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宇  梅洪元 《华中建筑》2009,27(3):71-74
该文简述了哈尔滨市沿松花江“单边发展”向“双岸布局”城市空间格局转型的进程,分析了阻碍“双岸布局“城市空间格局构建的因素,提出应以江南老城中心区腹地经济为核心,发挥中心岛屿作为连结两岸城市空间格局的纽带作用,合理设置主要功能区划,并通过完善以环线和放射线构成的点一轴系统全方位整合断裂的两岸城市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2.
第16届海峡两岸城市发展研讨会在郑州召开,两岸近百名专家学者会聚一堂,相互交流成果。学习经验。总结教训,围绕“城市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交流、探讨城市发展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为推进两岸文化的融合,促进两岸关系的繁荣发挥积极作用。也为河南全省及郑州市的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建言“把脉”,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和看法。海峡两岸的城市有许多相似的特点和历史,又面临许多相似的问题和考验。专家代表们开诚布公。畅所欲言,其真知灼见,发人深省。本刊对其中的一部分专家学者进行了采访,辑录了他们的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经建设部和有关方面批准,两岸四地城市发展论坛将于2002年11月15—18日在杭州举行。来自台湾、香港、澳门和祖国大陆的城市专家、领导和实业界人士,将围绕入世后城市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交流两岸四地城市发展的经验,研究今后城市发展的目标与格局,探讨以市场  相似文献   

4.
论城市滨水区景观的塑造——兼对上海外滩景观设计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周晓娟  彭锋 《规划师》2002,18(3):37-41
城市滨水区在城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滨水景观是城市社会百态的缩影。通过对滨水区建筑景观控制和临水景观塑造的讨论,具体分析了上海浦江两岸滨水区景观的设计,从外滩的可达性、滨水建筑设计到亲水环境设计、绿化种植设计和景观多样性方面,指出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提高,浦江滨水环境应继续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首届“两岸四地城市发展论坛”于2002年11月22日-26日在杭州市顺利召开,有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的20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 论坛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办,目的是给两岸四地的学者、政府官员及城市规划师提供互相交流城市发展各方面经验的讲坛。论坛就“城市化、城市竞争力、区域发展;城市文化、城市特色、城市生态;城市规划、城市更新、城市经营”广泛交换了各自的观点,“积极推进城市化”和“加强区域间协作”两大观点在论坛上受到了特别关注。 此次论坛为两岸四地共同谱写大中华核心区城市发展规划了美好未来。第一届…  相似文献   

