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塔中油田某区奥陶系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以油气地球化学为主线,运用全烃地球化学的方法,对天然气的组成与碳同位素、油的轻烃及中分子量烃、生物标志化合物展开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芳烃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芳烃化合物是原油中重要的组分,在判识原油生源环境和成熟度方面应用广泛.塔河油田主体区奥陶系原油遭受过强烈的生物降解作用,常用的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往往不能正确反映原油成熟度、运移等信息,芳烃化合物能有效抵制生物降解作用,可更好地反映这些地质信息.通过芳烃GC-MS分析,表明塔河奥陶系原油具有高萘、高菲、高硫芴、低氧芴、低联苯等特点,均来自同一油源,生烃母质属还原-强还原环境.烷基萘指数、二苯并噻吩和三芳甾烷等成熟度指标表明,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成熟度由西向东、由北向南不断增高,反映出奥陶系油气主要来自沙雅隆起东南部的满加尔坳陷.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白云岩岩相与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应用岩心观察和岩石薄片鉴定方法,确定了白云岩岩相类型;根据元素地球化学实验数据,确定了各类白云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白云岩可以划分出四种岩相类型,即云斑构造含灰或灰云岩、细-粉晶残余颗粒白云岩、中-粗晶残余砾屑白云岩、中-细晶硅质白云岩;各类白云岩具有特征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活跃回流渗透及隐伏回流渗透白云化作用是奥陶系白云岩的主要成岩作用;白云岩储层主要形成于酸性地层水的埋藏溶蚀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白云岩岩相与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是开展白云岩及其储层成因研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奥陶系鹰三段是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的主力储集层段,但硅质岩发育,导致储层变差。镜下观察揭示研究区硅质岩主要为残余结构硅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硅质岩在Al—Fe—Mn三角图中位于热液沉积区域,且Al/(Fe+Mn+Al)值、(Fe+Mn)/Ti值、Y/Ho—Th/U关系、ΣREE值、LREE/HREE值、δCe值及δEu值均与热液成因的硅质岩地球化学指标相吻合;同时Si同位素、O同位素及其相关关系与交代成因的硅质岩和成岩石英的地球化学指标相吻合。以上特征表明,研究区硅质岩为成岩后的热液交代成因。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研究区早加里东期发育断穿基底的NE向断裂,为热液流体提供了运移通道。二叠纪末期,塔里木盆地发生大规模的火山活动,为碳酸盐岩的硅化提供了热液和硅质来源。硅质热液沿NE向断裂及其伴生裂缝广泛进入鹰三段与碳酸盐岩发生反应,硅质热液交代碳酸盐岩沉积物并沉淀形成硅质岩。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地区奥陶系超深层油气藏相态分布复杂, 轻质油藏、挥发油藏、凝析油气藏和干气藏并存。根据天然气组分、组分碳氢同位素以及天然气轻烃等分析数据,研究了顺北地区奥陶系超深层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并与顺托、顺南、古隆、古城地区奥陶系天然气成因进行了对比。顺北地区奥陶系超深层天然气干燥系数低, 绝大多数天然气干燥系数分布范围在0.52~0.88之间, 天然气为湿气。天然气普遍含有微量的H2S, 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值偏低,分布范围为-49.6‰~-44.7‰, 乙烷碳同位素值分布范围为-39.3‰~-32.5‰。天然气碳、氢同位素均具有正序系列。天然气轻烃甲基环己烷指数小于35%, C5-C7轻烃组成以正构烷烃和异构烷烃为主。顺托果勒地区奥陶系天然气均为油型气, 顺北地区奥陶系天然气以干酪根裂解气为主, 混有原油裂解早期阶段形成的湿气; 而顺托、顺南、古隆、古城地区奥陶系天然气为原油裂解气。2种不同成因的裂解气具有相同的气源岩——寒武系, 不同类型天然气的分布与不同地区奥陶系经历的最高古地温和(或)现今地温密不可分, 顺北地区奥陶系T74界面经历的最高古地温、现今地温分布范围分别在170~180 ℃、150~160 ℃之间, 低于顺托和顺南地区奥陶系T74界面经历的最高古地温和现今地温, 未达到原油大量裂解温度, 因而顺北地区奥陶系保存有轻质油藏和挥发油藏, 天然气以干酪根裂解气为主,而由顺托、顺南、古隆、古城地区,现今地温和(或)古地温高, 导致原油大规模裂解, 使得奥陶系油气藏由凝析油气藏至干气藏变化,天然气为原油裂解气。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北部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天然气组份、碳同位素及伴生凝析油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北部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类型。