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节目是人们娱乐的一种重要方式,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对人们的思维逻辑也有一定影响。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电视节目带来了冲击。电视节目的整体效果受影响于电视编辑工作质量,从这一层面来看,电视节目想要保持不可取代的行业地位,应从电视编辑入手,不断丰富电视节目内容,以提高受众的关注度。将故事化思维模式运用到电视编辑工作中,可以给受众带来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激发其对电视节目的探究兴趣,实现电视节目收视率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将研究电视编辑中故事化思维模式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2.
实现对纪录片故事化的叙述方式及创作研究,有助于从艺术和技术双重维度对此加以把握.文章首先对故事化叙述方式的定义进行了概述,而后分析了纪录片故事化叙述方式的应用形式,最后探讨了纪录片故事化的创作方法,以期为促使纪录片的制作质量得到高效提升提供一些参考帮助.  相似文献   

3.
电视纪录片的"故事化"和电影故事片的"纪录化"展现的是纪录片和故事片互相补充和互相借鉴的态势,这种发展态势既标示出故事片和纪录片之间的诸多共性,也彰显了故事片和纪录片之间的原则性区别。对它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把握纪录片和故事片之间的"度",并在这个基础上促成两者之间的积极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李兆祥 《西部广播电视》2014,(2):66+68-66,68
巧妙实施悬念叙事,可以提高电视纪录片传播的效果.悬念叙事可以吸引受众的眼球,使受众对于纪录片的印象更加深刻,从而使电视纪录片达到叙事和传播效果.同时悬念叙事也进一步拓展了电视纪录片创作思路,在电视纪录片领域有着更加广阔的创新空间.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时代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多元化“需求,不少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者正在以探索和发现的眼光,以创新的思维追求题材和表现手法的艺术“多样化”,以寻找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我在认真观察、研究了国内外同行成功的人文类、社会类、自然类纪录片之后,发现了一个新的重要的流行创作手法和规律—纪录片故事化,即在真实纪录的前提下,借用电影故事化、电视剧创作中的一些故事化、娱乐化艺术元素,使我们讲述的真实的故事对娱乐和资讯丰富的当今观众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于是,近几年来,在我担任策划、制片人或编导的多部自然类、人文类、社会类纪录片中,我对自己和同事们都不断地提出“要学会讲故事”的创作要求,在实践中努力探索“故事化”表现手法在纪录片中的成功运用,使我们制作的节目在国内国际的评奖中频频胜出,得到了观众和同行的认同,现将我的创作体会与大家交流切磋。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发展,受众对新闻编辑的影响越来越大。受众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心态都在不断变化,其思维方式和心理需求呈现出新的特点。然而,电视新闻编辑的发展速度相对于受众的价值取向和心态需求变化还很缓慢。针对以上不同步的问题现状,努力从受众需求角度提高新闻编辑创新能力,找出新的方式来发展电视事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电视传媒作为一种视听艺术,早已成为一种影响广泛的艺术种类.通过电视传媒,艺术以一种更为通俗、常见的方式传达给各阶层的受众.虽然大部分电视节目具有一定的通俗性,但其中也不乏通俗性与艺术性兼具的节目,电视纪录片就是其中的代表.因此,笔者以纪录片《幼儿园》为例,探究电视纪录片的艺术性,并在该片的真实性基础上解读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8.
故事化在电影创作中不是一个新词,它是近些年纪录片创作和研究领域最为火爆的几个关键词之一。自张谦的《记录与叙事之间的再现艺术--浅析纪录片的故事化》(《电影评介》2002年第1期)后,纪录片故事化的声音在国内学术界和创作界就火热了起来。  相似文献   

9.
从一线制作到系统构建的锤炼 1958年的五一,中国自己的电视播出信号第一次出现在北京的天空上,中国电视事业发展由此开始,1983年第一届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和纪录片《话说长江》播出,这是中国电视节目制作跨出的重要一步,同时也代表着中国电视事业普及和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就在第二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1980级电子工程专业的崔建伟来到中央电视台,依靠并不完全对路的无线电技术专业背景和对中国电视事业的强烈憧憬,开始了自己对电视制作工艺探索与实践的旅程.  相似文献   

