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9 毫秒
1.
以正常人血液为样品研究低强度激光对红细胞流变学特性的影响。取正常人血液分成两份分别在2mW、4mW、6mW、8mW的功率下照射30分钟,观察在不同功率的低强度He-Ne激光在相同照射时间下,红细胞的变形性、取向、膜流动性、微黏度、各向异性和渗透脆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低强度激光血液照射对正常红细胞的影响无统计学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低强度激光照射对离体动物红细胞流变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动物血液为样品研究低强度激光对红细胞流变学特性的影响。将放置后的猪血血液(红细胞变形能力已变差)施以激光照射,测量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变化。用650nm激光照射20min后,红细胞变形能力有明显改善,此变形能力的改善随照射功率的增大而增强,至4~5mw后趋于饱和。在相同的照射功率下(10mw)650nm与632.8nm对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改善有相近的效应,这可由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对两波长的激光有相近的吸收得到解释。以小鼠血液为样品,研究激光照射对红细胞电泳率的影响。经632.8nm激光照射后,红细胞的电泳率明显增加,此红细胞带电量的增加将有助于改善红细胞的聚集性。在所使用的激光功率下(小于20mW),经形态学显微测量表明,红细胞并未造成可观察到的伤害,也未有溶血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3.
韩苇刘琦  赵建础 《激光杂志》1985,6(5):266-269,255
本实验观察了不同功率He-Ke激光照射大鼠足三里穴的镇痛作用及其对不同脑区的5-HT、NE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功率(18mW)He-Ne激光照射穴位后可产生显著的镇痛作用,且大鼠的脑干、间脑和端脑内的5-HT含量与脑干、间脑内的NE含量均有显著升高。小功率(3-5mW)He-Ne激光照射穴位后不产生明显的镇痛作用,大鼠脑内5-HT和NE含量亦无明显变化。提示此镇痛作用很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中单胺类传递含量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滨州医学院使用输出功率25mW、耦合光纤端功率10mW的632.8nm He-Ne激光对50例胆囊炎患者作了治疗,并与用药物治疗的另50例进行了比较.激光照射功率密度为7.96mW/cm~2,照射穴位为期门、日月和胆俞,每穴照射5分钟,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平均治疗一个疗程.药物治疗口服消炎利胆片、胆石通等药物,两个月为一疗程,平均治疗两个疗程.激光治疗组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5.
一、用不同功率(2mW,20mW)He-Ne激光作动物穴位照射15-20分钟后,发现都能提高动物的抗痛能力,停止照射后痛阈在一小对内降至未照射时的水平,但如持续照射能维持已提高的痛阈。 二、不同功率激光照射对痛周提高幅度无显著性差异。 三、动物经不同功率激光照射后皮温大多数有升高现象。 四,低功率激光对机体软组织穿透深度为1.5cm上下,高功率为2.0cm上下。五、激光照射后动物剖腹探查,发现照射2、3次以上的动物,肠系膜、胃同膜和肠曲表面有充血现象。  相似文献   

6.
半导体激光照射对红细胞流变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国欣  宋晓薇 《应用激光》2006,26(2):134-136
目的:研究低强度激光对红细胞流变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分别用3mW、4mW、5mW、6mW、10mW的半导体激光照射患者离体血液,直接测量切变率为100 S-1、300 S-1、600 S-1、1000 S-1时红细胞的变形指数Dii、最大变形指数MAXDI和变形指数曲线面积SSS。结果:用650nm激光照射20min后,红细胞变形能力有明显改善,此变形能力的改善随照射功率增大而增强,至4mW后趋于饱和。结论:低强度激光照射能显著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功率为4mW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82年9月~86年12月,62例女性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患者,接受了低功率He-Ne 激光照射治疗,取得满意效果。一、仪器:JG-1型 He-Ne 激光综合治疗机,波长6328(?),最大输出26mW  相似文献   

8.
