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好友,新加坡人吴国彦,招饮于黄桦路546号的“兰奇餐厅”,于是又结识了一位新加坡做餐饮的朋友——王裕丰,使这个“雪球”又滚得大了一些,同上海千余位餐厅老板可以称兄道弟,就是这么来的。总而言之,美食也就是这样炼成的。王老板名“裕丰”(英名Frankie)小我3岁,来中国18年了,在上海开餐馆也有12年。他是最早在上海推介新加坡饮食文化的,以力求正宗为己任。一味“海南鸡饭”(HainaneseChickenRice),饭香鸡嫩,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海南鸡饭。同他相比,连马来西亚大厨K.K.李(李家杰)也略逊一筹。“参巴空心菜”(S a m b a lKangkong)那是虾…  相似文献   

2.
结婚后,我发现老公动手能力很强.家里的水管、电器坏了,他“叮叮当当”三两下就搞定.每次做完,老公都一脸的成就感.没等我夸他,他就自我表扬:“我虽然没有大智慧,但是有小聪明.小聪明是碎银子,拿起来就用,什么事都难不倒我.”  相似文献   

3.
宜家北蔡商场,上海第二店,6月23日开业.它让上海成为中国第一座拥有两个宜家门店的城市,它也是目前为止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宜家商场——营业面积近五万平方米,光停车位就有2000个.宜家北蔡商场位于浦东新区北蔡镇的临御路上.出租车司机几次说,他不确定那里有宜家.他印象中的宜家是在徐汇区而非浦东新区.他是个老上海,他很诧异这里为什么会出现宜家.不过,他转而又说:“算了,我也曾经很诧异为什么会出现浦东新区.”  相似文献   

4.
“笑”是一门调味生活的艺术,王双庆进入这个艺术之门就再也走不出来。四十余年,苦苦追求。无怨无悔,痴心不改。在艺术上,他刻意追求独特的见解、独特的感受、独特的表演方法;生活上,他常说:“我顶喜欢别人讲我‘怪’,最怕别人讲我不怪,人云亦云我不喜欢,”不知是他的艺术观影响了他的生活,还是他的生活影响了他的艺术观,总之,王先生的艺术就是他的生活全部,他的生活处处融合了他的艺术,有时你很难搞清,他带给人们的欢笑是一段生活中的即兴小品呢,还是生活本身? 说到王先生的“怪”,是有历史渊源可查的。王先生的父母在旧上海开几家小店,他是父母的独生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名副其实的小开。这样的日子本可以安稳地过渡到他当老板,继承父业。不料,读初中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在某一庆祝典礼上大大表演了一番。让他的班主任老师大吃一惊:“哎哟,你可真有表演才能,可以去唱滑稽。”从此,一个“怪”念头再也拂之不去。初中毕业,他就提出要去唱滑稽。父母伤心之极,什么事不好做,  相似文献   

5.
《食品与生活》2010,(6):48-49
2002年年底,有亲戚从上海旅行回美。怀孕8个月的我和老公去机场接他,对方一改平日回美后激动的心情和一张不停说话的嘴,递给我们一张纸,上面写着,“我在上海得了感冒,现在骨头、喉咙都很痛,就先不说话了。”我们只能默默地听着他在车上的干咳声,把亲戚送回家关再转道回家。  相似文献   

6.
林华 《中国食品》2005,(10):8-30
母亲是东北人,我自然也有了一半东北人的血统。我喜欢东北人豪放的性格,自然也就更加关注东北的人、事、物。在上海出差期间,一日招手叫了辆出租车,司机师傅很热情,听我的普通话断定为北方人,那时刻又赶上“饭点”,他热情地建议我去“东北人”,据说那里的菜品贼地道.贼营养、贼健康、贼好吃!我欣然接受了他的好意,就近来到了位于陕西南路的这家店!  相似文献   

7.
影人马家辉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他们在电影里辨认生活,也在生活里实践电影。”他说的是i戏梦巴黎j,我觉得这句话用在侯杰辉和他的“查餐厅”上特别准确。上海有家叫做“查餐厅”的茶餐厅,名头很响,每天排队的人不断。这家店是由一位名叫侯杰辉的香港电影人开的,香港人说这里是上海最像香港的地方,上海人说这里最有TVB的感觉。  相似文献   

8.
数月前,一位住在上海的朋友,半夜打来电话称,有人愿友情出让一粒稀世珍宝——夜明珠,该珍宝已经鉴定、价值以亿圆人民币计,因系铁磁般的“友情”,货主宁可“赔本”、“出血”,只象征性地收取数百万圆,我问他,是他自己欲购买,还是要我为其寻找买主儿,他告诉我,是有人向他的一位可以称得上是“大款”的朋友“献宝”。我笑了笑说:“既然是大款,大概钱多得无处花,就让他当一回冤大头吧!”  相似文献   

9.
李老师: 我是“80后”,未婚先孕生有一儿,为这事没少让父母操心. 去年,我在相亲网站上认识一名1975年生的男人.他在外地的国企工作.我们的联系方式是电话、短信和QQ.一段时间后,我们见面了.我对他没什么感觉,只是我年龄也不小,想先交往再说.但才一个月他就说想结婚,我想双方还不太了解,就没答应. 后来,我带他回来见父母,父母也不同意,觉得他与人说话时不敢正视对方,也不懂礼节,社交面也狭窄,说明他心理有问题.就这个问题我也说过他,他却说没有.  相似文献   