10.
在11年的摸索尝试中,央视电影频道突破了电视媒介加电影内容的机械拼合模式,逐渐清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本文从央视电影频道的广告口号“打开电视看电影”切入,分析指出:立足电影之内关注电影之外,对电影价值链进行的双向拓展是央视电影频道从诸多电影传播方式的同质竞争中突围出来,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电视人物专题片属于电视专题片,作为电视专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人物专题则是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其表现的客体和对象。除了具有电视专题片的一切特性,人物专题片相比于前者更注重对于人物细致的表现,它运用纪实手法,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件、细节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精神风貌,从而达到电视节目宏扬人物精神,引导、启迪受众思想的最终目的。不论是在电视新闻还是电视专题中,采访是一种常见的方式。尤其是在电视人物专题采访中,为了更好地将采访和人物展现出来,需要注意和把握好几个关键因素,即:选题、策划、拍摄、同期声、故事化。现就针对这几个方面,浅谈一下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纪录片能够直接地对于文化进行描述、传扬、反思、传承.目前,中国的纪录片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其中大部分采取人文角度作为切入点,所以不免会涉及方言.纪录片中的方言在进行文化传播时能够担起构建内容、增强真实感、加强审美艺术感、深化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在纪录片进行文化传播时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是—个历经五千年文化积淀,具有极其复杂的语言表达系统的文化古国,又由于纪录片能够直观地反映人与文化这一角度,且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反思空间与受众思维自由.因此,在影视人进行纪录片创作的时候,必然会对地方方言进行涉及和使用,去表达人物、故事与文化.  相似文献   

13.
赵婷婷 《西部广播电视》2023,(9):144-146+165
在美食纪录片中,空间场域既是人物活动和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场所,同时又是不断发展、开放的。《去你家吃饭好吗》通过嘉宾邀请友人来故乡或者工作的地方吃饭和体验,为受众带来关于家宴、家人、家乡的故事。本文从美食纪录片空间的角度,探讨其中的自然地理空间、想象空间和开放空间的构建,并论述新媒体情境下如何与受众共情以及实现价值传播。  相似文献   

14.
在新媒体环境中,媒体格局、舆论生态、信息传播方式均发生了巨大变化,移动终端、数字电视等新型媒体形式不断涌现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接收信息的习惯。作为记录社会生活、反映现实世界的图像载体,纪录片也要顺应时代发展,不断调整叙事方式,满足观众的收视需求。基于此,本文从故事化叙事角度切入,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的变化,并提出相应的叙事策略,以供纪录片创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13年,雅安市雨城区委、区政府推出的数字电影《雨城故事》在央视电影频道播出,同年获推国家广电总局首批优秀影片.本文认为该片用一种“城市电影”的创新模式,回答了什么是中国故事,为什么要讲好中国故事和怎样讲好中国故事.有鉴于此,文章由《雨城故事》的创作启示出发,从历史性溯源、本土化探索、情感化表达三个维度对“城市电影”的创新模式进行一番探析.  相似文献   

16.
尼翁国际纪录片电影节VISIONSDUREEL-Festivalinternationaldecinema.创立于1969年,最初是一个名为”cine-clubs”的俱乐部。1995年开始更名为“VisionsduReel”,并定位为以纪录片为主的国际影展。其涵盖面包括实验纪录点新闻纪录片、电视散文及艺术电影电视片个人日记、家庭电影、研究性电影电视片、古典叙事电影电视类、未完成的电影电视碎片等等方面。不期而至的火山灰没有阻挡它的步伐,2010年第16届尼翁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于4月15日至21日在瑞士举办。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电视市场掀起全民娱乐狂潮,节目娱乐化比重大幅增加,纪录片市场趋于沉静.但是,自2011年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为代表,一系列高质量纪录片面世,在口碑上和商业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电视纪录片市场开始回暖.因此,笔者重点探析了电视纪录片在娱乐化时代下回归和发展情况,并分析了其崛起且备受追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电视专题节目是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形式之一,随着电视节目的不断推陈出新以及观众需求的不断增长,电视专题节目故事化渐渐成为一种趋势,用讲故事的手法写电视专题,切合观众的阅读心理,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受众观看电视.要想把故事讲好,就要综合运用各种电视艺术表现手法,使电视专题既要保持真实性的原则,又要鲜活生动、引人入胜,不断出奇制胜.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纪录片用什么来讲述一个好故事?纪录片要拍得好看、故事讲得精彩、情节要有冲突……但纪录片要好听吗?早期的电视专题纪录片中的“精美画面+大量解说”的传统模式旱已过时,现代人比较推崇的是时空统一、声画结合的创作理念,但在实际操作中,声画关系又一直是电视纪录片创作过程中争论不休的问题。这种争论,  相似文献   

20.
新闻故事化在吸引观众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广播新闻采用故事化的表达方式时要遵循特定的规律,把握好尺度,只有这样,故事化才能更好地为广播新闻节目服务。本文通过大量的实例,从受众文化角度来分析广播新闻采用故事化表达方式的特点和优势,同时还分析了广播新闻采用故事化表达方式所取得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