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李振燊  黄莹 《城市建筑》2022,(12):66-71
后工业景观源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工业革命背景下的工业美学意识觉醒,以及相应的工业遗产保护的更新实践。其意义不仅在于对工业时代遗址及其构筑物的改造和利用,更在于唤起人们对文脉传承和环境保护的关注,如城市工业历史的传承、场所记忆的保留、生态环境的修复。解析上海杨浦滨江南段的滨水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实践,从城市文脉的发掘、工业元素的演绎、技术和工艺的创新诠释了后工业景观设计语言,对重大文化艺术事件的引入起到了绝佳的城市触媒效应,促进了滨水工业地带的转型和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2.
"十三五"期间,上海市重点实施,稳步推进绿道建设,预计到2020年将建成1 000 km。硬质景观是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形成游径系统、标识系统和配套服务设施。通过对上海黄浦江滨江公共空间东岸贯通项目的考察,分析了城市绿道硬质景观建设的基本情况,总结了建设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3.
城市公共空间的特色塑造与规划引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伦亮 《规划师》2007,23(4):5-9
公共空间既是城市功能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连接城市各功能区的重要纽带.对比欧洲城市在公共空间的历史文化氛围塑造、系统化建设、空间尺度及人性化设计等方面所进行的努力,我国城市应重点加强公共空间的系统化建设、公共空间历史文化氛围的传承与塑造、公共空间的合理尺度研究及人性化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上海城市规划》2011,(2):58-61
徐汇滨江商务中心区位于黄浦江南延伸段西岸,用地面积约1.4平方公里。规划结合黄浦江两岸地区综合开发、龙华机场的功能调整,统筹完善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体系,提高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地区价值。  相似文献   

5.
沈琪 《安徽建筑》2007,14(4):53-54
城市的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形体环境中最易识别、最能为城市带来活力的空间,塑造特色的开放空间可增强它的识别性,也能为空间本身带来吸引力。  相似文献   

6.
秦曙  章明  羊青园 《建筑技艺》2021,27(10):90-94
结合杨浦滨江明华糖厂改造的设计历程,引入透明性的概念,探讨将历史遗存各阶段的时空记忆与当下情景通过多重交叠、融合渗透的方式进行呈现的可能,并尝试将"透明性"的概念向城市更新领域拓展.  相似文献   

7.
以宁波市滨江大道景观建设为例,探讨滨江景观营造中所强调的绿色生态、以人为本、亲水空间、场地固有文化的挖掘与展示、景观与防洪的结合等手法,并描述各手法应用于宁波市滨江大道景观建设的实例,从自然、生态、运动、休闲及活力等方面对景观实例进行分析,打造亲水宜人、景观优美、环境舒适、健康活力的生态综合型滨江景观休闲带。  相似文献   