10.
上海有各地的风味菜馆,比如东北菜馆,它们与江南精致细致的菜风格迥异。我从其菜单上见到“老虎菜”。一次去曲阳路,在一家新疆菜馆的菜单上也见过“老虎菜”。我不解,它是什么? 湖南美食家符中士的《吃食嚼舌》,谈到此菜,他并没说是何处的菜,但说明那不过是生辣椒丝,就这么简单!所以有这一耸人听闻的名称,“大概是为了让食客得到一点老  相似文献   

11.
下午五时,我下班路过小区的菜市场.这时一个男人的声音传向我:“闺女,买一瓶芝麻酱吧,现磨的,香的嘿(很).”“很”这个音带着明显的地方口音. 我转过头,几米开外一个坐在三轮车上的男人笑着向我招手.见我有些迟疑,他跳下三轮车说:“过来看看,芝麻干净的嘿(很),酱香的嘿(很),尝尝,保准你一尝就忘不了.”说着,他就盛了一勺芝麻,隔那么远的距离让我看.我不好意思不理会这样的热情,就走了过去.我没尝芝麻,但看起来很干净,味道似乎也不错,就说:“那来一瓶吧.”  相似文献   

12.
1982年夏天,我70岁的岳父得了食道癌,检查确诊的当天晚上我就去看他老人家。他见到我来了,主动对我说:“年轻的时候在上海做生意,喜欢吃热的东西,一不小心把食管烫坏了,因此落了个疤,这次手术就是要切除它。”其实他已经知道整个病情,他这样说是让所有的人不要挂牵,特别是不能让我的岳母挂念。  相似文献   

13.
我父亲是厨师,对做饭很有“研究”.这不光体现在他的业务水平上,就连做家常便饭,他也有独道见解:在家里做饭不能像在饭馆,一没有原料,二没有时间,三受经济条件的限制较大.所以,做家饭随意性很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什么就吃什么”.但“大路  相似文献   

14.
黄昏后,一对相约的恋人在食品亭买饮料,女友指着要那种三角形包装的“蕈汁”饮料,男友就请售货员拿“那个”,我知道他不熟悉蕈汁的“蕈”字读音.这不怪他,因为这个字不常用,我也曾读错过.  相似文献   

15.
一次开会时,我拿着几份报表找张总签字.他看了看我用笔填写的部分,开玩笑说:“作为一个部门主管,你这字可真有点拿不出手啊!”我顿时羞得满脸通红,工作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有人这样直接批评我的字呢.此后,我总是躲着张总,担心他再“故意找茬”.不过,像张总这样“直率”的人并不少见.我干之前的一份工作时,一天,我穿了一套浅灰色套装上班,行政部的大姐看见我竟然说:“你穿这个颜色的套装就像郊区的老大姐哦.”一旁的同事哄然大笑,我顿觉颜面扫地,之后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打拼了十多年,我换过很多工作.每一次都是满怀希望投入其中,但最后因为感觉融入不了环境而选择辞职.一来二去,我就成了传说中的“跳跳族”.  相似文献   

16.
一天,我和一个朋友在看电视.当造型师李大齐出现在节目中时,朋友感慨:幸好周迅没成李夫人,否则她哪还能遇上高圣远这位青年才俊.我回答:“李大齐也没什么不好,周迅看上过他,就证明他某方面很优秀.”朋友用电影《后会无期》里的经典台词反驳我:“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言外之意,朋友认为,当初周迅之所以那么高调、霸道地宣称“这个男人我嫁定了”,是因为她并没有那么爱李大齐,充其量不过是喜欢,正因如此,两人最终“后会无期”.  相似文献   

17.
陈悦 《美食》2007,(4):68-68
对于印度人来说,咖喱不仅是一种食物。还是可以带到他乡的“信物”。我有一位印度朋友在上海做生意,他每次来中国前,都要采购大量咖喱粉和咖喱食品。我对此很不解,便问他:“超市什么都有,你还带这些东西干什么?”“当然有必要了.我们印度人可以不吃饭。但不可以不吃咖喱。”他不假思索地说出了“空运”咖喱的理由。  相似文献   

18.
每天早上,我催儿子铁锤起床吃饭,等他慢吞吞地穿衣,慢吞吞地洗漱,慢吞吞地吃饭,再慢吞吞地上学校……这几乎成了我们家每日必上演的剧情.铁锤已经7岁了,可做什么都是磨磨蹭蹭的,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铁锤爸跟我一样着急,但他认为孩子“超磨”是被我惯的,要是严格控制他的时间,让他有紧张感、学会专注,他就不会这么磨蹭了.我觉得有道理,打算试一试,让他变“超磨”为“超速”.  相似文献   

19.
“110”趣事     
旭林 《饮食科学》2005,(12):44-44
谁都知道“110”是紧急报警电话,可我说的“110”是一个人的外号。这个人名叫林虎,是我的一位朋友,他个头1.70米,体重竟达220 斤,等于110公斤,因此被大伙戏称“110”。听林虎说,他出生时就胖,乳名便叫“肉墩”,从刚会吃饭起就爱吃肉。在他的童年时代,庄户人家的日  相似文献   

20.
馋茶     
我的上海外公非常喜欢喝茶,上海人把喝茶说成“吃茶”,也许很多地方的方言都把喝茶叫作“吃茶”,听起来一方面感到亲切,另外有一层市井中的朴素之感。外公吃茶一天早中晚总要泡上三遍,茶泡得多而且浓。小时候的大热天,我从外面玩了一身汗地跑回家,嚷着要喝水。外公认真地端来他的茶杯给我喝,我喝了几口后,苦得差点想把自己的舌头吐掉。我从小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