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蓝色缎五彩绣十二团窠人物纹广袖女袄,小立领、大襟右衽、平袖、袖长及腕、袖口宽大。衣长92.7厘米,两袖通长140.5厘米,袖口宽50厘米,衣身底摆宽91厘米,左右开裾高23.5厘米,裾首及大襟处饰如意云头。  相似文献   

2.
正馆藏编号MFB004571晚清汉族浅紫缎镶托领蝴蝶结盘扣女袄,圆领,大襟右衽,衣长96.5厘米,平阔袖,通袖长149厘米,袖长及腕,袖口宽37.5厘米,衣身左右开裾高28厘米。全身素缎蝴蝶结盘扣共5组。浅紫色素缎为面,靛青色素绸为里。衣身无刺绣纹样、仅在领口、大襟、袖肘等缘饰处由多条黑素缎镶边及浅粉、绿色嵌边组合镶嵌装饰而成,也印证了"少即是多,简亦是繁"的装饰原理。  相似文献   

3.
<正>清末汉族蓝白条提花绸福寿纹堆绫饰边女袄,圆领,大襟右祍,衣长95.2厘米,平窄袖,袖长及腕,两袖通长151.5厘米,袖口宽20厘米,衣身底摆宽86.5厘米,左右开裾高21.5厘米,裾首及大襟处装饰大朵如意云头,寓意吉祥。全身黑素缎盘扣6组,蓝白条提花绸为面,浅洋红  相似文献   

4.
<正>馆藏编号MFB003985五彩花蝶纹暗花绸鱼鳞褶月华马面裙,裙长94厘米,裙腰围度123厘米,前后马面宽各23厘米。白色棉布腰头,粉、绿、橙、紫、黄五色暗花绸拼缝成裙胁,裙胁上饰鱼鳞细褶,褶宽近1厘米,用丝线1.5厘米针距钉缝。马面以紫色花蝶纹暗花绸做底,从内到外依次镶绿地花蝶纹宽绦边、黑素缎宽镶边、黑素缎细绲边。前后马面中下部黑缎镶边上装饰挖云与  相似文献   

5.
技术讲堂     
《中国制衣》2012,(11):60-60
男式冬季高档绗棉休闲上衣制作工艺工艺要求及需要准备面辅料1.明线:150D/3股丝线明线3厘米10-12针,暗线3厘米12-13针。双明线0 .1~0.6。腰兜盖、底摆、袖口滚边0.6cm。其他单明线0.6cm。2.大身:门襟5粒明四眼扣,门襟明线宽6cm。  相似文献   

6.
<正>道士法衣,又称法服,是高功道士在举行科仪,祀典、醮会、道场等重大场合穿用的最隆重、正式的礼服。民族服饰博物馆藏编号为MFB001354清晚砖红缎平金绣道士法衣,形制为一片长240厘米、宽145厘米的矩形衣片,矩形一侧居中开口做领、襟,衣片对折后披挂在肩部,下长至小腿或脚踝,无袖披,袖长随身,形成这种直领、对襟、敞袖、散摆的着装模式。砖红色素缎为面,浅黄色暗花绸为里,边饰由内至外依次是黄色暗花绸缎镶边,黑色盘金绣绸缎镶边,在刺绣工艺上,这件法衣衣身及边饰用金、  相似文献   

7.
正馆藏编号MFB009778晚清汉族红色暗花绸平金彩绣团龙凤婴戏纹女袍,衣长105.5厘米,通袖长180厘米。其形制为圆领,领口于右肩处盘扣系结。大襟右衽,衣襟与衣身在腋下系带系结,平袖端,袖身肥大,袖口开阔,袖长及腕。红色暗花绸面料,深松绿素绸为里。女袍通身绣万字四合如意间花草纹,如意纹由四条S捻品绿色丝线并排后,按照预先设计好的花样盘绕出花型,再用同色针线每两股钉缝而成,作四方连续几何状铺满底布,寓意四合天下、平安如意。四合如意纹饰之  相似文献   

8.
清末民初时期,女装重装饰,到了晚清时期,女装的装饰达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地步,其明显的特点是轮廓装饰线比较鲜明。主要是领圈、门襟、袖口、上衣底摆、开衩处、裙下摆等处的装饰图案线条都有强烈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编号:MFB000513民族:汉族年代:清末民初图文整理:高丹丹馆藏编号MFB000513黑缎打籽绣暗八仙纹荷包,长13.8厘米,宽8.4厘米,黑素缎为面,棕色棉布为底,袋口缀蓝色磬结挂饰。荷包正面五彩丝线打籽绣暗八仙禽鸟纹,打籽边缘辅以白色绞线绣来强调纹样外轮廓,荷包及袋盖边缘锁边绣蓝白色几何纹,以增强牢固度与装饰性。"暗八仙"是道教传说中八位仙人的法器,  相似文献   

10.
高丹丹 《艺术设计研究》2020,(2):F0002-F0002
馆藏编号MFB000513黑缎打籽绣暗八仙纹荷包,长13.8厘米,宽8.4厘米,黑素缎为面,棕色棉布为底,袋口缀蓝色磬结挂饰。荷包正面五彩丝线打籽绣暗八仙禽鸟纹,打籽边缘辅以白色绞线绣来强调纹样外轮廓,荷包及袋盖边缘锁边绣蓝白色几何纹,以增强牢固度与装饰性。  相似文献   

