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歌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纪录片作为文化传播的艺术形式和媒介载体,在传播中国诗歌文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外合拍的纪录片《伟大诗人杜甫》在叙事方式、视角处理、内容元素方面与以往人物纪录片相比有了创新,尤其是加入了翻译吟诵等新形式,以更加贴近国外观众的话语方式、思维模式等方式展现中国诗歌文化,提高了中国诗歌文化在国外的接受范围和传播力度,也提升了中国诗歌文化的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2.
自《舌尖上的中国》播出以来,美食题材纪录片已成为国内一种重要的纪录片类型。该类纪录片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象征意义,不仅是凝聚民族情感的样本,在对外传播实践上也具有重要价值,成为西方观照中国的切入点之一。本研究采取文本分析法,对《风味人间》系列纪录片所表征的空间进行考察。在实体空间层面,《风味人间》通过刻画中国城乡空间的融合与对立,表达出对传统文化消逝的忧思;在想象空间层面,该纪录片通过方言和人物这两大感官要素,为观众塑造了基于地方符号的情感空间;在意义空间层面,基于该纪录片的网生特性,观者与创作者通力打造出弹幕主客互动空间,实现意义的延伸和流动。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我国对于国家文化形象的传播有了更高的重视程度,开始以传播国家文化形象的方式来实现对国际地位的提高。要知道,文化是深入人心的,因此国家文化的传播对于国家形象的传播效力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传统文化纪录片具有着非常独特的人文性质,其不但可以还原我国真实的历史,还能够充分表现我国的民族传统以及文化价值观念等,是传播国家文化形象的重要途径。其在传播国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还有效提高了国民文化自信心,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我国传统文化纪录片与国家文化形象传播进行了深入探究,希望可以为我国国家文化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4.
中国题材纪录片将客观镜头与真实描述相结合,全面呈现出我国的社会发展历程,是向国际社会展示我国形象的有力载体。随着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不断提高,中国题材的纪录片逐渐进入国际舞台,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搭建桥梁。但中国题材纪录片在国际传播中仍存在着瓶颈,阻碍我国国际形象的建构。通过分析中国题材纪录片在国际传播中的价值与瓶颈,根据所遇瓶颈总结相关的创新策略,为中国题材纪录片的创作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以来,中国纪录片有了明显的发展,已成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载体,在宣传中国文化、展示中国形象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近年来走出国门的纪录片所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局限进行分析,以期客观认识中国纪录片在国际传播中的现实需求和重大意义,在看到中国纪录片对外传播中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看到传播主体、传播媒介、传播受众研究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移动互联网时代,短视频的兴起为方言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契机.抖音作为"短视频浪潮"中的典型代表应用,以新兴传播方式与特有传播机制,给方言文化提供了灵活有力的发展机遇.本文以"抖音"平台为案例,对短视频时代下方言文化视觉传播的生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然后剖析了方言文化视觉传播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彭静  杨润忠  杨建安 《电视技术》2021,45(12):20-23
现阶段,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非遗题材纪录片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在叙事过程中体现出了丰富的叙事维度与视听构建艺术,在非遗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传播路径作用.随着地方民间传统文化的日渐衰落,继承、传播非遗文化已经成为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通过传播学角度研究非遗题材纪录片的视听构建艺术,借助视听语言艺术保留、传承非遗文化,成为当前学术领域探讨的重点课题.基于此,以大型系列纪录片《承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承德影像录》为例,分析非遗题材纪录片的概念与发展状况,分别从拍摄角度、视听语言等方面剖析新媒体时代非遗题材纪录片中的视听构建艺术,以期促进国内非遗题材纪录片在创新发展与传承中国文化内涵中体现出相应的发展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纪实著称的纪录片与生俱来就与城市形象传播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本文以包含成都元素的纪录片为考察对象,分析纪录片中体现的成都城市符号以及符号中蕴含的城市形象。运用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对纪录片中涉及的成都城市符号进行分析发现,纪录片借助“辣椒”“麻将”“蜀锦”“熊猫”等符码展现了成都“美食之都”“休闲之都”“文化古城”“熊猫之乡”等城市形象,塑造了成都人泼辣直爽、闲适安逸、外貌姣好等人物形象。受众解码时以主导式和协商式解码为主,存在少量对抗式解码。另外,发现成都城市形象塑造存在过于偏重美食符号、缺乏国际传播思维等问题。文章就以上分析对成都城市宣传作出批判性反思,以期更全面准确传播成都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9.
广播电视方言节目实现传播形式的本土化,对展示民俗民情、引发文化和情感的共振有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文章分析广播电视方言节目流行的原因,探讨当前方言节目存在的问题和促进广播电视方言节目健康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由中央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纪录片《辉煌中国》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之后,引起社会热烈反响。与以往电视纪录片有所不同,《辉煌中国》不再单纯地以传统的电视收视率和网络点击率作为衡量自身的“试金石”,而是主动出击,开展线上线下活动,用实际行动引起关注,通过主流渠道传播中国巨变,塑造中国形象,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本文以电视政论片《辉煌中国》的内容众筹、传播渠道、文化形象的影像构建三大亮点作为核心研究对象,以此探讨作为小众审美产物的电视纪录片的创新活力与出路。  相似文献   

