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揭示断裂构造差异变形特征及其成因机制,在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精细断裂解释的基础上,对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断裂构造分层、分期和分区发育强度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纵向上,断裂可以分为以逆冲构造为主的盐下基底构造、以盖层滑脱为主的盐上下古生界、以断层相关褶皱为主的上古生界和新生界4个构造层,自盐上下古生界至新生界构造变形总体逐渐减弱;平面上,玉北地区东部断裂活动更为强烈,以叠瓦冲断构造为主,次级断裂更为发育,密集分布,而玉北地区中西部冲断作用较弱,以逆冲滑脱、高角度逆冲构造为主,次级断裂不太发育,相对分散分布;断裂演化时间上,加里东中期玉北地区东部断裂活动强,中西部断裂活动较弱,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东部断裂相对稳定,中西部断裂活动相对较强,反映断裂活动自东向西的迁移特征;断裂构造发育位置、走向和分布受先存基底构造、构造应力场背景和膏盐岩滑脱层等共同控制;加里东中期断裂主要密集发育于先存基底构造薄弱带,受SE向挤压应力控制,断裂沿中、下寒武统由NW向朝SE向被动逆冲,形成多排NE向差异分布的逆冲断裂带。  相似文献   

2.
利用应力扰乱现象、微断裂擦痕、断层岩和变形标志物等进行应力及应变分析的结果表明:灌阳地区沉积盖层构造主要经历了印支构造运动阶段和燕山构造运动阶段,前者以褶皱构造作用为主,形成南北向灌阳复式向斜及其构造组合;后者以断裂构造作用为主,形成北东向大型走滑断层。  相似文献   

3.
黔西南晴隆大厂锑矿田构造控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厂锑矿田是我国西南地区著名的大型锑矿产地之一.矿田中矿床受构造控制明显.区域性近东西向基底构造控制了矿田的展布;北东向主干构造控制了矿床的分布;北东向主干断裂派生的北北东向和北东东向断裂、层间断裂及其派生构造共同控制了矿体和矿脉的分布.  相似文献   

4.
蠡县斜坡位于饶阳凹陷的西部,整体为SE倾向、NE走向的单斜构造.斜坡断裂十分发育,断裂走向多为NE或NEE向,与斜坡倾向大致垂直.断裂样式主要为雁列式阶梯状断裂和主干断裂与次级断裂构成的Y字型、反Y字型、树枝状组合断裂,反映所受拉张和张扭应力作用较强烈.斜坡由高阳、雁翎和西柳三个构造带组成,雁翎构造带多发育断块和小型断层鼻状构造,高阳构造带发育较大规模的断层鼻状构造,西柳构造带发育小型的地堑式断槽构造,断块和小型断层鼻状构造发育.斜坡发育期主要位于沙一段-东营组沉积期,喜马拉雅早期构造运动对斜坡的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沙河街组中、下部沉积期属于深层古隆起构造背景上的继承性披覆发育期.  相似文献   

5.
复杂断块油田微构造成因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东部大部分油田已经进入开发中后期,迫切需要查明地下剩余油分布情况,而微构造对剩余油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以杨家坝复杂断块油田的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油田的微构造特征、成因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杨家坝油田共发育四种正向微构造类型,断层的不均衡升降、断距大小以及走向的突变形成了一系列的微断鼻、微阶地构造,断层的交汇形成了微断块构造,沉积体厚度变化造成的差异压实作用形成了微鼻状构造,正向微构造的轴部、微高点及"墙角"式微断块的高部位都是剩余油富集区,是下一步挖潜的重点区段.  相似文献   

6.
莱芜矿区属于伸展性掀斜断块构造类型。褶曲构造不甚发育,主要有矿山背斜及其两翼的莱芜向斜和方下镇向斜。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均匀正断层,主要有三组,北西向、北东~北东东向和南北向,其中以北西向一组最为发育。由于断层规模大,方向性强,致使地堑构造发育。  相似文献   

7.
根据地震、地质等资料,结合野外地质及前人研究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中生代晚期以来后期改造 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周缘和内部在中新生代都受到后期改造作用,周缘存在挤压逆冲推覆和拉张 断陷等不同性质的构造改造作用。在盆地北部,盖层中的构造受到了基底断裂的控制,正断层、逆断层和由基底 断裂控制的挠曲构造等有规律发育,根据构造的发育特点将盆地北部分为东胜、三眼井、准格尔旗、鄂托克旗、乌 审旗—榆林和定边—绥德构造区。自侏罗纪以来,盆地经历了萎缩消亡和周缘逆冲构造带的形成、挤压隆升剥 蚀和拉张隆升剥蚀3大构造演化阶段,现今构造是中新生代多期构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入研究三峡重庆库区岩石圈动力学特征及其对断裂构造活动的控制和影响,并为之提 供基础资料,为三峡重庆库区地震、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防治提供基础依据,在已有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 上,从综合地球物理研究角度出发,通过实测地震测线资料的再解释,采用新的处理技术方法,对本区的 东西向主剖面和南北向支测线的地震测深资料进行二维射线追踪处理、Pg波成像;选用场分离技术、位 移数字成像技术重新处理了重力和航磁资料,通过联合反演来建立深部二维构造剖面,对剖面所揭示的 基底构造特征和地壳结构特征、主要断裂构造特征以及莫霍面的起伏特征进行了精细分析和细致研究, 从地球物理平面场特征出发建立了岩石圈构造三维框架。研究结果表明,这样的研究思路准确、方法得 当,结论可靠;沿该剖面,把可解译的断裂分为Ⅲ级:Ⅰ级为超岩石圈断裂;Ⅱ级为壳断裂;Ⅲ级为盖层断 裂。依据地球物理特征,准确揭示了库区的断裂构造特征,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滇中宜良可保煤盆地的走滑成因及其构造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保煤盆地位于滇中小江断裂带中段,新第三纪含煤地层主要由冲积扇一湖泊、沼泽成因层序构成。南北向主干断裂左行走滑活动和侧列接续样式提供了局部扭张或扭压构造环境,导致基底断块的相对运动,从而控制了拉分盆地的构造演化。根据详细的沉积-构造分析,本文提出了煤盆地形成和形变的地球动力模式。  相似文献   