并利用碳同位素特征和天然气运移指数(△R3)对该区天然气气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奥陶系原油成因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玉北地区鹰山组原油为低凝固点、含硫、高蜡的中质油,饱和烃色谱正构烷烃分布完整,但色谱基线出现不同程度抬升,且原油非烃和沥青质碳同位素偏轻,族组分碳同位素发生倒转,表明该区原油经历了至少2期成藏过程,早期充注原油遭受生物降解作用后又与后期充注的高成熟原油相混合.地化分析主要表现为后期充注原油特征:弱植烷优势(Pr/Ph≤1.0),较高含量的伽马蜡烷(G/C30藿烷为0.24~0.4)及C35升藿烷/C34升藿烷>1.0的"翘尾巴式"特征,表明后期原油主要来源于还原—强还原生烃环境;正庚烷含量为46.47%~48.57%,C23-三环萜烷优势,较高的三环萜烷/藿烷,指示其生油母质为菌藻类;较高的庚烷值及四甲基萘指数表明原油处于高成熟演化阶段,推测来源于寒武系烃源岩.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地区石炭系油藏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对塔里木盆地麦盖提地区石炭系油藏中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流体包裹体分析表明,天然气主要是高-过成熟的海相腐泥型气,巴什托地区天然气主要是高成熟的油田伴生气,和田河气田气则是过成熟的干酪根裂解气与原油裂解气的混合。巴什托地区原油主要是演化程度高的低硫、低蜡的轻质油;原油至少有两期充注,保存条件较好;油-源对比显示原油主要来源于寒武系,而与石炭系烃源岩无成因联系。巴什托油气藏主要有两大成藏期:一期是海西晚期,油气藏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另一期是喜马拉雅期,以形成次生凝析油气为主。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由于存在多期次原油充注导致其成因至今无法得到很好地解释。应用地球化学手段对塔河油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结果显示: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沉积于海相沉积环境,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正构烷烃分布较完整、具有UCM鼓包、普遍存在25?降藿烷、伽马蜡烷含量低,C29藿烷丰度高、规则甾烷呈现C29>C27>C28分布、规则甾烷αββ构型丰度高于ααα构型等特征,表明塔河油田原油遭受过较强程度的微生物降解作用,存在至少2个期次的原油充注。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层序聚类分析(HCA)方法对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进行分析,将塔河油田原油分为3类:I类原油具有三环萜烷/五环萜烷、Ts/17αC30藿烷、重排甾烷/规则甾烷、C31/C32藿烷、C29/C30藿烷、C24/C23三环萜烷、C20+19/C23+24三环萜烷、Ts/Tm高,Ph/nC18低,正构烷烃分布完整,呈现出多期充注特征,但主要表现出早期生物降解原油的特征,早期生物降解原油的贡献高于后期充注正常原油的贡献;II类原油的nC21-/nC22+值最低,部分样品正构烷烃缺失,UCM鼓包明显,主要代表早期经历过强烈微生物降解的原油; III类原油nC21-/nC22+、αβC31?22S/(22S+22R)、C24四环/(C24四环+C26三环)值最高,正构烷烃受热成熟度的影响最大,高碳数正构烷烃大量热裂解导致低碳数正构烷烃相对富集,代表混合原油但正常原油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奥陶系风化壳缝洞充填物的观察与分析,识别出3类不同的充填物:流水机械充填物、化学淀积物及重力垮塌堆积物。对其与基岩化学组分、微量元素对比研究,表明不同充填物形成时流体性质和古水文环境不同,其元素的迁移、富集和分馏效应也不同。因此可以利用充填物化学组分和微量元素的迁移、富集特征,来判别轮南地区古风化壳缝洞充填过程中流体性质和古水文环境。经分析,发现3类充填环境:渗流—活跃潜流带的氧化性活跃淡水环境、静滞潜流淡水环境及浅埋藏压释水热水环境,为古岩溶储层预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原油物理性质、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合钻井、生产、温压测试等资料对顺北1号断裂带中下奥陶统油气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顺北1号断裂带油藏为高气油比的未饱和挥发性油藏,形成于偏强还原沉积环境;属于以藻类为母质的腐泥型,干酪根为Ⅰ型。生成的海相原油处于高演化成熟阶段,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与玉尔吐斯黑色页岩具有较好的相似性,来源于寒武系烃源岩;油气以垂向运移为主,断裂是主要的运移通道。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三台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准噶尔盆地东部三台地区(含北三台南段和吉木萨尔凹陷及其南缘)原油的轻烃对比星图,原油饱和烃m(Pr)/m(Ph)值、β-胡萝卜烷含量特征,三类规则甾烷的组成、妊甾烷的含量特征及其成熟度指标,三、四环萜烷和γ-蜡烷的组成特征,以及应用原油二环倍半萜的重排补身烷与8β(H)-补身烷的比值及4,4,8,8,9-五甲基+氢化萘(PMDHN)与4,4,8,9,9-PMDHN的比值和C_(30)藿烷及菲、甲基菲化合物等的组成可将本区原油从成因上分为3类,第1类源于中二叠统平地泉组-芦草沟组烃源岩,为本区的主体原油;第2类则源于侏罗系烃源岩;第3类源于石炭系巴塔玛依内山组烃源岩。源于二叠系的原油其油源区从东到西分别为吉木萨尔凹陷、天山山前凹陷和阜康凹陷,侏罗系原油则主要源于阜康凹陷的侏罗系烃源岩,而源于石炭系的原油其油源区在工区内部。  相似文献   

13.
