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移动互联网逐步普及和金融系统化 改革的双重影响下,传统城市更新的空间再 生产发生转变。研究旨在揭示流量驱动下城 市更新新范式的空间生产逻辑,解释资本在 该过程中的内在循环机制。基于相关文献研 究和对空间生产理论的演绎,提出流量取代 容量成为城市更新的核心目标,市场估值取 代资产价值成为城市更新中资本盈利的核心 手段,新范式下的城市更新呈现出以场所精 神吸引流量、以内容运营创造流量、以快闪 营销维持流量的特征;选取上海市愚园路的 更新实践作为案例,通过对更新过程中流量 运营的策略研究,对流量驱动下的城市更新 新范式的空间生产逻辑进行印证,并进一步 展望流量驱动下的城市更新未来实践和理论 研究的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建设已经进入一个以快速发展与结构性调整并行互动为特征的城市化中后期阶段.城市社会经济已进入产业布局、类型、结构的重构和转型的实质性实施阶段,如何在新的发展条件下进行城市中心的功能与结构调整成为当前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主题.以常州旧城中心区为例,就中心地区功能转型、土地资源再生和旧城整体机能提升等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3.
孙志敏 《山西建筑》2006,32(21):17-18
通过对大连市城市中心区的建筑设计思考,提出关于城市中心区空间形态的一种具体的设计方法,并阐明这一方法的实际运用,为大连城市中心区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分析、建议,以供决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慢行交通复兴浪潮日益显著,然而在城市中心区的规划建设中,慢行出行依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步行交通与非机动车交通空间存在与城市活动规律不匹配、不满足交通出行需求等问题,慢行交通的路权分配不充足.针对城市中心区活动特点,从发展多模式交通的综合视角出发,探索中心区多层级慢行路权的建立方法,并通过统筹整合街道空间,实现慢...  相似文献   

5.
谷溢  吴欣彦  曹笛 《新建筑》2021,(1):36-40
城市中心区因其高密度、高容积率、高聚集、高风险因素叠加的特点,成为致灾、孕灾的高危区域.捷径空间具有高效、短距和认知安全的特点,这些特征符合使用者对时间、效率的追求,更可提供特殊情况下的空间避险疏散,有助于提高城市空间的防灾弹性,满足空间使用者在灾时疏散、转移、自救的需求.文章以郑州城市中心区为空间对象,统筹城市环境设...  相似文献   

6.
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改善城市步行环境、引导市民绿色出行,已成为当前城市中心区发展的重要共识。本研究以上海市中心区(外滩-人民广场地区)为例,通过对地区内主要街道、公共空间环境特征与步行活动特征的调研分析,发现该地区主要存在步行空间联系割裂、空间分配不均衡、环境质量较差等问题。中心区作为城市公共活动需求最大、对外联系最多的区域,其应首先保障市民步行活动,以提供空间、减少阻隔、提升品质。  相似文献   

7.
<正>专题二在数千年的中国城市规划建设实践中,形成了重视人文空间规划建设,强调城市的文化意义,追求文化意义同城市物质空间紧密融合的中国城市人文空间规划传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的要义不仅在于对空间的塑造,其背后尤重对生命意义的诠释,对城市精神的标树。离开中国文化,离开中国人的精神,离开中国城市人文空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将失去根基。当今新时代的城市规划建设强调"记得住乡愁",就要重新认识中国城市人文空间规划传统的价值,重视人文空间遗产的保护,与此同时,要结合时代需要,创造现代人文空间,光大中国  相似文献   

8.
陈婷婷  魏宗财 《规划师》2011,27(Z1):5-9
新农村建设极大地加快了我国农村城镇化的进程,然而广大乡村地区在经济社会获得大发展的同时,其文化和空间形态也正遭受着巨大的冲击,历史文化特色保护成为难题.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中心区在进行城镇空间形态优化时,引入“固本培元”理念,优化节点、路径、水系等要素,力图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香港是土地资源少、人口密度大的代表城市,面对城市中心区高密度的发展环境,香港采取一系列措施以解决交通问题,并取得了成效。  相似文献   