10.
×油田微构造广泛发育,对微构造的认识精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油田的开发水平。该油田为复杂断块油藏,断层多期发育,精细刻画微构造的难度较大。为解决上述问题,通过研究形成了以精细地震构造解释为基础、以井控变速构造成图为关键的微构造精细表征技术。研究成果提高了对该油田微构造的认识和刻画精度,促进该油田取得良好的生产效果,提高了该油田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构造变形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区域构造背景,研究了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构造的宏观及微观变形特征及不同方向、不同组合的断裂构造特征.断裂走向主要为NWW和NEE向,与区域构造线的展布方向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这些断裂构造基本以挤压逆冲性质为主,形成了具有不同结构特征的逆冲推覆构造.断裂构造往往具有多期叠加变形的特征..不同时期构造应力作用方向和性质基本一致,反映了近NS向挤压应力的长期和持续作用,但不同变形期应力作用的强度和断裂的变形环境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2.
莱芜矿区属于伸展性掀斜断块构造类型.褶曲构造不甚发育,主要有矿山背斜及其两翼的莱芜向斜和方下镇向斜.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均为正断层,主要有三组,北西向、北东~北东东向和南北向,其中以北西向一组最为发育.由于断层规模大,方向性强,致使地堑构造发育.  相似文献   

13.
松辽盆地南部中浅层正向构造成因、发育史与含油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向局部构造是油气勘探中的重要钻探目标 .通过分析局部构造成因类型、构造发育史 ,并结合石油地质特征 ,阐述了研究区内不同类型、不同时期构造带的含油气性 .松辽盆地南部中浅层正向局部构造是基底隆起、扭动反转、岩浆底辟作用和差异压实多种机制下形成的 .将局部构造分为长期、中期和晚期 3种发育类型 .基底长期隆起区具有多层位含油气构造 ,断裂扭动形成的反转构造部位是油气富集较有利区  相似文献   

14.
塔西南拗陷甫沙构造带是西昆仑山前第一排冲断褶皱带.由于浅层覆盖第四系巨厚黄土及深层强烈冲断褶皱变形导致地震资料品质较低,构造解释具有多解性.通过综合分析区域构造背景、地面地质、钻井和地震资料,认为浅层是以上白垩统一古近系膏盐岩为滑脱层的盖层滑脱褶皱变形;深层是基底卷入的中一高角度区域性正反转断层,及在正反转断层下盘由叠瓦状分支逆冲断层组成的楔状叠瓦构造,深、浅构造层整体"分层收缩、垂向叠置"模型能合理解释现有的可靠构造信息.正反转断层在横向上分隔甫沙构造带与西昆仑褶皱造山带,膏盐岩塑性滑脱层在纵向上分隔浅层新生代与深层中生代构造变形.西昆仑山在新近纪一第四纪隆升,引发了自西昆仑山深层向塔西南拗陷斜向向上挤压,促使侏罗-白垩纪区域性先存正断层反转,并控制甫沙构造带的形成演化.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韩台煤田构造特征 ,对该区构造的形成、发展和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 ,”X”形基底断裂的活动是控制该区盖层构造形态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对构造组合规律的认识 ,提出了新的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韩台煤田构造特征,对该区构造的形成、发展和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X”形基底断裂的活动是控制该区盖层构造形态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对构造组合规律的认识,提出了新的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从银川盆地岩石圈和莫霍面的变化特征。地壳热结构特征,活动断裂和基底构造特征几方面分析论述了盆地地热形成的地质构造条件;通过分析盆地内新生界地层岩性及其垂向变化。储盖层条件,盆地地形地貌特征。讨论了盆地地热水形成的水文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8.
试论湖南涟源凹陷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依据实测的构造要素和盆地分析,恢复了涟源凹陷中生代以来六期不同体制的构造应力场,讨论了该区构造应力场与盖层构造形成和发展的关系。印支期以北西-南东向挤压为主,奠定了盖层构造基本格架;燕山-喜山期北西-南东向伸展与挤压交替进行,使盖层构造复杂化。  相似文献   

19.
析临汾地裂缝之地质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描述了 5个地裂缝区的展布特征 ,分析了临汾市的构造环境 ,并与地裂缝的力学性质和活动水平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 ,临汾市地裂缝灾害的成因不尽相同 ,新构造活动与地裂缝的形成和发展关系非常密切 ;NNE向的地裂缝是基底断裂右旋扭动作用的产物 ,龙祠地裂缝是基底断裂伸展作用的产物 ;构造活动是诱发和控制地裂缝形成和发展的第一大因子 .  相似文献   

20.
黄骅盆地海岸线两侧构造线不连续之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构造样式、沉积特征、断层组合等方面探讨了黄骅盆地海岸线两侧右旋走滑构造变形的存在,指出结晶基底的不均匀性是NNE向基底隐伏走滑带形成和新生代盖层走滑构造产生的控制因素。采用单剪模式解释了由于NNE向基底隐伏走滑带在新生代的右旋走滑活动,在主位移带(PDZ)的两侧产生了NE向的R剪切.R剪切受区域NW-SE向伸展和由走滑导致的SN向局部伸展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现今黄骅盆地中区海岸线两侧构造线不连续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