11.
问与答     
朱善长 《印染》2008,34(8):55
问:为什么成衣染色的领袋袖门襟和腰头得色浅?答:近年来,成衣染色口趋增多,主要以针织和休闲服饰为主。但成衣的领、袋、袖、门襟及腰头得色往住比大身浅。这是为便于缝制,又需保持其外观挺括美观,常在领、袋、袖口和门襟等处粘贴一层衬头,并经过熨烫,使之合二为一而平整挺括。  相似文献   

12.
<正>桃红色纳纱双龙团花挽袖单氅衣总账号:MFB001704满族/芝麻纱/115cm×135cm氅衣,女子便服,罩于衣服外,用以遮风寒。又见记载于明刘若愚《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氅衣,有如道袍袖者,近年陋制也。旧制原不缝袖,故名日氅也,彩素不拘。"馆藏的这件氅衣圆领,大襟右衽,平袖,直身式袍,挽袖作折叠状,袖长及肘,身长掩足,左右开裾至腋下,镶饰如意云头,全身缀镀金錾  相似文献   

13.
在保留传统中山装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设计出具有可脱卸式衣领、门襟与袖口的新款中山装婚礼服,并融入喜庆、吉祥的主题元素。重点研究了新款中山装婚礼服的制图依据与具体参数,以及可脱卸式衣领、门襟与袖口等部件的结构制版参数与缝制工艺。提出利用刺绣、珠绣、贝绣等工艺对衣领、门襟和袖口进行适当装饰。设计的中山装婚礼服款式新颖、功能多变、穿着舒适,更适于传统婚礼场合穿着,从而为中山装的创新设计在婚礼服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益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研究近代中原地区大襟形制服装门襟的设计和制成原理,文章通过对中原工学院服饰文化中心馆藏服装实物的观察、测量、数据分析和结构复原,总结出大襟形制服装门襟的结构特征。研究表明:门襟是集服装闭合功能、衣缘毛边装饰和结构裁剪方式于一体的综合性设计;门襟独裁、门襟与左衣身连裁和门襟与前后片连裁三种结构设计方法,是产生"找袖"形制、"无找袖"形制、宽接袖、窄接袖结构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里襟部分拼接、宽度不一结构的主要因素。因此,研究对于传统中式服装文化体系的丰富、完善及在当代中式服装的设计和制作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丝绸》2015,(4)
通过对江南大学传习馆内收藏的近代民间长袍的观察和测量,以及对中式传统服装制作工艺传人的走访,结合相关的研究成果,对民间长袍的形制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结构进行了复原。研究得出:近代民间长袍的形制主要是立领、右衽、找袖或无找袖、收腰或无收腰、两侧开衩、直摆或圆摆、前后片有破缝;具有通袖长"宁长勿短"的特点、里襟与后片为一整体和独立里襟的两种里襟结构设计方法等。因此,对近代民间长袍研究体系的完善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鑫鑫  马亮  王云仪 《丝绸》2024,(5):87-93
为探究开口设计对防寒服隔热性能的影响程度,文章对门襟、袖口及领口三个主要的服装开口进行排列组合,通过暖体假人实验探究不同环境温度下、不同开口设计对防寒服隔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开口的优化设计均对防寒服总热阻有显著影响(p<0.05),其影响程度为领口>袖口>门襟,同时温度会影响三种开口设计对服装隔热性能的提升效果;5℃时服装总热阻最大提升率达7.20%,-10℃时同款防寒服总热阻仅提升5.27%。门襟设计对上臂、下胸及后腰部位的服装隔热性能提升明显,局部服装热阻变化率达6%;环境温度5℃下袖口束紧设计可将手部及下臂部位的服装局部热阻提升7.00%;领口束紧设计可将下胸、腹部、后背、后腰部位的服装局部热阻提升10.00%。研究结果可为防寒服的开口结构设计提供量化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从近些年男装流行趋势中,可发现男式衬衣的变化往往是衣领、袖口、门襟等局部的微妙变化。领子作为视觉的中心点,显得更重要。  相似文献   

18.
高丹丹 《艺术设计研究》2020,(2):F0003-F0003
馆藏编号MFB000383黑缎三蓝打籽绣福寿纹荷包,长15.5厘米,宽9厘米,黑素缎为面,月白色暗花绸为底,棉布为里,袋口挂饰已失。荷包正面三蓝打籽绣福寿花卉纹样,三蓝绣线色调统一、过度柔和,籽与籽排列均匀有序、大小一致,荷包整体装饰格调清新雅致。  相似文献   

19.
徐玉梅 《纺织学报》2018,39(10):110-114
针对男衬衫袖口部件中传统袖头长度制图方法不能与袖口尺寸完全匹配和袖衩制作工艺流程复杂且外观不平整美观等问题,对常见的4 种传统袖头长度制图方法和宝剑头袖衩工艺流程进行分析,借鉴开袋工艺制作先缝后剪的方法,进行袖衩工艺流程的优化设计,提出袖衩工艺的新方法,分别制作了不同宽度的袖衩,认为新的袖头长度计算方法应为袖口净尺寸与门襟袖衩宽之和较为合理。优化后的袖衩工艺方法和袖头制图方法提高了男衬衫袖口缝制的生产效率与外观平整度,同时该袖衩工艺和袖头制图方法也可应用到服装的其他部位,有助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0.
正编号:MFB000383民族:汉族年代:清末民初图文整理:高丹丹馆藏编号MFB000383黑缎三蓝打籽绣福寿纹荷包,长15.5厘米,宽9厘米,黑素缎为面,月白色暗花绸为底,棉布为里,袋口挂饰已失。荷包正面三蓝打籽绣福寿花卉纹样,三蓝绣线色调统一、过度柔和,籽与籽排列均匀有序、大小一致,荷包整体装饰格调清新雅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