10.
伴随东莞产业转型升级,东莞各城镇的新一轮总体规划均将大中心区或强中心区打造作为城镇空间发展战略的核心与重点。本文以谢岗“大中心区”打造为例,探讨转型背景下东莞新一轮城镇中心区的发展趋势及规划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伴随东莞产业转型升级,东莞各城镇的新一轮总体规划均将大中心区或强中心区打造作为城镇空间发展战略的核心与重点。本文以谢岗“大中心区”打造为例,探讨转型背景下东莞新一轮城镇中心区的发展趋势及规划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要存量优化背景下,轨道交通促进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开发,从而拓展公共空间容量是实现城市中心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探明地下公共空间精细化城市设计的内涵,剖析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精细化城市设计特征,明确轨道交通对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开发影响的基础上,总结轨道交通促进下的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精细化城市设计的通用策略;以南京新街口中心区为例,通过分析南京新街口中心区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地下公共空间开发的侧重点,结合轨道交通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精细化城市设计策略,并使用空间句法验证策略的合理性。为类似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精细化城市设计提供科学合理的方法指引和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仁怀市中枢旧城中心区为例,通过城市空间整合的城市设计策略出发,探讨了如何在中小城市的中心区进行适度的城市改造与整治,试图寻找出一条适宜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芝加哥市在塑造美国19世纪的历史中有特别重要的区位优势,它坐落于两个主要流域之间的分界线上,东边是五大湖流域,连接着芝加哥市和东北部各州繁荣的工业和资本市场;西边是密西西比河流域,满载农产品、高效而廉价的货船通过伊利诺伊运河和密歇根运河顺流而下,经过全国最大的河流密西西比河,到达墨西哥湾.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地下空间作为城市空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和利用已经逐步成为我国大城市实现科学、有序和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为了促进地下空间的高效利用和保护,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也在逐步开展.围绕城市新中心区地下空间规划的趋势与原则、内容与重点、实施与管理等问题展开讨论,为我国大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资源利用的规划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城市中心区滨水空间概况的介绍,以滁州市清流河滨水空间规划设计与控制为例,从四大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即滁州市清流河滨水空间规划设计,创建休闲、生态、复合型城市中心区滨水空间。  相似文献   

17.
城市商业中心区是一个特定的地域概念,在城市结构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占据重要的位置。本文通过对现代城市商业中心区的案例分析,并以佛山市狮山镇中心区控规为例,梳理其发展演变的趋势,对当下城市商业中心区规划设计方法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8.
张益峰  徐春宁 《规划师》2006,22(5):42-44
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型城市中心区正处于商业职能与商务职能混合的发展阶段.昆山市北部片区中心区规划以行政、商业、商务中心为内核,以文化、展示中心和居住社区为外缘,为各功能区寻找最佳区位,构建多元化、复合的城市空间,形成"一核、两片、五区、六轴"的空间结构,以塑造充满活力的中心区.  相似文献   

19.
资源型城市的城市转型与产业选择思考——以淮北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淮北市为例,对资源型城市的现状特点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资源型城市的城市转型与产业选择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城市中心区道路交通系统改善规划——以南京中心区为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钱林波  杨涛  何宁 《规划师》2000,16(1):90-92
城市中心区土地利用的高密度开发引发了中心区交通密度的高强度发展。城市交通的机动化发展趋势与中心区高强度的交通发生量,加剧了城市中心区的道路交通矛盾。作者就南京市中心区道路交通系统问题、发展趋势以及以促进中心区土地利用功能发挥为目的的中心区道路交通系统高效率发展的策略与措施展开讨论,提出了大城市中心区混合交通条件下,道路交通系统组织、道路交通设施改善规划、交通需求管理规划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