8.
从健康视角出发,梳理公共开放空间与大众康体活动的关联因素,并以成都市青龙湖绿道为例进行调研,对绿道内活动群体的人口属性和活动方式进行研究,分析绿道对城市公民进行康体活动的影响,最后选取线性景观设计的方法并结合线性特点,探讨城市线性空间中更吸引全民健身的景观设计,为当下的实践活动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韦峰  黄向球 《中州建设》2008,(18):52-52
“城市的精华在于空”。这里的“空”,主要是指城市形体环境的公共空间和城市建筑实体的半公共空间。这是城市中最易识别、最易记忆、最具活力的部分,是城市的魅力所在。城市的公共空间和半公共空间分布广、容量大、对城市环境质量和景观特色的塑造有不可低估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浦江两岸的滨江空间是上海城市最具代表性的公共空间。近年来,浦江两岸地区的开发建设以“还江于民”为原则,力求将黄浦江滨江地区塑造为城市生活的核心区域。在此过程中,滨江公共空间的营造和环境品质的提升至关重要。滨江空间建设的首要之举,便是确保其公共开放、空间贯通连续。本文针对这一要求展开了研究,探讨了实现滨江空间贯通的规划设计策略,为贯通的实施提供了理论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1.
黄浦江滨江的贯通及其公共艺术空间的发展,为公众与艺术拉近距离提供了契机,但公共艺术空间设计的人本目标体系还比较欠缺。为探究类似城市滨水公共艺术空间设计的人本目标,本文通过设计师访谈和文献研究,总结归纳滨水公共艺术空间设计的基本价值目标,并以此为基础梳理主要设计价值倾向与设计表征。研究中选取具有代表性艺术特征的上海杨浦与徐汇滨江绿地中的6个空间样点,应用问卷法进行滨水景观空间设计感知的公众偏好调研,得出不同设计意图的感知状况,以及其公众感知偏向性,探究设计目标和手法对设计意图传达的作用,以期为城市滨水公共艺术空间设计提供人本目标导向与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2.
存量规划时代,各城市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供给不足,以及城市公共开放空间项目难以落实等问题。通过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属性及空间构成进行分析,提出以城市更新为切入点,并进一步探讨城市更新中公共开放空间营造的动力机制、目标导向、政策及实施机制,为存量规划时代增加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供给提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3.
金锋淑  赵通 《建筑知识》2013,(11):104-104
本文针对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公共空间在小城镇建设中现存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小城镇公共空间特有的构成因素。对不同层次的规划控制引导、公共空间的内涵塑造以及人性化需求等方面总结小城镇公共空间的规划途径,确保公共空间的规划能够达到其发展目标与规划理念的充分发挥,引导小城镇的合理发展,并在建设中协调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与民风民俗,更好地体现公共空间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方法初探——以深圳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晓春  司马晓  洪涛 《规划师》2008,24(6):24-27
<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强调作为公共物品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应在实现"公平"的基础上体现"活力".规划结合深圳市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界定了公共开放空间的内涵,确定将人均公共开放空间面积和步行可达范围覆盖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保障足够的公共开放空间面积和数量、提高公共开放空间周边用地的功能复合性等具体手段,并建议加强政府实施监督和管理,以有效实现"公平"与"活力".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新型城镇化和公共安全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中防卫性相关研究进展。提出了由于恐怖主义袭击、城市交通意外以及实践中的若干问题,防卫性景观设计研究迫在眉睫。结合国际先进经验,讨论了防卫性景观设计的原则、对象和策略,并从区域分析、风险识别与评估、安全半径估算、设计手段等方面论述了防卫性景观的设计要点。希望能启发风景园林行业对公共安全的思考,更好地承担风景园林行业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6.
陈跃中 《中国园林》2022,38(2):54-59
基于城市河流从传统交通运输功能到生态与休闲功能的转变,分析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在城市生态系统与城市公共空间2个层面的价值与面临的挑战.针对遂宁城市更新背景下滨水公共空间的新需求,对遂宁南滨江公园提出"一个慢行系统、两个景观界面、多通廊多入口"的规划设计策略.在城市段进行大坝改造,丰富慢行系统,塑造台地花园;在湿地段进行低成...  相似文献   

17.
赵阿宝  汤世才 《山西建筑》2010,36(11):38-40
通过具体的居民生活状态的分析,在景观元素之外,以实用为原则,探讨公共空间重建的可能性,提出适宜的小区公共空间模式;同时,基于建立良好的公共空间以及交往机制的出发点,提倡一定数量的固定居住人口和居住人群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8.
王坚 《山西建筑》2009,35(21):30-31
从公共空间的概念入手,讲述了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过程,总结和归纳了“以人为本”理念下城市公共空间和居住区公共空间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以使公共空间的设计达到安全、舒适、愉悦的目的,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章明  陈波  鞠曦 《风景园林》2023,30(6):20-26
【目的】上海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再生的设计实践将设计者对后工业时代社会特征、经济特征、人文特征的思考融入丰富的工业遗存物质基底。选取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再生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出其作为后工业时代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的空间生产特征。【方法】选取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为分析视角,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验证上海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更新的空间生产特征。【结果】上海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再生符合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通常特征,并具有后工业时代城市更新的独特性。【结论】空间生产视角下的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有3个显著的特征:1)其空间实践本质上是后工业时代城市更新对工业时代时空秩序的重塑,实现了从被自然、工业所支配的空间向被生活、公共所取用的空间的转变;2)其空间表象体现为确定性与非确定的共生,即确定性的工业文脉、功能诉求、环境禀赋与非确定性的空间体验、建构原则、生态介入的共生;3)其表征性空间则体现为对日常性的回归,它以先天的微观地理优势与城市脉络关联,作为后工业时代上海社会结构调整与空间生产模式的有机补充,成为城市空间正义新的载体。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严寒城市的居民进行冬季公共开放空间景观使用的问卷调查,运用SPSS20.0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严寒城市居民冬季参与户外活动的7个影响因子,分别为外部环境因子、文化活动因子、人群特征因子、美景度因子、空间形态因子、内部舒适度因子、设施完善度因子。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影响因子提出严寒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冬季景观设计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