新疆塔里木盆地北部原油运移地球化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提出的6个新的原油轻烃指纹运移参数以及轻重烃、生物标志物等其它运移参数,应用于塔北地区原油运移地球化学效应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海西晚期生成的油气在运移指标上都反映与奥陶系源岩有关,应是沿着海西不整合面大规模由阿瓦提和满加尔坳陷的油源区向北侧向运移到沙雅隆起的产物。而喜山期生成的油气其运移指标不仅反映与奥陶系源岩有关,也与三叠-侏罗系源岩有一定关系。它也能接受北面库车坳陷向南侧向运移的陆相油气。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乌什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乌什凹陷乌参1井、神木1井和神木2井的相继突破,揭示了该区具有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通过饱和烃和轻烃气相色谱对乌什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与塔里木盆地典型的陆相原油和湖(海)相原油进行了对比。神木2井和乌参1井原油Pr/Ph值分别为2.35和3.53,表现出典型的煤成烃特征。乌什凹陷原油具有相对较高的芳烃(苯和甲苯)、甲基环己烷和环己烷含量,而环戊烷和无环烃类相对含量较低,说明陆源有机质贡献较大。乌什凹陷原油庚烷指数介于25.0%~27.6%之间,异庚烷指数介于2.5%~2.7%之间,处在高成熟早期阶段。乌什凹陷原油未经历水洗和生物降解作用,但发生了较为明显的蒸发分馏作用,导致轻烃组分中芳烃含量增加,而正构烷烃含量减少。通过OCSD—C7轻烃星状图和C7轻烃系统三角图分析,乌什凹陷原油和迪那2气田凝析油同属于陆相原油,来源于腐殖型有机质,和克拉苏构造带及塔中1气田来源于腐泥型有机质的湖(海)相原油存在明显差别。综合上述分析,乌什凹陷原油主要为来自于侏罗系煤系烃源岩的煤成油。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成因是该地区油气勘探研究的关键问题。通过分析玉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方解石的充填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探讨了影响储层发育的流体期次、性质和作用类型。该区奥陶系缝洞充填方解石样品的稀土配分曲线呈现淡水和海水2种流体特征,由东向西分布的井中样品锶同位素比值逐渐减小,且高角度缝方解石的锶同位素值明显高于孔洞和水平缝洞方解石中的,显示了不同区域、不同产状样品中流体性质的差异。因此,玉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成岩系统具有一定开放性,由东向西淡水改造的程度逐渐减弱,这与加里东中期—海西早期东强西弱的构造活动特征相吻合,断裂活动强度影响了流体对储层的改造过程。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期盆地中西部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为台地相沉积,其有机质丰度较低,但演化程度较高。通过对5口井25块碳酸盐岩样品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发现;在评价碳酸盐岩烃源岩有机质丰 度时,有机碳含量是一个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塔北地区油气产出特点及成因机制,详细探讨了常规原油分布的控制因素,指出常规原油主要受成藏时间、油气源区、运用条件、保存条件和构造条件等因素控制,它们的共同作用和影响决定了常规原油在区域上的分布.在诸多控制因素中,尤以源区源岩热演化程度以及成藏时及其后的保存条件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林镇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镇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油气勘探新区,近几年在该地区发现了延长组上部和延安组下部的复合油藏。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林镇地区原油样品和区域内烃源岩样品进行系统采集和GC-MS分析,研究了原油和烃源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组成和分布特征,探讨了延安组延6、延8、延9和延长组长3等油层组原油的成因;油源对比研究表明该地区延安组与延长组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均与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烃源岩具有亲缘关系,说明原油主要来源于长7烃源岩。这些研究成果为林镇地区石油勘探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东濮凹陷邢庄地区原油和储层抽提物的GC和GC-MS检测,探讨了该区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邢庄地区原油具有正构烷烃奇偶优势和较低甾、萜烷异构体比值,属于典型的低熟原油.该区原油具有较低的姥鲛烷/植烷比值和较高的伽马蜡烷含量,反映了其生烃母质形成于半咸水-咸水的还原环境,而相对较高的C27/C29αααR规则甾烷比值则揭示了原油母源的物源输入以水生生物为主.  相似文献   

20.
油源对比是油气成藏机理研究及成藏模式分析的基础工作之一。为进一步认识大港油田唐家河地区的勘探前景,开展了唐家河地区中浅层原油及中深层烃源岩的有机地化特征研究,并进行了系统的原油与原油、原油与烃源岩对比,明确了唐家河地区中浅层各层系原油来源于深层沙三段及沙二段烃源岩,而沙一段和东营组的烃源岩贡献不大。认为唐家河地区沙三段烃源岩是该区油气的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