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模式也随之改变.自媒体新闻与传统新闻借助“自媒体”的技术优势互动、互补、互融,改变了原有的“传受分离”模式,逐步形成了新闻传播的“全民围观”模式.因此,笔者主要对“全民围观”式的自媒体新闻传播模式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促进新闻传播更快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前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不同的媒介载体间产生了更强的互融性,新的融媒体环境逐步形成,而传统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融媒体时代显现出一些不足。为确保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能够在融媒体时代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电视媒体工作者应转变传统理念,除一如既往地保证节目品质外,还应做好民生新闻的“微表达”,继续担负为受众服务的使命。  相似文献   

3.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值此契机,全国各主流媒体纷纷推出系列党史“红色”新闻节目、新闻报道、融媒体产品等。其中,以“沉浸式传播”模式制作党史系列广播剧成为热门,文章将以广西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推出的《红色守望——新闻910庆祝建党百年特别策划融媒体系列微广播剧》为例,探讨沉浸式传播下“红色”微广播剧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4.
现如今新闻传播格局已经进入到了融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在提升“四力”投入巨大精力,强化自己的专业能力,坚守国家使命,致力于成为一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本文主要基于融媒体时代环境,分别从脚力、眼力、脑力以及笔力这四个角度出发,对新闻工作者如何提升“四力”进行探讨和分析,希望可以为新闻工作者强化自身的“四力”带来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5.
做好红色文化的“破圈”传播,让更多受众特别是年轻一代认同,进而共鸣共情、入脑入心,是各级党委政府和主流媒体的时代使命。本文以四川省巴中市为例,探讨融媒体背景下红色文化如何实现“破圈”传播。  相似文献   

6.
洪涓 《通信世界》2002,(20):53-53
电信业悄然迈向了“微服务(Micro Service)”时代。“微服务”是针对特殊需求的用户群体甚至是单个用户单独提供的个性化的通信服务,是个人通信的精髓。从“人有我有”的“宏服务”(Macro Services),到为用户定制个性化的“微服务”,是电信业走向成熟理性、规范的表现。 “微服务”所提倡的“重视电信部署、关注个人通信”的精髓思想,为国内不少企业所推崇。作为较早关注“微服务”概念的北极星软件有限公司,其研究成果颇令人瞩目,他们设计出“eMobileTM移动微服务增值业务平台”,为运营商提供了更多的微服务增值业务,也为个人用户带来更具个性化的通信体验。  相似文献   

7.
全国“两会”,作为国内一年一度的政治盛会,也是中国人民生活中的大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样的,“两会”报道在传播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法治、社会建设和发展状况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两会”期间,国内各级各类媒体报道内容质量的高低、传播形式的优劣决定着受众对于“两会”信息的接受程度,也决定着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本文分析国内主流媒体在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的报道,探索如何在融媒体时代做好重大主题新闻的报道与传播。  相似文献   

8.
随着智能技术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依托融媒体高质量服务“三农”已成为涉农新闻报道转变的新方向。在全新传播格局下,“三农”新闻报道应始终把握“农情”“政情”与“媒情”。概述融媒体时代“三农”新闻报道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从铸牢“三农”流量思维,强化融媒新闻输出;优化“三农”报道视角,精准指向新闻受众;改变“三农”报道话语,提高涉农新闻亲和力等角度阐释“三农”新闻报道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作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和战略部署的文化载体,具有极高的文化传播价值,所以需要多手段、高效率传播。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概述新媒体时代纪录片的传播趋势,包括传播主体多元化、受众群体广泛化、传播渠道多样化等,进而简述“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含义和特征,提出新媒体时代“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传播策略,包括拓展纪录片传播主体范围、精准定位受众、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打造影响力大的意见领袖等,旨在更好地扩大“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传播范围。  相似文献   

