energy and reduce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ree types of rice were adopted for studying rice gelatinization. The superheated steam achieved the best gelatinization under 200 °C. Meanwhile, the degree of gelatinization was the same when the heating period was within 20–40 s. The gelatinization parameters were strongly related to the gelatinization effect. Roasting influenced the properties of nonwaxy rice and waxy rice differently. The brewing of roasted rice was optimal when the raw materials were fed in batches. This produced rice wine with a lower amino acid N content and a lighter flavour. Copyright © 2012 The Institute of Brewing & Distilling  相似文献   

18.
将未发芽和发芽12、24、36、48 h的糙米磨粉,分别与20%的谷朊粉混合制作面团和面包,研究了发芽糙米-谷朊粉面团流变性质及面包品质。结果表明,随着发芽时间的增加,糙米面团弹性模量和粘性模量均降低。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发芽12 h和24 h糙米面团形成均匀致密的网络结构,发芽24 h后,网络结构部分破裂。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糙米面包比容、弹性、回复性降低,硬度先降低后升高。发芽12 h和24 h,糙米面包硬度较低,比容、弹性和回复性较大。发芽12 h的糙米面包感官评分最高。因此,发芽12 h时的糙米面包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