11.
美食纪录片以美食为主要表现对象,从视听艺术的角度传播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题材类型。笔者将以《寻味顺德》为代表的一系列国内优秀美食纪录片作为研究对象,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儒家精神、道家精神、工匠精神等三个层面,分析当代美食纪录片中蕴含的人文内涵与思想情怀,并探讨美食纪录片所呈现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生意义,以及对人类生存意义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作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和战略部署的文化载体,具有极高的文化传播价值,所以需要多手段、高效率传播。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概述新媒体时代纪录片的传播趋势,包括传播主体多元化、受众群体广泛化、传播渠道多样化等,进而简述“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含义和特征,提出新媒体时代“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传播策略,包括拓展纪录片传播主体范围、精准定位受众、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打造影响力大的意见领袖等,旨在更好地扩大“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传播范围。  相似文献   

13.
纪录片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传播形式,对当下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以《航拍中国》最为火爆,它将中国的秀丽山河、人文景观展现在国人面前,解说词所蕴含的历史情怀、景观呈现的大国精神与爱国情怀,都自然而生动地铺展开来。本片在制作和内容上的创新,为地方电视台带来了启示。  相似文献   

14.
江西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本文回顾"融媒体"的建设发展、"融媒体"与"红色文化"的相关研究,挖掘江西红色文化传播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传播策略.本文认为,红色文化是我国的文化基础和精神动力,具有政治、经济、德育多重价值.红色文化传播面临资源难以维护与管理、传播意识薄弱、传播技术专业性不高等问题,应进一步提升品牌意识,...  相似文献   

15.
中华文化渊博而灿烂,丰富多元的地域文化是其中的关键构成。将地域文化呈现在美食纪录片之中,可以使纪录片蕴藏浓厚的地域文化风情,带上突出的地域特色,如此不仅能让纪录片的质量得以提升,还有助于地域文化的传播。所以,本文着重探讨地域文化在美食纪录片中呈现的核心思路,以期加深人们对地域文化的了解,并吸引更多的观众观看美食纪录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脍炙人口的叫好叫座的喜剧片几乎都或多或少的涉及到方言表演,使最擅长方言表演的演员黄渤和王宝强成为备受推崇的“草根”偶像.本文试以黄渤、王宝强为例浅析电影中方言表演的特点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广泛、涉及人群多等特点。而主持人则是传媒中最为常见的文化传播载体,要重视主持人的文化传播作用,并进行准确定位。主持人是节目的核心和灵魂,不仅把控节目的进度,对节目内容进行最后的把关,还代表了节目的文化形象和品牌影响力,是节目进行文化传播的桥梁,所以,对主持人在文化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确定要慎之又慎,也是业内经常关注和讨论的议题之一。本文就是从主持人与文化传播的关系入手,深入探讨了主持人在文化传播中的价值和定位,强调和说明了主持人对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以给主持行业从业者以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吴燕 《科普研究》2012,7(5):82-89
以纪录片及同名图书《孟山都眼中的世界》为例,通过作品分析,讨论科学传播在涉及高争议度与高风险性话题时的立场与角色,并认为,调查与基于事实的省思是科学传播在此类争议中的最主要角色,而充分地反映来自科学共同体与相关利益集团之外的声音更是风险社会科学传播的责任之一。  相似文献   

19.
西部人类学纪录片在中国的记录片界占有重要地位,以王海兵、梁碧波、冷杉为代表的西部记录片创作者用他们特有的视阈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了关注:用镜头记录保存原始文化,用镜头见证原始文化的变迁以及原始文化与主流文化的交融.他们对题材关注的变化,切合了当今人类学片的趋向,为人类学片的创作和研究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乡土纪录片作为一种特殊的视觉艺术形式,承载着记录和传达地方文化的重要使命。这种类型的纪录片通常专注于展示某个地区的自然风貌、社会习俗、历史传统以及日常生活,通过真实、生动的影像来呈现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柴米油盐之上》不仅是一部展现中国乡村生活的纪录片,还通过地域互动、影像建构以及国际传播三个维度,为全球观众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和欣赏中国乡村文化的窗口。基于此,本文将从空间生产、影像建构及国际传播三个角度对《柴米油盐之上》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