10.
当下各种新兴媒体不断涌现,媒体融合的大环境影响着传统电视文艺晚会的创作方式,其中河南卫视文艺晚会着力于开拓创新,将中华传统文化作为节目主题,营造中国传统节日独有的氛围,一改主持人串联整场晚会的老套模式,灵活融入剧情、综艺等元素,巧借媒体融合之势,运用多媒体传播,打造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品牌,突破了传统电视节目创作瓶颈的“怪圈”。本文探索融媒体时代电视文艺晚会生存和“出圈”的路径,以期为今后的电视文艺节目创作提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1.
《电子世界》2003,(11):78-78
现在,美国一些媒体盛行“灵巧微尘”概念。所谓“灵巧微尘”,或称“智能微尘”,是一种作为自带通信功能的侦察、监测装置,最终要借助于硅半导体技术和制造工艺的突破,把器件尺寸缩小到与一粒沙尘相当大小,应用场合将与尘埃一样无所不在,却不会引人注意。处于研发阶段的“灵巧微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传播媒介发展得越来越快,信息越来越碎片化,部分媒体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满足受众部分需求的“煽情报道”正日益发展起来.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为了满足受众的偷窥欲和八卦心态,传媒趋向迎合市场经济的运作策略,报道的内容以凶杀、暴力、色情和天灾人祸为重点,小事被媒体炒作成重点.“新闻煽情”报道使媒体和新闻人为了经济利益而不顾社会道德并且违反新闻道德操守,背弃了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本文通过对“煽情”报道的产生背景和特点进行分析,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从进入WEBH2.0时代后,作为新媒体形式之一的微媒体发展迅猛.本文阐述了什么是微媒体,分析了微媒体的形式以及微媒体的特征,着重研究了使用微媒体人群的特点和喜好以及微媒体的优势和弊端.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新兴媒体也不断地崛起,如微博、微信等一些社交网站,随之有很多网络“大V”脱颖而出.他们大多都是拥有很多数量的“粉丝”,且这些网络“大V”能够凭借自己的网络号召力、影响力,已经成为现代媒体传播中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大V”传播积极的影响,就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本文认为需要以主流媒体为主,对网络“大V”加以正确引导的同时,也要净化网络环境,并且加大对民生的关注力度.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的强势到来,开创了新的媒体时代,内容丰富、高效快捷的信息传播,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与冲击.本文分析了在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所面临的困境以及自身独特的优势所在,传统媒体要在传媒市场占据一席之位,发挥权威性及公信力将是其生存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16.
“在‘新兴媒体’(Emerging Media)环境下,互联网不仅撕裂了信息生产模式、人类的交往方式、媒介的结构,而且还导致政治生活、经济形态、社会结构,甚至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发生深刻变化。”新媒体的发展使世界传播领域发生重大变革,进入移动互联“微时代”。在微博(Weibo)、微信(Wechat)等社会化“微媒体”上,碎片化信息基于用户关系以浓缩式的“微内容”形式即时迅速地传播。在媒介社会化的web3.0时代,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生产和传播者--“微用户”。“变革重构、融合发展”,中国新媒体融合发展中的新鲜标志性动态值得回顾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信息化时代,微信公众号的普遍使用为公众号运营者带来新的考验,用户黏性难以维系,内容生产出现瓶颈,发展阻力难以突破等。“新世相”较为成功的运营策略可以为自媒体微信公众号运营提供启示,本文指出微信公众号当前的发展现状,从传播的五要素角度分析公众号“新世相”的运营策略,为自媒体微信公众号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8.
罗佳 《西部广播电视》2014,(7):10-10,15
随着数字电视、PC端、移动终端等视听新媒体的迅猛发展, “多屏”的媒体接触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面对新技术在电视领域的运用,受众收视调查的模式与方法需要不断变革与改进.目前,国内外不少媒体调查机构已经开始探索“多屏”收视率调查.但都属于探索阶段,本文通过对综合评价体系中数据获取、指标确定到模型建立做一次较为全面梳理,以此来探讨“多屏”收视率调查在建立过程中的设想与挑战.  相似文献   

19.
有声语言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随着时代进步,自媒体平台的迅速发展为有声语言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同样的,有声语言也使得自媒体创作有了新方向,有声读物便是有声语言和自媒体平台实现融合的代表,也是当前自媒体发展的重点。短视频时代,自媒体有声语言作品受到新技术应用和市场发展需求变化的双重影响,在获得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更多挑战。本文结合“凯叔讲故事”App这一自媒体平台进行分析,提出几点自媒体有声语言创作的提升策略,以期为有声语言自媒体市场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四全媒体”理念在融媒体时代的逐渐推广,使传统媒体面对的压力不断增加。在媒体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传统媒体应该继续保持在内容、形式等方面的优势,在提升深度报道传播力的基础上有效应对各类新问题和新挑战。本文以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为分析对象,探讨当前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不足,包括报道可看性弱化、深度报道的时效性较弱及新闻媒体工作者缺乏对“四全媒体”理念的认识,并提出做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路径,包括找准切入点、深入基层抓好选题,深挖新闻背景材料、丰富深度报道内涵,提高采编人员的把控能力、打造专业新闻采编团队,丰富新闻表现方式、优化受众的新闻接收体验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