近年He-Ne激光医疗仪作为光针灸或照射光源治疗多种疾病,取得了明显疗效。医用的He-Ne激光管通常是多(横)模运转,为提高它的质量,增加输出功率,本文介绍了设计医用He-Ne激光管的方法。总体设计He-Ne激光用作光针灸或照射光源,通常只要求功率大,对激光模式并无要求,为使用方便,往往把激光管做成内腔式同轴器件,运转于高阶横模,以达到尽可能大的激光功率输出。国内,常见的医用He-He管,腔长约250~1000mm,相应有2mW~40mW的功率输出。这类器件参数的选择可做如下考虑:  相似文献   

9.
用Ar离子514.5nm激光泵浦掺Er石英光纤产生了1560nm的激光和超荧光输出。激光最大输出功率5.4mW,斜率效率9.5%;超荧光最大输出功率1.6mW,并观察到光纤超荧光的谱窄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He-Ne激光照射巨噬细胞对胞内钙浓度及其免疫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徐朝阳  谭石慈  邢达 《中国激光》2004,31(2):53-256
用He-Ne激光辐照巨噬细胞,实时观测活体单细胞内钙浓度([Ca^2 ]i)分布和细胞免疫活性随激光功率和照射时间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随激光照射时间的增加,[Ca^2 ]i出现上升达到最大值后又下降,逐渐回复初始状态,且呈现中心最强,径向衰减的环形梯度分布。不同激光剂量对巨噬细胞内[Ca^2 ]i及其免疫活性有着不同的影响,同一波长激光,当剂量不同时,可以表现为完全相反的效应。同时激光功率也是影响巨噬细胞内[Ca^2 ]i及其免疫活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同一波长、同一剂量情况下,如果激光功率不同,巨噬细胞内[Ca^2 ]i及其免疫活性的变化也有着显著的差异。当照射功率为0.16mw时,胞内[Ca^2 ]i峰值是照射功率为0.40mw时的近6倍。最大值时对应细胞免疫活性最高。对其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传统血糖检测需从患者静脉取血,给糖尿病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利用荧光测试技术进行血糖的无创检测研究.通过对不同葡萄糖浓度的全血、血清和不同浓度的红细胞溶液进行系列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全血在720~730 nm附近有明显荧光特征峰,其中720 nm附近特征峰由血细胞引起、730 nm附近特征峰是由糖份引起,且全血和血清中此位置处峰值强度均随血糖浓度变化而规律性变化.实验结果为进一步进行血糖荧光无创检测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人血液及其组分的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532nm的激光作为激光发光源,分别测量正常人血液及血液组分(血浆,血小板,红细胞)的荧光光谱,结果显示,全血在630nm及710nm附近出现荧光峰值,其各组分的荧光光谱有明显差异,其中血浆的荧光光谱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另外,比较正常人及乙型肝炎患者血浆标本的荧光光谱发现,其738nnm处的峰值强度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可见光诱导血液荧光光谱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多种波长可见光诱导的小白鼠全血荧光光谱,对其产生机理和谱线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和分析结论表明,用可见光诱导的血液荧光在波长为600nm附近存在比较强的荧光:407nm的光激发血液荧光的量子转换效率最高值,不同波长光诱导的血液荧光光谱特征不尽相同,且573nm和593nm诱导的荧光光谱还出现了Anti-Stodes谱线。本文的研究结果将对LLLIT和LIFST中治疗光波长的选择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不同波长光照射血液诱发的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为研究波长因素在激光与血液相互作用中的影响 ,从健康人静脉采集血液 ,分别用 5 0 2nm ,5 30nm和 6 32 8nm波长光照射血液样品 ,同时用光栅光谱仪检测其荧光光谱。结果表明 ,5 30nm波长光在血液中引发的荧光辐射最强 ;5 0 2nm波长光在血液中引发的荧光辐射比较弱 ;6 32 8nm波长光照射血液 ,所产生的发射光谱在原激发光的长波和短波两个方向都有分布。这一结果提示 ,上述三种波长光与血液相互作用的过程有所不同 ,因而其对血液的生物效应也会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了快速、准确地识别无醇啤酒和普通啤酒,采用荧光光谱结合概率神经网络的方法,建立了识别无醇啤酒的模型。实验中发现无醇啤酒和普通啤酒在紫外-可见光激发下,都能产生较强荧光,测得无醇啤酒荧光峰在420nm~620nm之间,荧光峰值波长为490nm左右。将小波变换处理荧光光谱得到的低频系数作为网络数据,训练、建立了概率神经网络,并对60个啤酒样本进行了识别,识别率达到了98.33%。该研究结果为无醇啤酒和普通啤酒识别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407nm辐照激发血细胞荧光光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光栅光谱仪获得了波长为407nm(Δλ1/2≈18nm)的LED激发的健康小白鼠的全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荧光光谱,并对其产生机理和谱线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表明,407nm的LED诱导血液发出的荧光量子转换效率可达90%以上,且主要是由血液中红细胞上的荧光团产生的;溶血的红细胞产生荧光的量子产额明显较低,光谱特征也发生明显变化,且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荧光光谱有较大的差异;血红蛋白的荧光量子产额将随浓度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