6.
杨之懿  孙哲 《城市建筑》2008,(12):19-23
上海浦江两岸CBD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发展最迅速,建设成效最显著的城市区域之一,本文以浦江两岸的城市建设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两岸发展的不同模式和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7.
安康是陕西南部独具特色的山水型城市,汉江横贯东西,"一江两岸"构成了城市发展的核心地段,也是城市的形象展示区、会客厅。该文针对"一江两岸"的景观特色明确提出三项规划原则:文化的多元性、环境的生态性和功能的集聚性,据此明确城市发展的目标与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快速城镇化向稳定城镇化换挡、工业化中期向后期发展的阶段,城市滨水区两岸的均衡度发展日渐受到城市研究者重视,但当前从宏观角度出发针对此议题的研究难以全面精准地测度两岸均衡度发展状况,为响应这一情况,基于高德API计算更精准的等时圈范围,整合新数据与新技术方法,以上海、广州、武汉、宁波四个城市为例,结合与滨水区两岸均衡度发展相关的PoI数量与多样性、基于LBS数据的人口密度、步行出行可达性、机动车出行可达性等社会经济系统指标,以及腹地范围和形态指数、开发强度、路网密度等物质空间指标,再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对上述指标进行权重计算,最后结合岸线形态构建基于多源数据的滨水区两岸均衡度发展情况量化评估模型,为精细化的滨水区城市设计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传统商业街市是黄河晋陕两岸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生态观,对中国城市的发展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本文从黄河水运影响下的街市现状出发,通过测绘和实地调研、历史文献、历史图典的研究和分析,在历史和自然地理研究的基础上,对两岸传统商业街市空间形态特征进行分类归纳,得出两岸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模式关系,探析黄河晋陕两岸传统商业街市的地域特点.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大都市化背景下,城市滨水空间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关键须把握以下三方面关系:滨水上下游间的关系,滨水两岸间的关系,滨水区与城市腹地的关系.以武汉、巴黎等典型滨水城市空间为例,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围绕滨水上下游区域的整合、滨水两岸城市空间的联动和滨水街区的复兴展开系统分析和归纳总结,探讨滨水城市空间形态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张古月  陈萍 《山西建筑》2009,35(4):59-61
通过对护城河的起源及其两岸历史地段发展的阐述,结合浙江长兴护城河两岸城市设计的实例,提出了护城河这一特殊历史地段的规划需要在协调城市综合效益的基础上,突出彰显其历史文化特色,最终实现城市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及政治经济三方面的共赢,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采用因子分析和降维思想,构建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从城市规模要素、产业发展和城市功能等三个方面,对厦、漳、泉三个城市进行城市竞争力的综合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合理确定厦漳泉都市区中心城市,同时对联盟中心机构在城市内部的选址给出合理建议.分析表明,厦门在要素规模指数、产业发展指数和城市功能指数均居于首位,且领先优势较大,起核心带动作用.建议厦漳泉"城市联盟级"中心选址在厦门市翔安区,有利于资源共享和两岸合作发展,以成为厦漳泉城市联盟真正打破行政壁垒、协同发展和两岸深度交流的重要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上海依水而兴,黄浦江的发展见证了城市的变迁,同时黄浦江也是上海城市的象征,对上海独特地域文化的形成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上海城市空间中不可忽视的空间介体,黄浦江两岸的再生对于上海城市空间更新具有重要的作用,黄埔江的水岸发展脉络映射出上海城市发展的线索。文章通过梳理上海黄浦江两岸空间发展的现代化历程,将黄浦江发展的近现代历程划分为开埠以来(1843—1949)、工业化(1949—1990)、去工业化与浦东大开发(1990—2002)、浦江两岸综合开发(2002—2010)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浦江发展(2010年至今)等五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特征进行归纳,试图总结黄浦江两岸的发展规律,并对未来的浦江开发以及上海城市空间优化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城市要提高自身的品位,要经营城市,就要利用城市资源进行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本着实用、美观、环保的原则发展各项景观配套设施,成为近年来城市规划建设者研究的课题.以天津市海河两岸景观配套设施建设为例子,探讨了城市发展景观配套设施的一些思路和构想.  相似文献   

15.
吐曼河是西域历史文化名城——喀什市的中心河流。数十年来,由于两岸人口快速增长、工农业发展、城区扩建、无须开发利用等原因,遭到严重污染,极大地影响了两岸农牧业发展、城市市容环境和文化名城的形象。本文从吐曼河水功能区划定位出发,提出吐曼河综合治理的思路和对策,为吐曼河开展全面综合治理、生态彻底改观、并建成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现代化城市风景线指明了出路。  相似文献   

16.
王婕 《建筑与文化》2016,(1):178-179
作为武汉三镇间城市空间流动的重要方式,轮渡是过去和现在往返于长江和汉江两岸的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本文在分析武汉轮渡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之后,分析流动对于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01年5月21日至30 日,我随由刘式浦任团长的中国消防协会代表团赴台湾参加两岸城市高层建筑火灾及其预防对策研讨会,并对台湾地区的消防工作进行考察。 概况 在台湾期间,代表团以民间身份进行了一系列业务交流和考察活动,主要是参加了台湾中华警政发展研究会组织的两岸城市高层建筑火灾及其预防对策研讨会,两岸同胞就城市高层建筑的消防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参观了台北市远东大厦、新光摩天大楼和高雄市东帝士大楼的消防设施和安全管理情况;参观了台北市、台中市、南投县、高雄市等市、县的消防局,与台湾消防同行、义勇…  相似文献   

18.
上海城市的发展和兴盛,离不开上海交通的发展。上海轮渡是城市交通的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亦是上海城市发展和兴盛的一个缩影。上海轮渡作为联系浦江两岸的交通工具创始于1910年,在此之前浦江两岸一直靠人力小木船摆渡。是年9月上海地方自治机构"塘  相似文献   

19.
<正> 以“加入WTO后的中国城市发展”为主题的首届“两岸四地城市发展论坛”最近在杭州落下帷幕。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的近200名专家学者就“城市化、城市竞争力、区域发展、城市文化、城市特色、城市生态、城市规划、城市更新、城市经营”等问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20.
通州运河城市段作为京杭古运河的终点和新北京城市发展重地,其景观设计直接影响城市区域发展,"大景观"的理念在此项目中得到实践和体现,景观设计师通过运河两岸滨水空间的景观规划与设计直接参与主导了城市的区域规划设计,并运用了尊重地方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