图1是HR-101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可以看到吸收谱与荧光谱主要部分是镜像对称的,而且有交迭,说明染料有自吸收,可以通过浓度和光程长度改变使得调谐范围朝长波移动。其它几种染料的吸收谱和荧光谱列于表1。 荧光量子效率用声光谱技术可作绝对测量。对新激光染料的测量结果列于表2。用氮分子激光作激发源,用宽带示波器和PIN管测得的染料荧光寿命也列于表2。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把荧光光谱技术应用于检测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方法,重点阐述了该荧光光谱检测系统的测量原理,设计了该荧光光谱检测系统.采用氙灯作为激发光源,利用该系统分别对发射波长为440 nm、445 nm、450 nm、455 nm进行激发光谱扫描测试,得出370 nm为最佳激发波长;采用370 nm的单色光作为激发光源,分别对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的皮肤组织进行荧光光谱检测,通过获得的荧光光谱分析可发现,两者在450 nm附近的荧光光谱存在明显差异.实验结果证明,该荧光光谱测量系统可应用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LED诱导人血液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 4 0 8nm的LED诱导不同浓度人全血溶液的荧光光谱 ,包括研究了血液的自吸收对其荧光光谱结构产生的影响 ;分析了血液的荧光光谱随其浓度增加出现红移的现象并进行了解释 ;提出了 5 5 6nm谱峰不是某一荧光团所产生的特征峰 ,而是由吸收所造成的假峰的观点 ;讨论了激励光散射中心波长偏离激励光中心波长现象的原因。研究结果对光诱导生物组织自体荧光诊断技术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Charge recombination in reaction center (RC) of photosystem II(PS II) is regarded as the location of 685 nm delayed fluorescence (DF). The mechanism of 730 nm component appearing in the DF spectrum for chloroplast was studied by various spectral analysis methods.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e DF spectrum at different chloroplast concentration show that the intensity of peaks at 685nm and 730 nm ascends with the chloroplast concentration increasing when the concentration is relatively low. When the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to the level of 7.8μg/ml, a maximum intensity of the peak at 685 nm appears but the intensity of 730 nm peak still increases. The peak at 730 nm finally reaches a maximum intensity at the chloroplast concentration of 31.2 μg/ml while the intensity of the 685 nm peak has apparently fallen down. The results of absorption spectrum show that the ratios of A685 to A730 keep almost constant with the increasing of chloroplast concentration. Furthermore, the excitation spectrum for 730 nm fluorescence shows that the 685nm light has high excitation efficiency.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730 nm component of DF spectrum is the fluorescence of chlorophyll in PS I RC excited by 685 nm DF. Meanwhile, this can be further verified by the invariability of DF spectrum at different delay time (1 second∼9 seconds). This research i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60378043), and supported by the Opening Foundation of the Key Laboratory of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and Intelligent Control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Ministry of Education (K041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